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0|回复: 3

西部特别军区的灾难--枪毙巴甫洛夫大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1年6月22日。伴随着隆隆的火炮射击声和发动机的轰鸣声,德军突然向毫无防备的苏联红军发动攻击。“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开始实施。一时间,警惕性松懈的苏联边防军各部陷入一片混乱当中。由于是突然袭击,德军在此次进攻中完全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长达4年之久的苏联卫国战争也由此开始。

巴甫洛夫,这个名字对大家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卫国战争时期曾有一位名叫巴甫洛夫的苏军中士带领一个班的苏军士兵在斯大林格勒的一栋大楼中与数倍于己的德军交战。最终获得了战斗的胜利。此人被后人认作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大英雄豪杰。他所浴血奋战的大楼被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至今依然屹立于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城中。
但他并不是本文的主角人物。

德米特里8226;格利戈利耶维奇8226;巴甫洛夫。苏联红军大将,苏联西部特别军区军区司令,卫国战争前期任西方方面军(以下用另外一种叫法:西方面军)司令。作为本文的主角人物,他的名字与明斯克和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西方面军的悲剧因他而起,但又并不全是此人的过错。

西方面军告急

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位于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时为西部特别军区军区司令部以西,是突入波兰境内的一块弧形区域,南北宽度约在100公里左右。直到开战以前驻守在此处的西方面军依然按照其指挥官巴甫洛夫大将的命令行事。区区一个比亚斯托克突出部集结了苏联西方面军近四分之三的部队。其第三、四、十集团军分别位于该突出部的北、西、南三面。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部署导致了整个西方面军的灾难。

1941年6月22日。德军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向苏联开战。德军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北、中、南3个方向向苏联国境挺进,德军正面直接遭遇的部队为苏联红军西北方面军、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群和各苏联边防筑垒守卫部队(其中有少数德国部队伴随罗马尼亚军队在南线与苏联南方方面军相对,这里暂不统计在内)。西方面军正面德军部队为德军中央集团军,司令官为冯8226;博克元帅。西方面军指挥官的错误部署被他死死的抓住并已做好大做文章的准备。在博克元帅的眼中,眼下的情景无非是最令他开心得景观:西方面军整整3/4的兵力聚集于面前的比亚斯托克突出部。其两翼完全暴露在德军部队的日进攻范围中。故此,博克元帅决定让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兵分两路突向西方面军的纵深:其中一路,由德军第九集团军、第三装甲集群组成。从突出部北面德国东普鲁士省苏伐乌基地区出发。另一路由第四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群组成,从布勒斯特(另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部边缘前进(白俄罗斯是个多沼泽地区的国家,对机械化部队的行动有着很大的阻碍和限制)。他们的任务是深入苏联境内250公里处,像铁钳一样将位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联3个集团军彻底围困。以便于战役后期慢慢消化他们。

同时,博克元帅是个头脑非常精明的人。他命令向前推进部队的一部分跟随装甲集群直插明斯克。在对西方面军司令部施压的同时防止被围困的苏联军队乘包围圈未形成逃脱,另一部分则在突出部南北两面分别挺进,目标是位于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大道上离苏德边境100公里的地点。这样一来,西方面军大部分兵力会被两个用机械化部队编织的大口袋牢牢套住,动弹不得。夺取明斯克对于德军来说就等于洞开了攻占白俄罗斯全境的大门。德军计划在迅速解决苏联西方面军部队后迅速向奥尔沙路桥前进。直冲苏联海港城市斯摩棱斯克。

战斗开始后中央集团军各部进展非常顺利,由于6月22日的攻击达成了突然性且苏军边境部队警惕性被人为的降低到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德军部队在初期进攻途中很少遭遇大规模有组织的抵抗和反击。西方面军各部与德军零星交火的同时正等待着西方面军方面军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

远在莫斯科苏联总参谋部的朱可夫大将根据空中侦察获得的零星情况,很快意识到西方面军正身处险境当中。如不及时通知整个西方面军很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他立刻打电话给西方面军司令部,却怎么也找不到西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几天后,朱可夫受斯大林调遣前往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救急。苏联最高统帅部依然无法联系到巴甫洛夫大将。至此,苏联统帅部基本失去了与西方面军司令部的实际联系,对其现状一无所知。

