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1|回复: 2

[史地人物] 河北有了一座超酷寺庙!年轻人抢着去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0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有了一座超酷寺庙!年轻人抢着去拜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3-09-29 18:55 

今年下半年,
一条探访过3个全新的文化地标建筑,

它们相继成为热门打卡地。

IMG_5933.JPG
观心阁内的空心佛塔
摄影:王宁
IMG_5934.GIF
顶层“圣观音堂”
IMG_5935.JPG
讲经堂
摄影: 金伟琦
木佛博物馆,
位于河北秦皇岛祖山济心寺内,
建筑设计师韩文强,
借鉴佛塔、洞窟、经卷等传统元素,
构建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空间,
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往,

有人看完后惊叹:“庄严肃穆,同时又很赛博!”

IMG_5936.JPG
三星堆新馆
摄影:存在建筑
IMG_5937.JPG
新出土三星堆着裙立人,肌肉发达、翘臀、花臂
也被称为“健身教练”
三星堆新馆这个夏天火出圈,
7月底,它迎来试运营,
展出文物多达1500件,
包括300件新出土文物;
高科技考古发掘现场被搬到馆内,
以裸眼3D方式情景再现;
还有AI技术跨坑拼接复原的文物首亮相;
短短几天,日均观展人数过万,

至今一票难求,太火爆了!

IMG_5938.GIF
方村
IMG_5939.GIF
被赞最佳打卡点的夜景机位
江苏小城溧阳,天目湖边上,
闲置了10多年的茶文化园,
经过3年改造,
变身新的当代水乡——方村,
占地面积近2.5万m²,
如今方村的桥景、塔景,
频频在江浙沪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上“出圈”。
以上建筑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建筑语言融合,

或许可以作为大家国庆出游目的地。

自述:韩文强、刘艺、王灏

编辑:刘亚萌、陈沁、叶荔

IMG_5940.JPG


这批香樟木佛最初是由一位日本藏家从浙江东阳订购的,总共700多尊,在日本的寺庙存放了很多年。唐宋风格的雕塑,很珍贵,而且自带香味,辗转几十年后才回流到国内。
为了安置好它们,就在秦皇岛祖山的济心寺内,建了这么一个木佛博物馆。
IMG_5941.PNG
河北秦皇岛祖山济心寺
木佛博物馆位于最后面的三座大殿内
博物馆的位置是在半山腰的寺庙中,项目用地是寺庙最后面的仿宋式三间大殿,外表看起来,是国内寺庙建筑的常规制式。
我们觉得需要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和观念技术去诠释这个充满精神性的场所,就像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光之教堂”,传统庙宇也可以有全新的表达方式,对当代人,尤其是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
IMG_5942.GIF
佛塔模型,是一个“建筑之中的建筑”
IMG_5943.JPG
长23米,宽10米、高18米,椭圆形壳体结构
摄影:金伟琦
给定的内部空间挺不错的,主殿空间开阔,近20米高,进深大概有16.8米,所以我们就以佛文化里的“佛塔”为原型,做了个“建筑之中的建筑”,立起了一座空心的壳体结构的佛塔。
IMG_5944.GIF
塔总共有7层,展陈了155座木佛,因为“绕塔”本身就是一种祈福的行为,所以我们倚着塔身,构建了3层的环廊。
由一层环廊进入塔的内部,首先会看到地面中心近6米高的千手观音像(带莲花底座),环绕它一圈的是约30尊化身观音的立像,仿佛站在洞窟内,像涟漪一样一层层向上,驻足向上仰望,能够感受到一种万象森列、圆融有序、无尽深远的意境。
IMG_5945.GIF
IMG_5946.JPG
二层环廊
摄影:金伟琦
这些香樟木佛,颜色是深浅不一的,我们希望塔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木质雕塑,来中和佛像的色彩差异,所以在壳体结构外层都密密贴上了木质的表皮。塔外层镶有金色的《金刚经》经文。
顺着楼梯向上走,是二层的环廊,光线比较暗,我们设置了一些投影信息,比如说观音的手势、观音四大修行地等内容,以及佛龛。
IMG_5947.JPG
顶层“圣观音堂” 以及环廊
IMG_5948.GIF
“圣观音堂”内部视角
IMG_5949.JPG
张弦梁结构
摄影:王宁

