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3

我军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建造工作大事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4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0年3月一机部八局向哈尔滨汽轮机厂下达为核潜艇(09工程)配套的804主汽轮齿轮联合机组(简称804机组)的研制任务。工厂成立军品车间,进行技术准备。1967年6月一机部第一办公室又以机密一办字〔1967〕第5063号文,正式下达首台804机组的试制计划。
     首台804机组于1967年开始试制,工厂对高压缸、低压缸、减速器壳体、二级大齿轮等关键件组织技术攻关。铸件质量通过控制炉温、改进浇铸工艺有了提高。焊接质量通过制造专用工具、加焊拉筋、增加热处理工序、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等工艺,消除了工件变形、脆裂、夹渣等质量问题。二级大齿轮机械加工由于自制了珩磨工具,进行超精磨,使表面光洁度达到质量要求。
     804机组装配中,需对减速器上下壳体7条轴线的中心距、平行度、交叉角对中找正。装配工人通过修磨轴瓦,自制工装卡具,保证了装配质量。同时,建造主机试车台。1969年3月试车台建成,4月进行主机台架试验。12月1日,厂内空负荷试车成功,804机组发往196工地安装调试。经陆上模拟试验,未出现大的故障。1970年7月开始启堆试验。满足了设计要求。
     第二套804机组于1970年7月试制成功,经厂内试验合格后,发往四三一厂,装在"长征1号"核潜艇上(401艇)。在港口系泊试验中,发现二级大齿轮与二级小齿轮又出现拉毛,经修平后,进行低速摩合运转使齿面出现冷作硬化来提高齿面硬度。经过3年多的航海试验,804机组基本满足使用要求。1974年7月一机部在哈尔滨召开804机组设计生产定型筹备会议。1975年8月14日,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同意804机组设计生产定型,对遗留问题要求科研、生产单位继续攻关,协同解决。
    针对前两台样机齿轮在试验中产生拉毛等问题,汽轮机厂同参研单位成立了拉毛攻关协调组,由郑州机械研究所设计剃齿刀,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负责剃齿刀制造,哈尔滨汽轮机厂负责使用试验。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正式用于生产。汽轮机厂又与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和海军驻厂代表室共同开展齿面涂镀保护攻关活动,在齿面上镀了一层镍铟,经装艇试验,提高了齿面抗摩擦能力。该项目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198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0-1984年,哈尔滨汽轮机厂共生产7套804机组。1988年装有804机组的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哈尔滨汽轮机厂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
核潜艇屏蔽电动机
一、803模拟屏蔽电动机
    1960年3月一机部向哈尔滨电机厂与沈阳水泵厂下达研制803模拟屏蔽电动泵的任务。该电动泵是由屏蔽电动机与水泵组成的全密封式整体机组。
    任务下达后,工厂派设计组长于令新去北京参加模拟屏蔚缍 昧 仙杓苹嵋?负责803模拟屏蔽电动机主设计。在可供参考资料极缺的情况下,经过三个多月技术调研、搜集资料和分析探索,设计者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自行推导出定转子屏蔽套损耗的计算方法及屏蔽电动机发热计算方法,并完成了803模拟屏蔽电动机的初步设计以及与水泵配合的联合设计。
    1960年8月哈尔滨电机厂成立电机设计科。1961年6月完成图纸设计及工艺准备。工厂为集中力量进行电机研制,将设计科划归大电机研究所,改称通用电机研究室。模拟屏蔽电动机的研制在研究所试验车间进行。1962年正当模拟屏蔽电动机试制即将完成的阶段,国家考虑到经济困难,决定暂时停止研制。但工厂领导看到产品试制即将成功,如果下马甚为可惜,便鼓励大家继续坚持下去,终于在12月底完成了模拟屏蔽电动机的试制。为了验证屏蔽电动机的发热计算方法及结构设计,还请一九四研究所进行高温高压综合负载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设计者所推导的设计计算方法是正确的,高压承受能力及密封结构、冷却与隔热系统、定转子屏蔽套的结构均能满足设计任务的要求。这次模拟屏蔽电动机的研制,使国内科技人员第一次掌握了核动力屏蔽电动机设计制造及试验的基本技术,为制造全尺寸屏蔽电动机打下了基础。196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09工程会议上,哈尔滨电机厂代表汇报了803模拟屏蔽电动机的研制成果,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和部、局领导的表扬。
