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3|回复: 4

《原佛》辑刊第四辑【大乘是佛说】专刊|义趣篇(9)炎军:两种观点的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4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3-8-14 01:59 PM 编辑

《原佛》辑刊第四辑【大乘是佛说】专刊|义趣篇(9)
|炎军:“大乘非佛说”和“大乘是佛说” 两种观点的对话
炎军 原佛 2023-08-04

3.jpg


       大乘经典到底是否佛陀亲说,这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当然在古代,特别是古代之中国,“大乘是佛说”的观点一直占据主流。但在近百年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鸦片战争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并很快取得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以人的感觉经验为基础成立历史与知识,不承认任何人类经验之外的所谓神迹。西方、日本和国内的一些学者,相继运用西方的思想史研究方法,重新对佛教教义进行了抉择、梳理和诠释,并得出了一些与以往很不相同的结论。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大乘非佛说”。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大乘佛经并非佛陀本人亲说,而是在佛陀涅槃数百年之后,由后世的一些佛教徒,为了缅怀、追慕佛陀,在吸收了某些外道思想的基础上,所撰造出来的神化佛陀的宗教作品。在当前的学术界,大乘非佛说似乎成了一个定论。著名的佛教学者大都持有这种观点,乃至许多出家的法师也是这种观点的忠实拥护者。

       当然,也有不少人否认这种观点。并从不同角度对“大乘是佛说”的观点进行了辩护。那么大乘经典到底是谁所说,是由佛陀本人亲说,还是佛陀的后世弟子在佛说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道思想而发展演变出来的呢?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为了方便充分展示双方的观点,文章采取两人对话的模式。文中虚拟了两位人物,尚达和丛晓,分别代表“大乘是佛说”和“大乘非佛说”的倡导者。他们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对对方的观点提出批驳。通过两人的辩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观点各自的理由,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促使读者对大乘是否佛说的这个题进行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答案。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一、基本准则的确立


       【本章摘要】本章探讨对话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有三。

       1、不可立场先行,在找到切实的证据之前,不能妄下结论。
       2、在考察大乘到底是否佛说这个问题时,大乘经典本身不能作为依据,应以阿含经典作为依据。
       3、若要断定“大乘非佛说”,必须有大乘非佛说的直接证据。反之,若要断定“大乘是佛说”,也须有大乘是佛说的直接证据。


       丛晓:据有关专家的考证,释迦摩尼佛住世时只讲了小乘经典,大乘经典并非佛陀亲说,而是佛的后世弟子出于对佛陀的缅怀和追慕,在佛说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道观点而发展出来的。因此,“大乘非佛说”是一个历史事实,每一个尊重历史的人,每一个对佛教传播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承认这个事实。

       尚达:所谓历史事实,是指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事物或者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你说“大乘非佛说”是一个历史事实。意思是说,你确定在历史上,在佛陀曾经演说过的所有经典中,的确没有任何大乘经典。但是,你无法回到佛陀生活的那个年代,实地考察一下佛是否曾经说过大乘经典。那么“大乘非佛说”是事实这个结论,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丛晓:一个事件是不是历史事实,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考证加以证明。即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勘察、证实,并对相关的文物遗迹进行考察,两者相互印证,再加上我们的逻辑推断,便可以对事件的真实性做出判断。

       尚达:但是历史事实不等于史书记载的历史。况且古印度人没有记载历史的习惯,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可靠的信史。我们以什么文献为资料对佛教的传播史进行考察,从而来判断大乘到底是否佛说呢?

       丛晓:虽然古代印度没有信史,但是有丰富的佛教经典,在这些经典中对佛教的传播历史有所记载。比如保存在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的上座部佛教经典,在泥泊尔等地保留的部分印度佛教晚期的经典,以及在中国的汉地和藏地保存的大量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经典。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材料。

       尚达:如果我们以佛教经典作为依据,那么有大量经典可以证明大乘就是佛说。因为每一部大乘经典中都标明这部经典为佛陀所说,都有“如是我闻”这样的字样。这不就证明大乘是佛说吗?

