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1

与阿罗汉同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8 06: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今次来探讨与贪瞋痴相对的无贪、无瞋、无痴。让我们先看一看已断除贪瞋痴的四果阿罗汉圣者。在巴利圣典里有许多关于阿罗汉的记载,《中部》里的其中一则说:“以前有贪,那是不善;如今它已不复存在,这是善的。以前有瞋,那是不善;如今它已不复存在,这是善的。以前有痴,那是不善;如今它已不复存在,这是善的。如是,阿罗汉就在此生已解脱了渴爱,静止又清凉,受用乐,犹如梵天神般地安住。”贪瞋痴不复存在时,我慢与执着也不存在,没有执取,不再感到‘我是这个;这是我的;我是我的自我’。优婆舍那阿罗汉就是一个例子。
有一次,他和他的兄长舍利弗尊者及其他比丘们住在一个山洞里。当他正在修补自己的袈裟时,一只小毒蛇从茅草屋顶上掉下,落在他的肩膀,咬了他一口。他感觉剧毒散布到他全身,也知道即将死亡,因此他请其他比丘们在他的身体还没变成一具尸体时把它搬到山洞外面。他极其平静地说:“朋友,在它还未像一把谷壳般在这里四散之前,请把我的身体抬上床,然后把它抬到外面去。”该阿罗汉即是如此。他不执取身心。因此,知道即将死亡之后,优婆舍那阿罗汉仅存的念头是很实际的,他请其他比丘们把他的身体搬到山洞外面,平静得好像请他们拿一杯水来:他完全没有恐惧,没有激动,脸色完全没变。这是为何舍利弗尊者说他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他说:“但是我们没看到优婆舍那尊者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也没看到他的诸根有什么变化。”当时,优婆舍那尊者解释,只要还会执取眼、耳、鼻、舌、身、意,身体与诸根就会有变化,不然的话就不会。透过这点,舍利弗尊者明白他的弟弟是位阿罗汉圣者。那些比丘把优婆舍那尊者抬到外面,而且一到外面他就圆寂了。这一切在几分钟就结束了,而且是完全平舍地进行,没有人向那只毒蛇报仇。
从舍利弗尊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阿罗汉的行为的例子。佛陀在《增支部.初品》中称赞舍利弗尊者为智慧第一的大弟子,在《相应部.邀请经》则把舍利弗尊者称为他的大儿子。在许多圣典里,舍利弗尊者时常被称为法将,然而他的行为并不是将军的行为。举例而言,《增支部.狮子吼经》里记载到,有一次一位比丘诬赖舍利弗尊者打他。在僧团当中,佛陀问舍利弗尊者是否是真的。舍利弗尊者谦虚地回答,解释自己已经完全没有瞋恨,因此不可能做这种事。舍利弗尊者谦虚的程度使得诬告者承受不了再听下去,他跪倒在佛陀的脚下,承认自己说谎。佛陀叫舍利弗尊者原谅该比丘,舍利弗尊者也即刻照办。不单如此,原谅了那位两舌与说谎的比丘之后,舍利弗尊者并没有维护自己的无辜,反之双手合什地说:“如果我曾以任何方式冒犯了这位比丘尊者,请他也原谅我。”
舍利弗尊者对该恶比丘的超凡行为对他自己来说很平常,但却给予其他比丘们很深刻的印象。佛陀在《法句经》第95首偈解释:“犹如无瞋之大地,具德者固若门柱,亦如无泥之清池,其生死轮回已断。”同样地,临终躺在病床上时,舍利弗尊者请他的弟子们原谅他:如果在过去许多年之中,在身体、言语方面曾经使得他们感到不快的话。他这些及其他超凡的行为告诉我们,他深邃的智慧与绝对谦逊同时存在:法将没有我慢,因为跟其法父佛陀一样,法将也是一位阿罗汉。佛陀在《长部.庄严经》中说,有九件事是阿罗汉绝对不可能会做的:他不可能故意杀生;他不可能偷盗;他不可能行淫;他不可能故意说谎;他不可能好像他是在家人时地储藏东西来满足欲乐;他不可能基于贪欲做任何事;他不可能基于瞋恨做任何事;他不可能基于愚痴做任何事;他不可能基于怖畏做任何事。