    二、09主泵屏蔽电动机
    1965年11月一机部在北京召开09工程专业会议。会上,哈尔滨电机厂接受09主泵屏蔽电动机的研制任务。1966年3月根据一机部指示,成立09主泵联合设计组,由哈尔滨电机厂于令新负责屏蔽电动机设计,沈阳水泵厂李宝绪负责水泵设计,第一五研究所何雅音负责总体协调,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王昌庆负责组织保障工作。
    根据技术任务书的要求,09主泵屏蔽电动机为三相立式异步屏蔽电动机。1966年5月完成技术设计,6月通过一机部审查,7月回厂开展施工设计。1967年6月完成全部施工设计,8月投入试制。1968年9月出第一台全尺寸样机,经厂内空载试验后,便与沈阳水泵厂生产的泵组合,进行综合负载试验。最后一机部和09办公室决定在样机改进的基础上,重新赶制4台主泵屏蔽电动机用于首艇。电机厂在认真总结试制经验的基础上,对原设计作了较大改进。1970年9月新制4台主泵屏蔽电动机全部完成。
    1971年3月4台09主泵屏蔽电动机装上第一艘核潜艇。在港口码头系泊试验时,发生了主密封泄漏的故障。主任设计师于令新、军代表褚祥乾等人奉命赶赴造船厂,检查排除故障。反应堆还在运行,必须马上进堆,弄清泄漏原因。褚祥乾第一个冲了进去,于令新、张振成、王昌彦三人紧跟着进了堆。他们关上堆门,摸到主泵前,蹲下身子从第一台主泵开始,逐台检查。回路里充满蒸汽,伸手不见五指,用手试着去摸泄漏点,并估算泄漏面积大小,然后划上记号。外边人催促他们时间不能太长,快出来吧!他们却坚持把泄漏点全部划好标记,彻底弄清问题后才出来,在放射污染环境中拼搏了半个多小时。经过检查分析,屏蔽电动机设计没有问题,是安装时主螺栓未能均匀旋紧,引起泄漏。经调整试验,故障很快排除了。进堆检查的人员尽管身体都受到一定的伤害,但他们却感到十分欣慰。      
    产品经过试验和使用考核,证明质量优良。1973年9月哈尔滨电机厂召开09主泵屏蔽电动机设计生产定型筹备会。1974年10月09主泵屏蔽电动机及泵定型会议在沈阳召开。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09主泵屏蔽电动机及泵设计生产定型。1971-1977年,哈尔滨电机厂共生产09主泵屏蔽电动机20台,用于后续艇。
    该机功率220千瓦,主泵扬程85米水柱,设计使用寿命15年。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性能先进等优点。该机被海军部队誉为09工程最好的设备。1978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奖。1980年获国防科委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机生产总指挥李广儒、主任设计师于令新、主任工艺师张作儒、军工车间主任宋承喜,党支部书记吴香远、军代表褚祥乾等人受到局以上奖励。
    为神秘的09工程配套发电机组
    1966年8月,上柴厂受命为09工程设计研制450千瓦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当时09工程非常保密,多年之后才撩开神秘的面纱,原来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条核潜艇。
    核潜艇是我国海军重点战略研制项目,柴油发电机组是核潜艇的应急电源,在潜艇的核反应堆停止工作或发生故障时,它是潜艇唯一的电能供给设备。因此应急发电机组必须具有极高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根据作战要求,柴油机必须在潜艇下沉10余米情况下能顺利起动和运行,这就更增加了研制技术难度,加上当时一般潜艇都不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方式的柴油机,因此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研制工作更是无鉴可借。
    然而上柴厂的研制人员不畏艰难,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从1967年到1969年通过反复试验摸索,有的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攻克了所有技术难题,尤其是肖云龙、周耀华和张茂金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智慧。例如,潜水状态下柴油机的进气不足和排气不净问题、柴油机起动时排气管延伸管道中的海水排除问题、排气管海水倒灌问题,全面达到应急发电机组的技术要求。1969年9月,第一套两台发电机组装艇做航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电机组达到总体设计和舰艇使用要求。
    1970年至1974年,450千瓦发电机组进入第二阶段研制。通过技术攻关,柴油机功率增加10%;起动用雾化燃料由煤油改为柴油;海平面下的排气喷嘴位置加深到1.75米。1975年5月,经鉴定合格后,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该发电机组的设计和生产定型。
