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消息,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北证50涨超1%。板块方面,中船系概念领涨两市,中国重工(5.150, 0.47, 10.04%)(维权)、中国船舶(38.510, 3.50, 10.00%)午后双双涨停;军工板块延续涨势,捷强装备(58.060, 9.68, 20.01%)、北方长龙(157.900, 26.32, 20.00%)等多股20cm涨停;人形机器人(20.090, 2.57, 14.67%)板块大涨,华密新材(30.840, 7.11, 29.96%)30cm涨停,豪森智能(24.580, 4.10, 20.02%)、海昌新材(28.860, 4.81, 20.00%)等20cm涨停;医药股集体调整,奇正藏药(29.000, -3.21, -9.97%)尾盘触及跌停;旅游酒店板块走弱,西藏旅游(23.880, -2.65, -9.99%)午后跌停;银行股弱势震荡,民生银行(4.980, -0.07, -1.39%)跌幅居前。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上涨个股超3300只。
截至收盘,沪指报3633.99点,涨0.45%;深成指报11177.78点,涨0.64%;创指报2358.95点,涨0.66%。
盘面上,PEEK材料、中船系、兵装重组概念板块涨幅居前,中药、西藏、肝炎概念板块跌幅居前。
热点板块:
1、军工
国瑞科技(20.700, 3.45, 20.00%)、北方长龙、晨曦航空(24.380, 2.53, 11.58%)、捷强装备等多股上涨。
消息面上,中信建投(25.810, 0.01, 0.04%)表示,国防军工板块基本面已经开始加速回暖,2025年上半年各类催化剂特别是订单公告有望持续兑现,业绩拐点或已经出现,国防军工板块具有持续投资价值。中邮证券也表示,展望2025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任务进入下半场,国防军工行业订单有望迎来拐点,在服务于提升装备性能或降低装备成本的新技术、以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为代表的新产品、军贸和军用技术转化带来的新市场方向或蕴含更大弹性。
2、人形机器人
华密新材、豪森智能、中大力德(94.380, 8.58, 10.00%)、内蒙一机(23.660, 2.15, 10.00%)等多股上涨。
消息面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按照“模型驱动、应用示范、群链协同、开源生态”的总体思路,通过布局重大技术攻关、建设典型应用示范、构建产业特色集群、打造开源优质项目,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消息面:
1、【IDC:第二季度中国消费级游戏笔记本市场同比增速达24.3%】据IDC最新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消费级游戏笔记本市场同比增速高达24.3%,远超整体消费PC市场,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这一增长既源于大学生和核心玩家群体对高性能设备的持续需求,也与游戏内容的快速演进密切相关。
2、【广东快递反内卷开启新一波涨价:单票成本不得低于1.4元】在各行业“反内卷”的背景下,快递行业的新一轮涨价正在到来。有消息显示,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均价涨至1.4元以上。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各家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遭受重罚。多位快递企业人士对记者证实了该消息,“确实是涨价了,0.1kg不能低于1.4元,已经开始了。”
3、【前7个月上海口岸进出境邮轮旅客破119万人次 同比增长56%】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今年以来,上海邮轮经济热度持续升温,前7个月,上海海关监管进出境邮轮381艘次、进出境旅客119.0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2.8%、56%。
4、【机构:上半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2%】根据集邦咨询最新调查,因国际形势变化以及中国相关政策的推动,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视品牌出货量达9250万台,同比增长2%。由于品牌普遍提前出货,下半年旺季可能面临压力。该机构将2025年全年出货量预期下修至1亿9571万台,同比减少1.1%。
机构观点:
南京证券(8.250, 0.03, 0.36%)指出,市场虽处高位但资金投资情绪仍高,政策预期依然对市场形成支撑,可保持谨慎乐观。配置上,短期分歧下可逢低配置政策催化较强的“反内卷”和“促内需”方向,政策持续性毋庸置疑,两大方向都是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核心,且有望获得新的增量政策;成长方向则继续关注英伟达、特斯拉等海外科技巨头相关产业链;此外中报期可结合业绩情况优选个股。
中信证券(29.160, -0.02, -0.07%)认为,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量产元年,具身智能机器人是AI与物理世界的重要结合,其量产及场景的开拓试验性应用宣告了人工智能AGI和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全球政府、科技制造巨头、产业链企业、科研机构及资本均已聚焦和躬身入局,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竞赛之势。不同时代与技术背景的机器人整机公司、具身模型软件方、总成、核心零部件及下游场景企业,共筑产业生态多元化,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布局,中国制造是全球机器人硬件降本的重要支撑,具备比较优势。庞大且复杂的场景落地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有效试验场,当具身智能的“DeepSeek时刻”出现,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爆发将成就下一阶段的科技产业浪潮。看好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十年以上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