阿罗汉不可能做这九种事是因为他的阿罗汉果。犹如把自己双眼挖掉的人不能再看见东西,已证悟阿罗汉果的人已挖掉了贪瞋痴,因此不可能再做这九种事。如果我们都不做这九种事,这世界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就只举一件事来说:如果没有人储藏东西来满足欲乐,那会怎么样?你们能够想象吗?如果每个人只有基本的必需品?或每个人都没有我慢与瞋恨?当然这么说是愚蠢的,因为想象每个人都成为佛陀或阿罗汉是愚蠢的。但尝试效法他们并不是愚蠢的事。如果我们已经出家成为僧团的一份子,尽力效法诸阿罗汉就是我们的责任:尝试成为阿罗汉是我们的责任,僧团是有关成就戒律与阿罗汉果的目标而无他。戒律是佛教僧团的生命之血,佛陀制戒是为了协助比丘培育禅定,以便他能够实行任务,成为阿罗汉。
然而,在家人就是在家人,选择不出家,因此不能效法阿罗汉到那种程度。如果在家人效法阿罗汉的比丘行为,他就不能继续做个在家人。已经成为阿罗汉的在家人不可能继续做在家人:他必须在当天证入般涅盘,或出家成为僧团的一份子。《律藏.大品.出家论》里记载佛陀告诉刚成为阿罗汉的耶舍尊者的父亲,说他的儿子不可能回到在家人的生活,必须出家。然而,在家人还是能够效法阿罗汉的作为到某个程度,亦由于这种效法,已归依佛法僧的在家人有别于还未归依的在家人。在基本的层次上,在家人持守五戒来效法,更高的层次则透过持守八戒、禅修与研究圣典来效法。
阿罗汉与其他圣人不可能故意杀生,出家与在家的非阿罗汉、非圣人则可能故意杀生。虽然非阿罗汉、非圣人等,不能效法阿罗汉与其他圣人不可能故意杀生绝对能力,却能够效法阿罗汉与其他圣人不故意杀生。因此,在受持第一条戒时,我们说:“我受持禁止杀生之学戒。”五戒或八戒的第一项都是受持这一项学戒。学习什么?巴利圣典说那是学习戒律。为何要学习古代的禁止性戒律?现代正统信仰说这是反民主,是不是?它说禁止不自然,会导致压力与精神病,是不是?根据现代正统信仰,佛陀给予出家众及在家众的道德指导只适合古印度时代,但是对现代社会,对人性、人权及其他现代信条的时代来说,它是完全不适合的,甚至属于极端。
根据现代正统信仰,每一种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时空,举例而言,好像堕胎、安乐死与投掷炸弹一样,杀生也可以是好的;沉迷于身体的欲乐也可以是好的,“它是自然的,甚至动物也这么做!”(事实上它们并没有);说谎也可以是好的,“不说谎怎么能够在事业上或政治上有所成就?”饮酒也可以是好的,“它有型又酷,令你轻松。没有酒的舞会又成什么样子?”破五戒被视为有时是好的,因为它提供至善的欲乐或享受欲乐的方法。再者,这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切善的尺度。这是新的见解吗?这是现代正统信仰吗?若要求人从古代正统巴利圣典中举出讨论这种见解的例子,他将会举出所有的巴利圣典为例子,因为佛陀的教导就是关于贪欲、贪欲的危险及解脱贪欲的危险。因此,事实上在这些所谓的‘现代’见解、‘现代’信条等之中,并没有什么是现代的。它们只是错误的见解而已,也就是邪见。
邪见时常都存在。邪见是自然的,甚至动物也有邪见,然而正见是不自然的,动物就没有正见。正见非常非常的稀有,因为它需要智慧。
在《巴利经藏.长部》的第一部经《梵网经》里,佛陀解释每一种可能存在的邪见:一共六十二种。佛陀所讨论的第五十八种邪见是:“在此,某位沙门或婆罗门宣布持有此见:在获得提供五欲之下,这自我享受它们,如此该自我当下体证至上的涅盘。而且有些人教导这种见解。”这种见解认为透过眼、耳、鼻、舌、身五根享受欲乐就能够证悟涅盘。我们就是为了这些欲乐而破五戒,而且想到涅盘是透过五根享受的欲乐时,我们认为那是好的。换言之,在佛陀讨论与分析它为邪见之下,这种正统信仰并不现代,而是完全错误。