    从1970年至1979年上柴厂共生产了××台450千瓦直流柴油发电机组,装备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为提升海军的作战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开创了废气涡轮增压器用于潜艇的先例,从而使我国的柴油机潜用技术跨入了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上柴厂“09工程电缆电力系统研究”合作完成成果奖。1980年国防科委授予上柴厂“09工程450千瓦柴油机发电机组”国防科研成果四等奖。
    上海二轻工业志
    第二节 铷原子钟
    1969年9月起,根据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大型远程无线电导航、陕西长波导航台和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等配套需要,上海国荣灯具厂与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光机所)联合研制生产701型铷原子钟、09型铷原子钟和QR—1型铷原子钟。
为导航、导弹系统提供标准时标的铷原子钟系铷原子频率标准。1969年9月下旬,根据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配套需要,第四机械工业部、中国科学院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革委会工交组和市手工业局将研制铷原子钟的任务下达给上海国荣灯具厂和光机所。上海市国防工业办公室从光机所抽调17名科技人员到上海国荣灯具厂联合研制铷原子钟。
    铷原子钟主要包括(频率倍增)、接受部分(伺服系统)、综合部分(分频系统)和电源部分等6个部分组成。其主要原理,在晶体部分输出本振信号,经过电子线路和微波腔倍频,送进原子泵体内,使微波信号达到原子跃迁频率,并与原子振荡频率进行比较,从而输出误差信号。经接受部分放大,用误差信号校正晶体本振的频率准确度,从而达到输出频率稳定在标准范围之内,并通过综合部分输出,供使用部门使用。承担军工配套任务的上海国荣灯具厂是只有300人、生产民用灯具和漆包线的小厂,只有3台电子管示波器和普通的测量电表,没有从事原子钟研究的专业人员。该厂和光机所一起集中3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物理组、晶振组、倍频组、综合组、接收组和电源组等6个小组,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确定工作方距图,搭试出模拟电路,进行机械和电气结构设计。因陋就简自制原子钟相位对比仪、数字显示钟等专用设备,添置了高精度示波器、频率计、自动记录仪和频率分析仪等测量仪器。
    在上述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研制人员主要集中解决3个技术问题:一是捕捉原子信号。由晶振组、倍频组和接受组联合会战。初调时,信号不易守住。以后专门设计制作5MC隔离放大器放大信号,终于捕捉到理想的铷原子跃迁信号。二是信号转换。铷原子信号经放大后,需要通过谱线吸收。设计近10种转换方案均不理想,后在光谱灯和吸收泡之间放置1个滤光泡,滤光源中不需要的光谱成份,使吸收谱线的强度增大,从而达到理想的转换信号。三是频率比对。在晶振的振荡回路中与石英晶体串联1个变容两极管,控制电压加到两极管上,使晶体频率得到连续的修正。并通过铷原子的双共振及光探测方法,把微波频率F稳定在FRB37,达到压控晶振的频率输出信号比对保持在5MC的要求。
经过研制人员共同努力,到1970年12月共研制成功3台701型铷原子钟样机,提供给人造地球卫星的无线电讯号发射系统,从而填补了中国国防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原子钟的历史。
    1970年,为配合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需要,上海国荣灯具厂和光机所的技术人员针对701型铷原子钟样机体积大、信号输出不稳定和对环境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决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09型铷原子钟,当时半导体元件的出现也为改进设计提供了条件。按照核潜艇工程的要求,在设计09型铷原子钟时,体积比701型缩小1/2,机架结构层次清晰,便于易损件更换。经过几个月努力,09型铷原子频率的甚低频接收机、记录仪、比相仪、时间信号产生器、切换装置、匹配区分放大器、5MC隔离放大器和分线箱等初装完毕。通过对比测试,09型铷原子钟比701型铷原子钟在主要性能指标和使用精度上都有明显提高。但铷原子跃迁信号幅度仍未达到理想要求。
