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开始记录各类不可抗力因素对人生活的中断,2024年洞庭湖洪水,被淹房屋与受灾居民
内江高温,在防空洞避暑的居民
在这之前,我的拍摄大多是突发的大型灾害。但从2019年开始,我的外出拍摄开始非常明显地受到气候影响,特别是在夏天。不单单是极端高温,像台风、强降雨等特殊天气也越来越多。2021年郑州洪水,居民自发铭记在地铁五号线遇难的人
2021年,我到郑州出差,正好赶上了郑州洪水的后面几天(注: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其中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当时雨已经停了,但看到城市中被内涝淹没的区域依旧大面积覆盖着淤泥。我以前从没想过郑州会跟洪水发生关系,因为北方的城市极少会遇到特别大的暴雨。当时就觉得,气候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而我有必要把这种“不寻常的夏天”记录下来。2022年,成都高温限电期间的春熙路、太古里
正式开始拍摄是在我生活的成都,2022年的夏天,严重的高温、干旱导致了四川的大规模限电(注:2022年四川遭遇60年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全省水力发电能力不断降低,八月中旬起成都等地陆续开始限电)。在我过往的生活经验里,从没有这么热过。差不多整整一个月没有雨水降下来,然后慢慢地就看到了限电的消息。先是工厂停电,再到写字楼,最后是居民区停电,轮流来停。我尝试到春熙路、太古里这种商业中心拍摄,本来是为了到成都人流量最大的地方看看,大家是不是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也会出门闲逛,但是当我走出地铁,我才真实地感受到高温限电这件事的严峻。街道上最明显的变化,平常都亮着的半空的大屏幕,包括很多人打卡的3D立体屏幕,在那个时刻都是黑色的。一块块黑色的色块悬挂在半空中,就像黑洞一样,看到这些,我猛地反应过来:限电了。我们的能源供给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这些在过去稀松平常的东西,突然就发生了变化。2022年四川内江,受持续高温影响的植物
离开成都,我和朋友开车往都江堰的方向,也就是水库的上游走。看到那些常年泡在水里的白色的礁石,全都裸露出来了。原本近在眼前的水库,现在要走好一阵才能到岸边。水位线已经肉眼可见地比往年低了很多,没办法估算具体的数据,但站在往年的水位线看过去,岸边的人像是人偶模型一样,已经变得非常小。2022年四川,被晒黑的柑橘
2022年,四川沱江因高温缺氧死亡的鱼
从上游回来后,我们又沿着岷江往下游走,路上看到一些果园,他们的柑橘都被晒黑了,坏掉了大半。路边的野草一圈圈萎掉,公园里的树也过得很艰难,树叶都是黄色的,甚至会有一些呈现出黑色的枯败的状态,几乎所有的树都要人工用水桶补水才能勉强活着。总之,人也好,植物也好,在那个夏天都不太熬得住了。2023年涿州洪水,积满淤泥的新发地大石桥市场
2023年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涿州的洪水(注:2023年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特大暴雨灾害。涿州是河北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涿州是一个少雨的地方,有气象记录以来,几十年没有过洪灾,所以不像很多南方城市,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洪水对涿州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这就让各个地方泄洪的压力都很大。我沿河去到很多农户的房子里,其中给我冲击最大的是一家新装修的涮羊肉火锅店。我到的时候老板正在清理桌椅和淤泥,走进房间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扑面而来的一股浓郁的腐臭味。洪水造成的断电,让冰箱里的肉类都坏掉了,长时间没有清理,食材坏掉的气味和土腥味掺杂在一起,再加上洪水褪去之后8月持续的高温,那个空间根本没办法待太久。现在回忆起当时的种种情况,那种难受、窒息的感觉,是照片根本没有办法承载的。老板说,这家火锅店算是他的全部家当,甚至还有一部分是他问人借的,但洪水一来,它的设施、食材、装修,基本上全毁了,一夜之间就产生了近几十万的损失。后续的补救、赔偿还没开始,眼下老板眼里只有难过和无奈。其实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没有“降水线北移”这种宏大的气候概念,大部分村民想都没想过,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就这么遭灾了。去年夏天,我的家乡桂林发生了洪水(注:2024年6月19日,广西桂林遭遇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引发内涝灾害)。其实相较于北方,我们这种南方城市,特别是在河边的城市,洪水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事情,大家的防范意识也比较强。但去年的灾情异常严重,很多地势比较低的居民区都被洪水完全淹没了。我到家之后,就听到我母亲说,她朋友的亲戚为了在洪水中抢救自家经营的KTV里面的设备,被困在洪水中了,没出来。当时就觉得,即使我人在外地,这个灾难仍然离我很近,甚至会有身边的人因此失去生命。高温、高湿、强降雨这类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现实层面来说,人很无力,但生活还是要在种种无奈中继续。2022年高温限电那些天,很多商店即使是没有电的状态,也得开门,因为房租昂贵,就不可能停业。傍晚的时候,商业街往往是一种半停电的状态,很多店员就只能在门口大声吆喝、张罗,就算打折也得把东西卖出去。有不少保洁、工人,40度的天也不得不在户外作业,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成都最热的时候,地铁会专门划出一块区域,给居民避暑。很多人拖家带口到地铁里去,躺下来休息,或者一家人一起聊天、打牌。本来私密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里聚集起来,就让我觉得又无奈,然后又挺新鲜的。成都还好,但在一些基础设施没这么发达的城市,就只能靠居民自己想办法避暑纳凉。往往越小的乡镇,电力缺口越厉害,停电的时间也就越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开始把自己的作息完全反过来,白天在家里睡觉,傍晚才出来活动、聚会。2022年四川,在桥下和防空洞避暑的居民
