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1

[哲史艺丛] 蒙古对待金国皇室和宋朝皇室的态度,为何差别很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7 07: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蒙古对待金国皇室和宋朝皇室的态度,为何差别很大

 九鱼亭 历史学堂君 2025年02月15日 20:01

作者:九鱼亭

编辑:莉莉丝


蒙古帝国在征服世界道路上,常常以屠城作为其震慑敌人的手段,在蒙古铁蹄下,无数生灵涂炭。在蒙古灭金之时,屠城也是屡次出现,甚至包括其皇室在内,都难逃一死。

 

史料记载“哭奠未毕,城溃,诸禁近举火焚之。奉御绛山收哀宗骨瘗之汝水上。末帝为乱兵所害,金亡。”

 

然而,蒙古人对宋朝皇室的待遇相对好一点,当然了,这里只是跟金国来对比,不能一概而论。善待前朝皇室,做得最好的,应该是赵匡胤,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对后周皇室真的算是仁至义尽,而蒙古人明显没有赵匡胤那般仁慈。

 

那么,蒙古人为何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呢?


IMG_2520.JPG

上图_ 蒙古灭金

 

  • 金国和蒙古人结怨较深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几千年来,无数战争导火索,都是来自欺压和仇恨。

 

史料记载“葛酋雍宛转闻之,惊曰:必是鞑人,为我国患。乃下令极于穷荒,出兵剿之,每三岁遣兵向北剿杀,谓之灭丁。”

 

同样是游牧民族的女真人,也害怕蒙古人发展壮大,所以对其族群实行类似种族灭绝的政策,每过三年便派兵对蒙古部族进行屠戮,以减少其人口,便于管理。

 

如果蒙古人没有足够的人力,便无法和金国对抗,然而,金世宗如此操作,则会激起更大程度的反抗情绪。蒙古人之后的“车轮斩”,很可能就为了报复金世宗的残酷政策,以至于在灭金的过程中,蒙古人对其痛下杀手,毫不留情。


IMG_2521.JPG

上图_ 游牧骑兵

 

除了对整体蒙古族群的欺压,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金国和蒙古部族首领的矛盾,正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如果没有坚定的领导核心,蒙古人也难以发展壮大。

 

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曾经被塔塔儿部落出卖,并将其交给了金国,金熙宗将其钉在木驴上处死。铁木真在征伐金国之前,就曾说过,征伐金国,就是为了给俺巴孩汗报仇。

 

总而言之,蒙古人常年被金国欺压,其内心的仇恨难以化解,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一雪前耻,所以,蒙古人灭金的过程极为暴虐。


IMG_2522.JPG

上图_ 蒙古、金、西夏、南宋

 

  • 宋朝和金国也是世仇,且帮助过蒙古人

 

宋朝人没有和蒙古直接接壤,他们之也间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金国。

 

虽说南宋的君主们大多对金国采取怀柔政策,甚至委曲求全,但上至君主、下至百姓,都没有忘记靖康之难的耻辱,只要有了机会,南宋仍会对金国展开报复。

 

公元1127年,金军围困北宋都城开封,被逼无奈,宋廷赔偿了千万级的钱款,割让三镇土地,与此同时,金国人还掳走了徽钦二帝、和数千女眷,如此屈辱,想必当时每一个宋朝人都记得清清楚楚。

 

事实上,在蒙古人大举征伐金国的同时,金国应该缓和和南宋的关系,联合南宋一同对抗蒙古,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在1217年,金国权臣术虎高琪却劝说金宣宗和南宋开战,想要通过战争抢掠南宋的资源,用以对付蒙古。


IMG_2523.JPG

上图_ 金兵的五方八卦旗,合五色为一面旗


史料记载“四月,遣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签枢密院事完颜赛不经略南边,寻复下诏罢兵,然自是与宋绝矣。”

 

于是,南宋也只能放弃幻想,和金国再次开战,金国两线作战,也让金军疲于奔命,正是金国放弃了和南宋的合作,导致南宋联合蒙古,一举覆灭金国。

 

宋朝人爱好和平,但这并不妨碍其落井下石,毕竟宋金两国的仇怨难以化解,联蒙灭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史料记载“倴盏遣万户张柔帅精兵五千人入城,金人钩二卒以往,柔中流矢如猬,珙麾先锋救之,挟柔以出。”

 

在蔡州城下,宋将孟珙还曾救过蒙古大将张柔的命,双方结下了较为深厚战场之情,当然了,这跟蒙古对宋朝的策略并没有太大关系。但从此也能看出,蒙古人对待宋朝和对待金国的态度是不同的,蒙古或许可以对南宋网开一面,但绝对不会放过女真人。


IMG_2524.JPG

上图_ 赵匡胤(927年-976年)

 

  • 宋人的反抗极其坚决

 

赵匡胤虽定下了宋朝重文轻武的调性,但并没有打断宋朝武人的脊梁,在开战前,蒙古人自认为很快就能平定江南,但他们却足足打了46年。由于宋人顽强的抵抗,甚至逼迫元朝统治者一改暴虐的屠杀政策,以怀柔的办法来对付宋人。

 

在抵御蒙元入侵的过程中,南宋涌现出不少名将,其中就包括孟珙,孟珙几乎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二战线,建立一体化防御体系,延长南宋国祚几十年。苏联军事家德·安·沃尔科戈诺夫称之为“十三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IMG_2525.JPG

上图_ 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国的大汗


除此之外,在钓鱼城之战,南宋军队直接折断了上帝之鞭,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1259年,蒙哥汗率数万大军进攻合州钓鱼城,数月之间,钓鱼城坚固异常,宋军守将顽强抵抗,不仅抵御住了敌人的进攻,蒙哥汗本人也死于这场战役。

 

为此,蒙古大军在全球收缩兵力,其继任者们为了争夺汗位,陆续回到蒙古高原。由于钓鱼城宋军的坚持抵抗,粉碎了蒙古人从四川顺流东下灭亡南宋的企图,延长了南宋的国祚。

 

在崖山海战中,忽必烈再次见到了宋人的无畏,危机之下,陆秀夫为了防止国君被俘,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军民跳海为南宋殉国。

 

金哀宗在蔡州几乎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南宋在崖山几乎也同样如此,正是因为南宋顽强的抵抗意志,逼迫元朝统治者不得不改变态度。


IMG_2526.JPG

上图_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

 

  • 跟忽必烈的政策有关

 

由于蒙哥汗的死,给了忽必烈成为大汗的机会,作为汉化程度最高的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对汉文化极为憧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民族矛盾。

 

是时,蒙古人还处于早期奴隶制度向封建制飞跃的阶段,相对于中原地区,蒙古人还极为落后,忽必烈认为,要具备封建社会所必须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就必须向中原学习,所以忽必烈实行了较为积极的汉化政策,有利于统一和社会的进步。

 

换言之,正是因为忽必烈的存在,缓和了汉人和蒙古人的矛盾,如果换做蒙哥汗,可能战争还会持续很多年,所以蒙古人对待宋朝皇室的态度,也跟忽必烈积极的汉化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资料:《金史•卷一十五》、《宋史•列传一百七十一》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于 2025-2-17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野蛮动物族群的对决, 一个更为野蛮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1 07:06 AM , Processed in 0.0906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