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哲史艺丛] 银子都到哪去了!清末首富盛宣怀的千万家产,短短几年全没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3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子都到哪去了!清末首富盛宣怀的千万家产,短短几年全没了?

 郭歆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6-13 00:05 


30.jpg


本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9 分 钟 


提起盛宣怀,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清末首富”这个标签。但盛宣怀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他不仅是洋务派的领军人物,还身兼政治家、企业家、慈善家等多重身份,更是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简直是个头衔满满的传奇人物。然而,跟盛宣怀比起来,他的后代多少有些黯然失色。这些小辈们虽然继承了盛宣怀留下的巨额财富,但显然没继承到守财之道,短时间内就将财产挥霍一空,其手笔之大,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盛宣怀的后代究竟是怎么把这万贯家财挥霍一空的盛氏家族的兴衰又为后世带来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31.jpg

要了解盛宣怀的家产规模,我们或许可以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寻得一些线索。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到1912年的“吴淞商船学院”,在这四十年间的事业生涯中,他共创办了97家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其中包括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通商银行,以及清末最大的企业之一“汉冶萍公司”。这些企业的成功,为他带来了巨大财富。以轮船招商局为例,盛宣怀所持股份在其去世时价值约400万两白银,而这仅是他众多资产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还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和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根据粗略估算,盛宣怀在巅峰时期的财产总额可能高达4000万两白银,这使他成为清末名副其实的首富。


32.jpg


而盛宣怀的巨额财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也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清政府就曾利用各种手段试图控制他的财产。1902年,清政府以盛宣怀丧父为由,安排他回家“丁忧”守孝,仅保留了他的"铁路公司督办"职位。在他离开期间,清政府官员便开始对其产业进行一系列的干预。例如,北洋系的袁世凯就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了盛宣怀在招商局和邮传局的重要股份,逐步稀释他的股权,最终实现了对这些企业的控制。


随后,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政治事件的爆发,又进一步加剧了盛宣怀财产的缩水。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则对盛宣怀的产业进行了更为直接的干预。如要求他交出典当行、义庄、祠堂、房地产等资产,并迫使他的亲戚们“捐钱助饷”,为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33.jpg

在这些连续事件的影响下,盛宣怀终于一病不起,于1916年4月27日去世。


盛宣怀逝世之后,盛家为了妥善处理其遗产,特别邀请了盛宣怀的至交好友、李鸿章之子李经方来协助遗产的清理工作。根据他们共同制定的《盛氏公订保存遗产议约》,盛宣怀的遗产总价值约为1300多万两白银。


34.jpg


在遗产分配上,盛宣怀曾于1914年设立“至善堂地产总管理处”,大概也是想为将来成立统一的财产管理机构做准备。盛宣怀生前对慈善和公益事业充满热忱,据他本人讲,“平生最致力者,实业而外,唯赈灾一事”。因此,在他去世后,亲友经商议共同决定将遗产分为十份,其中五份用于公共事业,另外五份则分配给家族的五个分支,即盛家五房。


分配给公共事业的那部分产业被命名为愚斋公产,这些资产专门用于支持义庄、祭扫、赈济、赒恤以及嫁娶等公共开支。家中五房所得产业,则通过公开抽签的方式平均分配。此外,“愚斋义庄”作为慈善机构,其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盛宣怀财产所产生的收益,其中40%被指定用于慈善事业,而剩余的60%则用于支持家族成员的教育、婚姻、商业活动,以及维护家族的宗祠和田产。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盛氏家族内部隐藏已久的矛盾逐渐显露。这场矛盾的焦点之一,便是盛恩颐。

盛恩颐是盛宣怀最宠爱的儿子,其母亲庄夫人在盛府地位显赫,他的名字是慈禧太后所起,成婚对象还是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千金。这样的背景和经历,使他自幼便备受瞩目。而最终,他也在“万千宠爱”下,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

这位盛公子在当时有多离谱呢?从以下几件事情中就能看出来:上海进口的第一辆奔驰轿车就是他买的,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他把车全部换成银的,还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除此之外,他还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并给每个姨太太配一幢花园洋房和一部进口轿车。而盛恩颐对赌博的热衷,更是让他一夜之间输掉了大量房产。