    为使铷原子跃迁信号幅度达到理想要求,该厂的3名科技人员到北京大学波谱专业工作访问1个多月,从理论和实践的手段进行比较。他们将原晶体振荡综合线路改成线路分隔、独立校验、联合调试,解决了各系统相互干扰的问题。经过全体研制人员3年共同努力,1973年10月,3台09型铷原子钟研制成功。在室内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最好水平。1975年5月,全国4家单位研制生产的铷原子钟在上海市计量局进行对比测试,上海国荣灯具厂送去的3台09型铷原子钟样机经过1个多月连续测试,获国内同类产品质量第一名。3台样机又送有关部队进行长距离空中飞行试验、火车运行试验和三级公路卡车跑车振动试验,并参加“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在南太平洋的远洋考察试验,工作情况良好,使用性能稳定,得到试用部队认可。1975年10月,《人民日报》在头版作了报道,认为铷原子钟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领域,其作用和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随着中国国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要求铷原子钟进一步标准化、现代化和小型化。1976年,应陕西长波导航台、大型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和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等项目的配套需要,又在09型铷原子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进提高。QR—1型铷原子钟外型尺寸采用标准机架,内部元器件则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具体进行5方面改进提高:选用3层磁屏蔽保护装置,防止地球磁场对原子跃迁的影响,保证原子跃迁信号频率输出的稳定性;反复筛选、挑选精度高、质量好、频率输出准确的晶体元件,保证铷原子钟输出的精确性;在几个关键部件上,采用内、外部安装双层恒温保护措施,提高铷原子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将铷原子钟同精度更高一级的氢原子频率标准进行对比时,使工作状态锁定并进行统一的守时状态;在时统仓室内,增添1台长波接收机,接受长波授时信号,可对主测量船和各测量点的铷原子钟进行校频、定时,使校频精度达到10-12量级,定时精度达到微秒量级,比原来提高一个数量级。
    1977年3月,第三代铷原子钟研制成功。1977年4~7月,全国铷原子钟的生产科研单位在上海举行铷原子钟比对会议,经过3个月测试比对,上海国荣灯具厂研制生产的QR—1型铷原子钟的主要技术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短期稳定度和频率飘移率等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978年5月,第四机械工业部批准QR—1型铷原子钟设计定型。
    1969~1983年,在上海国荣灯具厂和光机所共同努力下,先后研制成功701型铷原子钟样机3台,研制生产09型铷原子钟3台,QR—1型铷原子钟16台。
    1983年起,第四机械工业部调整产品生产布局,上海国荣灯具厂于当年年底停止铷原子钟生产。1985年8月,市手工业局同意撤销该厂的军工生产点。
    一代核牙的研制过程
    1968年11月23日,091首艇在431厂开工建造。1969年11月6日,上船台。1970年4月4日,试水。
1969年7月,组建第一支核潜艇艇员队(十一艇员队)36人,艇长杨玺,政委崔桂江。
1970年4月底,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提前完工,质量优良。
1970年5月1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开始试车。
1970年7月17日凌晨2时,核潜艇陆上模拟堆开始提升功率,7月30日,试验达到满功率,宣告陆上模拟堆正式建成。
1970年10月,核潜艇基地部队组建。
1970年12月26日,401艇下水。
1971年4月1日-8月16日,401艇完成系泊试验。4月30日,完成艇上反应堆安装。6月,401艇第一次全艇联合试验开始进行,随后进行核潜艇水下启堆试验。7月1日,401艇首次以核能发电,进行了主机试车和动力装置联试的初步考核。
1971年8月23日-1972年4月23日,401艇进行第一阶段航行试验。
1972年8月20日-10月31日,401艇进行了扩大航行试验。
1972年11月-1973年12月,401艇坞修。
1974年1-4月,401艇进行了第三阶段检验性航行试验。在先后三个阶段的试验中401艇共出海试验26次,试验项目174个,反应堆共运行2705小时,累计航程6072海里。
1974年8月1日,401艇入役,定名为“长征一号”。首任艇长杨玺。
1975年2月,第一支核潜艇支队在北海舰队组建。
1975年8月3日,401艇设计、生产定型。
1980年12月30日,402艇入役。(1970年7月25日开工,1971年12月21日上船台,1973年12月25日试水,1977年12月20日下水,1978年5月5日系泊试验,1980年9月6日航行试验。)
1981年11月18日, 401艇开始中修(401工程)。1987年1月17日下水, 12月8日交付海军.
