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0

奋战鸭绿江:战时桥梁是这样建起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0年10月2日,维系中朝交通主要通道之一的鸭绿江厂甸口公路大桥被美机炸断。东北军区司令部急电:军区工兵教导团(后编为志愿军工兵第22团),立即派第3营赶往长河甸口抢修大桥。
    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时间来不及。他们就用圆木固定在被炸毁的桥孔上,铺上厚木板,再牢牢固定,保证及时通车。由于这里是重要的交通咽喉,桥面铺好后过不了多少趟车,敌机又飞临上空投弹,炸得桥板翻飞。我方在没有空军和对空火力掩护的情况下,只得随炸随修。后来,大桥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一时难于修复,便决定用部分兵力反复抢修这座大桥的同时,在上游选择有利地形,架设一座桥、拆快速的制式舟桥。双桥并渡,做到此断彼通,彼断此通,以确保渡口交通不致中断。他们选择上游一段地形较隐蔽、水流较缓、水面宽两百多米的地点作为架桥点,立即在两岸构筑桥基,开辟进出路,架设制式舟桥。
    两岸桥基和进出路刚修好,一辆辆特种舟桥车载着现代化的制式舟桥构件,在夜色苍茫中开抵江边,卸舟泛水。为加快连结舟桥的速度,干部和战士纷纷跳入江中推舟架桥。这时夜间水温已降至五、六摄氏度,大家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上下牙直打架,仍始终坚持在水里作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一条长270余米的钢铁长龙便横卧在波涛起伏的江面上。为麻痹敌人,避免敌机发现,他们在每天黎明时将舟桥拆开,分节疏散隐蔽在沿江各处,管理人员就在江边的防空洞里休息。一到黄昏就立即出动。突击作业,迅速合拢连结成浮桥。架通全桥的速度缩短了二十多分钟。
    为迷惑敌机,保证江桥畅通,营领导还指挥部队把铺在钢筋混凝土大桥上的桥板拆掉一部分,将被敌机炸弹炸断烧糊的废桥横七竖八地堆放在已修复的桥面上,把大桥伪装成无法修复的断桥。果然,每批敌机在空中飞过几圈,发现是断桥一座,四处空无一人,也就心无疑窦而去。这样,使我军极其神秘地过江入朝成为可能。
    10月19日黄昏,当他们刚刚把这两座桥架好时,我军先头部队第40军的一个师便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桥上跨过,向云山、温井战区挺进,正是这支部队打响了出国第一仗,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志愿军领导机关在邓华副司令员率领下也从这桥上过江入朝,指挥部队作战。大批后续部队和运输车队,源源不断地从这个渡口通过,隐蔽地奔赴战场。
    同月,东北边防军工兵第4团(入朝后编为志愿军工兵第14团)也星夜赶赴临江、辑安(今集安),架设鸭绿江桥。这时,以美军为主的侵略军已经越过三八线,疯狂向北进犯。朝鲜的党政机关和军队正在向中朝边境转移,大批朝鲜民众纷纷涌到江边,急待过江。敌机又每天以上百架次之多分批飞临两个渡口上空轰炸扫射,妄图切断他们的退路。工兵4团遂令1营到临江渡口,2营、3营到辑安渡口,先抢修已被炸毁的桥梁,以利涌入鸭绿江边的朝鲜同志尽快过江,再架设新的桥梁,保证我军能隐蔽迅速过江入朝。
    3营的战士首先投入战斗,抢修辑安铁路桥。因铁路交通已中断,他们就在铁轨上铺上厚厚的木板,再用两爪钉和螺杆固定,以利车炮和行人快速通过。不料刚开始施工,辑安地区就连续两天大雨,浇得人睁不开眼。然而,云稠雨大,敌机不便袭扰,正是给我们抢修江桥的大好时机。部队冒雨奋战一天一夜,就在600米长的铁路桥上铺成了一条平坦的快速车道,并在桥的两头修好了500余米的汽车进出路,保证来往车炮行人及时通过。
   

志愿军工兵架设敌人难以发现的低水桥

    中断的交通恢复了,紧张的交通状况缓解了,团领导仍不放心。担心这两座桥一旦同时被敌机炸毁,交通会再次中断;何况我大军出征只能在夜间过江,人多车多,怎能保证部队快速通过?于是,他们集中两个营,在铁路桥下游一千多米处水位较浅的地方,铺设一条两辆汽车可以并排开过的水下公路。路面离水面三、四十厘米,能保证人、车通行,又不会被敌机发现。为解决这一工程所需石料,他们就到几十公里外的丛山中,将日寇当年准备为伪"满洲国"修皇宫的大理石石条运来,垫在江底作路基。部队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一条宽6米、高1米多、长300多米的水下公路,就稳固地隐藏在波涛翻滚的江水中了。
    42军的军部和3步兵师排成四路纵队,从铁桥上快速通过,炮兵师和其他辎重部队从水下公路通过,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紧接着,38军和50军的一个师,也从这几座桥和水下公路顺利过江。十万大军和上千辆汽车、炮车云集一个渡口,秩序井然神速地行动,未被侦察手段先进的敌人发觉,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军第一批作战部队顺利快速地过江入朝以后,工兵4团的领导估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部队投入朝鲜战场,便主动向东北军区建议,在辑安、临江两个渡口再架一座载重60吨的水面下桥。军区立即同意,并表彰了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
    架设水面下桥,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头一次。而该团领导也只听说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曾经架过,但无资料可资借鉴。团长夏荣宗、政委李魁三和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计算,作战工程股股长林晶,迅速拿来了一个宽5米,稳入水下10厘米、长215米的桥梁假设图案。当时北国边疆风雪交加,水温已达零摄氏度。为架水面下桥,部队在没有防水衣等防寒装具的情况下施工。2营营长王春发脱下棉衣棉裤,振臂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率先跳进江里指挥作业。全营干部战士也都大声吆喝着跳了下去。尽管不少人冻得四肢麻木,上下牙床被冻僵,不能开口说话,但仍奋战不息。这时,团的领导严格要求战士们每人每次下水作业不能超过20分钟。战士们却总是超时劳作,不肯按时上岸。经过连续五昼夜的轮番突击,终于按计划高质量地架好了两座重型水面下桥。
    11月7日、12日、19日夜里,9兵团的三个军十多万人经这两个渡口过江入朝。工兵战士手挥红旗,指挥着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和铁流滚滚的重型装备,分别从各座桥梁和水下公路通过,一切井然有序,比第一批部队过江时更加快速。首批在鸭绿江上执行抗美援朝作战任务的工兵健儿们,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勋。
    --摘编自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宣传干事李清廉回忆文章《鸭绿江上工兵建殊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10:43 AM , Processed in 0.0258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