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3|回复: 0

zt移动道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3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移动道场

2009年06月10日

子午


僧人在寺院中修行,居士寄身於尘世。在每位居士身边,隐藏著一座座无形的移动道场。晨曦中,供水、焚香,礼拜韦陀菩萨,祈请加持移动道场中的在家人,这一日中不离观照,勤护身口意,六根清净。何需舟车劳顿,何需住进密林深处,何需趟过河流、攀上悬崖、于路绝无人迹处筑起四周的篱墙,何需换个地方抬头凝望同一轮月亮。假如在每个相续的此刻,随念三宝,正知而行,哪一个缘起处不是修行人的道场?

(一)坐电梯

我们公司处在30层办公楼中的9楼。每天午饭后,必走下楼,散步。之后乘电梯上楼,下午一点前准时回办公室上班。上下班和午休时人多,电梯不够用。上班时坐电梯排队,秩序好些,先来先乘。中午吃饭和下班高峰时就没人管了,谁有本事谁上。

那天中午等电梯上楼的人奇多,乾巴巴等了五六部电梯,愣是还站在底楼。公司一女同事姗姗来迟,却挤在我前面,进了电梯。当我回到办公室时,同事慰问我∶“电梯人多,本来那部电梯你可以挤上来的,干嘛进来后又出去?”“当时电梯超重的铃声响,我便出去了。”“你再进来它就不响了。”我们大楼里的电梯的确有这一现象。超重比较危险,也不差那一部电梯,晚点上来,不迟到就行了。我对多等一会儿,没什麽感觉。

第二天午休,碰巧我先进电梯,那位女同事最末进来。超重铃声响,出去一个,铃声还响,她无奈也跟著出电梯。出去后,不甘心,再进来,铃居然不响了。一起回到办公室后,她得意地向我杨杨头道∶“怎麽样,我还是上来了!”我沉默,没看出来,这有什麽值得高兴的,她则仿佛打赢了一场胜仗。

回想过去,我还为坐电梯与人冲突。也是午休时分,马上要到一点钟,有人在此高峰时段用电梯运货。三部电梯中没有专门的货梯,人货一起装。电梯厅内人越聚越多,正好一部电梯在装货,我勉强挤进货物中间。不料电梯内的运货人用手将我推出去,他要继续装货,於是我与他发生激烈争执。现在想起这些陈年旧事,真是可笑,但当时却气得不行,在“你”和“我”之间痛苦不堪。

(二)小测验

一次,我从上海坐火车到苏州。上车后拿著车票对号入座,刚找到自己的座位,发现座位上已经坐著位20多岁的女子。问她是不是坐错了,她理直气壮地把火车票掏出来,一看∶12月5日4车001号,我的票是12月6日4车001号!昨天是12月5日,显然她的火车票是前一天的。她道∶“我明明买6日的票,他怎麽给我的是5日的?”面对她的解释,我只好先在她对面的空位上坐下来。她答应我∶“你现在坐的座位上一有人来,我就把座位让给你。”她丝毫没有将座位腾空给我的意思,好像我手里正拿著12月5日的火车票!

车还没开,坐下后,吃了点饼乾,喝了点水。看她拿出KFC的早饭——粥,喝得自在,心里盘算著∶接下来怎麽办?上海到苏州40多分钟的车程,站站也到了。正想著,手拿车票的人来到面前,我赶紧起身让座。她也忙著站起来,但她的行李早就稳稳地放到行李架上。我没什麽行李,拎起环保袋,快捷地起身,走向过道,边安慰她∶“你坐吧,我去找空位子。”

佛菩萨在生活中安排各种小测验,考验我们修到什麽心量。你不是受了菩提心戒吗?不是每天发愿“为利有情愿成佛”吗?今天众生需要你无理由地让座,愿意不?很惭愧,座虽然让了,但离任运还差得很远。造作之下,让了座。

(三)保险

保险是个特殊商品,特殊在哪里?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买保险即是买未来的可能性。除了花钱收到一张纸(保单)外,客人什麽都没得到。这样的商品为什麽能在世间长期存在?