       丛晓:如果有人要伪造大乘经典,他当然会将大乘经典冠以佛说之名,而不会直接说明这是自己假冒的。所以大乘经典本身并不能证明自己是佛陀亲说。我们必须有别的证据。另外,我们对佛经的记载要保持公正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不能有笃信者的框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判断是理性的和公正的。

       尚达:如果站在佛教本位的立场上,经典的神圣性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随便怀疑任何一部经典,当然也包括大乘经典。

       丛晓:如果你认为大乘经典不可置疑,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再来讨论“大乘到底是否佛说”这个问题了。而且也失去了与其他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的沟通可能,因为大家没有共同语言。再者,如果每一种宗教都站在自身的本位立场上,都认为自己的教义是不可置疑的,那就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衡量标准,来判定哪一种宗教的教义更加合理,更加值得我们相信了。所以一个站在所有宗教之外的,尽可能作到公正客观的衡量标准还是必要的。而在目前阶段,这个标准只能是理性和科学。

       尚达:作为佛弟子,特别是大乘佛教弟子,对大乘经典的坚定信念是必须的。但是,因为我们要和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对话,所以应当寻求一种能够得到双方共同认可的观点,以此为基础来展开对话。即使从护教的角度出发,我们也不能仅仅站在佛教的本位立场上说事,只是自说自话,而完全不考虑他人和主流社会思潮的意见。

       再者,我们认为佛教是启示真理的宗教。既然能够启迪真理,当然要能够经得起理性的审视和推敲。虽然理性不一定能够证明佛教理论,但它一定不能对佛教理论造成伤害,不能对佛教理论证伪。

       所以我认为,在探讨大乘到底是否佛说这个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只以小乘经典的记载为依据,而不去参考大乘经典的说法。小乘佛教理论虽然不是最究竟的佛法,但无疑是最可靠、也最能为尽可能多的人所认可的佛法。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仅以小乘经典的内容为标准或许能够得到更好得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当从理性出发,对大乘到底是否佛说这个问题,不做任何结论方面的预设,不一开始就认为某种观点是正确的和不可置疑的。而是通过事实和合乎逻辑的推理,来寻找两种观点各自的理由。

       丛晓:那么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证明大乘是佛说,或者大乘非佛说呢?

       尚达:我认为,我们要想得出确定无疑得答案,必须有直接证据。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做出一个判断——张三杀了人,这就必须有张三杀人的直接证据。比如张三在作案时被当场抓获,或者有可靠的目击证人,或者他在作案现场留下了有效物证。总之,凭借这些证据,我们就可以毫无疑问地证明张三的确杀了人。而不能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张三本人无法提供自己没有杀人的证据,或者我们找不到他没有杀人的证据。因为找不到张三没有杀人的证据,所以我们不能排除对他的怀疑,但也不能因此认定他杀了人,更不能因此来制他的罪。

       所以我们要断定大乘非佛说,就必须有大乘非佛说的直接理由。同样,要断定大乘是佛说,也必须有大乘是佛说的直接理由。

       丛晓:同意这个观点。你主张大乘是佛说,那么你认为大乘是佛说的理由是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23-8-14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3-8-14 02:00 PM 编辑

4.jpg


       二、“大乘是佛说”和“大乘非佛说”各自的理由

       【本章摘要】按照上面所说的准则来寻找大乘是佛说、或者大乘非佛说的理由,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能找到一些“大乘是佛说”的直接理由,但有些理由的有效性存在争议
      
       2、无法找到“大乘非佛说”的直接理由,以往人们往往将没有找到可靠的大乘是佛说的理由,直接当成了大乘非佛说的理由。

       3、如果以一个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仅考虑没有争议的证据),我们即无法断定大乘是佛说,也无法断定大乘非佛说。


       尚达:即使不考虑大乘经典,我们也能在小乘经典中找到不少“大乘是佛说”的理由。比如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讲到了第一次结集,说在佛涅槃后,摩诃迦叶组织五百名阿罗汉对佛法进行了第一次结集,将整个佛法结集为四个部分,契经、律、阿毗昙和杂藏,而杂藏中就包括有大乘方等经典。如经中说:“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

       《长阿含经》中也提到了大乘佛法,如在《长阿含经.游行经》中,佛在对弟子们宣布自己即将涅槃时说:“比丘当知,我于此法自身作证,布现于彼。谓贯经、祇夜经、受记经、偈经、法句经、相应经、本缘经、天本经、广经、未曾有经、证喻经、大教经。汝等当善受持,称量分别,随事修行。所以者何?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般泥洹。”此处佛陀将自己所讲的经典总结为十二部经,其中的广经、大教经等,应当属于大乘经典。

       其实,在四部《阿含经》中,我们还能找到不少有关大乘的内容。经中或者提到有三乘,或者提到有大乘,或者提到有包括大乘经典在内的三藏十二部经,或者提到有十方诸佛,或者提到有六度波罗蜜多等等,具体内容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内容都可以证明,在佛说过的经典中有大乘经典。

       丛晓:虽然《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的确提到过大乘经典,但这并不能作为大乘是佛说的可靠理由,原因有二:

       第一、只有汉传佛教的《增一阿含经》中有你上面所说的内容,南传巴利语系的《增支部》中并没有相应内容。因此汉传《增一阿含经》中的有关内容很可能是后人添加进去的。目前有专家认为,唯有小乘佛教为纯正的佛教,现今唯有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其嫡传,故巴利语系三藏才代表了佛陀的正法,汉传的四部《阿含经》,并非上座部原典,是经过了后人改造的,其价值与南传经典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另具专家考证,在第一次结集佛经时,只结集了《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长阿含经》等经典都是第二次结集的产物,比如南传《增支部》和汉传《增一阿含经》中都有这样的记载:文茶王的王后去世之后,他非常忧伤,并因此不理国事。王的一位随从建议他去拜见那罗陀尊者。那罗陀尊者为国王讲述了消除忧患的法门,国王听后心开意解,并从此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成为佛的在家弟子。由于文茶王是佛灭四十年之后在位的国王,故这个故事显然是在第一次结集之后才被编入《阿含经》的。

       如印顺法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中这样说到:“现存的经律,不能否认部派的色彩,也就不能否认部派间的多少改动。进一步说,现有经律,绝非都是佛灭第一夏‘第一次结集’所集成的”。由于我们现在看到的佛教经典,特别是汉传佛教经典,都是经过几百年的口口相传之后,才被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是故中间有所改动在所难免。因此我们不能仅根据汉传《增一阿含经》的内容,就断定大乘经典是佛陀所说。

       尚达:认为第一次结集只结集了《阿含经》,甚至只结集了《杂阿含经》,这也只是现代学者的一种推测,并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正如你在前面所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都是经过几百年的口口相传之后,才被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因此第一次结集时到底结集了什么经典,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资料,我们可能已经无法考证了。所以我们也无法断定第一次结集时只结集了《阿含经》,或者只结集了《杂阿含经》。

       至于南传佛教的《增支部》中没有关于大乘佛教的记载,并不能据此便认为大乘一定不是佛说。在公元十二世纪时,当时的锡兰(即斯里兰卡)国王波罗伽摩跋护王一世(西元1153—1186)对锡兰的佛教进行了整顿,上座部佛教被确认为佛教正宗,大乘佛教被彻底否定,并从此在斯里兰卡消失。那么是否可能在这次整顿中,不仅大乘经典被悉数清除,小乘经典(包括《增支部》)中有关大乘的内容也被清除掉了呢?

       况且,南传佛教的《增支部》中,也并非绝对没有大乘内容。在《摄大乘论》中,无著菩萨引用了一段佛经:“如彼增壹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这里说的增壹阿笈摩就是《增一阿含经》。但在汉传佛教的《增一阿含经》中并没有相应的经文,而南传的《增支部》中却有几乎一样的经文。我们知道,阿赖耶识是大乘佛教唯识宗的一个基本概念,因此南传佛教经典中也有关于大乘的内容。

       而且,即使你说的完全成立,即使我们完全不考虑《阿含经》中的相关内容,那也只能证明我们没有“大乘是佛说”的理由,或者说我们不能断定大乘是佛说;但这同样也不是“大乘非佛说”的理由,因为这里并没有大乘非佛说的直接证据,所以我们同样不能因此便断定大乘非佛说。

       丛晓:虽然我们没有大乘非佛说的直接证据,但根据现有资料,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断,我们还是能够得出大乘非佛说这个结论的。比如,虽然第一次结集的具体内容已无法确切了解,但依照佛经的形成的规律,我们仍可判断第一次结集中没有大乘经典。

       由于佛法广泛传播于僧团和民众当中,对佛法的结集也是持续开展的。是故在第一次结集之后,还会有新的经典不断传出,加之有些佛弟子的言教也会被编入经典,比如前面举过的《增一阿含经》中文茶王的故事。因此佛经的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

       且根据一般规律,一开始结集的经典大都是短小的经典,后来其内容逐渐增广(如《般若经》),或者由多部较短的经典集合成为大部头经典(如《华严经》、《大宝积经》)。所以从总的趋势来看,佛教经典的数量和每部经的部头都在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由于公元前二十年左右,开始在斯里兰卡形成的巴利语上座部经典中没有大乘佛经,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第一次结集时也没有大乘佛经出现。

       尚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新的内容被纳入佛教经典。但原有经典的内容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散失。比如据《付法藏因缘传》中说: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将佛法付嘱弟子大迦叶,迦叶涅槃后又将佛法付嘱阿难,阿难传付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又传付给优波鞠多。……在商那和修临近涅槃时,告诉优波鞠多说:佛陀的三昧(定境)诸辟支佛不闻其名,辟支佛的三昧声闻不能解了,舍利弗、大目揵连所入三昧,其余罗汉不能测度。我师阿难三昧定相我悉不知。我的三昧境界,你也无从知晓。并说自己涅槃之后,这些三昧也将随之入灭,并有“七万七千本生诸经,满足一万阿毗昙藏,有八万数清净毗尼,如斯之法亦随我灭。”即随着商那和修的入灭,将有许多经典因无人继承而随之消失。至少从理论上讲,经典很可能会随着记诵者的逝去,因没有新人能够领受记忆而散失。