就在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部为了找到巴甫洛夫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巴甫洛夫本人坐在第十三集团军司令部里一时半会还没醒过味来。从前线传来的战报并不能够告诉他太多的东西。有的汇报缺乏敌情汇报应有的要点;有的则是相互矛盾。但所有战报几乎都提到了一点:“德军攻势猛烈,请求增援。”毫不掩饰部队紧张而又恐惧的心理。巴甫洛夫一时也慌了手脚。事实上有很多翔实的情报都已传到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只是苦于巴甫洛夫自己不在方面军司令部而方面军司令部的参谋们又找不到自己的指挥官而无限期搁置。等到巴甫洛夫拿到手基本上也已成了一张废纸了。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即成功包围了3万苏军部队,包括布列斯特要塞地区的苏联筑垒部队。次日,西方面军仓促发起反击。但由于兵力分散,准备仓促,装备短缺,同时未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方式协同作战,并未对德军形成重点突破。反击部队伤亡惨重,各种作战物资消耗殆尽。被迫放弃格罗德诺地区撤向新格鲁多克。导致西方面军与西北方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大缺口。接着,西方面军再次对德军实施第二次反击。反击的组织仍然是非常仓促的,缺乏必要物资供应支持反击。反击集团无法进行有效作战。此次反突击不但没有获得成功,还导致部队被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分割为数块,被迫且战且退。大量装备遗失被德军缴获。到战争第三日为止。中央集团军穿插兵团已深入苏联境内200公里。配置与比亚威斯托克的苏联红军西方面军第3、4、10集团军完全陷入包围当中。

第十三集团军司令部里。巴甫洛夫大将完全失去了自我。他被德军迅猛的攻势吓傻了。在第十三集团军司令部中他得不到前线足够的汇报,对自己其它三个集团军的现状一无所知。德军位于哪里,下一步准备如何行动他都没有任何概念。巴甫洛夫只是坐在集团军司令部中向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部队不停的下达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坚守与反击。

虽然从前线传来的情报还不够全面,但已足以向巴甫洛夫传达这样的信息: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第三、四、十集团军如再不有所行动就会朝不保夕了。巴甫洛夫所考虑到的问题并不是趁德军包围圈还远未形成尽快撤出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在巴甫洛夫的眼里他前出的三个集团军依然是装备完整、后勤补给充足的完整部队,依然有强大的反击能力,强到甚至可以将已深入突出部战略纵深的德国军队赶回原来起始点的能力。殊不知自己的三个集团军已快是出生未捷身先死了:三个集团军完全丧失空中掩护(制空权)、机动力低下(大量车辆油料损失)、装备不全(许多装备依然在“入库”状态)、通讯设备奇缺、指挥系统混乱。这样的部队去攻击德军完备的装甲部队简直就是自杀行为。巴甫洛夫并未考虑到在这种极端危机的形势下应该首先保卫明斯克,保卫白俄罗斯乃至整个苏联的门户。二是想着如何才能向最高统帅部交待。毕竟让大队德军在不到3天之内就深入苏联境内数公里且使整整3个集团军身陷被合围的境地,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向统帅部交待的,他巴甫洛夫必须做点什么,乘纸包不住火之前做出点成绩来将功补过。至少也要扭转一下现在的不利形势吧。

然而现在的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各部已丧失了继续与德军作战的条件。由于与指挥部联系不畅其现有的诸多不利条件无法传送到西方面军司令部。按照命令组织的反击就像是在德军庞大的部队里插了几根小牙签很快就被折断。

与此同时,巴甫洛夫又做了个决定使整个战局变得更加恶化了。他命令将所有方面军预备队(包括各集团军预备队)前调,试图用此方式来解决德军对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威胁。殊不知这样的行动恰恰好在明斯克地区留下了一块真空地区(那里本应由第十三集团军守卫的)。正好在无意间“配合”了德军博克元帅的战术部署。将整个方面军的部队投入到德军部队所织成的两个口袋中,同时给了德国人收缩包围圈的机会。将自己安全撤退的机会拱手让出。

斯大林战时向西方面军派出的代表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很快发现了这一部署所带来的危机局势。6月25日他向最高统帅部反映了这个问题并要建议立刻命令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守卫部队迅速撤回原有筑垒地区。随后,斯大林明确下达了让第三、十集团军撤往利达、斯洛尼姆、平斯克一线的命令。
接到命令的巴甫洛夫大将终于理清了自己混乱的头脑。他终于想到了敌方的装甲集团两到三天后即可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威胁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的安全。目前情况来看位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各部队所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反击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才能避免近在眼前的全军覆没的危险。

明斯克的后面几乎都是一马平川,连丘陵地带都称不上。作为苏联红军最早的两个坦克团之一的团长。巴甫洛夫深知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力和可怕的战斗力。德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到达斯摩棱斯克,甚至是莫斯科。如果西方面军几十万人在一个小小的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明斯克一线被德军完全合围的话。整个苏联将完全失去其地理和军事力量上的屏障。巴甫洛夫终于意识到了这个时候他必须将西方面军各集团军迅速撤回,固守明斯克。他发现敌人的包围圈还有大概70公里的战线没有能够填补上。如果现在撤退也许还来得及。于是他果断下令撤回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第四、三、十集团军:

第13、第10、第3及第4集团军司令员:

今天,即6月25-26日夜间,不晚于21点开始退却,各部应做好准备,以坦克为前卫,骑兵及强大的反坦克防御部队为后卫。

这次行军应在强有力的后卫的掩护下,昼夜兼程急进。在辽阔的战线上甩掉敌人……应在一昼夜间一举跃出60公里以上……允许各部队充分利用当地工具并征集任何数量的马拉大车……

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

这虽然是一份充满政工色彩的婆婆妈妈的命令,但总体来说还是清晰果断的。不过在命令传达时间上这样的命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说,巴甫洛夫终于做出了点有助于战局发展的事情,不过他做的实在是太晚了。在基本上无抵抗的情况下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60-70公里每天(一昼夜)两翼合围带来的结果是德军也许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对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包围。剩下来的半天时间可以随意根据对手的新动向加以调整和追击。而苏军这一方面从命令传达到准备撤退到开始撤退这一过程至少要耗费上一个多昼夜。这种撤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所要面临的是一场突围战。下达这个命令以后,巴甫洛夫就失去了对比亚威斯托克各部的指挥。
后面事态的发展只能听天由命了……

回天乏术

1941年6月26日,苏联红军西方面军的形势急剧恶化。比亚威斯托克各部基本陷入德军的包围圈之中,尤其是第3和第10集团军已完全被德军部队包围。被迫收缩防线固守待援。德军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则离明斯克城越来越近,逐渐逼近明斯克这个战略目标。西方面军在国境线上阻止敌人并保证后续部队展开的老一战防御思路彻底被德国闪电战战术碾了个粉碎。其防线实际上已被德军部队全面突破。

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宫的斯大林接到瓦杜丁大将给予的相应战场形势报告后再也坐不住了。他无法忍受德军在区区几天之内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如入无人之境。明斯克一丢白俄罗斯就彻底玩完了。更不要说失去明斯克对整个战线的影响。他紧急召回正在西南方面军担任大本营代表的朱可夫大将向他询问对策。

摆在朱可夫眼前的是一摊巴甫洛夫留下的烂摊子。至26日夜间为止,西方面军第三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已被优势的军阻隔于明斯克以西、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以东的地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其各部与德军进行着生死决战,牵制住很大一部分德军兵力。第4集团军一部退入普里皮亚特森林,另一部分则紧急退往别列津纳河。几乎每一支撤退的部队背后都有德军部队在追击。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朱可夫只有将明斯克和莫斯科的防御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来布置统帅部手上现已消耗殆尽的预备队。他向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对策:在西德维纳-波罗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莫济里一线构筑防御阵地。此项任务调集第13、19、20、21、22共计5个集团军去完成。同时调派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第24、28集团军沿谢利扎罗法-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戈梅利一线构筑防御阵地,所有部队的作战宗旨只有一个——在明斯克后方通向莫斯科的广袤平原上建立大纵深梯次防御体系。迟滞、减缓德军部队的进攻势头,将其阻截于某个地区调集部队发动反击消灭敌人。至于反击地点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这项计划等于宣布了苏军已做好放弃明斯克城的准备。同时由于与西方面军联系已经基本中断,最高统帅部也将对西方面军和西部特别军区的实际损失做最坏的估计。

斯大林没有别的办法。虽然其本人不赞成主动放弃对明斯克城的防御。但事实没有给他防御明斯克城的资本。不得不同意朱可夫的建议并且发布了相关的命令。

对西方面军而言,一切只能够靠自己了。

28日。德军中央集团军冯8226;博克元帅的两个配属步兵的装甲集群已成功从两个方向以钳形攻势到达明斯克城下。西方面军在进行一番激烈抵抗后不得不主动放弃明斯克城向东面退却。29日德军完成了对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地区苏军50多万人的战略大合围。同时以每天40-50公里的速度直插苏联国土纵深。

至此,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地区保卫战结束。西方面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惨败。

临阵斩将

古人云:“临阵换将乃用兵之大忌。”斯大林不知道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语。他也不想做临阵换将这一事情。在他的心里已做出个更彻底的决定——临阵斩将。巴甫洛夫大将在开战后的种种作为令他极其失望。同时,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的最后命运也让斯大林愤怒不已。处决巴甫洛夫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程排在了斯大林的脑海中。

斯大林已有充足的理由枪毙巴甫洛夫了:从6月22日德军发起进攻开始到29日夜西方面军第三、四、十集团军被德军合围。50万部队落入德军包围圈中无法撤向后方。明斯克城已被德军占领。局势恶化的如此之快是斯大林万万想不到的。短短3-4天之内丧失一个重要的地区首府给斯大林自开战以来不断受打击的心受到了更加严重的打击。让斯大林很不理解的是:巴甫洛夫为什么不执行25日下达的撤退命令?