35.jpg

这样的盛恩颐偏偏担任了汉冶萍公司的总经理,由于他在公司经营方面的能力实在有限,公司的实际运营多依赖于他的朋友宋子文。宋子文与盛恩颐的妹妹盛爱颐之间的恋情遭到了庄夫人的反对,加之宋子文后来投身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最终离开了汉冶萍公司。宋子文的离去,使得盛恩颐在经营上更加力不从心。短短几年时间,不仅把公司状况搞得一塌糊涂,就连得到的遗产也所剩无几。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这样一个败家子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搜刮家里财富的机会。

不久,盛恩颐伙同家族中的一位董事狄巽(xùn)公,向上海临时法院提出诉状,要求将早已划归愚斋义庄的那部分慈善基金重新分配给盛氏五位男丁,即盛恩颐、盛重颐、盛升颐,以及盛毓常和盛毓邮。


这一提议在家族内部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七小姐盛爱颐,她提出依据民国法律,女子也享有继承权,自己和八小姐理当各分得其中一份,并提出要求分配给她十万两作为出国留学的费用。但盛恩颐等人并未同意给予她们相应的份额。因此,盛爱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她聘请律师,正式起诉哥哥盛恩颐、盛重颐和弟弟盛颐及侄儿盛毓常、盛毓邮。这起官司旨在维护女性权益,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宋霭龄和宋庆龄等人的支持。最终,盛氏姐妹赢得了官司,获得了自己应得的份额。


36.jpg


然而,出乎盛家人意料的是,这场官司引来了另外的麻烦: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因此注意到这笔财富,并利用盛宣怀遗嘱中的某些文字漏洞,迫使愚斋义庄拿出40%的资产作为军费。余下的资产才能由盛宣怀子女平分。


经过这一系列事件,盛氏家族元气大伤,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张。分家之后,盛家人日子更是过得每况愈下。盛爱颐虽然分得了一部分遗产,但她在经营方面并不擅长。1932年,她与丈夫共同投资创办了百乐门舞厅,但由于经营策略未能适应市场需求,最终不得不以低价转让。这次投资失败后,盛爱颐便在家过起了平淡日子,直到1983年安详离世。盛方颐(盛家八小姐)则在分得财产后,嫁给了彭震鸣。然而,这段婚姻并未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使她遭受了极大的痛苦,甚至染上了鸦片的恶习。随着彭震鸣将她的财产挥霍殆尽,盛方颐失去了生活的支撑,最终选择了自杀。


跟盛宣怀两位命运多舛的女儿相比,带头败家的盛恩颐没几年就把新分到的遗产又挥霍得所剩无几,只能靠自己的大儿子盛毓邮勉强过活。而盛毓邮没过多久也被他逼得身无分文,被迫跑到日本谋生。失去经济来源后,盛恩颐彻底成了个穷光蛋,据说,一日他与李鸿章的孙子李厚甫闲逛到襄阳公园门前,二人竟然连买门票的钱都拿不出,只能相视苦笑。在贫困中,盛恩颐的健康也开始出现问题,在经历多次疾病的困扰后,病死在家中偏房。而他的那几个兄弟,盛重颐和盛升颐也都是炒股失败,赔光了家产后穷困潦倒,最后客死他乡。


37.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盛氏家族的后代中,盛恩颐的长子盛毓邮倒是展现出了不同于家中长辈的卓越能力在与父亲分离后,他远赴日本,在东京塔附近的东御城门开办了一家有七层楼面的新亚大饭店,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的弟弟盛毓度也是个经商好手,白手起家,在东京创办了留园株式会社,专注于经营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料理,吸引了众多中日名人政要的光顾,使留园饭店声名鹊起。后来,盛毓度回国探访故乡时,还慷慨解囊,向常州盛氏祖居旁的卧龙桥小学捐赠了2000万日元,用于建设毓影科教大楼,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向盛宣怀曾参与创办的上海交通大学捐款,并设立奖学金,以此来支持和鼓励年轻一代的学术发展。


盛氏家族的命运沉浮,从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因为他们家族几乎是二代成员把万贯家财挥霍一空,反倒是三代成员给家族添了一笔亮色。

参考文献:

李经方:《盛氏公订保存遗产议约》
云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3年卷)》 
陈旭麓,顾廷龙,汪熙:《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宋路霞:《盛宣怀家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jpg
END
作者 | 郭歆
编辑 | 胡心雅
排版编辑 | 郑美玲(实习)
校对 | 古月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4 07:46 AM , Processed in 0.0468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