       再者,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中都有《阿含经》。南传阿含分为《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五个部分。其中前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汉传佛教的《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小部》则主要为法句经,本事、本生经,及长老偈、长老尼偈等内容。下面我们分别列出南传和汉传四部阿含经中所包含的经典数量。


                                                     南传                               汉传
                                             长部(34经)                  长阿含经(30经,法藏部所传,413年译)
                                             中部(152经)                中阿含经(221经,有部所传,398年译)
                                             相应部(2872经)           杂阿含经(1362经,有部所传,443年译)
                                             增支部(2198经)           增一阿含经(471经,部派不明,384年译)


       南传佛教的《阿含经》大约在公元前20年就已被收录成为文字。我们假定此后南传《阿含经》就基本固定下来,而不再有大的变动。而汉传《阿含经》则是在东晋到南北朝时期(西元365—443年)才被译成汉文,据记载,翻译时有些经典(如《增一阿含经》)没有梵文原本,由译经者凭记忆诵出梵文后翻译,并直接用汉语写出。故汉传《增一阿含经》的写本比南传《增支部》的写本晚了大约四百年。根据经典随着时间逐渐增多的理论,汉传《增一阿含经》中所包含的经典数量应多于南传的《增支部》,而实际情况是,《增一阿含经》中包含的经典数量只有471个,而南传《增支部》中包含的经典数量却有2198个之多。

       因此,我们不能说经典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也不能因为南传上座部经典中没有大乘经,就断定第一次结集时也没有大乘经。

       丛晓:根据有关专家考证,最早的大乘经典是在公元前一百年年左右才开始出现的,而此时佛陀已经涅槃了好几百年,所以大乘佛经当然不可能是佛陀亲说。

       尚达:关于大乘佛经到底是什么时间开始出现的,这个问题目前还远没有得到解决。有关专家在判断大乘佛经的出现时间时,往往是根据经典被译成汉语的时间来判断的。如平川彰在其《印度佛教史》中说:“由于大乘经典自身主张是佛陀所说,所以由经典本身并不能解明大乘经典的出现,因此这个问题除了由中国翻译的经典来逆推,没有别的办法。”

       那么怎样判断大乘佛经出现的时间呢?东汉时期来到中国的月支国高僧支娄迦谶(公元178-189年在华)是最早翻译佛经的译师之一,他翻译出《道行般若经》、《兜沙经》、《般舟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等多部大乘经典。平川彰说:根据这些经典的翻译时间我们可以判断,在西元一世纪左右,般若经系统、阿閦佛的思想、华严经系统、阿弥陀佛思想,心性本净说等大乘思想在北印度都已有流行。

       然而支娄迦谶所翻译的经典还不算是最早出现的大乘经典。他翻译了《遗日摩尼宝经》和《大阿弥陀经》,而这两部经典中又分别引用了别的大乘经典。《遗日摩尼宝经》中引用了《六波罗蜜经》、《菩萨藏经》、《三品经》;《大阿弥陀经》中引用了《道智大经》和《六波罗蜜经》。由此可见,在《遗日摩尼宝经》和《大阿弥陀经》出现之前,这些经典就已经存在,因此它们一定更加古老。根据这些内容,平川彰推断到:“因此大乘经典的初出,大概可以上溯到西元前一世纪”。

       但是,这样来判断大乘佛经的出现时间,即在经典汉译时间的基础上再向前推上两、三百年,认为这就是梵文原典被撰造出来的时间。这种方法显然并不严谨,且可能存在很大误差。其实就汉传佛教来讲,大乘和小乘几乎是同时传到中国的。并不存在小乘在前,大乘在后的情况。其中成套的小乘经典,如四部阿含经是到了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西元384—443年)才被译成汉语的。而据说是最早成立的《杂阿含经》,在四部阿含经中最晚被译成中文。《杂阿含经》汉译的年代为公元443年,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向前推上两、三百年,认为《杂阿含经》是公元二世纪左右才在印度出现的,那是否合适呢?