顶层是“圣观音堂”,为11米高的环形平台,中间立着两个背对背的圣观音像,头顶是整个佛塔最亮的光晕。

两座圣观音像是由张弦梁结构来承托的,利用支撑杆和拉索产生结构张力,让整体结构更加纤细柔美。

这个结构在实施过程中,承重物必须要先放在结构位置,于是当时就放置了一个跟观音像差不多重量的物件,便于整体调节产生合适的结构强度。
IMG_5950.PNG
顶层透过窗格能看见远山
IMG_5951.JPG
108座小木佛被置于曼陀罗花支架上
在这层还可以看到108座小的木佛,每个约20厘米高,我们借鉴曼陀罗花的意向,设计了承托小佛像的底座,如花瓣般的佛座层层汇集于顶端的一处光明。
“圣观音堂”也是整个济心寺的最高点,透过窗格,能够看到群山,天气晴好的时候甚至能看到远处的大海。
IMG_5952.JPG
四周颜色压暗,突出佛塔主主体
摄影:金伟琦
灯光设计上,我们希望通过人工照明渲染出空间的崇高感,突出木色的佛塔以及佛像本身。
所以第一步做的,就是把周围墙面和地面的颜色都压暗,然后在玻璃窗上贴了一层膜,透光率是9%,只允许部分日光进入到回廊,形成整体柔和的状态。
这样游人从门外进入到里面,首先感觉是比较暗,进入佛塔内部后,陡然变亮,而且最亮的光是给所有的佛像,每尊至少有两盏灯照明。
这样的设计,是希望能让人忽略掉杂念,集中在欣赏和祈福。
IMG_5953.PNG
IMG_5954.PNG
讲经堂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经卷”
因为这是一个博物馆,我们希望有公共教育的功能,旁边的两个配殿就改造为讲经堂。
我们提取了“经卷”的意象,在四面天花悬置了发光灯箱构成一排排竖状经文,文字字体是我们团队成员从赵孟頫的碑文里转化而来的,然后结合讲经堂主题,分别使用了《佛说阿弥陀经》和《药师经》。
IMG_5955.GIF
IMG_5956.JPG
镜面天花让经文形成瀑布流,充满未来赛博感
整个空间相对比较暗,经文是个光源,当它亮起来的时候,顶上的镜面天花就会反射经文。
假如说一个人在里面坐禅,往上仰望的时候,就会发现经文会形成无尽向上生长的瀑布流,有点类似于像《黑客帝国》里面的那种飘动的数字,能够产生一种“赛博科技感”和戏剧性。
无论是讲经或者抄经,都需要一种静谧的氛围,所以在墙面使用了吸音板,保证声学效果比较好,把大门给关上,是比主殿要安静很多的。
山上风大比较冷,我们希望讲经堂保温效果比较好,那就在入口的地方,加了一个玻璃的小门厅。
IMG_5957.PNG
观音云台在晴天的样貌(侧面)
IMG_5958.JPG
观音云台在雾天样貌(正面)
IMG_5959.PNG
观音云台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婆罗浮屠”
木佛博物馆的前面是大雄宝殿,两者之间原本是由一段很陡峭的坡路连接的,那我们就借鉴了“婆罗浮屠”的原型,将这个坡路改造成“云台”,共7层,用了水洗石的材料,像祥云一样的曲线,一层层扩散开来。
我们还布置了喷雾,开启的时候,形成一种云雾笼罩的神秘感。
IMG_5960.PNG
IMG_5961.GIF
池子里的泉水长年不断往外涌
台阶中间有一个6米高的石观音像,在云台施工期间都是不能挪动的。
通常来讲,大家在寺庙会通过燃香的方式来祈福,但因为我们的博物馆里面都是木佛,而且观音文化本身跟水有密切的联系,刚好寺庙内部有一个天然的山泉眼,我们将泉水引过来到云台前的池子里,放置一些木碗、木勺,进行一个特殊的“水供”。
你可以接一瓢水,沿着石阶缓步走上中间的平台,倒进黑色的水盂里,完成这样一种简单的祈福仪式。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62.JPG

