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倾向于认为电脑知识在一代人中普及本就是一个偶然事件。所以可能往前往后数都是这一代人比较熟悉电脑。
所有的民用家电里面,没有一种东西操作比电脑要复杂的。准确说它就不是民用家电,而是专业设备。
组装机这种形态出现也是一种偶然,除了电脑还有什么家电有那么高的自由度。
从收音机、电视机、到后来的游戏主机、手机平板,大多数电子设备都是一体化的,封闭系统的,操作简单的。
收音机电视机,主要逻辑是频道-换台。
游戏主机,本质上还是把游戏下下来或者插进去就可以玩了,至于下到哪里,怎么设置。不用太操心。
手机平板,只需要构建启动器- APP 的逻辑就可以用。我要做什么去找一个对应的APP就行。干什么事情都是在一个沙盒内部。
但是要正常使用 PC,首先要有 【文件系统】 的概念,大部分设备都是不强调这个的。甚至故意模糊化处理的。
所谓说大部分 00 后不懂解压缩也是这个原因,他们无法建立文件和软件之间的联系。不会卸载软件,因为他们不知道 APP 背后是具体的文件目录。经常爆 C 盘,因为不知道软件会安装到什么目录,而且不知道桌面在 C 盘。
再就是没有统一的内容分发渠道,导致互联网的入口变成了【浏览器】 和搜索引擎而非 他们熟悉的应用商城。有人说很多小孩不会装 steam, 其实这就包含了文件系统的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软件目录的理解,还有网络代理知识。至于改注册表、 打补丁、装驱动这 些操作,相对于常规家电真的已经是很复杂的操作了。
当年索尼等日厂跟微软竞争过个人电脑的定义权,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要的无非就是多媒体和游戏。如果哪个时间线 PC 没有普及,那今天用 PS 看电影玩游戏,用手机点外卖看新闻,好像也没什么不能干的。
也许当初 IBM-PC 兼容机的 出现就是一个偶然,纵观计算机发展史,民用领域苹果那种软硬一体的模式才是主流,PC 这种组装零件+兼容软件的模式才是非主流。IBM 自己都没料到 PC 会那么迅速的民用化。
而中国是少数推广 PC 而禁止游戏主机的国家,而且早期网络影音版权也不严,PC 成了 80 90 这一代几乎唯一的选择。面对兼容机天生的不稳定,他们克服困难学会了各种计算机技巧。而老年人当时没有那么多耐心,00 后在当下的选择则过于丰富。
而且 PC 究竟有没有普及过还要打个问号,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和中国农村,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上网是通过手机的。在日本这种主机和传统媒体非常强大的地区,PC 的普及率也比较低。
从趋势看,近十年电脑普及率其实是下降的,所以说现在的很多 00 10 后家里可能压根就没有电脑,而且这一代人又是教育管的最严的一代,80 90 后以前还可以溜出去玩网吧。大一新生里是真的大量的人完全零基础。
有趣的是,另一位 答主 @Noir 的 观察更加细致:
00 后还好,他们的童年智能手机还不成熟,玩游戏其实还是电脑为主,玩着玩着基操就也扎实了。
10 后才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我现在音乐制作课程学员里,最小的学生 2012 年出生的。
关于「按住鼠标左键拉一个框,从而选中多个项目」的这个基本操作,跟他讲了无数遍
后来问他,你有没有玩过英雄联盟呢,这不就和拉一个框选中你所有的人一样嘛?-没有
玩过魔兽,星际,红警嘛?-没有
那你玩过什么电脑游戏?-我只玩手机和 ipad
「只玩手机和 ip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