       丛晓:巴利语三藏中没有大乘佛经,这能说明在佛灭后一百多年的阿育王时期(即佛教传播到斯里兰卡的时间),大乘经典还没有形成。因此大乘不是佛说。

       尚达:阿育王时期,由摩栖陀传到斯里兰卡的佛教中没有大乘佛法,并不等于在当时整个印度都没有大乘佛法,更不等于包括天堂龙宫在内的整个世界都没有大乘佛法。因为摩栖陀传播到斯里兰卡的,只是上座部佛教中的一支,并非整个佛教的全部。我们前面说过,佛陀住世的时候,针对不同弟子进行了大量的随即开示。因此佛法广泛传播于僧团和民间,甚至可能流传在天堂、龙宫等超人类境界。不同的经典可能流传到不同区域,由不同的人持诵传播,因此大乘经典一开始没有被传播到斯里兰卡,当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丛晓:在佛灭一百多年之后,阿育王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他崇信佛教,亲近僧伽,热衷修行。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量的舍利塔,派出使者到周边国家传教,巡礼了印度的佛陀遗迹。通过阿育王的努力,使佛教从一个地区性宗教变成了世界宗教。阿育王令人在印度许多地方的石壁上刻下了《摩崖法敕》,并竖立起巨大的砂岩石柱,在上面雕刻了《石柱法敕》,用来宣扬佛教理论。在这些“法敕”中都没有谈到大乘佛教。可见当时还有没有大乘佛教出现。

       尚达:《摩崖法敕》中不仅没有谈到大乘佛教,连小乘佛教也没有谈到。如平川彰在其《印度佛教史》中说:“阿育王透过法敕,反复地命令应该要尊重生物的生命,禁止不必要的杀生,即使不得已的情况也禁止杀怀孕的动物或哺乳期中的动物。……对父母或师长的顺从,对长辈的礼节,对朋友、熟人、婆罗门、沙门、仆从、奴隶的正确对待,……”。《印度佛教史》中还说:虽然摩崖法敕里并未明言这些法是基于佛教的,但在佛教之外寻求阿育王的法的根据是很困难的。可见《阿育王法敕》并非直接收录佛教经典,而是将阿育王自己对佛教的理解,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综上所述,就“大乘是佛说”的观点,我们还是能够提供一些证据的。当然,如果将证据局限在小乘经典的范围内,我们的证据不是很多,有些证据还存在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总还是有些证据的。但就“大乘非佛说”的观点,就完全没有直接证据了。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部经典中说过大乘不是佛说,我们也没有别的证据来证明大乘非佛说。只是我们能够找到的大乘是佛说的证据不多,或者没有找到非常可靠的、能够让所有人都认可的大乘是佛说的证据。因此,有些人便将这当成了大乘非佛说的证据。

       丛晓:我觉得,当我们探讨“大乘到底是否佛说”这个问题时,可能的答案一共有三种。一、大乘是佛说。二、大乘不是佛说。三、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大乘是佛说,也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大乘不是佛说。如果我们采取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将一切有疑问的证据全部剔除,将会得出第三种结论。而且由于时代久远,加之大家普遍认可的资料不足,我们可能已经无法确切考证出大乘到底是不是佛说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考证已经失去了作用,我们或许只能将这个问题交给信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4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三、如果不是佛说,那么大乘到底是谁说?

       【本章摘要】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我们转换一下思路。看哪一种观点更有道理,更值得相信。

       1、目前的确存在着大量的大乘经典,如果不承认大乘是佛说,那么这些经典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无法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2、而承认大乘是佛说则不存在这些麻烦。

       3、再者,单从逻辑上讲,大乘也应该是佛陀亲说。


       尚达:的确,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找到大乘非佛说的直接理由,也无法找到有力的、能让所有人都认可的大乘是佛说的直接理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观点是一样的,它们还存在一个谁更有道理,谁更值得相信的区别。现在确有数量巨大的大乘经典。如果不承认大乘是佛说,那么这些经典是谁所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而认为大乘是佛说则不存此类些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大乘是佛说的观点更有道理。

       丛晓:目前的佛教史研究者大都认为,大乘佛经很可能是在部派佛教时期,由大众部的一些弟子所撰造的。因为大乘佛教思想和大众部的思想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比如大众部认为现在十方世界皆有佛陀存在,并认为佛陀的身体是无漏的。如《异部宗轮论》中这样描述大众部的观点:“诸佛世尊皆是出世,一切如来无有漏法。诸如来语皆转法轮,佛以一音说一切法,世尊所说无不如义。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威力亦无边际,诸佛寿量亦无边际。……”。大众部还有“心本清净、客尘烦恼”的说法,这些观点都与大乘佛教的观点相同或者相近。是故学者们认为,佛陀涅槃后,由于看不见佛了,弟子们对佛陀的怀念和敬仰愈发强烈,这导致佛陀的形象被逐渐完美化和十方化,并进而创造出大乘佛法。如印顺法师所说:“‘佛法’在流传中,出现了‘大乘佛法’,更演进而为‘秘密大乘佛法’,主要的推动力是‘弟子们对佛的永恒怀念’”