佛法的观点是活在当下。万法如流水,我们的念头刹那生灭,变化不息,昨天之我已不是今日之我。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我们手中拥有的只有当下。而保险是说假如未来发生什麽状况,你将得到什麽利益。如果众生都活在当下,不妄想未来,保险行业将消失。保险险种的设置就是针对众生对未来的忧虑,你担心什麽,它就会相对应地设置一个险种。下面看看我们对未来的妄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财产保险∶该险种存在前提,是财产多少代表人的幸福程度。对一个佛教修行人来说,用於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个人财产越少越好,视财产为解脱生死的羁绊,幸福快乐与拥有财产的多少关系不大。既然如此看待财产,拥有财产带不来快乐,失去财产带不来痛苦,便不会买财产保险。

寿险∶存在前提,是每个人都将活到老,即便活不到60岁,寿险里还含有意外险。人命呼吸间,谁能保证自己七老八十寿终正寝?年轻时懂得惜福,多布施修福报,老来自然不愁吃穿。何况老了又能吃多少穿多少?这里面存在一个风险∶你老的时候,这家保险公司没倒闭,且有支付能力。

意外险∶存在前提,是人生存在各种无法预测的意外,我们死后,家人怎麽办?给个交代。乘车、船、飞机等都有人买保险,保什麽?出意外后,家人能得到经济补偿。我之业报身,依因缘而生,缘尽而灭。报身死亡,说明此生因缘已了。既然相信生死轮回,如果还有未还清的债务,留到下一生或后生再还也不迟。如果已得生死自在,债务将演变为度众生的因缘。如何今生身虽死,债仍留在心间?非还不可,死亡亦不能阻挡?美其名曰买意外保险为他人得利益,实质是对尘世家人的贪恋。如此想的,都还在轮回中。

医疗保险∶存在前提,金钱能换来最好的治疗,治疗能延长生命;不想死,不接受死亡。致命的疾病为业障所致,寿尽、福尽而导致死亡的,任何医疗保险皆於事无补。医疗保险不能减少业障。

上面是最常见的险种,其他诸如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不一一分析。不过,世间有一个最殊胜、最究竟的保险,不用你投资花一分钱,得到的利益却是无量无边。那就是一心皈命阿弥陀佛,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蒙弥陀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你才真正“保险”了。

(四)扩大内需

媒体中的扩大内需,指扩大国内居民的物质消费。我说的扩大内需,指向自己心灵内求,即精神上的寻找。

春节过了,春运也闭幕了,一场全国人民的出行苦难即将暂歇。当举国上下为一票难求而群情激愤之时,人们不禁要问∶春运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麽?是铁路的运输能力不够呢,还是别的原因?我心中的答案是∶国民成为经济建设的牺牲品,忍受著巨大的心理煎熬,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中青年则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舆论,令亿万国民自愿地常年漂泊在外,真乃奇迹!在城市中农民工过著怎样的生活,大家心里都清楚,这里不棉嗦。他们节约下每一分钱,年终拿回乡下造房子。在攀比心、嫉妒心的驱使下,你造三层楼,我造四层。虽然这些房子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空著,静悄悄地任风雨侵蚀,但他们还是要造。离开土地的农民成为房子的奴隶,一所所空房子的奴仆,这些空荡荡的房子就是他们追逐贪欲的结果,也代表了此贪欲的尺寸。

我的同事,20岁从山东农村来到上海。六年了,亲见她的变化过程。从一个单纯的小姑娘演变为都市贪欲的一分子,整天照镜子,为了钱饥不择食。她目前的烦恼多过六年前,外表上她比过去时尚,心灵上却蒙满灰尘。心灵的转变表现在面容上,她变丑了,这是同事们公认的事实,亦是贪欲折磨下的恶果。她本人也许认为正在变美,因为使用进口名牌化妆品的缘故。

物质财富不是幸福的主要指标,幸福来自心灵。这些年来我们幸福吗?我们比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幸福吗?没有。如果有了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电脑,甚至房子、车子就能够幸福的话,那麽现在什麽都有了,我们应该感到比过去更幸福才对。事实上我们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甚至更多的人患上了心理疾病。过去鲜闻抑郁症,今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杀,这是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痛苦的态度。

解决春运苦难的根本出路是不再倡导扩大物质需求,不再令更多的人离乡背井一切向钱看,而是让农民留在土地上,安居乐业。有人说留在乡下会挨饿,这类人不是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接触过不少打工者,他们不是留在乡下没有吃的,而是没有多馀的闲钱。从对外物质财富的追逐中,转向对内心灵幸福的追求,获得真正的内心安乐。如果追逐物质上的短暂快乐,一个欲望满足后就会马上忙於满足下一个欲望,永无止境。如此舆论导向,将把国民引向死 同,永远没有出路。因为方向的错误,将把国民导向黑暗和绝望,而不是光明和希望。

《净土》09年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4 10:41 PM , Processed in 0.0260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