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唐朝平定高昌之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2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A.jpg
18.jpg
高昌古城呈长方形,周长5.4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高昌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

    大唐帝国,是中华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尤其是大唐天朝那彪炳历史、光耀千秋的赫赫武功,更成为后世无数中华儿女敬仰追忆的丰碑!大唐帝国中、前期的疆域极为辽阔。极盛时期最西端曾经濒临西海(注:今里海)东岸,咸海则成为帝国的内湖。最南段进入今巴基斯坦境内。而在西汉就已经并入中国版图的西域,此时更成为沟通东亚中华大唐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西域地处亚洲大陆内陆,战略位置和价值极其重要。翻开古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图,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时的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上的领土都有个特点,就是基本上分为两大块、东方的是中原故地;西方则是庞大的西域疆土。这两大块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王朝疆域。自西汉武帝时起,西域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晋灭亡后,中国进入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混乱分裂,最终导致丧失了对已经纳入中国版图300年之久西域地区的控制,西域从此与中华故国分裂长达300年之久。隋朝虽然实现了全国统一,但由于主要精力都放在对付北方突厥汗国和东北高句丽政权上,加之存在时间过于短暂,因此未能实现对西域的完整统一。直到唐朝的建立,在帝国强大武力打击和政治威望的双重作用下,西域地区才重新实现与中华祖国的大一统。唐朝对西域的统一是经历了一系列大规模战争实现的。在这其中,有一场战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和历史意义,这就是大唐平定高昌之战。正是由于平定了高昌,才使大唐帝国凿开了进军广袤的西域内陆的大门,为后续的实现对整个西域地区的统一,尤其是对击败当时西方最强大的对手--西突厥汗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为何区区弹丸之地的高昌却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呢?大唐平定高昌之战究竟是如何发生、进行的,又产生了怎样的战略影响呢?,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探讨。

    要探讨大唐平定高昌之战,有必要先对重要当事者和主要战场的高昌进行一下介绍。而要介绍高昌,就必须提到它所在的西域地区。西域是清朝之前,中国中央政权对今天的中国新疆地区和更西方的中亚地区的统称。(注:在此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从西汉武帝时期起,一直到晚清当局在西部大规模向沙俄割让国土之前为止的2000多年时间里,今天的中亚地区东部三分之一的面积始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切的说,是当时中国新疆地区的一部分)。西域地区的地理范围主要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南、里海以东的广大地区。历史上,西域地区一直是游牧民族的聚集地。从战国早期起,到西汉武帝之前的数百多年时间里,西域长期处于中国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统治下。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6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外交家张骞完成了对中国乃至人类历史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般的“西域凿空之旅”。从此,西域地区与中国中央政府建立起正式联系。经过汉武帝对匈奴的多次大规模战略进攻,匈奴的势力受到毁灭性打击。在这种形势下,公元前119年,张骞以中央政府全权大使的身份,率领庞大的使团和担任安全护卫的庞大骑兵军团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标志着中国中央政府使节和军队正式进入西域地区并驱逐了侵占当地400年之久的匈奴势力。在西汉帝国强大的军事、政治和外交实力的震慑和感召下,西域诸国纷纷派使节,甚至派遣王子到达帝国首都长安朝见中央皇朝大皇帝陛下,同时呈递贡品、地图、户籍、军队兵力和布防图等以表明归顺。为明确表示对西域领土的主权并保护强化管理,西汉中央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轮台(注:即今中国新疆轮台)乌垒域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负责管辖、节制整个西域地区的军事、民事、政务和财务。至此,广袤的西域地区正式并入中华版图并再也没有与中华祖国分离!

    西域地区并入中国版图,对后世中国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对中国来说,从此在西部拥有了一大片面积上足以与中原地区相比的庞大领土。西域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经济上,西域物产极为丰富,尤其是畜牧业极其发达。并入中国版图后,中原内地在极短时间内迅速从西域地区引进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椒、胡萝卜等大量新农作物,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历史意义!而西域大量牲畜的引进则极大的提高了中原内地的畜牧业发展水平。与此同时,西域的并入打开了中国通往遥远西方世界的大门。东、西方贸易的不断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对世界文明而言。正是由于西域并入中国版图,才使中国的商队和使团得以拥有一条可靠的、安全的道路途径西域后向更远的西亚、欧洲地区前进。而西方的商队和使团也得以途经小亚细亚、波斯、中亚、和西域后到达中原地区。从此,一条绵延数千公里,延续2000多年,对后世人类东、西方文明产生无法估量影响的文明之道--丝绸之路,正式诞生于欧亚大陆,拉开了人类文明交流史的新纪元。

