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资本市场价值得以重估,不仅仅是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反映,更是北京银行近年来转型升级成果的集中体现。从加速零售转型,到数字化全面蜕变、再到全力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北京银行在顶层战略的稳步推进下,长期价值逐步显现,正在迎来资本市场的全面价值重估。
资本市场相关数据显示,在整体市场尚在低位运行下,北京银行股价今年以来表现极为亮眼。截至8月30日半年报发布当日,北京银行A股股价年初至今累积涨幅超过24%,年内最高涨幅超过38%,位列所有A股上市银行前列,总市值牢牢站上“千亿”大关,达到110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市值京行”。向前回溯,其实资本市场对北京银行的价值重估从2022年便已开始,自2022年10月触底以来,北京银行股价已经连续逆势上涨三年,累积涨幅超过60%,股价创出七年新高。
资本市场表现亮眼的同时,北京银行也在8月30日晚间再次公布了一份极具“韧性”的半年度财报。具体来看,上半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55.44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79亿元,同比增长2.39%,再次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同时半年度北京银行资产规模继续扩张,达到了3.95万亿元,逼近4万亿元整数关口。从资产质量来看,一如既往的稳健,不良贷款率1.31%,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08.16%,风险计提充足。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北京银行近三年,尤其年初至今之所以能够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全面价值重估,直接原因是得到来自资本市场投资者真金白银的认可买入,本质原因是在行业承压下能够持续交出极具韧性的经营业绩,而底层逻辑则来源于顶层战略构建的强劲业务竞争力和客户价值,由此带来的长期价值清晰预期被市场最终认可。
资本市场高分红价值凸显
据资本市场相关数据显示,北京银行总市值年初至今增加了近220亿元,自2022年10月以来增加了近390亿元,于今年1月份涨破千亿市值大关,最高涨至1228亿元,表现十分强势,北京银行超过千亿的资本市场价值离不开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参与者真金白银的积极买入认可。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半年报,北京银行共计有493家机构投资者买入并持有其股份,比2023年末大幅增加了151家,共计持有116.3亿股股份,比2023年末增加了7.5亿股,占北京银行流通股比55%,机构投资者买入及持有均创出了近年来新高。
其中包括信泰人寿、阳光人寿等保险资金,以及招商基金、华泰柏瑞、汇添富、嘉实基金等公募基金机构投资者。前十大股东中,险资信泰人寿今年一季度增持了北京银行3.56亿股股份,持股数量增至9.94亿股,占北京银行总股本的4.7%,跻身第四大股东。这不是信泰人寿第一次投资北京银行,其早在2023年一季报就首次现身北京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彼时持股比例为1.66%,为第九大股东。信泰人寿之外,阳光人寿也共计持有北京银行4.025亿股,持股比例为1.9%,位列第八大股东。
保险资金通常青睐低估值高分红且长期经营基本面稳健的标的,北京银行恰好符合这一标准,股价和市值的持续上涨也证明了市场对北京银行价值的认可和看好。北京银行的强势股价表现并非偶然现象,而具有深层逻辑,在整体资本市场尚在低位运行下,资金往往倾向于寻找具备安全属性的避风港,加之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北京银行因其高股息率和稳健经营的韧性,成为以追求稳健收益与长期价值为主的保险资金的首选配置对象。
高分红高股息是北京银行资本市场价值的核心要素,随着国内资本市场趋向成熟,投资者越来越看重高分红体现的股东回报价值。据了解,北京银行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已经高达647.68亿元,自2017年以来现金分红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这一比例位居所有上市银行前列。高分红使得北京银行的股息率年初一度高达7%,随着股价上涨,截至8月30日,北京银行的股息率仍具有6.1%。
在持续保持高分红比例的同时,北京银行也在积极研究中期分红计划。北京银行8月13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将综合考虑公司盈利情况、资本情况、监管要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多方面因素,积极研究中期分红计划,这在一定程度强化了北京银行的高股息投资价值。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北京银行的高分红高股息投资价值凸显,并因此赢得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买入,但并非所有股息率高的银行都具备高股息投资价值,只有那些资产质量稳健、营收和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银行才会得到市场认可,这也是为什么北京银行能够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涨幅居前的重要原因。
价值重估的底色
“真金白银”的分红离不开良好的业绩支撑,持续高分红的底层基础来源于扎实的经营业绩基本面,这也是北京银行资本市场价值重估的底色。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北京银行半年度再次逆势取得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55.44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79亿元,同比增长2.39%,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银行对于利润释放节奏一直在所有上市银行中保持了审慎克制的态度,其拨备前利润比归母净利润增速更高,达到5.4%。
拆分北京银行的盈利结构,“规模扩张”和“非息收入”成为主要贡献项,分别对业绩增速拉动了16.2pct以及8.4pct。作为上市银行营收的“基本盘”,北京银行上半年息差业务表现坚韧,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55.36亿元,增速逆势回升至3.84%,比一季度提升了1.9pct。
息差业务之所以表现坚韧,与北京银行净息差下降幅度收窄以及资产规模持续扩张密切相关。根据半年度财报显示,在行业净息差收窄的大趋势下,北京银行半年度净息差为1.47%,基本持平于一季度水平,表现优于同业银行。
净息差的表现离不开北京银行一直以来的负债成本优势,在整体利率下降的环境下,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在所难免,但北京银行凭借出色的负债成本管控能力,上半年整体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了4个基点至2.09%,得益于此,北京银行净息差能够较一季度末基本持平。
在“价”的坚韧表现下,“量”的继续合理增长带动了北京银行息差业务实现强劲回升。截至报告期末,北京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3.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5%,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总资产规模在上市城商行中率先逼近4万亿元整数关口,仅相差543.44亿元,其中扩表的重要动力——负债总额达3.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4%。