盛怒的斯大林立刻给铁木辛哥元帅打电话,要求其立刻联系巴甫洛夫。由于铁木辛哥元帅正忙于应付德军在攻占明斯克后的装甲突击。寻找巴甫洛夫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指挥官的任务交给了同在总参谋部的朱可夫大将。这个任务让朱可夫颇费了一番功夫。他从方面军司令部开始找,一路找至第13集团军司令部才把巴甫洛夫找到。30号中午朱可夫通过电报与巴甫洛夫交换了一下前面的情况(虽然这个指挥部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但其毕竟濒临前线,交换情况还是有必要的。)从谈话中朱可夫看出巴甫洛夫对西方面军现况的了解是稀里糊涂的,而且指挥极其不力。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下巴甫洛夫已不能胜任方面军指挥官这一职务。

斯大林接到朱可夫的汇报之后指示立刻撤销巴甫洛夫的指挥权,遣送回莫斯科接受审查。几小时后又下达了撤回西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炮兵主任克里奇少将、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洛布科夫少将等人交军事法庭处理。铁木辛哥元帅接替方面军司令员职务的命令。

几天之后。身在莫斯科接受审查的巴甫洛夫大将迎来了对自己最后的判决——死刑。让巴甫洛夫不能接受的是,判处其罪名居然是叛国罪。巴甫洛夫想向斯大林申诉,但已没有这个申诉的机会了: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1941年第0250号命令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宣布苏联最高法院就大将德8226;格8226;巴甫洛夫、少将弗8226;叶8226;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安8226;捷8226;格里高里耶夫和少将亚8226;安8226;科罗布科夫罪行的判决:

1941年7月28日,命令第0250号

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鉴于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8226;格8226;巴甫洛夫、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8226;叶8226;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军通信主任安8226;捷8226;格里高里耶夫和原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8226;安8226;科罗布科夫的惊慌失措行为、未经上级允许擅离战略岗位、导致部队指挥瓦解、指挥不力,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将以上四人逮捕,并交军事法庭审判。

苏联最高法院于1941年7月22日判决,对德8226;格8226;巴甫洛夫、弗8226;叶8226;克里莫夫斯基赫、安8226;捷8226;格里高里耶夫和亚8226;安8226;科罗布科夫的以下指控成立:

a) 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8226;格8226;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8226;叶8226;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军对苏联开始突然进攻后,表现得惊慌失措、指挥无方、坐视部队指挥的瓦解,导致大量武器和仓库落入敌手,擅离西方面军战斗岗位,致使敌人有机可乘,突破方面军防线;

b) 原西方面军通信主任安8226;捷8226;格里高里耶夫,理应在方面军司令部和作战部队之间建立持续畅通的通信,但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未采用无线电联系,致使战争的最初几天,各作战部队的军事行动处于无指挥状态。

c)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8226;安8226;科罗布科夫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可耻地抛弃信任他的部队,致使集团军瓦解,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德8226;格8226;巴甫洛夫、弗8226;叶8226;克里莫夫斯基赫、安8226;捷8226;格里高里耶夫和亚8226;安8226;科罗布科夫背弃了军人誓言,玷污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忘却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他们的惊慌失措和懦弱、罪恶的无所作为、瓦解部队的指挥、将武器和仓库交于敌手,以及擅离战斗岗位的行为,给西方面军的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判决,德8226;格8226;巴甫洛夫、弗8226;叶8226;克里莫夫斯基赫、安8226;捷8226;格里高里耶夫和亚8226;安8226;科罗布科夫被剥夺军衔,判处枪决。判决已执行。

我警告,无论是谁,如果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

此命令向团级及以上所有指挥员传达。

苏联国防委员会人民委员

约8226;维8226;斯大林

同期斯大林下令逮捕交军事法庭判决追究责任的苏联高级将领还有:

第六步兵军军长:阿列克谢耶夫少将

第五十六集团军参谋长:阿鲁沙尼扬少将

国防人民委员部委员:伊万诺夫中将

伏龙芝军事学院战术教研室主任:库兹明少将

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列昂诺维奇少将

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系主任:梅列科夫少将

第四坦克师师长:波塔图尔切夫少将

第二十七集团军参谋长:罗曼诺夫少将

第三十步兵军军长:谢利瓦诺夫中将

列宁格勒方面军副参谋长:谢马什科少将

红军军事交通局局长:特鲁别茨科伊中将

第十五步兵师师长:克鲁尼科夫少将等

战役评述

8天。50万。

两个简单的数字清晰的概括了西方面军的实际损失和部队兵力消耗速度。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第二大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对苏联士气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苏联红军军史上的一大伤疤。