    西域对两汉和后世所有中央王朝在军事上具有无以伦比的巨大战略价值。首先,西域畜牧业极其发达,尤其盛产良马。西域地区迅速成为中原中央王朝重要的军马、军驼生产基地。从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宛汗血宝马起,一直到现在著名的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纯种马,西域始终是中国重要的良种马生产基地。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后,中央王朝迅速从西域引进大量优良马种。这些优良马种中的一部分被直接装备到帝国精锐的骑兵军团,更多的则被用来改良中原地区相对落后的蒙古马。先进马种的引进极大的提高了中央王朝骑兵军团的实力,为中央王朝组建并保持强大的骑兵部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最重要的在于,西域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价值。西域地处亚洲大陆纵深腹地,向南隔昆仑山遥望西藏高原;向北倚阿尔泰山虎视蒙古高原。得到西域后,中原中央王朝在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开始占据明显战略优势。可以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强敌从东部的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同时发起战略夹击。西域地区的中原中央王朝军队可以在西方直接抄袭北方强敌的后路,而且可以堵住敌方在战败后向更远的西方逃窜的退路。还可以对中亚和西亚地区那些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的国家进行强有力的震慑,促使其站在中央王朝一边共同对漠北之敌作战。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西域的并入版图,才使得西汉政府能够联合乌孙王国对匈奴进行东、西合并的战略夹击,也正是这种战略是西汉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最终胜利--公元前36年冬,西汉名将陈汤率领由汉朝驻军和以乌孙军队为主的西域诸国联军,在康居王国都城郅支城(注:即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斩杀北匈奴末代单于郅支,随后将郅支的首级飞马“传首”至帝国国都长安。在给皇帝的捷报奏章中,陈汤发出了震撼世界、令后世无比敬仰的旷世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西汉与匈奴近百年的争战画上了句号。而这次战争则证明了西域对中央王朝重要的国防战略意义。在很长时期内,中原政权都牢牢控制着西域这一战略咽喉。但是,到西晋,局面发生悲剧性逆转。这就是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六国南北朝大分裂。

    公元316年,由于政治腐败,在内部皇族势力为争权夺利而发动“八王之乱”的打击和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下,仅仅维持了三十七年统一的西晋王朝宣告灭亡。其皇室成员司马睿在江南大士族集团的支持下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北方则陆续出现了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政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六国”时期,从此中国北方进入历史上罕见的长期分裂混战时期。十多个割据政权之间长期彼此混战,一方面严重破坏了中国北方的生产和经济,给北方各族人民带来空前浩劫。同时,由于各诸侯国都将精力集中在中原和附近地区的反复争夺上,根本没有心思和精力去顾及遥远的西域地区。导致西域土著和漠北地区游牧民族趁机兴起,夺取了统治权,造成了西域地区同中国内地的长期分裂。公元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开始与南方的刘宋王朝以及后来3个南方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此时统治中国北方的北魏政权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对付南方的对手上,根本无暇顾及遥远的西域。其领土的最西端到达吐鲁番盆地东部,绝大部分西域领土都没有收复。南朝中疆域最广、实力最强的刘宋王朝,其西部疆域曾到达陕西地区。但由于要面对强敌北魏,也无力进入西域,西域处于长期与祖国内地分裂的局面。

    公元589年,杨广灭南陈,隋朝统一全国,中国终于结束了300年之久的大分裂局面实现统一。隋朝前期,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是国际地位上,都是后世史学界公认的当时世界第一强国。隋朝疆域的最西端进入西域腹地,面积越占今新疆面积的一半,终于部分收复了西域故土。但是,此时隋朝国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付北方突厥汗国和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政权上。帝国前期,面临着原本统一的大突厥汗国的严重威胁。经过隋朝举国上下的全力打击,最终导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两部分。但突厥依然对隋朝构成严重威胁,牵制了其大量精力。隋朝中期开始,为收复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领土,隋炀帝将精力都集中在对付中国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高句丽上。先后三次倾全国之里大举东征,已经无力顾及西域。而隋炀帝政权的迅速腐化堕落,则最终将辉煌一时的大隋帝国送入“二世亡国”的悲惨境地。随着隋朝的衰败和灭亡,位于蒙古高原以西中亚地区的西突厥汗国逐步控制了西域地区。

    公元618年5月,隋大丞相、唐王李渊在长安废黜隋朝末代皇帝杨侑称帝,立国号为唐。李渊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在天下分崩,突厥虎视眈眈的纷乱局面下,他靠篡位所建立的这个政权将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公元627年,经过一场骨肉相残的血腥“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在统一战争中争战四方,立下不朽功勋的李渊次子继位。他就是受到万世无限敬仰的中华一代天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的励精图治,迅速将唐朝带入贞观之治的盛世之中。帝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提升,疆域迅速扩张。一个对后世中国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帝国--大唐帝国,崛起于欧亚大陆的东方。

    唐朝前期面临的重要外部威胁依然是北方的突厥势力。突厥对新生的唐帝国构成严重威胁,最危险的时候,东突厥颉利可汗曾经亲率20万骑兵直逼到距离唐都长安城40里外的渭水之滨,朝野震动。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布置疑兵之计,亲自率领少数随员在渭水之滨隔河与颉利对峙。面对严阵以待的唐军和李世民的浩然气概,心虚的颉利未敢轻举妄动。加之李世民给予突厥大量金银财宝,分化了其部将。最终颉利与李世民“杀白马盟誓”后率军返回漠北草原。李世民将“渭水之盟”视为奇耻大辱,同时他认定,突厥绝不会甘休。要想彻底解除突厥的威胁,必须用武力手段。为此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发展国力,在军事上积极备战。经过一系列充分准备,公元629年11月,突厥进犯河西走廊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内地同西域领土的联系,唐太宗李世民意识要决战时刻来临了。于是任命被后世赞誉为“常胜战神”的大唐早期一代名将李靖为主帅,率李勣、薛万彻等部将,率10万大军,分6路对突厥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在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李靖亲率3000精甲铁骑乘夜出击,突袭突厥后方襄城(注: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突厥首领颉利大为震惊,在不名虚实的情况下率军仓皇溃退。加之突厥本身就属于典型的部落联盟政体,内部并不统一。在唐军强大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瓦解下,突厥内部分崩离析,多名重要将领投降。颉利所部在云中(注:即今山西大同)造唐将李勣所部伏击,伤亡怠尽。公元630年正月,突厥残部在阴山被李靖彻底击溃,颉利在逃往吐谷浑途中被唐将张宝相俘获押送长安。至此,东突厥汗国灭亡,其所辖领土和数十万部众均归属唐朝。东突厥控制下的漠北蒙古高原全境历史性的首次被全部纳入中国版图。唐朝北方疆域跨过蒙古草原,进入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北海(注:即今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内湖。东突厥的灭亡在周边产生地震般的效应,在大唐帝国赫赫武功震慑和李世民开明民族政策感召下,回纥、薛延陀、吐谷浑等边疆民族上书,共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大唐帝国在诞生仅仅12年,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创造了彻底灭亡北方一个曾经几乎攻占自己首都的、强大游牧民族政权并将其纳入版图的空前辉煌的奇迹!而此时,一代天骄,唐太宗李世民的目光已经从寒风凛冽的塞北草原转移到了西方那片已经与中华祖国离散300年之久的西域故土!