但现代科学的见解是现代的,是不是?英文字science(科学)源自拉丁文的scire(知道)。Science是知识,nescience则是无知。现代科学的知识是关于数字、化学、男女生理现象、身体、物理原则、分子、细菌、原子、月亮及外层空间、核子反应炉及炸弹等等。现代科学是这五欲世间的基本知识,它的目的是操纵外在的世界,以获得最多的五欲之乐;之前我们已经探讨过,根据现代正统信仰来说,这就是涅盘。如何证悟这种‘现代’涅盘?中学生与大学生读商业、商业管理、销售学、广告学、旅游学、承办酒席、会计、法律、工业、各种工程、计算机科学、政治学、核子学、大众传播学、经济学:其名单无止无尽,而一切科学的科目,都认为可以透过操纵五根的物质世界证悟涅盘。
因此,在提到为什么有些人投生为女人,有些为男人,有些美丽,有些丑陋;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癌症或痴呆症,有些人则不会;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明白任何事情,有些人则智慧敏锐;为什么有些人长寿,有些人则不长寿;为什么会有痛苦;以及如何克服痛苦等等时,现代科学对于它们一无所知。在这些情形里,现代科学只好投降,以及依靠神秘主义。现代科学就好像古时的炼金术士,这种术士终其一生研发哲学家的石头,一种能够把劣质金属变成金的石头。当然,跟不可能成功的现代科学一样,他们不曾成功,因为他们尝试透过研发物质来证悟涅盘,就好像尝试用铲在水里挖洞一般。
佛陀在河水泛滥的尼连禅河之中做了一个洞,然后在洞里的干沙上经行。他以神通制造该洞,也就是以意根这第六根制造该洞。我们能够在古代任何宗派的典籍中看到这类神通的典故:有人的确能够把石头变成金块,例如在律藏的《舍忏犍度.药学处》中所记载,毕林达瓦札尊者把一个草制头环变成金环。有人能够飞、能够在水面上行走;有人能够看到上界与下界;有人能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有情,例如鬼与天神,能够跟他们交谈,也能够跟动物交谈;有人能够看到过去世与未来世,能够读别人的心等等。甚至现在也有人拥有这些能力,而我们都能够透过禅修培育这些能力。然而现代科学如何看待这古代科学?现代科学斥责它为迷信的废话。这种自大是现代的吗?这种自大是属于《梵纲经》中的第五十一种邪见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唯物邪见。
在《长部》的第二部经《沙门果经》里,阿阇世王向佛陀提起这种邪见。他说那是一位名叫Ajita Kesakambal的导师教的。该位愚蠢的导师说:“没有施予的东西,没有供养的东西……没有善业与恶业的果报。”意思是没有业力果报,行善持戒不能获得任何利益,造恶与不道德也没有什么好害怕。他也说:“没有这世界,也没有下一个。”意思是不会有来世投生到这一界或其他界;没有上界与下界。他又说:“没有母亲或父亲。”意思是没有善待或恶待父母这回事。他接着说:“在这世间,没有修行圆满、宣说今世与来世、以正智亲自领悟它的沙门或婆罗门。”意思是没有佛陀与阿罗汉,没有证悟,没有法。他又说:“此人由四大组成。死亡时,地回归地……水回归水……火回归火……风回归风……诸根消逝于虚空之中。”意思是一切东西都只是物质、生物等。他也强调,如果说不是这样,就是空话且不真实。