“轻资产”的非息业务方面,在受到财富管理市场增长乏力等行业不利因素下,北京银行的非息收入依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较快增长。财报显示,上半年北京银行实现非息收入100.08亿元,同比增长13.43%,非息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提升1.8pct至28.2%。对于表现出色的非息业务收入,北京银行副行长戴炜在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北京银行非息收入实现较高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场环境带来的机遇,更得益于北京银行对市场的前瞻判断。”
对于以资产负债业务为基本盘的银行业来说,资产质量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市场之所以之前为上市银行给予“破净”的净资产估值,本质上是在担忧资产质量风险可能导致信用成本最终吞噬银行业的利润,因此,对资产质量风险担忧减弱是上市银行股价能持续上涨的必备条件。
而当前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优质上市银行股价集体走高,表明市场正在对中国上市银行资产质量风险重新进行定价,从北京银行半年度财报中也可以再次读出市场为何对北京银行资产质量抱有信心的原因,可以说稳健的资产质量是北京银行的底色。根据半年报显示,北京银行在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努力下,2024年半年度不良贷款率已经下降到了1.31%,延续此前的下降趋势,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同时拨备覆盖率达到了208.16%,对资产风险计提了充足的准备。同时北京银行基于审慎原则,在上半年还加大了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力度,上半年核销处置不良贷款81.2亿元,同比多核销28亿。
北京银行极具韧性的半年度业绩也受到了投行的纷纷关注,平安证券发表研报表示,北京银行业绩稳健增长,资产质量趋势向好,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持续改善。光大证券则表示,北京银行2022年以来加快推进“五大转型”,零售转型效能有望持续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北京银行在资产质量坚实向好下,利润更具含金量,北京银行净利润自上市以来,持续保持正增长,这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都难能可贵,市场应为此做出充分定价。
特色经营打开价值成长空间
从更深层次来讲,北京银行资本市场价值得以重估,不仅仅是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反映,更是北京银行近年来转型升级成果的集中体现,其底层逻辑来源于顶层战略构建的强劲业务竞争力和客户价值,并由此带来的长期价值清晰预期。
特色化经营一直是北京银行的顶层战略定位,这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国家政策导向恰好同向而行。北京银行在2024半年报中再次阐述了自身的特色经营战略:通过特色化经营和差异化发展,力争成为金融市场的定义者和引领者。
具体体现为:围绕全生命周期主线,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加快零售业务转型步伐,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擦亮特色化金融品牌,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深化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银行”;深耕专业化金融服务,打造“投行驱动的商业银行”;着力发展人才金融,打造“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抓好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和能力生成,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
北京银行打造儿童友好示范网点,构建儿童财商教育、兴趣培养的新空间特色银行既覆盖零售业务,又覆盖对公条线,其中零售转型一直是北京银行特色经营及转型的重点之一,随着近两年零售转型加速,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拿到了实质性结果。
根据半年报显示,北京银行零售业务营收达到了127.3亿元,其中零售利息净收入121.44亿元,贡献度达到了49.1%。考验零售业务成色的负债端表现非常亮眼,零售资金量突破1.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175亿元,增量超过了历史全年增量的最高水平。储蓄存款达到6993.2亿元,较年初增速13.58%,位居全国21家主要同业首位。截至报告期末,北京银行的零售客户数达到了2976.87万户,MAU(月活跃用户数)超650万户,持续保持城商行领先水平。
在对公方面,北京银行早在2022年就提出了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的特色经营战略,这与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不谋而合。北京银行管理层在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北京银行将加大对科技金融的资源倾斜度。
根据半年度财报显示,北京银行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公司绿色贷款、制造业贷款等领域贷款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科技金融增速表现非常亮眼。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到337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787亿元,占到对公贷款增量的65%,增速达到30.3%,远超北京银行各项贷款平均5.97%的增速。
北京银行以服务专精特新为发展科技金融切入点,率先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并上升至全行战略高度。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服务专精特新客户超1.6万户,贷款余额近千亿元,基本完成前期提出的“千亿万户”计划目标。
事实上,北京银行的特色经营战略离不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强大赋能,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关于数字化转型,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在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如此表示:北京银行业绩的取得,各方面都渗透了科技对业务的驱动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有两个数据可以窥见数字化转型对北京银行业务带来的质效提升:开设私行卡不到两分钟、对公开户处理速度缩短至20分钟,这是因为数字化转型打通了底层数据,大大缩短了数据获取时间。北京银行将继续把数字化作为改革方法,用数字化的方法论,对管理模式、业务模式、经营模式进行深刻重塑和范式升级。
客户在北京银行网点体验社区生态瀑布,感受数字化手段带来的全新交互体验《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在牢牢站上千亿市值后,北京银行的资本市场价值重估之路仍未结束,从当前估值来看,市净率仅为0.44倍,市盈率仅为4.36倍,距离回到合理估值仍有较大空间,更加重要的是,北京银行顶层战略稳步推进将释放更大的成长预期,这将进一步驱动北京银行资本市场价值走向新的高度。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