    此时唐朝西方领土穿过河西走廊,进入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东缘哈密地区。之所以没有继续西进,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之前的精力都集中东突厥问题上,根本无力西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时的西域正处于另一个强敌的控制之下,这就是西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原本是早期统一的大突厥汗国的西方领土。灵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下突厥汗国的性质。突厥与今天的少数民族有很大的区别。突厥汗国实际上属于典型的部落联盟性质政权,包括敕勒、铁勒、葛逻禄、拔悉密等诸部。突厥汗国曾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辽阔的疆土东起额尔古纳河,西至里海东岸,西南濒巴基斯坦,南临黄河北临西伯利亚,盛极一时。但正是由于其部落联盟性质,导致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非常不稳定。随着隋朝的统一和强盛,开始对突厥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取得辉煌胜利。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隋文帝杨坚在军事打击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突厥内部矛盾,以政治手段离间、分化瓦解突厥统治集团。而且突厥汗国本土即蒙古高原地区和西部领土的控制者向来不合,而东部地区在隋朝强大的军事打击下势力已经受到削弱。加之隋朝政府的分化瓦解,公元583年,控制汗国西方领土的贵族射匮自立为可汗,原本统一的大突厥汗国正式宣告分裂。西突厥继承了原大突厥汗国的西方领土,疆域东起金山,西北到西海(注:即今阿尔泰山和里海),西部进入伊朗高原,南部濒临印度河流域。囊获了整个中亚、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以及今新疆近三分之二的地域,实际上控制了西域地区,成为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东突厥灭亡后,西突厥问题开始突现出来。尤其是其控制下的西域对唐朝的河西、陇右地区构成巨大威胁。西突厥经常向西域地区的唐朝控制区发动进攻,而且在东突厥灭亡后开始不断窜犯唐朝控制下的漠北地区,对刚刚纳入唐朝版图的漠北地区构成严重威胁。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尤其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极端尚武的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对恢复西域故土疆域有着极其强烈的愿望。为此他曾经严厉质问反对进军西域的文官:“汉可治西域,为何大唐不可?!”要收复西域,就必须消灭当时控制西域的西突厥汗国这一强敌。这就必须打通进入西域的道路,而这就涉及到一个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小国。这个弹丸之国有本事令李世民大为恼怒,而且居然敢于明目张胆的挑战刚刚灭亡东突厥的大唐帝国。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个让李世民咬牙切齿,形容为“卑鄙小邦”的小国与西域其他少数民族小国都不同--它是一个汉族政权。从国王到百姓,基本都是中原移民后裔。这个小国就是本文的主角--高昌王国。

    高昌与中原王朝具有极为深厚而又复杂的历史渊源。高昌(注:即进中国新疆哈拉和卓)位于近新疆吐鲁番市东40公里的火焰山下,是从西汉起中央政府驻军和移民一手创建的。高昌位于吐鲁番盆地东部,而吐鲁番盆地自古就是沟通内地和新疆地区的战略通道。高昌正好扼控这一战略咽喉,地位极其重要。从西汉时起,为保护这一战略咽喉,中央王朝开始在高昌地区修建城堡要塞,驻扎大量军队屯田并大量移民。屯田军和中原移民对开发、建设高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驻军和移民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昌城逐步发展为西域大城镇,设立高昌郡,成为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重要战略据点。西晋灭亡后,西域逐渐失去同中央王朝的联系,公元460年,控制西域的柔然汗国扶植傀儡政权高昌国,高昌遂独立,都城为高昌城。

    由于国小兵弱,建国后很长时间里高昌都不得不依附周边强邻,这种委身于人的日子确实是很难过的。隋朝建立时,正好赶上突厥强大时期,高昌被夹在两强之间左右为难。当隋朝击败突厥以及突厥分裂后,局势开始明朗,高昌随即倒向隋朝。但隋朝不久就二世亡国,中原再度陷入混战。高昌再度变脸,委身与强悍的东突厥汗国。即便是在唐朝建国后依然如此,而这是由于其当时国王的性格决定的。