这古代见解说佛陀所教的一切都是空话且不真实。换言之,认为透过五根享受之乐是涅盘(现代正统信仰),以及认为一切东西都是来自物质(现代科学):现代科学与现代正统信仰的见解是古代无知的见解。什么是把无知说成科学的结果?阿阇世王问在其国土之内的所有大师,什么是舍弃在家生活而成为出家人的成果。唯一能够回答该问题的是佛陀。包括Ajita Kesakambal在内,其他大师以自己对世间的见解回答。对于国王的问题,他们答非所问。国王告诉佛陀,那就好像在问及芒果时,他们却形容面包果,或在问及面包果时,他们却形容芒果。这是一个对所谓的现代科学见解的适当形容。现代科学并不是为了寻找真理;现代科学是为了掌握唯物见。我们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一个导向证悟涅盘之道,寻找至上之乐、至上宁静、至上安全处。为了这一点,现代社会的人们花了许多年在学校里,甚至在大学里,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商业、经济等;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努力工作以获得现代文明与文化的成果。然而我们还是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得快乐、宁静与安全。
我们得到承诺会获得许多的芒果,但却得到一粒面包果。虽然每个人都坚持所承诺的是芒果。它必须是芒果,不然的话,整座邪见大厦这纸牌屋就会倒塌下来。为什么这么愚蠢?那是因为现代人的唯物见令到他成为奴隶,成为欲乐世界及他为此创造的工业世界的奴隶。因此现代人是奴隶,没有自由,没有宁静,没有安全,也没有快乐。快乐不是现代,不是‘酷’。但现代人的愚蠢正统信仰是否是现代的?且让我们聆听另一位国王──憍萨罗国聪明的波斯匿王的问题。有一次,他向佛陀说:“尊者,当我独自一人坐着时,我心中生起这么一个问题:谁受到保护?谁没有受到保护?”试想一位国王独自坐着思惟,然后和一位智者讨论他的想法。这肯定不现代,也不‘酷’。波斯匿王接着说:“尊者,当时我想:造作身、口、意恶业的人没有受到保护。即使有一支骑象兵团保卫他,或一支骑兵团、或一支马车兵团、或一支步兵团保卫他,他还是没有受到保护。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保护是外在的,并非内在。……然而造作身、口、意、善业的人则受到保护。即使没有骑象兵团保卫他,也没有骑兵团、或马车兵团、或步兵团保卫他,他还是受到保护。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保护是内在的,并非外在。”对于这点,佛陀说:“的确如此,陛下。的确如此,陛下。”
国王是在说什么?他是在说归依。归依外在的世界并不能保护我们;归依内在的正见与正思惟才能保护我们。又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说:“造作身口意恶业的人,就好像是敌人般对待自己。……然而造作身口意善业的人,就好像是亲爱的朋友般对待自己。”这一次,佛陀也说:“的确如此,陛下。的确如此,陛下。”然后佛陀解释:“当人被死亡终结者捉到时,当他舍弃人身时,他能说什么真的是他自己的?离去时,他带走什么?什么会如影随形地随他离去?”当然,佛陀的答案是我们透过身口意所造的善业与恶业,这是我们所能带走的。这也是为何当阿阇世王问成为比丘的果报时,佛陀解释,当比丘根据戒律抑制自己、看透最微小的过错的危险时,他成就了戒。至于其果报,佛陀说:“该比丘看到任何一边都没有危险…他亲自体验持守圣戒所产生、无可指责之乐。”