       尚达:这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什么确凿证据。因为不仅大众部的观点和大乘佛教有共同点。其他部派,乃至一般认为思想最为保守的说一切有部的观点,也和大乘佛教有许多共同之处。其实,不论部派佛教还是大乘佛教,既然同为佛教,在教义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当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再者,如果大乘佛教是从部派佛教中分裂出来的,也应该留下一些历史遗迹。有些佛教典籍,如南传的《岛史》,汉传的《异部宗轮论》,还有中国僧人赴印度求学后所写的游记,如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义净的《南海记归内法传》等,都有关于佛教部派分裂的记载。据《异部宗轮论》说:在佛陀涅槃大约一百年后,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部派,史称“根本分裂”。佛灭二百年左右,大众部又分裂为三个部派,即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上座部也在佛灭之后三百年开始分裂,分为说一切有部、雪山部,其后又从说一切有部中分裂出犊子部。……经过多次分裂之后,上座部和大众部共被分为十八个部派。这些分裂被称为“支末分裂”。

       如果大乘佛教也是从部派佛教中分裂出来的,为什么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呢?如果说《异部宗轮论》成书较早,大约在佛灭后四百年左右,因此未能记载大乘佛教从部派佛教中分裂出来的历史。那么《岛史》则记载了从佛陀出生,直到锡兰的大军王时期(公元325—352)的历史。故在《岛史》成书时,大乘佛教早已兴起,故应当对这个重要事件予以记载。还有玄奘、义净等人到印度取经留学时,正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鼎盛时期。因此《大唐西域记》和《南海记归内法传》中也应有记录。因为相对大众部中分裂出来的其他部派,大乘佛教是一种区别显著且影响巨大的宗派,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分裂事件却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载呢?

       另外,如果说大乘经典是在部派佛教时期,由大众部的某些佛弟子撰造出来的。那么这些经典究竟是由谁撰造出的。我们知道大乘佛经卷帙浩繁,内容广博,义理深奥,辞藻华丽。并非一般人所能撰造。收入《大正藏》的佛经共有21册,其中小乘经典2册、大乘经典17册、大小乘兼有的本缘部经典2册。是故大乘经典的篇幅近十倍于小乘经典。将这些经典撰造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佛的后世弟子有这样的能力吗?

       丛晓:如果像大乘佛教说的那样,佛陀是超越人类的存在,是一位法力无边的神。当然不能允许有后世弟子超越佛陀。但如果我们认为佛陀就是一位生活在古印度的智者,他具有超乎一般芸芸大众的智慧和慈悲,是故可以作为众生的导师。但从根本上讲,佛陀仍然是一个人,和我们没有本质区别。他就像是中国的孔子、老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样,是人间的一位哲人。这样一来,佛的后世弟子对佛陀的理论有所发展,甚至从某种程上超过佛陀,就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了。就好比在孔子之后,儒家出现了孟子、朱熹、王阳明等人,他们都在孔子的儒家学说中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儒家学说得到发展。

       尚达:这种观点不仅超出了大乘佛教的范围,也超出了小乘佛教的范围。大小乘佛教皆认为,佛陀已经究尽真实世界的本来面目,获得了究竟圆满的智慧,具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等十种名号,成就十力、四无所畏等殊胜功德。一切声闻弟子无法达到,何况能够超越。《杂阿含经》中多处说到:“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一切正法皆出自如来,不存在被他人发展的可能。《杂阿含经》中还说:“何等为如来十力?谓如来处非处如实知,是名如来初力。若成就此力者,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转于梵轮,于大众中能师子吼而吼。……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是故即便小乘经典,也认为佛陀的智慧功德超乎群伦,一切声闻弟子无法望其项背,他们只能随顺如来所说。不存在佛陀圣教被后世弟子发展之可能。

       即使某位佛弟子真的具备了撰造佛经的能力,他也未必会这样做。我们知道,佛教是非常重视戒律的。《佛遗教经》中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太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即佛涅槃后,弟子们要敬重遵从波罗提木叉(戒律),如对佛陀一般无二。佛经中还多处讲到,戒律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同大地养育万物一样滋养善法。佛弟子需严守戒律,秋毫无犯。即使对于微小的犯戒,也要生起极大恐惧。而不妄语是佛教的一条根本戒律,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必须遵守的。撰造经典,假冒佛说,显然不是一般的妄语。是故真正的佛弟子,是不会毁犯此等戒律的。

       丛晓:如果某位佛弟子,他撰造大乘佛经的目的,的确是为了缅怀佛陀,为了弘扬佛法,那么他撰造经典的行为是否还会构成犯戒呢?

