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消费者支出激增表明,关税并未完全扼杀美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6月,零售支出以0.6%的稳健速度增长,而剔除汽油等波动性行业的核心支出同比增长3.9%。
但表象之下,压力迹象已然显现。消费者确实仍在消费,但他们在消费时变得更加挑剔。人们削减了许多非必需品开支,并为不可避免的消费寻找优惠。
美国银行研究所(Bank of America Institute)近期的一份报告发现了一个矛盾现象:尽管数据显示消费者近期增加了餐厅支出,但受访的消费者却表示他们实际上减少了外出就餐开支。他们用“寻找优惠”来解释这一现象:食客们仍然外出就餐,但降低了所光顾餐厅的档次,以求物有所值。
美国银行写道:“在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未必会减少外出就餐次数,而是会选择价格更低的餐厅。”
研究发现:“我们看到消费者选择性消费行为仍在持续,这通常是经济不确定时期的特征。具体而言,部分消费者似乎在寻求或许数量减少但更有意义的体验。”
食品杂货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消费者购物频率增加但单次花费减少。美国银行写道,这“意味着人们可能正进行更有选择性的购物,以获取最优惠的价格”。
因此,尽管美国普通消费者仍在进行消费,但他们正变得更加精打细算,尽量只购买必需品。
在这个整体表现强劲的月份,大多数零售类别支出均有所增长,但家具、电子产品和家电的支出却出现下滑。这些商品类别正开始感受到关税带来的价格冲击。
刚刚结束的亚马逊(Amazon)Prime会员日促销活动也显现出消费者承受压力的端倪。根据Adobe的数据,今年为期四天的活动销售额同比增长30.3%,但增长主要源于折扣驱动,因为“消费者对价格仍很敏感”。据该数据提供商称,“先买后付”的使用也有所增加,因为购物者寻求“更灵活的预算管理方式”。
美联社援引消费者数据提供商Numerator的报道称,最重要的是,Prime会员“优先购买了洗洁精、纸制品等必需品,而非高价商品”。
对优惠的追求甚至已扩展到奢侈品领域。根据eMarketer的数据,在近期一项调查中,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减少了奢侈品支出,但同样比例的受访者表示购买了翻新或二手奢侈品。该媒体写道:“结论很明确——即使是奢侈品买家也感受到了压力”,并建议零售商在营销中“强调价值、值得投资的品质和独特性”。
随着购物者对价格日益敏感,通胀飙升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消费信心。美国劳工部此前报告称,6月消费物价同比上涨2.7%,涨幅较5月加快。
海军联邦信贷联盟(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首席经济学家希瑟·朗在发给美联社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目前就业市场状况良好且失业率低,这仍在为消费支出托底。
她表示:“消费者对关税及潜在的价格上涨仍存有诸多担忧,但如果觉得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他们还是愿意消费的。” (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
审校:汪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