2021年,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成果出土。从3号坑到8号坑,整整6个坑的新文物,老馆已经没有足够的展陈空间,这便是我们建造新馆的契机。
整个新馆规模达到54000m²,是老馆的5倍左右。展出文物有1500件,超过600件首次亮相,超过300件新出土文物。
IMG_5963.GIF
新馆的屋盖,是朝向河流倾斜的三个草坡,跟远处的河流、雪山,周围广阔的原野森林,形成一个恢宏的大地景观。
两个巨大的建筑构件,成为空间焦点。时空螺旋坡道,是一个非常宏伟的场景。它应该是全球博物馆里最大的单点支撑螺旋形坡道,向着大地10米深处旋转,连接起各个楼层。
IMG_5964.JPG
IMG_5965.JPG
地下悬浮坡道效果(摄影:存在建筑)
三星堆老馆的外观也是螺旋形的,中庭坡道朝向天空,我们称为“天眼”,新馆则反过来设置了一个向地旋转的“地眼”。
在地眼抬头朝上望去,可以看到一层层坡道盘旋向上,会有一种沉入大地的感受。躺在地眼用手机朝上拍照片,非常漂亮。
地眼最深处,还有三个激光投影仪,未来会把三星堆文物的影像,以激光投影的方式投到30米高的顶棚之上,形成动态画面,也是新馆非常值得打卡的点。

IMG_5966.PNG

三星堆入口处雨棚(摄影:存在建筑)

三星堆一直都很火爆,过去大家入园排队的时间特别长,这次我们新建1000m²入口雨棚,有15个通行闸机,让观众得以尽快通行。

IMG_5967.PNG
IMG_5968.GIF
博物馆暗的空间才能衬托出神秘感,这次在公区,我们有一个大胆的尝试,几乎取消了所有照明灯具,随着日升日落,馆内光线会有明暗变化。空间深度越深,它的光线越暗。
但在展厅,我们用了全球最好的灯光系统,让文物在灯光的照射下,焕发出最美的一面。
现在,大家可以在新馆看到所有展陈的文物。已开放展厅面积是12000m²,分为三个展厅。

IMG_5969.JPG

IMG_5970.JPG
1号展厅“世纪逐梦”
回顾了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三星堆遗址考古的历程。这一板块的亮点,是我们把2021年考古的高科技方舱现场,搬到了博物馆里面,通过裸眼3D的方式进行了再现。
IMG_5971.JPG
IMG_5972.JPG
IMG_5973.JPG

2号展厅“巍然王都”

展现三星堆古蜀国的城市建设、神权社会、政治结构,以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展品是青铜大立人像。在轴线边上,两侧排列小的青铜人像,作为各个部族的首领,非常直观地表达了当时的政治结构。
IMG_5974.JPG

开放式剧场

在参观完一层之后,通过自动扶梯来到二层,正好在第二只“眼睛”的位置,是一个休息区。
未来它会是一个开放式的剧场,承载古蜀祭祀活动的表演、研学课堂,或者只是让大家坐在那里静静地发呆。

IMG_5975.JPG

IMG_5976.JPG

3号展厅“天地人神”

主要呈现古蜀人的祭祀礼器,以及最重要的一批青铜文物,包括这一次考古新发现的300多件器物。
我们用空间来凸显重要文物的地位,进入展厅之后,其实不用听介绍,在空间的中轴线上,一定是最重要的展品。

以下是三星堆必看文物。

IMG_5977.PNG
IMG_5978.GIF

01  “撞脸”的文物

小铜人,撞脸奥特曼的头型。
陶猪,撞脸“愤怒的小鸟”的绿毛猪。
IMG_5979.PNG
新出土青铜神坛底座,分布13个人像
IMG_5980.JPG
IMG_5981.JPG

青铜神坛复原示意图(图源:央视)