       尚达:遵守戒律应当是无条件的,况且撰造佛经还不是一般的犯戒。如果有佛弟子带头撰造佛经,将给后世带来非常不好的示范效应。因此,就算是撰造出的佛经符合佛的本意,其结果也是弊大于利的。

       再者,佛弟子可以通过造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将自己的言行增补进佛经,故实在没有假冒佛说的必要。大乘论典数量众多自不必说,小乘佛教中也有不少论师通过造论来诠释佛法。比如说一切有部的六部根本论典。其中《阿毗达摩法蕴足论》、《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为佛陀住世时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所造,其他的四部论典,《阿毗达摩施设足论》、《阿毗达摩识身足论》、《阿毗达摩界身足论》、《阿毗达摩品类足论》,都是在佛灭之后,由部派佛教时期的佛弟子所著。另外,在《阿含经》中还收录了一些佛涅槃后弟子们的言行,比如你前面举过的《增一阿含经》中的那罗陀尊者教授文茶王的例子,以及《长阿含经.弊宿经》中所讲的童女迦叶教授弊宿长者的故事等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4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丛晓:平川彰在其《印度佛教史》中说,大乘佛教的源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部派佛教,第二是佛传文学,第三是佛塔信仰。

       平川彰认为,在古代的印度,佛塔从本质上讲是在家信众之物,出家弟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佛法,并如法修行。因此佛塔仅由在家信众护持。其实直到现在,缅甸的佛塔仍由信众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运营,出家人并不负责佛塔的管理。为了方便朝圣者,佛塔的经营管理者还在佛塔附近建起了宿舍、浴池、水井等设施,朝圣者布施给佛塔的财物也由他们负责处理。同时,他们还要为朝圣者讲解佛陀的生平事迹,强调佛陀的伟大和慈悲等等。通过反复讲解,自然地形成了有关佛陀救济的教理,这就是所谓的佛塔信仰。而在大乘佛教兴起的过程中,佛塔信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尚达:平川彰的意思好像是说,有些大乘佛经是由管理佛塔的在家信众们编纂出来的。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大乘佛经由佛的出家弟子们撰造出的可能性尚且很小,何况是在家弟子。首先,佛的出家弟子撰造经典时所遇到的问题,如水平问题、犯戒问题等等,在家弟子也会遇到。

       再者,在经典依靠口口相传的年代,想撰造出一部佛经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现代人想伪造一部佛经,可能并不十分复杂。我们可以将几部相关的经典拷贝到电脑上,用复制粘贴的办法,将几部经典的相关内容粘接在一起,再根据需要做一些改动。一部新的“佛经”或许就生成了。当然,如果想让撰造出的“佛经”从义理上经得起推敲,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电脑,用手抄的办法来撰造佛经就会麻烦很多。当然,只要多下些功夫还是可以办到的。而据平川彰的说法,大乘经典是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开始出现的,他认为此时佛教经典的流通尚主要处在心口相传的阶段,连手抄本也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撰造出一部新的经典呢?

       如果不假笔墨,仅仅用心来撰造佛经,就必须首先记忆一定数量的经典。就如同用手抄的方法来编撰佛经,必须先有可供抄写的经典原稿一样。要撰造一部几十万字的大部头经典,当然需要更多数量的记诵作为基础。出家人可以抛开家庭琐事,心无旁骛地研习佛法。即便如此,要想记诵几十万字的经典也绝非易事。在家人终日忙于俗务,难有大量的时间研习佛法。而且佛教经典义理深奥,卷帙浩繁,不要说整篇记诵,即是把四部《阿含经》认真读上一遍,已非一件易事。因此在家人想编撰佛经就更加困难。

       丛晓:但是在历史上确有伪经出现,我国古代某些著名法师还展开过甄别伪经的工作。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道安法师,在他编纂《综理众经目录》中,就列有疑伪经二十六部、三十卷。隋朝开皇十三年,大兴善寺翻经沙门法经等人奉敕修撰的《开皇录》(又称《法经录》)中。总共收录疑伪经“一百九十五部、三百九十卷”。近来国内某著名寺院还发布了伪经目录大全,包括《佛说清净财神经》、《家堂经》、《十诰灵文》、《救劫经》、《保身经》、《血盆经》等一百多部经典被列为伪经。在《大正藏》中也专门列有疑似部经典。可见后世一定有人撰造过佛经。

       尚达:道安法师等人所甄别的伪经,都没有明确的出处,没有译经者的姓名,且绝大部分经文都非常短小,语言粗浅,内容简陋,所宣传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及民间信仰多有相似之处。故这些“佛经”很可能是中国人自己编造出来的。

