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钟爱好看的食物,早已不是新鲜事,这些年多少网红餐厅的崛起,都是得益于牢牢把握住了餐食漂亮、店面优雅、好出片的底层逻辑:几片新鲜的三文鱼刺身被卷成花朵,搭配切好的牛油果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玻璃杯装着樱花粉渐变色的奶昔,斜插着两片小熊造型的饼干;鹅肝通过煎烤呈现出美拉德反应,再加上可食用金箔和薄荷叶装饰……明艳的色彩对比、各类装饰拉满了仪式感,这些堪比艺术品的菜肴甜点,近年有个统一的称呼:漂亮饭。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光小红书上就有3.7亿次浏览,185万余次讨论。对漂亮饭保持高度关注的,除了好奇的食客和自媒体博主,也有不少餐饮品牌和商家,线下“漂亮饭”生意如火如荼:主营景德江西菜的“胡恰”餐厅5月在上海首店开业,排队三小时起,时隔2个月之后的门店依然人满为患;深圳“NEED”韩餐开业首日,排队桌数突破1000桌,黄牛号炒至200元一张。工作日中午,上海“胡恰”首店线上排队已超过100桌。(图/大众点评截图)虽然许多人质疑,“漂亮饭”往往分量不大、价格虚高、“中看不中吃”,但依然挡不住部分食客为它动辄排队几小时的热情。在“漂亮饭”的语境里,谈论餐食口味属于跑题,眼睛的感受、用餐时的心情、借此在网络社交中得到的满足,更为重要。即便你懒得自己搜索攻略,只需去城市最知名的街区逛逛,一定不难找到一些店名是英文、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网红餐厅。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几家漂亮饭餐厅,譬如从武汉走出的云贵川融合菜连锁品牌“野果yeego”、创意韩料餐厅“NEED”都把目光投向了城市的综合商业中心,天然聚集的食客,为门店带来了第一波受众——不管味道怎么样,单是门店环境和氛围,就够拍一组九宫格照片了。各家餐厅最受欢迎的招牌菜各有特色,而“漂亮”是它们共同的特点。中式的漂亮饭通过暖色系菜式搭配天然绿叶作为装饰,菜品上也多呈现融合的趋势,比如号称“云贵bistro”的“野果yeego”,店内颇受好评的招牌菜皆以牛肝菌、饵块等具有地方特色食材,搭配浓厚的佐料酱汁点缀;而西洋菜则直截了当地展示其丰富食材,牛油果、三文鱼、羽衣甘蓝,形成一种营养均衡的美。上菜时,店家也有意识地推出一些“面对面服务”来为客户提供拍照场景,提高出片率,比如上菜时便携式喷枪炙烤牛肉,或是在顾客眼前将气泡水倒入盛满水果的玻璃杯中,堪称一场店家与食客关于“漂亮饭”的默契表演。(图/《come come everybody》)外出享用一顿“漂亮饭”,人均支出大约在百元以上,称不上十分昂贵,但对工薪阶层而言还是有压力。所以许多年轻白领和美食爱好者们也开发了各种“居家低成本还原漂亮饭”攻略,还有人总结出漂亮饭餐具搭配心得:素色的套餐餐具,是白衬衫一样百搭不出错的选择,诸如粗陶、哑光、浮雕也很合宜,玻璃和不锈钢搭配不同的餐具也有独特的氛围感——不过买不锈钢盘千万别买成宽口的“广东省省盘”,否则出片率大打折扣。总而言之,合适的餐具、考究的摆盘,能提供一种作弊级的氛围感。在家做饭虽然很难完全还原餐厅营造的质感,但通过精致的餐具、餐垫和可食用装饰品,已经有可能在家实现“漂亮饭自由”。“漂亮饭”流行的背后,还是离不了消费主义的那套嗑。不管是选择在家自制漂亮饭,还是外出打卡各类网红餐厅,人们消费的终极目的,往往指向新奇的体验感或氛围感。00后的小黄,是“漂亮饭”的忠实拥趸。她最近刚刚拿到第一笔实习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到常去的“西式简餐”里大快朵颐。现在她虽然已经没有像读书时期那样频繁地和朋友打卡美食,但还是保留了以美食做奖励的习惯,“当牛做马干五天,吃顿好的,奖励自己又熬过了一周。”正如这些年许多流行于互联网的消费习惯,许多年轻消费者对“漂亮饭”的态度正经历着从“狂热追捧”到“冷静下头”的转变。普通人想要追求生活的仪式感,就不得不为仪式带来的溢价买单,用一顿精致漂亮的饭兑换“我在好好生活”的心理补偿。但冷静下来,稍微思考一下这类消费的本质和这一行为的性价比之后,许多人发现了背后的荒谬:我们真的需要这种被精心包装、明码标价的仪式感吗?我们真的需要多花那么多钱,走进消费主义过度包装之下的新陷阱吗?“漂亮饭”的悖论,映射着当代青年的生存图景。年轻人需要经营着自己的社交媒体来显示对生活的热爱,试图用九宫格彰显生活品质,用仪式感营造瞬间治愈疲乏的生活;但另一方面,见惯了这些年起起落落的消费风潮之后,他们又极其警惕,担心落入新的消费主义陷阱。
在互联网上,这种反思以一种戏谑而尖锐的方式呈现。各种极致精美的“美食制作视频”,被观众和自媒体博主共同解构为一种行为艺术。伴随着视频中美食博主们煞有介事地将一个简单的鸡蛋或吐司,通过繁复的工序、考究的餐具打造成宛如艺术品的餐食,屏幕上往往飘过一片心照不宣的弹幕——“999块,卖给上海人”,同时有许多上海IP的网友主动认领,“卖给我,卖给我好了”,当一件有仪式感、神圣感的事情变得幽默甚至抽象,证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异样,从适度的仪式感到过度包装与过度消费,从精致考究的设计到不堪细看的本质,“漂亮饭”的热潮逐渐降温,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