    此时的高昌王国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小人”麹文泰。麹文泰是高昌麴氏王朝君主,在历史上比较有名。他统治时期是高昌王国的强大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时曾路过高昌,受到麹文泰热情款待。麹文泰的一大特色就是此人极其擅变,反复无常。高昌原本臣服隋朝,甚至出兵协助隋朝进攻高句丽。但隋朝亡国后,他领导下的高昌立即投靠东突厥汗国。其实这种小国为自身利益委身于大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麹文泰过于“擅变”。唐朝建立并统一全国后,麹文泰长期持观望态度,原因就是在他看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都想突厥称臣,那必然是东突厥要比唐朝强大得多。反正都是卖,自己为何不找个更厉害的老板做依靠呢?但事与愿违,公元630年。刚刚立国不久,国力虚弱的唐朝居然一举灭亡了强大的东突厥汗国,整个东突厥从国民到疆土统统纳入大唐帝国版图。于是识相的麹文泰立即变脸,于同年偕王后、太子亲赴长安朝见“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控制通往西域战略咽喉的重要国家的国王带着往后、太子亲自朝见,这引起李世民的高度重视。唐朝政府以帝国皇室亲王礼仪和待遇隆重接待了麹文泰,李世民册封了高昌王后“公主”并赐姓皇家姓氏“李”,这在当时西域小国王室中是不可想像的殊荣。从此,双方的关系迅速升温。高昌成为唐朝在西域的代言人和重要盟友。但这种局面没维持多久就夭折了,原因就是麴文泰又变卦了--西突厥来了。

    公元638年,西突厥王室内战结束,亲唐朝势力被新任可汗欲谷设绞杀怠尽。欲谷设属于典型的守旧派,极端敌视唐朝。而且此人将“收复故土”即漠北地区作为毕生志向。在他的指挥下,西突厥铁骑冲如西域,大肆进攻唐朝控制下的地区,沟通内地和西域战略咽喉的高昌王国自然不会被放过。突厥兵刚到,作为唐朝册封的臣子的高昌国王麴文泰居然就主动送上门来了这显然是麴文泰的投机心理在作怪,实际上麴文泰的本身就是典型的投机份子。在他看来,远在万里之外的大唐远没有近在咫尺的西突厥来得实在。反正自己总要找个强硬的靠山,卖给谁不都一样吗?对于麴文泰主动投怀送抱,西突厥首领欲谷设大为惊喜。他首先“册封”麴文泰为“高昌王”,随后给于大批金银财宝,而且在高昌附近派驻一只强悍的骑兵部队进行保护,甚至直接将一支精锐的突厥铁骑军团送给麴文泰。得到西突厥的撑腰,麴文泰的腰杆子立即硬啦,大有一派“西域大国”的派头。到最后麴文泰居然嚣张到明目张胆的对唐朝亮出刀剑!在西突厥麴支持和怂恿下,亲自率领突厥骑兵军团和本国军队“御驾亲政”并相继拿下了伊吾、焉耆王国。焉耆王国是大唐在西域天山南部的重要战略据点,而位于今中国新疆哈密的伊吾则是从中原进入西域的必经之路。麴文泰的行为直接威胁到了唐朝在天山南麓的战略利益。而最危险的是,麴文泰封锁边境,禁止唐朝商队和使节进入高昌境内。而高昌是当时沟通中原与西域的战略咽喉,这种行为彻底阻断了西域与唐朝的往来。加之他已经明确了勾结西突厥的态度,直接威胁到了唐朝在西域甚至是河西地区的主权和利益。

    面对麴文泰前后截然不同的“大变活人”,唐太宗李世民一开始企图通过和平手段以劝导的方式解决。毕竟高昌在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属国,而且李世民对待小国向来以宽厚仁爱著称。唐朝派出特使到达高昌,了解对方态度并试图劝说麴文泰。唐朝使者到达高昌城后,表明中央政府宽大为怀,希望高昌悬崖勒马的良苦用心,其言辞之诚恳根本不象一个上邦大国对属国的态度。然而,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不仅是唐朝使者,还是一代天骄李世民做梦也绝对无法想到的:麴文泰在“宝座”上怒目横眉的瞪着唐朝特使,说到:“唐在中原,高昌于西域,万里之遥,互不相干;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这话的意思再明确不过:唐朝和高昌是“平等”的,唐朝没资格管高昌,根本没把唐朝尤其是没把李世民当盘菜。这让唐朝特使瞠目结舌,要知道即便是当时的西突厥领袖欲谷设都没有敢于如此蔑视大唐帝国,更不敢用这种语言侮辱李世民。随后,麴文泰将唐朝特使一番羞辱,没收随身财务后驱逐出境。

    特使回到长安后,如实禀告了情况。对待周边小国一向以宽怀包容的伟大胸襟著称的李世民闻暴跳如雷,这位“天可汗”甚至咬牙切齿的骂麴文泰为卑鄙小人,这是因为麴文泰已经突破了他和他的帝国所能容忍的底线。麴文泰的行为已经表明,他已经铁了心要和西突厥勾搭,和李世民干到底。堂堂天可汗和他所领导的天朝帝国岂能受这样一个无耻之徒的如此羞辱!更何况麴文泰已经勾结了西突厥,这恰恰是李世民最担心的。依麴文泰的投机心理,很难保证他今后会做出什么举动。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出兵高昌,但这个决定在朝臣中印发激烈争论。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主战派认为,堂堂天朝岂能受如此奇耻大辱!高昌关系到整个西域的安慰,从长远的战略考虑必须武力解决,否则西域诸侯很可能会步其后尘。但是,以萧禹为代表的主和坚决反对用兵。他们认定长途出兵,负担太重。路途遥远的西域作战要消耗大量粮草和饷银等,为这么个屁大的蛮荒之地耗损国力根本不值得,大唐天邦上国也犯不上去和麴文泰这么个西北荒山野岭里的流氓无赖一般见识。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唐太宗李世民比谁都清楚高昌和西域对新生的大唐帝国有多么重要。于是,他严厉斥责主和派的短视和肤浅后,正式决定出兵高昌。而他决定的统帅,则是他最信赖的亲信,大唐西凉名将侯君集。