如上文所述,此次战役的失败最终归咎为包括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在内的诸多西方面军军官指挥不力所造成的。但事实真相绝不是那么简单。整场战役的失败与苏联政治、军事、领导机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时间跨度则可以从1930年开始到1941年。这10年的时间所包含的诸多事件共同促成了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初期的大混乱。

事件一:苏联大肃反运动对苏联军事理论与部队的严重冲击

1928-1934年.一个全新的战役理论在苏军诸多高级将领和军事学院中开始成型。大纵深战役(战斗)理论第一次出现在军人们的视线中。其核心理论散见于当时新修订的苏联1936年野战条例和同一时期各倡导者发表的文章当中。这一全新的理论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线型作战模式的噩梦甚至也同样是德军闪电战理论的噩梦。纵观全理论可以发现其几乎就是当代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基础。在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的推动下影响着当时许多的苏联中高级军官。

可惜,一切都是那么的短暂和曲折。1936年苏联政坛上发生了一起大事彻底改变了正在蓬勃发展的苏联军事新理论的命运——大肃反。1937年的肃反扩大化直接殃及到苏联军队高级指挥系统。对创立大棕绳战役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布留赫尔、亚基尔、乌博列维奇、谢佳金、格里亚兹诺夫等诸多苏联将帅都相继被杀害。与他们相关的这一理论也被视作是资本主义军事理论,遭到苏联当局的打击。上述将帅的所有作品都被禁阅。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也停止了对大纵深战役基本问题的研究。有些原则,例如摩托化机械化兵团在正面前行动和向纵深发展突破的思想被否定。

由于西班牙内战实践结果的影响和日后出兵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苏联解散了机械化军这种与大纵深战役理论密切相关的主要地面突击力量。停止发展轰炸航空兵这样的空中突击力量。时间的年轮行至1939年,大纵深战役理论几乎消失在苏联中高级军官的面前虚无缥缈。

直到1939年9月1日由于德军在波兰的闪电突击展现了机械化部队强大的战斗力。之后又在法国等西欧国家展现了其独特的作战方式对旧理论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苏联政治领导人才意识到大纵深战役理论的重要性。开始恢复对大纵深战役理论的研究,并冠以全新的名称——诸兵种合同战斗理论。1940年恢复了摩托化机械化军的建制。

但无论如何两年的时间已无法将大纵深战役理论成系统的落实起来了。德军的钢牙已伸至家门口。苏联红军所面对的必然是旧军事思想与新军事思想的强烈碰撞。撞个头破血流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事件二:明斯克演习的教训并未得到重视和及时更正

1941年1月。苏军大本营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附近组织了一场演习,意在检验红军国土防御和反攻作战。历史上称为明斯克演习。在这次演习中朱可夫指挥的蓝方部队击败了巴甫洛夫大将所率领的红方部队——西方面军。蓝方在明确红方配置方案后与演习正式开始前就对红方进行攻击,深入红方阵地100公里。演习开始后就已完全包围红方中路主力。而红方中线主力位置恰恰位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地带,与数月之后西方面军被围的地点几乎完全一致。同时。对手实行围歼战的方式也恰是冯8226;博克元帅在1941年6月所用的方式:朱可夫提前调动部队,悄悄接近红军主力。演习一开始就立刻分为两路急进合围了位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红军主力。此次演习充分暴露了巴甫洛夫大将配置的重大缺陷。

可惜的是,巴甫洛夫大将眼中关注的只是这一次演习的胜负和蓝方的如何“违规”操作。并没有从此次演习中得到深刻的教训,时隔数月之后依然用同样的兵力配置来迎接同样形式的攻击。而朱可夫大将在之后不久就担任了总参谋长一职,却忘记了督促巴甫洛夫改变自己的设防配置。试想如果上述两个行动如果有一个行动被贯彻落实。巴甫洛夫也不至于在短短的几个月后背上如此沉重的历史责任。西方面军的50万损失也会得以避免。

事件三: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领导层战争决策的影响

1937年9月前夕。为了保障进攻波兰行动以及以后法国战役的顺利进行,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确保了自己在进行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时东部国境的安全。而苏联则得到了德国至少几年之内不会侵犯苏联领土的保障和部分波兰国土的“好处费”。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用这句话来形容苏德之间当时的关系本质再合适不过了。对于苏联来说,将自己国家安全寄望于一纸条约本身就是不可理喻的。这种思维方式直接导致了6月22日以前苏联国境线上各部队的战前准备不足,防御松懈。同时导致的还有苏联政治领导层人为的、有选择性的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情报。而这些军事情报无一例外是指向德国即将向苏联宣战的。苏联政治领导层消极避战的思想和行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苏联军事大脑(即苏联军事领导层)的运作。由于苏联政治领导层对德军小规模入侵行为的意味忍让。在6月22日前夕苏军在国境线上的各种军事部署几乎是完全向德军开放的:德军侦察人员和侦查机可以堂而皇之、大摇大摆的进入苏军领土领空进行战略侦察。而苏军则只能按照“不开第一枪”的要求眼睁睁的看着德军在国土中随意进出。甚至发现其有侦察的行为也不得不按照统帅部的指示将人完好的送回去。