这不就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的芒果吗?看到任何一边都没有危险?不怕生与死?永远宁静?在任何一界里,没有任何一个有情不会在过去或未来没有这些愿望。它们是自然的,甚至蚂蚁也有这些愿望。每当有冲突时,那是因为我们要宁静与快乐。拥有正见时,就能找到这种宁静,但是拥有邪见、把芒果说成是面包果时,就不能获得宁静。如果研究巴利圣典,以及和拥有正见的人相处,我们会发现造恶者被视为最大的愚人。造恶者是愚人,因为即如波斯匿王所说,他不保护自己,也不是自己亲爱的朋友。造恶者正在铺设通向地狱、畜生道、饿鬼道、不快乐的来世人生的道路,反之,不造恶者正在铺设通向善趣与快乐的来世人生的道路。
佛陀在禅修中看到这点。佛陀教法的一部分是教导别人看这一点,而且如果我们要的话,我们是能够办到的。虽然与佛陀的程度不一样,但是在善巧的良师指导、条件具足之下,我们也能够培育禅那,以及照见其他界有情与自己的过去世的能力。然而,在达到这点之前,我们必须透过口说或书写与智者相处,再以理智的信心遵从他们的话。且让我们和已经培育这些能力到最高程度的人相处,那就是佛陀,再聆听他对恶业与善业的解释。有一次,有一位婆罗门学生问佛陀,为什么人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些人病弱,其他人则健康,有些人愚笨,其他人则聪明等等。佛陀解释那是因为业力。佛陀解释,恶业导致投生到恶趣,善业则导致投生到善趣。但是在造了恶业之人,有人还能够投生为人,因为导致他投生为人的善业报还在运作。在这种情况里,杀生的男女会短命。反之,不杀生的人投生为人则会长寿。用手、棍子等伤害众生的人会生病、受伤,相反情况的人则健康。坏脾气、暴躁、易怒的人将会丑陋,相反情况的人则美丽。嫉妒导致没有影响力,不嫉妒则导致有影响力。不布施导致贫穷,布施则导致富裕。不尊敬当敬者导致出身低贱,相反的情况则导致出身高贵。不与智者相处、不问有关善恶等的问题导致愚蠢,相反的情况则导致智慧。
这是业力法则,无论我们是否知道它、是否尊敬它、是否认为它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它依旧运作。犹如地心引力的原则不会随着时间改变,业力法则也不会改变。很明显地,去了解这一点,然后依法实行是个好主意,因为这样会导致投生到善趣,以及在今生获得宁静、安全与快乐。思惟佛法、以佛法作为信仰来过活的其中一项利益是其成果当下可见。于《长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解释不持守五戒抑制自己的贪瞋痴的人,会遭受到五种危难:(一)由于忽略了业务,他遭受财物的损失。上一次,我们讨论人成为瞋恨的奴隶时会发生什么事情,而又有谁不曾听过成为偷盗、邪淫、妄语、赌博、酒、毒品的奴隶的人毁了自己?(二)由于不道德与行为不良,他名声败坏。这种名声不会带给人任何利益。它招来邪恶与愚蠢的人,善人与智者则避而远之:甚至是自己的父母或子女。(三)无论去什么集会…他都感到没有自信又羞耻。
不道德的人不相信别人,也没有自尊,这就是说他的自信心很弱。缺乏自尊是许多种现代疾病之一,令到心理学家有生意可做。为了解决它,现代正统信仰降低了行为的水平,宣布不受控制的自由是好的、是人权;受到控制的自由是不好的、是封健、反民主的等。一点也不现代的‘现代’正统信仰说,只要某种事物已经存在,它就是好的;无论人们做什么,他们都是好人:这是身见,只相信自我,不相信业。
(四)他迷惑地死亡。不道德的人老时及临终时感到懊悔,这是最好的情况;最糟的是压制懊悔、不愿意面对自己,这导致扭曲事实与言语,意思是其心错乱,因此他迷惑地死亡。(五)死后……他投生到恶趣。不道德的人投生到恶趣,成为动物、饿鬼或地狱的有情,或投生为低贱的人。如果内心谨记着业报法则地来看那些遭受不幸、饥饿等的人,看动物所遭受的痛苦,我们知道其原因是他们在今世或过去世里所造下的恶业。当然,若是出家人的话,这五种危难就会更加严重,因为作为出家人,他的行为水平本身必须高出许多。