    侯君集是关中豳州(注:即今陕西旬邑)。他是大唐帝国开国元勋名将,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第17位。侯君集自幼尚武,学习了一身武艺,同时深通兵法韬略。隋朝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在这种局面下,侯君集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政治抱负者开始寻求合适的领导者,投身到隋末诸侯逐鹿天下的斗争中。公元617年5月,隋朝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趁关中空虚之机,起兵占领长安后于618年5月篡隋称帝,建立唐朝。关中地区众多反隋义士和有才干者纷纷投靠新生的唐政权,侯君集也正是在此时进入唐朝军队的。由于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因此被爱才的李世民收入府中,成为一名亲信幕僚。在随后多年的统一战争中,侯君集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力战功,成为唐朝开国元勋。而且伴随着他与李世民长期在一起同生共死的戎马经历,逐渐成为李世民的铁杆亲信,更成为其所属的权利集团“秦王府”的核心成员。公元626年6月4日清晨,唐朝首都长安皇城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的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侯君集等心腹将领和谋臣的支持下,杀掉了当时的太子李建和齐王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最终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也决定了唐朝皇位的最终归属。事变从开始谋划一直到结束,侯君集都是最核心的成员。尤其是在激战中,始终追随在李世民身边血战,身受多处战伤。成为李世民能够取得皇位的首勋,得到极大的信任和重用。侯君集在朝中任职后不久,就被派往边防重地河西戍守。在任内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华,参与并实际指挥了唐朝前期著名的征谷浑之战,此战正是由于采用了侯君集提出的战略战术才取得最终胜利。谷浑之战使侯君集声名大振,威震西域。成为李靖之后唐朝在西域的一代名将。正是由于侯君集的军事才能以及他长期在西部前线的经历,熟悉西域地区风土民情以及军事形势,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任命他为大唐帝国西域远征军最高统帅,来指挥这长大唐帝国建国后距离最远、环境最为艰苦的远征。

    公元639年12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麾下将领包括牛进达、薛万均以及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以和契苾何力。调动的包括唐朝正规军,以及此时已经成为唐朝一部分的突厥和铁勒族精锐铁甲骑兵军团,此外还征发从属与唐帝国的周边回纥、薛延陀等部族骑兵等共15万大军,基本都是骑兵。组成大唐帝国西域远征军,正式出击高昌王国。动用如此庞大的军队尤其是精锐的大规模骑兵军团,李世民显然更多的是考虑到要应对征伐高昌的过程中西突厥的武装干涉。大军出发前,为作到师出有名,李世民以大唐皇帝和“天可汗”的身份发布了《讨麹文泰诏》作为宣战声明。在诏书中,李世民以事实为依据,在充分的证据下历数麹文泰反复无常、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侵犯邻国、勾结西突厥侵犯大唐帝国威望和国家领土主权等的种种罪行。尤其是在诏书中痛斥麹文泰作为一国之君,却是一个背信弃义,毫无做人最起码的廉耻和道德诚信的卑鄙无耻之徒。公元640年1月,大唐帝国远征军正式誓师出征。在西部大大漠瀚海之中,在戈壁孤烟落日的映衬下,大唐天朝15万铁甲骑兵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卷起遮天蔽日的滚滚沙尘。浩浩荡荡穿越河西走廊,西出敦煌,冲入那亘古不变的苍茫西域莽原杀向高昌。拉开了大唐帝国进军西域,收复故土的序幕!

    当唐朝将出兵征讨的消息传到高昌后,高昌举国上下一片哀鸣。因为所有高昌人都清楚自己是不可能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相抗衡的。以太子麴智盛为首的朝廷众臣恳求麹文泰向唐朝政府谢罪以换取国家的保全。太子麴智盛甚至跪在麹文泰脚前,声泪俱下的泣血恳求父亲以国家社稷和百姓生死为重。而且他表示,按李世民对待周边少数民族领袖一贯的宽宏大量,只要麹文泰能够真心悔过,一定会得到宽恕。他甚至直接列举了李世民善待被俘的东突厥领袖颉利的例子。但是,面对自己老婆孩子和大臣们的恳求,此时的高昌国王麹文泰就好像吃了秤砣的乌龟一样,横下一条心要和唐朝干到底,而且居然对儿子和朝臣声称可以击败唐军。

    唐朝远征军总兵力达15万人,而且都是骁勇善战的铁甲骑兵军团。统帅侯君集威震西域,麾下将领同样能征惯战,而且唐朝的综合国力更是绝对无法比拟的。唐军有15万人,那高昌又有多少呢?高昌举国上下,从国王到监狱里的囚犯,甚至加上婴儿,全国总人口3万7千7百人;包括王室卫队在内,高昌军队共有兵力7000人。另外有西突厥驻扎在可汗浮图城的“威慑”部队骑兵1万人,双方实力根本不成正比。但就是在这种典型的蚂蚁对巨龙般的实力对比下 ,麹文泰居然充满自信,不但要保住国家,而且居然还敢叫嚣要击败唐军。那究竟是什么给了麹文泰如此大的信心和底气呢?