政治再次影响了军事决策。当边防军和濒临国境线的各大军区指挥员在诸多零散情报中总结出战争前兆而向最高统帅部请求进行战争准备时。却被苏联政治领导层以“不要受德军挑拨、不要主动以行动刺激德国人。”的理由而驳回。回想法国战役前的马其诺防线,情形何其相似。苏军是否打不过德军?这个问题已经以日后的事实说明了并不是这样。也就是说苏联政府并非因为害怕德军强大的战斗力而被迫妥协让步,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在军事大脑和政治大脑同时高速运转的时候。两者之间出现了致命的分歧:军事决策层认为战争已迫在眉睫,须立刻进行战斗准备。而政治领导层却依然在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抱有一丝幻想,宁可相信莫洛托夫访德时德国人的做秀和长期的舆论宣传也不愿意相信危险已来到门前。一心想着祸水西引,避开资本主义的战争。对战争准备命令的下达依然犹豫不决。殊不知德国在西面已经很难找到硬碰硬的对手:法国等西欧国家均告陷落、英军在英吉利海峡对岸苦苦支撑而德军却苦于没有登陆装备和经验无法前往英国。现在唯一能够找到的有价值的袭击目标即是苏联。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国家利益面前和一张废纸没什么区别。进攻苏联的德军根本不用担心苏联人所为他们担心的一切。

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延续和表达。克劳塞维茨老先生在写这句话的时候同时也引出了另一个要点:政治决策对战争,乃至于军事决策有着绝对的影响。政治决策上的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军事上的一场或数场大灾难。在苏联,尤其是刚刚经历过大肃反时代,斯大林个人威信高涨的年代。没有政治领导层的同意军事决策层上到元帅下到普通中尉是没有任何权力做有关如何应对即将到来战争的准备的。即使你再看到多少战前的先兆也无济于事。结果就是: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烟幕掩护下的德国军队成功达成了进攻的突然性,而苏军则因为受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蒙蔽而主动放弃了及时防御的机会。

事件四:朝令夕改,情报不明所导致的重大失误

如果说上述3个事件都参杂有政治因素在内的话。下一个事件就可以算作是一个纯军事事件了。以西方面军为代表的苏联各边防军区之所以在战争初期被德军强大的攻势打得溃不成军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苏军指挥层在情报未明的情况下下达了种种错误的命令所造成的。

早在6月21日晚。苏军统帅部的铁木辛哥元帅和朱可夫大将就已根据边境所掌握的情况向斯大林说明了德军极有可能于22日凌晨发动侵苏战争的事实。同时详细拟订出了下发部队的战备命令草案:

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军事委员会:
抄送:海军人民委员会

1、1941年6月22日到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

2、我军的任务是: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基辅、敖德萨各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以防德军或其盟军可能的突然袭击。

3、兹命令:

(1)1941年6月21日夜间,隐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域各发射点

(2)1941年6月22日黎明前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周密伪装,拦截一切进入领空的德军飞机。(3)所有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军队应分散、伪装,主力部队进入一线攻势的同时在纵深构筑防御工事

(4)防空部队不待补充兵员到达,立刻进入战备状态。城市和目标地区应采取灯火管制等一切措施。

这份草案可以说是一份正确的命令样本。对于当时苏联的危机形势可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可惜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斯大林又抱回了他的老套路,提出了致命的修改建议:

在第一条中写明“袭击可能从挑衅行动开始”。在第二条我军任务中加入了“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题复杂化”。删掉“拦截一切入侵领空的飞机”和“进入一线工事和构筑纵深攻势”。加上第五条“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措施。”

被最高统帅“指导”修改过后的命令被冠以第一号命令的名称发给了各军区。试想各军区领导看到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又自相矛盾的命令该如何是好?进行战斗准备?可第五条明确说了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措施。不做战斗准备又如何防御德军可能的突然袭击?如果德军发动了突然袭击突破了毫无准备的苏军又如何向最高统帅部交待?如此多的麻烦只能将各军区的情况搞得更加混乱。大部分备战时间都被耗在与军区政治代表斗嘴说理上面了。至于按照命令去执行战备,恐怕没有这个条件了。总的来说,原本能够扭转局势的一号作战命令现在在各方面军司令面前犹如一张废纸。