桥下是一个很好的避暑的地方。我们看到有人在吹萨克斯风、练拳、打太极,甚至会有妈妈带着孩子来写作业。我的拍摄中有一个大哥,光着膀子,铺着凉席就在桥洞下面睡觉,睡醒了就卷卷烟,或者就是单纯地放空、发呆。当时我问大哥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大哥就说“太热了,放过自己吧”。在内江,不少居民会到防空洞避暑。防空洞修在一个山里面,又因为两边开口,空气流通,比外面凉爽许多。我在2022年的时候第一次去防空洞拍摄,那个场景还是蛮震撼的,里面乌乌泱泱坐满了人。午饭过后,就陆陆续续有人带着椅子或者凉席过来,准备待一个下午。疫情之后已经很久没看到过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了。有看书的、玩手机的、打牌的,有小朋友在玩玩具,做鞋垫的大姐、还有弹吉他的大叔……大家就这样做着各自的事情,对外界也不管,然后埋头过着自己悠闲的下午。去年再来内江的时候,很惊喜地发现防空洞中多了不少年轻面孔,很多20岁不到的人,也直接到这里面铺个席子就睡午觉了。大家好像已经慢慢地接受了这样的避暑方式,也蛮好的。2024年洞庭湖,被洪水淹没的房屋
2024年洞庭湖团洲垸的溃坝(注:2024年湖南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因连续强降雨造成了堤防决堤,决口长度约为226米)。我赶到现场的时候,第一道堤坝已经决堤了,湖水倒灌进去,淹没了好多村庄,很多房屋被淹到只剩下一个屋顶露在水面上。我就站在第二道堤坝,去看那个场景:平静的湖面,然后屋顶和屋顶的倒影,树木和树木的倒影,当时那个画面非常打动我——生活被这样的自然灾害摧毁,却又是这么平静的一个场景。大部分居民已经搬到了安置点,但每天还是有受灾的人,回到堤坝上去看他们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有的人是钓鱼、拿生活物资,也有人真的就是在看自己的房子。我当时遇到一个大哥,他就指着面前的房子跟我说:“看,这就是我的房子,只剩下一个屋顶了”。我问他后面怎么办?他说,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现在人活着,大部分东西也抢救出来了。灾难面前,可能是因为再做什么也于事无补,他们就还挺坦然的。2024年,在一次关于气候变化与小农户应对的调研中,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小农户对我说:“曾经我有次看到手机里的天气预报,告诉我两个小时之后要下冰雹,就下在我的玉米地里,我能怎么办?玉米还没熟,又不能收,但只要冰雹落下来,玉米就没了。”有的时候只能认命。或者是来年去种一些更适应坏天气的作物。人在面对这些灾害的时候其实挺无力的。所以在这样的气候状态下,大概就只能学会跟自己和解,别跟气候较劲,生活总是会慢慢重启的。2015年天津大爆炸后现场,离爆炸点最近的小区住宅
最初拍摄《戛然而止的生活》的系列,我拍的全部都是生活被不可抗力中断之后,生活空间的变化,像2015年天津大爆炸后的居民区(注:2015年“8·12”天津港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173人死亡)、北京新建村、昆明“别样幸福城”等,没有人出现,只有生活空间、生活痕迹。因为我希望人们在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抛开具体的个体,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我们需要的生活安全感到底是什么。但到后来拍摄气候议题的时候,在《不寻常的夏天》这个系列里,我加入更多具体的人。所以我会尽量通过个体的遭遇,去反映气候对生活的影响。普通人的创伤往往最容易被忽略,但他们作为灾害的承载体,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身处其中的人的难处。不仅如此,随着我长期地跟拍一些选题和地方,自己甚至会被当地人给治愈到。他们大多非常坚韧,这种坚韧之中还带着一种乐观,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乐观,但他们总会保有某种希望,觉得生活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恢复起来。在我的家乡桂林那边,洪水刚一褪去,一出太阳,街道上全都是居民们晾晒的书、日用品、家居,你能感受到他们对于重启生活的努力。去年四川雅江的山火(注:2024年3月15日,四川省雅江县发生森林火灾,耗时7天扑灭),我去了四次,拍摄被山火烧毁的山谷怎么复苏,去年十月的时候,很惊喜的发现,那些烧黑的土地上面开始长新的植物。今年山谷的居民告诉我,有的地方在山坡上已经开始人工种了些树。其实拍摄气候也好、其他选题也好,作为一个摄影师,我经常会有巨大的无力感,就觉得在灾难面前,我完全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因为这件事,我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后,反而是这些拍摄对象在帮助我走出来。他们教会了我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告诉我如何面对生活的变故和无常。今年我在尝试做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本来还在为起名字的事情发愁。有个朋友就问我,你不是有个摄影系列叫做《戛然而止的生活》吗?戛然而止的反义词是什么?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Keep Going。有的时候只能被动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尽管我们属于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群体、也做出了不同的生活选择,但好像当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候,从没有放走过谁。灾难面前,人是非常渺小、无助的。但是这些亲历者、幸存者就会告诉我们,不管多难,也要想尽办法让生活继续下去,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要进行一些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