    是地利和外部势力的介入。其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唐军兵出敦煌后,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西域大漠戈壁。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周围一片大漠黄沙。而且高昌距离唐朝有7000里之遥,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没有水源,没有草木植被,没有飞禽走兽,更没有粮食军需。15万骑兵的人和马在这片死亡之海中连最起码的吃饭饮水都无法保障。沙漠中地形极为复杂,在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人在沙漠很容易迷路。而且沙漠中气候极端严酷,白天气温超过60度,晚上则滴水成冰。如此极端严酷的气候环境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穿行的,而这也正是麹文泰所依仗的。在他看来,唐军不可能穿越这条连飞鸟和虫子都无法逾越的天险,主力必然会被浩瀚的沙海吞噬。而他则可以坐在家门口以逸待劳,等着收拾冲出沙漠劫后余生的唐军残部。

    是地利和外部势力的介入。其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唐军兵出敦煌后,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西域大漠戈壁。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周围一片大漠黄沙。而且高昌距离唐朝有7000里之遥,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没有水源,没有草木植被,没有飞禽走兽,更没有粮食军需。15万骑兵的人和马在这片死亡之海中连最起码的吃饭饮水都无法保障。沙漠中地形极为复杂,在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人在沙漠很容易迷路。而且沙漠中气候极端严酷,白天气温超过60度,晚上则滴水成冰。如此极端严酷的气候环境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穿行的,而这也正是麹文泰所依仗的。在他看来,唐军不可能穿越这条连飞鸟和虫子都无法逾越的天险,主力必然会被浩瀚的沙海吞噬。而他则可以坐在家门口以逸待劳,等着收拾冲出沙漠劫后余生的唐军残部。

    更重要的则是西突厥的介入。西突厥欲谷设可汗也得到唐军大举西征的消息,为此他亲笔写信给麹文泰,保希望高昌坚决抵抗,他保证将竭尽全力支援高昌。为此,他特意在高昌都城附近可汗浮图城驻扎了1万精锐铁骑以表明态度。当然,灵云认为这1万骑兵同时也是架在麹文泰脖子上的督战刀,目的就是逼麹文泰死心决战。即有地利,又有雄霸西北的西突厥做后盾,高昌国王麹文泰志得意满,安心等待着“大破唐军”。但是,后来的战事发展远远不是这个西北的流氓无赖所能想像到的。后来的战局和麹文泰本人的结局甚至让后人觉得可笑不得。

    大唐远征军进入西域沙漠前,不少部将畏惧严酷的环境,主张绕远路,走环境适合行军的路线。但统帅侯君集坚决反对这种战术。他断定,麹文泰自持有天险沙漠,必然轻敌,绝不可能料到唐军居然敢于穿越7000里死亡沙海去进攻。因此,唐军必须走这条连鸟兽都无法生存的路线,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兵出险着,出其不意。驻扎西北多年的侯君集就对恶劣环境做了充分准备。每个骑兵都配备有多匹战马以供换乘,同时马上还携带了大量干粮、咸肉和多具装水的大皮囊,而且携带了多套军装以随时应变复杂的气候。还打造了近千部大车,携带了数量极为庞大的军粮、马料、箭镞兵器等军需品,甚至制造了大量专门储水的水车。为穿越沙漠,唐军还征调了大量军驼。整个唐朝远征军携带的军需物资足够大军在沙漠中使用3个月的,这还是在大军身后有庞大的后勤补给运输队的情况下。而沙漠复杂的地形更没有难住唐军,因为唐军先锋就是喑熟当地地理的突厥族名将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是大唐帝国早期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曾经参与著名的征吐谷浑之战,在战争中表现极为出色,生俘吐谷浑王后等王室成员,立有大功。为表彰其功勋和人品,唐太宗李世民将临洮公主嫁给契苾何力,他也由此成为唐朝皇室宗亲。远征军组成出击后,契苾何力主动要求担任前锋带路。

    尽管事先有充分准备,但残酷的环境气候依然给唐军带来巨大困难。恶劣的气候自不必说,沙漠里复杂地形给唐军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沙,多走了千余名大唐将士的生命,实际上在整个平高昌战役中,唐军在沙漠行军过程中的非战斗伤亡远远超过直接战斗减员。远征军甚至在途中数次断绝了同后方的联系,陷入缺粮无水的濒死危局,将士们甚至杀战马、吃马肉、饮马血。军心士气和人的神经几近崩溃边缘。为了鼓舞士气,远征军统帅侯君集与将士同甘共苦,行军和吃住的条件与普通士兵完全一样。当缺乏粮食和饮水时,他从来都是以士卒为先。在统帅钢铁般坚强意志的激励下,大唐远征军全体将士克服后人难以想像的重重磨难,战胜了魔鬼般的酷热、寒冷、缺水、流沙、狂风和沙尘暴,历时7个多月,终于走过了炼狱般的死亡大漠.