1981年11月16日-12月17日,402艇进行长航试验(814任务),共31天,航程6272.6海里, 其中累计水下航行25天。总指挥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曲振侔,艇长李金奎。
1983年10-11月,402艇进行长航训练,共35天。
1984年,鱼3型声自导深水反潜鱼雷定型
1984年12月25日,403艇入役。(1971年10月27日开工,1972年12月26日上船台,1975年3月18日试水,1983年10月31日下水,1984年3月15日开始系泊试验,1984年8月28日开始航行试验)
1985年11月20日-1986年2月18日,403艇进行了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共90天,打破了美国潜艇“海神”号保持多年的世界纪录(84天)。总指挥是核潜艇基地副司令员杨玺,艇长孙建国。在黄海、东海海域航程达23625海里,水下航行69天,航程18868海里,其中最长一次水下航行25天。
1987年10月27日,091定型首制艇404艇入役。(1975年9月10日开工,1977年8月20日上船台,1978年12月10日试水,1985年12月26日下水,1986年1月17日-1987年3月系泊试验,1987年5月17日开始航行试验。)
1988年4月,404艇在南海海域成功进行深水试验(982任务)。4月21日第一航次180米预潜试验,实际潜至193米。4月29日第二航次深潜试验,潜至300m极限深度。5月12日第三航次水下全速试验(22节)。5月25日第四航次,大深度发射反潜鱼雷(鱼-3)试验。总指挥杨玺,艇长王福山。
1988年,703所研制成功鱼-3甲反潜鱼雷。
1990年4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渤海造船厂,并参加405艇下水典礼。视察时,江泽民表示:“核潜艇不能断线。”
1990年12月,405艇入役。(1977年9月19日开工,1978年11月30日上船台,1980年4月26日试水)
1994年7月10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海军北海舰队潜艇基地第十一艇员队“水下先锋艇”荣誉称号。
1994年10月27-29日,在黄海公海海域发生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同403艇长达72小时的对峙事件。
潜艇基地的题词:“加强核潜艇部队建设,壮我国威,壮我军威。”
24.jpg
发表于 2009-9-24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在1990年代才真正赶上来,当时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研究院拿了一个863项目几个亿的资金,就是改良核潜艇的反应堆技术 - 高温球墨堆。我当时的毕业设计就是帮老板算一块试验辅助堆芯板的热力学参数,该死的有限元不知道搞死我多少脑细胞,最后结果被证明不合格。唉,这就是我的本科生水平,浪费国家的国防经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5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在1990年代才真正赶上来,当时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研究院拿了一个863项目几个亿的资金,就是改良核潜艇的反应堆技术 - 高温球墨堆。我当时的毕业设计就是帮老板算一块试验辅助堆芯板的热力 ...
yaobooyao 发表于 2009-9-24 18:32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7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任设计师于令新、军代表褚祥乾等人奉命赶赴造船厂

现在估计都光荣了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3 10:44 PM , Processed in 0.0387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