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1

1957年高官大骂记者遭批 批评者后被打成右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9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3月09日 08:19 解放牛网

核心提示:“左叶事件”最终成为“右派分子捏造”的“失实”报道,很多写文章批评过官僚主义的人,也相继被打成右派,直到“四人帮”被粉碎,才得以平反。

本文摘自《报刊文摘》2009年10月30日A03版

1957年春,刘少奇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参观全国农业展览会,如此重要的外宾接待,自然会有一批中外摄影师和摄影记者跟随左右,随时捕捉领袖的精彩镜头。但是,由于现场人员较多,秩序很混乱,特别是负责现场秩序的左叶,时常站在刘少奇和伏罗希洛夫的前面,挡住镜头,很多原本可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精彩画面泡了汤,对此,中外摄影记者大感不满,矛盾一触即发。

关于双方冲突的经过,《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洪克写了篇 《部长助理和摄影师》,率先在《中国青年报》上做了介绍:

又是一个好镜头来了,那位同志仍然挡在伏老的前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韩德福实在没办法了,便走过去轻轻地拉了一下那位同志说:“同志,请你让开点!”那位同志扭过头来,理直气壮地说:“怎么!你重要还是我重要?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他那眼睛睁得大大的,十分吓人,韩德福一时摸不清是怎么回事,只得走开了。

接着,粗暴态度成为命令传达下来:外交部新闻司的一位同志来了,他朝我和《北京日报》的一位摄影记者说:“你们别挤了,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盛气凌人,实在难忍,我对他说:“同志,你说什么都好,可是骂人不好啊! ”

“这不是我骂的! ”他说,“是我传达别人的! ”

他不肯告诉我们他是传达了谁的骂人命令。后来,我打听清楚了,原来那位骂人的同志就是那位挡着摄影师镜头的人,他是中央某部的部长助理。

洪克的文章一出,立即引起舆论的热议,各大媒体纷纷跟进,集中批评“部长助理辱骂摄影记者的粗暴、错误行为”。

正当舆论沸沸扬扬的时候,另一位自称现场目击者的张直刚给《中国青年报》写来文章,“向读者们介绍另一方面的事实”。

张直刚文中称,洪克的文章,“只是孤立地批评部长助理的缺点,没有客观全面地分析当时的情况,这只会在读者中形成片面的印象。 ”

“某些摄影记者和摄影师为了摄取精彩的镜头,不惜把展览会上珍贵的统计图表挤掉,把陈列品搞乱,争相拍摄,造成拥挤和紊乱的局面。个别同志甚至还站到展览品上面去拍摄。外宾看了很不满意。其中还有一位记者同志竟以蛙式游泳的姿势,从少奇同志和另一位负责同志的隙缝中挤进去,再用两臂左右开弓,用力地把他们挤到后边。必须指出,挡住镜头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记者们自己,作为我们国家和政府的主要陪同人和农业展览会的主要介绍人之一,‘那位同志’进行着紧张的组织工作。以他的责任而论,他‘站到刘少奇同志和伏老的前面’未必有不当之处。 ”

张直刚的文章出来后,并没有扭转舆论一边倒的势头。相反,他的行为被看作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这种认为‘我重要’的人物”进行辩护。 “左叶事件”见诸报端后,立即成为高官不尊重记者的典型而遭到媒体的痛批。

7月,在邓拓主持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一次专门座谈会上,左叶承认自己的工作态度急躁,但坚决不承认曾经说过“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这样的话,农业部的官员也纷纷出来给左叶作证。这种情况下,出席这次会议、曾经参与报道过这一事件的媒体,无一例外全部做了检讨。最后,身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的邓拓作总结发言,为“左叶事件”定了性:“……这件事是被新闻界右派分子加以夸大渲染,借以发动反对人民、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进攻的一个导火线……影响很坏。 ”

邓拓还以《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身份作了检讨,这样,曾经亲眼目睹左叶与韩德福冲突的人不敢出声了,写文章的人也不再据理力争。

“左叶事件”最终成为“右派分子捏造”的“失实”报道,很多写文章批评过官僚主义的人,也相继被打成右派,直到“四人帮”被粉碎,才得以平反。(黄艾华摘自《都市·翻阅日历》第8期 作者 王小毛)
发表于 2010-3-9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邓拓也是死有余辜。  把那么多人打成右派,最后自己也被打死了。

报应!!!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 05:44 AM , Processed in 0.05192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