    公元640年8月,契苾何力率领的大唐远征军前锋3000骑兵率先冲出死亡沙海,包围高昌门户碛口。此时,出现在高昌守军面前的是一幅恐怖的画面:在他们面前,是3000名刚刚经历生死磨砺,从7000里死亡沙海中走出来的唐朝骑兵。这些骑兵由于长期在大漠中煎熬,几个月没有梳洗,人和马浑身上下都是尘土。在大漠残酷的气候下,大唐士兵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的人甚至是披头散发。战马由于长时间无法的到照顾,鬃毛没有修剪,长可至膝。浑身的毛发和沙土、汗水混合在一起,连最起码的毛色都看不出来。在大漠中煎熬了半年多的唐朝远征军将士把自己所受的磨难,其罪责都算在高昌头上。终于走出沙漠,见到敌人后,唐军将士将全部怨恨都加在敌人身上。所有人本来就充满血丝的的眼睛里更是因为愤怒血灌瞳仁!蓬头垢面的唐朝骑兵们吼叫着,如同一群冲出地域的魔鬼一样扑向碛口城!高昌守军只有1000多人,还有千余名西突厥驻军,根本没有料到唐军居然能够穿越死亡之海!面对杀红眼的唐军,西突厥驻军一枪没放,掉头逃跑,将高昌守军扔给唐军。高昌守军从来没见到过这种阵势,更没见到这群跟魔鬼一样的唐军,顷刻间丧失了抵抗意志。再加上看自己倚仗的突厥老大都逃跑了,1000多人的高昌守军未作任何抵抗,全体投降。其中一部分被盛怒之下的唐军先锋部队所杀,若不是契苾何力及时制止手下将士的复仇行为,1000多守军将全部被屠俘。唐军主力随后到达,高昌门户洞开,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则足以让后人笑掉大牙.

    碛口失陷的消息迅速传到高昌都城,朝野震动,但国王麴文泰坚决不信。而就在此时,另一条消息彻底断送了他求生的最后一根稻草--西突厥驻军逃跑了!原来,唐军出现在碛口后,驻扎在当地的1000多西突厥骑兵没放一枪掉头就跑。这些人迅速跑回西突厥在高昌的基地可汗浮图城,而此时西突厥可汗欲谷设正好就在这里。得到唐朝重兵到来的消息后,欲谷设比谁都清楚自己手下这1万多骑兵的斤两。于是,不顾当初与麴文泰的“山盟海誓”,只留下2000多人看家,欲谷设带领手下主力掉头就跑,一直跑回中亚里海边的老家,把麴文泰自己扔给大唐十几万虎狼之师。西突厥军队的逃跑终于证实了唐军到来的消息。地利优势没挡住唐军,自己手下的那些“强兵猛将”们在敌人面前又不堪一击,现在连最后的希望突厥人也抛弃自己逃跑了,接下来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死路一条。想想自己当初咒骂大唐的那些“豪言壮语”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位一生诡诈擅变,玩了一辈子“大变活人”,曾经“满怀豪情”要“大败唐军”的麴文泰彻底崩溃了。在大殿上,麴文泰先是大骂西突厥背信弃义(这种话居然能从他嘴里说出来!)。随后,他当着满朝文武和自己的老婆孩子大口喷血,轰然倒地--麴文泰就这样被活活吓死!这位当初曾经要“大败唐军”的西域地痞就以这种可笑而又可悲结局走完了他诡诈的一生.

    麴文泰死了,他的儿子麴智盛继位,面对强敌,仗总还是要打下去的。麴智盛集合全部能动用的兵力,甚至连60多岁的老人和10几岁的孩子都被征发,勉强凑了近万人。但高昌大势已去:公元640年8月,唐军攻克高昌国都门户田地城(注:即今中国新疆鲁克沁)。随后,唐军包围高昌国都高昌城。新国王麴智盛率全部军队军迎战,但他那群乌合之众又岂能是大唐铁甲骑兵军团的对手呢?仅仅几个回合下来,高昌军队就损失数千人,麴智盛被迫龟缩进城里固守,企图等待幻想中西突厥的援军。

    侯君集很清楚对手的想法。他一方面部署警戒兵力,随时截击可能出现的西突厥援军,另一方面集中主力全面攻城。作为经营500多年的军事要塞,高昌城的防御设施极为完备坚固,易守难攻。但这根本难不倒唐军,原来唐军早有准备。大军出征前,作为伟大的的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大军在远离中原本土作战,缺乏援军和补给,加之强大的西突厥随时可能干涉,必须速战速决。为此,他在内地专门征集了一些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从军。这些工匠在哈密,建造了多部高达5丈的巨型攻城塔。攻城塔下面是一个巨大的4轮底座,用人力推动前进。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楼,塔楼里面是多层盘旋而上的云梯,外面由厚木板掩护,顶端前部是一个可以开合的吊桥门。士兵在里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当接近城墙后放下吊桥门,士兵可以直接从塔内冲出蹬城作战。避免了以往云梯伤亡大的缺点。而且还可以在里面了望城内地形和布防,作到了如指掌。同时,制造了多部重型抛石炮和重型车弩炮。