02 青铜大神坛
看点:人像最多的青铜器
新出土的青铜大神坛,底座是方方正正四面镂空的基台,有13位不同职能、分工的人,正在参与一场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动。其中4位双手呈抱握姿势,4位呈坐姿,另外4位抬滑竿的人,好像在抬着什么对象。
结果在8号坑,我们发现了一个神兽,这个神兽很像多种动物的复合体,经过专家的研究,它就是抬滑竿的人抬着的对象。
神坛最上面的部分,出土自3号坑。底部是一个人双手向上举,好像在托着神坛,上端则仿佛是一座高山包围起来的场景。

整个青铜神坛组合起来的高度特别高,非常震撼。

IMG_5982.PNG
03 龟背形网格状器
看点:青铜器与玉器结合
出土即被称为7号坑“镇坑之宝”,玉器和青铜器组合在一起,前所未见。
一块椭圆形的玉石器,被外层两面网格状的青铜器牢牢锁住,四个角还有四个龙头把手,很多游客看到这件文物,觉得像烧烤架、华夫饼,我们还它称为“月光宝盒”。
IMG_5983.PNG
04 神兽驮人顶尊铜像
看点: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
神兽驮人顶尊铜像是跨坑拼接在一起的。第一部分是3号坑发现的顶尊人像,高达1.15米,他呈跪坐姿势,头顶着一件大口尊,尊的边缘处还有龙形装饰。
在8号坑,我们又发现了三星堆迄今为止最大的神兽,神兽的胸前,还画着一棵精美的青铜神树。经专家分析,这两件文物应该可以组合在一起。尊是具有中原风格特色的礼器,和三星堆的人像组合在一起,也向我们反映了蜀文化和中原文化之间的交流、创新。

IMG_5984.JPG

黄金权杖

IMG_5985.JPG
金面具及金面罩

05 金器

黄金权杖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它是三星堆1986年1号坑出土的国宝级器物。这一次新坑也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金面罩,形制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IMG_5986.JPG
06 青铜大立人
看点:三星堆最大青铜人像
它是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迄今为止三星堆所有青铜人物雕像当中体量最高、最大。通高达到2米62,重量达到180公斤,大家也把它称为“东方巨人”,填补了中国同时期缺乏独立雕塑艺术品的空白。
大立人双手呈抱握状,对大家来说比较有吸引力的问题,他的手里究竟握有什么?到现在都还是谜题。
IMG_5987.PNG
07 通天神树
看点:世界同期最高青铜单件文物
镇馆之宝通天神树,高达了3.96米,树顶还有残缺。分为三层,树上有小鸟、果实和龙的造型,是全世界同时期发现最高、最大的青铜单件文物。
在古人的神话体系当中,认为太阳是由鸟背负而行的,所以我们觉得这棵树反映了古蜀人的太阳崇拜,以及它的神话宇宙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8.JPG
IMG_5989.JPG
场地原貌
2021年,我们来勘场地的时候,有种深深的失落感。
二十几栋复古的徽派房子,空置了十几年,规格尺度不等,状态堪忧,又不能移动;地块杂草丛生,而且南高北低,风水上来讲也不算好;尽管地处天目湖水库的近端,但看不到这座超级水库的影响。
当时有一个重要的契机,当地政府在村口设置了一座大水泵房,作为基础设施,服务整个天目湖北部地区,我们就顺势而为,想把天目湖水库的水系接纳进来,重新造一个当代水乡。
IMG_5990.JPG
方村
摄影:陈斌
IMG_5991.GIF
村内主水道
第一步,引入了棋盘格式水系,水面横纵交错,有宽有窄。村子中间和场地南侧,是两条比较宽大的水面,东西向都是窄水面,最宽处水面是十二米,最窄是二米。
引入了水系之后,场地一下就“活”了,原本单调的地块获得了新的空间结构,层次错落。而每一栋闲置的房子,都跟水产生了不同的关系,就像岛屿般在场地里找到了归属感。

IMG_5992.GIF

水边临时演出现场
IMG_5993.GIF
水面是可以亲近的
接下来,通过廊桥系统——5座形态各异的新廊桥,不仅串联起整个村子的交通,同时桥上桥下,也增添出更多展示空间、社交空间。
这些桥非常密集地出现,本身就像大型空间装置,形成很多道空间屏障,一眼望去,“层峦叠嶂”。
IMG_5994.JPG
湖州双林镇拱桥