6月22日7时15分。在德军开始进攻3个多小时后苏军统帅部根据当时所掌握的非常片面的情报所得出的结论。向已遭受德军攻击的边境军区发布了第二号命令:

193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军航空兵毫无理由地袭击了我国界沿线的机场和城市,对其进行了轰炸。同时,德军在各地开始炮击,并越过我国国界。

鉴于德国方面空前厚颜无耻的进犯苏联,我命令(请注意此处典型的斯大林风格):

1、军队调集全部兵力兵器向敌军发动猛攻,并将其消灭在侵犯苏联边界的地域。未接到特别号令,地面军队不得越过国境线。 2、侦察航空兵和战斗航空兵查明敌航空兵集中地点和低地面军队部署。轰炸航空兵实施猛烈突击消灭敌机场上的飞机,轰炸其地面军队基本集团。航空兵对德国领土的突击纵深为100-150公里。要轰炸柯尼斯堡和梅梅尔。未接到特别指示不得对芬兰和罗马尼亚领土进行空袭。

正如前文所说苏军统帅部在这4小时不到的时间里所获得的情况是片面的。针对第一项命令,前线的事实则是苏军边境军区各部队有很多都是在德军展开攻击后才动员起来的。许多部队带着仓促准备的弹药补给开赴原定筑垒地区的途中就遭遇了德军坦克集群,被迫从行进间转入战斗。在这种情况下的部队战斗力可想而知。此外,由于各军区通讯设备均遭到严重的破坏,并没有能够及时接到统帅部的命令,且接到命令的部队也无法按照命令去执行。所有部队均处在群龙无首的混乱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号命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对于许多部队来说这项命令所带来的混乱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而第二项命令内容更具有讽刺意味。在短短的3个多小时内德军所执行的任务恰恰是苏军统帅部4个小时后命令各军区航空兵所执行的任务。而且德军完成的非常好。在边境交战区域苏军一共损失了1200架飞机。有近800多架是在地面被炸毁的。事态都发展成这样了就更不要指望边境各军区的航空兵能有什么作为了。第二号命令自然全无用处。

22日下午情况继续恶化,21时45分在斯大林的指导下(此时朱可夫已被调去西南方面军)第三号命令发给了各军区部队。该命令对德军动向的分析分析的很明确。但在总结22日一天的局势问题上过于乐观了。斯大林居然盲目的要求各军区部队对德军进行反击和合围:

“在从波罗的海直至与匈牙利接壤的国境线上,我允许越过国境线以及不受国境线限制的行动。”短短一句话连续出现3个国境线,斯大林的慌张程度可见一斑了。

一天连续3道命令正好配合了德军的行动。当苏联各军区按照第三号命令展开反击的时候他们被重创的命运也就决定了。第三道命令完全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方面军司令和各集团军司令根本不清楚敌人在哪里,有多少人。甚至对自己所指挥部队的现状完全不了解,许多命令更是无法下发到下面的部队,而就算是命令传达下去又因为情况的骤变而无法得到贯彻。下达如此多的无法贯彻的命令直接结果就是个方面军司令部不断的根据新的指令调整战略部署,造成指挥的混乱和无休止的朝令夕改。司令部不断发出新命令其中许多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很多命令还未执行又被修改或者取消。有些命令自相矛盾,简直就是在抽自己的嘴巴。各基层部队被毫无理由像耍猴一样的调来调去。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战斗资源。当其机动力丧失的时候也就已经成为德军案板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了。

狮群的首领是绵羊

俗话说:“一群由绵羊率领的狮子打不过一群由狮子率领的绵羊。”整个战役评述回到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身上,也可以算是来到了终点。无论上级翻了多少错误,方面军司令员对方面军所遭受的重大损失也理当负有直接责任。毕竟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的巴甫洛夫才是西方面军的实际军事主官。不能在战略层面上解决西方面军所面临的险境也应该通过自己良好的战术素养去避免如此之大的损失。可惜巴甫洛夫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做一个方面军司令员应该做到的事情。

巴甫洛夫大将战前可以算是苏军里大红大紫的人物。苏联最早组建的两个坦克团的团长其中之一就是他,而另一个则是朱可夫。可以说他和朱可夫是最早接触这个一战发展起来的新兴兵种的。之后他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作为苏联援助人员因表现突出戴上了苏联英雄的金星勋章。回国后即担任苏军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此职务类似于德军古德里安一级上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德国不同,掌管苏联先进兵种生杀大权的人却对此先进兵种所带来的先进战术战法一无所知)。与朱可夫一起晋升苏军大将衔。担任重要军区司令员,手下的这个西部特别军区又是苏联军队里排得上号的精锐部队(朱可夫任基辅方面军司令员)。看似其每一步的升迁都是顺理成章的。