    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元640年8月8日,大唐远征军对高昌城发起总攻。唐军了望员在高耸的巨型攻城塔顶俯瞰高昌城,城内布防一览无余,随后开始“按图索骥”的指挥唐军重型远程炮火轰击。唐军以数百尊重型抛石炮和重型车弩炮猛烈炮击城墙,巨大的箭镞和足有篮球大小的石弹裹挟着火焰遮天蔽日的飞向高昌城,迅速覆盖全城,城内立即燃起熊熊烈焰。后方,数万唐军骑兵军团用弓箭以齐射的方式,在不到4小时的时间就向小小的高昌城发射了数十万支火箭。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的覆盖了全城,整座城市被笼罩在一片炼狱般恐怖的“火雨”之中,成为一片火海,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在远程火力的掩护下,侯君集命唐军骑兵则用皮囊、草袋装土填平了护城壕沟,随后步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攻城塔和云梯凳城墙,另一部分则架冲车直攻城门。这些先进武器是此前几代高昌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尤其是对唐军的重型远程火炮更是闻所未闻。攻城塔在牛和人力的牵拉下,推进到城墙边,随后放下吊桥门。唐军士兵不带头盔,甚至不穿甲胄,挥舞钢刀吼叫着冲上城墙。在猛烈攻击下,守军土崩瓦解,外城迅速被攻破。而此时,西突厥在可汗浮图城的数千驻军和后来的2000多所谓援军早已向唐军截击军团投降。在走投无路下,当天中午,在抵抗了仅仅一个上午后,高昌末代国君麹智盛向侯君集递交降书乞降。在降书中,他向唐朝大皇帝陛下虔诚谢罪,同时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他那已经被吓死的老爸麴文泰。随后率满朝文物和全部王室成员,正式向大唐帝国投降,高昌王国灭亡。随后,侯君集派兵迅速四处出击,陆续平定高昌全境3郡5县22城。至此,西域东部领土正式回归中华故国,大唐取得平定高昌之战的全胜,大唐帝国正式打通进军西域、中亚的道路。

    高昌大捷的消息传回长安后,一片欢腾。但接下来,该如何处置高昌这片土地,则在朝廷内部引起争议。当初的主和派力主放弃高昌。在他们看来,既然人家也投降了,咱气也就出了,面子也有了。高昌地处蛮荒之地,民众皆“化外蛮夷”。如果将其纳入版图,势必会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很不划算。这遭到主战派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认为。首先,大唐绝对不能放弃自己的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回的每一寸土地。其次,高昌居民都是中原移民后裔,当地无论文化还是风俗几乎与内地中华无异,根本不是所谓“化外蛮夷”。而最重要,他们列举高昌重要的战略地位,表示绝不能放弃这一关乎大唐在西域主权生死安危的战略咽喉。唐太宗李世民完全站在主战派一边,他朝堂上严厉质问主和派:“汉可治西域,为何大唐不可?!”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唐朝正式将高昌纳入版图,在当地设西州,在可汗浮图城(注:即今中国新疆吉木萨尔北)设庭州。后来,在此基础上,唐朝在在著名的交河城恢复了已经中断400之久的安西都护府,正式恢复了中国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主权管辖,并在此后继续西进,创造了空前辉煌的伟业:公元646年,唐灭薛延陀并相继降服铁勒、拔野古等部;公元657年,经过先后两代人的前赴后继,大唐帝国灭亡西亚最强大的西突厥汗国。至此,西域全境回归中华祖国,而且唐朝将中亚全部纳入版图。大唐帝西北疆域最北端跨越蒙古高原,进入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北海(注:今贝加尔湖)成为帝国内湖;东北到达今黑龙江口地区,并跨过日本海,拥有库叶岛;最西端濒临西海(注:今里海)东岸,咸海成为帝国的内湖;西南越过阿富汗进入今巴基斯坦境内,濒临波斯高原,最南端进入越南境内成为中国历史上在西部疆域最辽阔的朝代。

    发生在公元640年的大唐平定高昌之战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平定高昌之战是唐朝开国初期在西部距离最远、难度最大的一次大规模战略远征。平定高昌之战的胜利对唐朝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昌的平定使唐朝终于打开了通往西域纵深腹地的大门,这就为后来大唐一系列伟大的西方拓边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定高昌也由此成为大唐进入、收复西域故土的关键性战役。灵云认为,大唐平定高昌之战的胜利绝非偶然。首先,唐军主帅侯君集的指挥才华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茫茫大漠,侯君集力排众议,放弃条件较好的路线,选择环境极为严酷的沙漠行军。在行军过程中,正是由于他的一系列努力,才最终保证了唐军士气和军心的团结。也正是由于侯君集正确的战略方针,保证了唐军作到了出奇制胜。将高昌和其背后的西突厥打的措手不及,毫无还手之力。而大唐远征军全体将士在炼狱般的漫长行军后,依然保持并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充分表明了唐朝军队尤其是起西北军队强悍的战斗力。事实上,西北军一直是唐朝最强悍的军队。其战斗力之强悍,甚至在安、史之乱后,国力严重衰败的情况下。居然还发生了张议潮领导的伟大的“甘、凉十二州归唐”大起义(注:关于张议潮详见灵云ら苍月《大漠风萧,敦煌归宗!记大唐河西名将张议潮》)。足见唐朝西北军之强悍。平定高昌之战中,唐太宗李世民正确的战略决策无疑是最关键的。正是他力排众议,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伟大的战略眼光,毅然发动了高昌之战,并在其后果敢的将高昌纳入版图。如果李世民听任主和派的意见,先是不开战,战胜后又放弃高昌,那产生的一系列恶果将是不可想像的。唐太宗李世民无愧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代天骄,一座不朽的、永恒的丰碑!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辉煌的时代,将中华文明推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今天,当后人驻足中国新疆的高昌古城遗址,遥望远处大漠长河,天山雪峰。遥想700年前,发生在着片亘古莽原上大唐帝国那一幕幕拓土开疆,纵马西海天山的壮丽史诗,无不壮怀激烈,思绪万千!茫茫大漠,碧海雪峰,天威所至,尽我大唐江山!

黑郁金香的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6 09:29 AM , Processed in 0.0390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