在设想桥的形态和功能的时候,我们考察了很多江南水乡常见的桥,浙江泰顺的古廊桥,湖州双林镇的拱桥……从这些城市的空间遗产出发,形成了混凝土拱桥和木结构廊桥相结合的构想。

IMG_5995.GIF
迎宾桥
村口的迎宾桥,现在成了整个方村标志性的桥。它由两座拱桥,托起了一座当代的木结构廊桥。
到达3米高的拱顶,远眺整个村子,让进村变得非常有仪式感。从拱顶向前,进入廊桥内部,现在是快闪店,使用功能灵活。
IMG_5996.GIF
悬桥与村外的断桥
在这个村子的东北角,有一座“烂尾桥”,就像断桥一样,它成为了我们设计悬桥的线索。
这座悬桥,就像芙蓉古镇里的芙蓉亭,正好占据整个村子公共空间的核心,是有神性的,因而在廊桥内部安排了茶室,可以一边喝茶,一边凭栏远望。
IMG_5997.JPG
一路沿着水街,向村子深处走去,会路过半桥、茶桥等几座大大小小的桥。
这些桥跟水系的关系也很多元,有的跨越水面,有的平行于水道,还有的上下两层联通。
IMG_5998.GIF
书塔内外
方村的标志性建筑物是村口的书塔,共6层,24米高,是村子的至高点,也是村里最能有文化凝聚力的地方。

这座书塔非常通透,就像大型橱窗一样,把3万本书,把人的活动,都展示出来。

IMG_5999.JPG
远看书塔
摄影:陈斌
书塔建在村子里的一处遗址上,原本有一栋三层小楼。在遗址上造塔,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先例可循的,也算是用一种当代的方式传承。

书塔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山西应县木塔,那是建筑师、古建爱好者心中的胜景。

IMG_6001.JPG
书塔轴测图
在现代消防规范下,我们没办法做高层的木结构,这是在24米、多层建筑的范畴之内,做的一个现代书塔。
施工非常快,只用了100天左右。如今,投资少,时效快,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普遍情况,因而简朴的建造行为,中低造价,是一种应对方式。
IMG_6002.JPG
IMG_6003.GIF
上:合院大屋顶 摄影:陈斌
下:合院一层区域
村尾,也是一座很大的木结构屋顶,与村头的书塔呼应。
大屋顶所形成的半室外空间,作为整个村的公共客厅。在这里,可以看天目湖的风景,欣赏附近的断桥、水边剧场。
IMG_6004.JPG
方村开村后,我也来了很多次,看到当地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已经在村子里开启了新颖的商业,把新的生活方式,跟村子融在一起。
村里有消费,但是也没看到广告牌,好像大家在悄悄地、文雅地进行消费,有人形容这是新马克思主义角度下的消费方式,挺贴切。
IMG_6005.GIF
半桥内的快闪展
策展人:左靖
IMG_6006.GIF
半桥下的江南榫卯木构展
策展人:王灏
作为建筑师,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提高这个新水乡社区的参与度?设计上,近50%是公共空间,还能有怎样的公共生活,组织者参与者从哪里来?
村里如今有很多“微展览”, 对空间要求不高。比如左靖老师的“碧山工销社”相关的展览,在一座小廊桥上就能举行,而且跟观众有互动。
我们事务所的小型木构展,正在桥底下的空间举办。
IMG_6007.JPG
层叠的桥
摄影:陈斌
IMG_6008.JPG
为方村规划的“理想田”
在村里的室外区域,遍布更多义工化的、集市化的临时活动,这些活动像毛细血管般,深入塑造村子的形态。
我们还在村里规划了一块理想田,希望能把临近天目湖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嫁接到村里来,进行有关生产的策展、展示。

不停地宣言、举办活动,不停地召唤对文化有兴趣、对当代展示生活有强烈共鸣的人,我想这是未来方村的核心任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09:38 AM , Processed in 0.0460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