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的信念是,也许讲清市场化改革和日益显著的社会分层对中国农村社会的重新塑造,就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农村社会教育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也许有助于洗掉农村学生“学业失败者”的污名,这最终促成我基于一年多的田野工作完成博士论文,选题关于农村家长的教育策略——如何动员社会资本——与他们孩子的学业成败,尤其是高等教育机会(后来改编成英文著作由Routledge出版)。
©视觉中国
2012年前后,我回到上海,去上海交通大学从事我的第一份学术工作。那个时间点之前,重点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数量的下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扭转这一情况,2012年,教育部开始实施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国家专项计划)。我一直关注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自然留意到了这项政策。是啊,机会的增长是好事,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能有机会通过成绩进入名校。那么,他们能否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高等教育机会,顺利融入主流社会,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特别关心他们可能面临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