反之,透过持守五戒抑制自己的贪瞋痴的人将会获得五种利益。佛陀说:(一)透过细心照顾自己的业务,他获得许多财富。意思是他不会浪费自己的财富。(二)由于有道德与行为良善,他获得好名声。这种名声带给人利益。它招来善人与智者,拒绝邪恶与愚蠢的人。(三)无论去什么集会……他都感到有自信。有道德的人有自尊,不会不信赖别人,这就是说他有自信,以及自然又真实的自尊。有道德的人不会给心理学家有生意可做。(四)他不迷惑地死亡。有道德的人老时及临终时,对过去感到平和,意思是其心清晰、正直:没有恐惧,没有迷惑。(五)死后……他投生到善趣、天界。有道德的人投生到善趣,投生到较高层次之界,或投生为高贵的人。如果内心谨记着业报法则地来看那些富有、生活舒适等等的人,我们知道其原因,是他们在今世或过去世里所造下的善业。当然,若是出家人的话,这五种利益就会更加高等,因为作为出家人,他的行为水平本身要高出许多。
如果不曾持守基本的戒律,我们会习惯性地让自己成为贪瞋痴的奴隶,无法明白这种行为如何影响心。心黑暗时就会盲目。然而,心清晰时,我们知道从持戒产生的快乐是当下可见且无法衡量的。你生气地举手想要打死蚊子,接着记起你持守的戒,因此停手不打。圣典解释,这种害怕造恶的心,是来自对自己与对别人的尊敬。你对子女、伴侣、父母、亲戚、朋友或陌生人恶言恶语,接着记起舍利弗尊者,心想:“如果法将能够对自己没犯的错请求原谅,我又算得是什么人,怎么可以不对自己所犯的错请求原谅?”因此你请求原谅。请求原谅之后,你感到快乐。如果你获得原谅,你感到双重的快乐。如果对方也请求你原谅他,你感到三重的快乐。睡觉前,你想起法将,因此向与你相处的人道歉,请他们原谅可能令到他们不快的任何言行。在某些寺院里,这是一项每天都要做的事,以确保每位比丘与整个僧团获得安宁与和谐。
具备了这种信心与知识,持守着戒律,我们是在与佛陀及诸阿罗汉相处:唯有透过我们自己的行为,他们才能活着;唯有透过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能说我们与诸阿罗汉同行。当我们闭上眼睛睡觉,想到一切我们不作的恶,想到我们所行的善,我们安稳地睡眠。如果这是这一生中最后一次闭上眼睛,我们会安详地死亡:毫无恐惧。佛陀在《法句经.双品》第16首偈里说:“这一世他感到悲哀,来世他一样感到悲哀,造恶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悲哀。当忆及自己污秽的行为时,他感到悲哀与苦恼。这一世他感到喜悦,来世他一样感到喜悦,
行善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喜悦。当忆及自己清净的善业时,他感到喜悦,非常的喜悦。”因此,让我们多造善业、不造恶业。
发表于 2010-9-28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喜欢这句话:
“这一世他感到悲哀,来世他一样感到悲哀,造恶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悲哀。当忆及自己污秽的行为时,他感到悲哀与苦恼。
这一世他感到喜悦,来世他一样感到喜悦,行善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喜悦。当忆及自己清净的善业时,他感到喜悦,非常的喜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3 11:07 PM , Processed in 0.03778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