但巴甫洛夫并不是朱可夫,他是一个军人,但在军人面纱的背后其本身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政客。之所以能够如此之快的得到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苏联“大肃反”后所造成的苏军高级指挥官真空现象。为了弥补空缺斯大林不得不收拾自己造成的残局。许多将领都被破格提拔。巴甫洛夫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一个庸夫的典型代表——完完整整的政客加半个军人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作为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联英雄。他错误总结了西班牙内战的经验,武断认为坦克部队无法进行独立战斗,只能够支援步兵。导致苏联组建的机械化军被解散。走回法国人的一战之路——坦克是步兵的附属品。实际上西班牙内战时苏军的T-26坦克防护力实在是太差才造成这种结果,在这一点上却被巴甫洛夫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了所有坦克。在苏军退步的同时德军则从西班牙内战中总结了俯冲轰炸机的巨大作用,创造了呼啸死神的战斗方式。这又不得不说是一大讽刺之处。

其次,在明斯克演习当中,他并未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听取各参与演习的将领给与自己的意见改变西方面军的错误兵力配置。他的狂妄自大是他放弃了拯救自己的机会。半年后,按照他配置的西方面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只是这次损失再不像半年前一样打着引号,对手也又蓝方变为当时的假想敌——德军。而巴甫洛夫自己则再也不会有重新总结得失的机会了。

此外,巴甫洛夫不想朱可夫等人那样了解大纵深战役理论。虽然当时大纵深战役理论还仅仅局限于进攻方面,但从实际角度上来看朱可夫等一批优秀将领早已融汇贯通的将其运用于防御战中。早在1941年的那个夏天以大纵深战役理论思想指导下的战役已不再局限于进攻战役而扩大至防御领域上,最终对德军的闪电战战术起到了十分优秀的效果。只可惜巴甫洛夫深受苏联大肃反的影响,没有能够对大纵深战役理论进行研究。更何况其本人也并不是一个对军事精通的人,奢望他对全新战术理论有什么高深的理解也算是委屈此人了。从整场战役巴甫洛夫的种种行为上来看,即使这个人放在一战战场上也未必是一个优秀的兵团指挥官。部队集中于突出部地区前出配置、擅自离开方面军司令部(放弃对战场全局的掌握)、并未能与下属各部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系、指挥混乱、条理性差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体现了巴甫洛夫作为方面军司令的价值。如此看来,巴甫洛夫最大的错误在于坐在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椅子上,承担了自己所不能够承担或者说是没有能力承担的责任。虽然他做西部特别军区司令有斯大林提拔的因素在内,但他自己本身的自不量力是怪不了任何一个人。也许,枪决对于巴甫洛夫来说也可以算是一大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普洛夫大将被枪毙前和朱可夫的对话。说明一个问题。

 

 

虽然对8天50万红军被歼不好意思谈,但几十年过后这样的对白(包括回忆录中)应该有一定的可靠性。(当然经过加工和装饰是肯定的)。我觉的替罪羊是肯定的。可这哥们当这个替罪羊替罪羊绝对合格。


《莫斯科保卫战》中

莫斯科总参谋部1941年7月1日

巴:西方面军的司令员,巴普罗夫大将前来报到。

朱: 前西方面军的司令员,昨天大本营已经解除了你的职务。坐下第尼特列。格里耶维奇,

巴:你想以你的错误来解除我的职务吗?

朱:总参谋部没有估计到!但是要知道,领导所犯的错误并不能抵效各级指挥员因为失算和错误所应负的责任,每一个军事首长造成了这种失算没有权利逃避责任并责怪上级,第尼特列。格罗耶维奇,我说的对吗。

巴:你说的对,高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总参谋部确实没有预了到敌人会以这样大的规模突然的转向进攻。一切都归罪于军区指挥,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

朱:司令员同志,根据条例指挥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好准备执行战斗任务,而你第尼特列。格罗耶维奇,甚至在6月22日前夜,那些掩护边境的兵团指挥员们直到关键的时刻还在等候上级的命令,而部队呢却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巴:我们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这样保险。

朱:你没有权利耽心大将同志,你记的吗第尼特列。格里耶维奇(地图)在40年的12月,我和你在地图上进行过军事演习,你当时把第10 ,第3 和第4集团军配置在那儿,我相信你不会忘记在别里斯多克突出部,这样的作战部署会使部对的两翼遭到突击,并有从格列多诺和布列斯特被纵深包围和合围的危险!为什么,为什么你在40年部署兵力的错误做法直到战争开始还没有改过来?你这等于和过去一样!

巴:任何人都不会预料到冯博克考虑的会象朱可夫一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yStander 于 2009-12-31 15:05 编辑

居然能让同样的事发生两次,这巴普洛夫真不愧是个庸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8:03 AM , Processed in 0.03168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