       丛晓:如果中国人能够编造伪经,西域人乃至印度人当然也可能撰造伪经。所以我们无法保证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佛经都是真经。

       尚达:的确如此,我们无法保证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佛经中绝对没有伪经。我觉得,所谓伪经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伪经的出现应该是在手抄本佛经流行之后才开始的,如果经典尚处在口口相传的年代,撰造伪经的难度太大,真正的佛弟子不会撰造,欲撰造伪经的人可能又没有那个能力。第二、伪经并非真正的信仰者所撰,真佛弟子不会冒着犯大妄语的风险去假冒佛说。故撰造伪经者应视为外道。第三、由于伪经并非真正精通佛理的佛弟子所造,故伪经应当是内容简陋,缺乏义理,或者义理存在明显错误的。

       而传入中国的大乘经典,至少是绝大部分经典,其确当性得到了佛教界公认。即便“大乘非佛说”的倡导者,对大乘佛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也是确认无疑的。如印顺法师在《印度之佛教》一书中说:“平心论之,以大乘经为金口亲说,非吾人所敢言。然其思想之确而当理,则无可疑也。”如果这些大乘佛经在思想上是正确的,我们就应该认为是真经。因为真佛弟子不会去伪造经典,而外道又无法撰造出这样义理确当的经典。

       另外,从印度传入的佛经中有个别伪经和大乘非佛说是两个概念。大乘非佛说等于判定了所有的大乘佛经皆是伪经。尽管你可以说这些经典虽非佛陀亲说,但其内容符合佛教义理,故可以等同佛说。但实非佛说,却诈称佛说,仅此一点便可以判为伪经。

       丛晓:你上面所说的内容,虽然指出了“大乘非佛说”存在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大乘非佛说的观点。但这并不能算“大乘是佛说”的直接理由,是故还是无法证明大乘是佛说。

       尚达:上面所说虽然不是“大乘是佛说”的直接理由,但是承认大乘是佛说,就可以避免“大乘非佛说”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弟子的水平问题,犯戒问题,与经典存在冲突的问题等等。这当然能够表明,与“大乘非佛说”相比,“大乘是佛说”的观点更有道理。

       其实,单从逻辑上讲,真正的大乘经典也应该为佛陀亲说。因为小乘弟子不能自己成就,他们必须有师父,必须听到佛陀或者佛的阿罗汉弟子的声音,得到他们的随顺教授教诫之后方可成就,所以小乘弟子又被称为声闻弟子。所以如果没有佛陀,就不会有阿罗汉。而要有佛,就必须有大乘道。因为大乘道是成佛的路径和方法,如果根本没有成佛的路径和方法,当然就不可能有佛。而我们这个世界中曾经有释迦摩尼佛,所以也一定有真正的、能将我们引向佛果的大乘道。

       那么真正的大乘道应该由谁来宣说呢?当然应该由已经成佛的过来人宣说。如果你本人都没有成佛,如何能指导别人成佛呢?而“大乘非佛说”的观点恰恰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他们认为,已经成佛的释迦摩尼没有说大乘法,而尚未成佛的后世佛弟子却说了大乘法。


        四、大乘经典的传播渠道

       【本章摘要】“大乘是佛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早期的大乘经典是如何传播的。

       1、各种资料显示,大乘佛经普遍传出的时间的确较晚,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左右。在此之前,大乘佛经是如何传播的,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承认超人类世界的存在,并认为大乘佛经在普及之前,主要保存在超人类世界中。

       3、我们虽然无法看到超人类世界,但种种迹象表明,超人类世界的存在是非常可能的。


       丛晓:但是“大乘是佛说”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乘佛经的传播时间及传播渠道方面的问题。如果大乘经典的确是佛亲说,为什么早期大乘佛教并不兴盛,直到公元一世纪之后才发展壮大起来。在佛陀的十大弟子当中,并没有大乘佛教的弟子。佛住世时及佛涅槃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大乘经典的大量传播,没有出现过有什么有名的大乘佛教论师。著名的大乘学者,如龙树、无著等人也都是在佛陀涅槃后七百到一千年后才出现的,这又怎么解释呢?

       尚达:佛陀说法是因材施教的。大乘佛法,只会说给有大乘根基的人。而对那些只有声闻乘根基,甚至只有人天乘根基的人,佛陀是不会给他讲大乘法的。如果给根基不够者讲述深法,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好处,可能还会有很大的副作用。是故《妙法莲华经》必待五千定性声闻弟子退场之后方可开讲。

       我们知道,具有大乘根基的人只是少数。是故大乘佛教最初只是给少数弟子讲的,其普及程度自然远远不比小乘。其实,即使到了一千多年之后,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的时候,印度的小乘佛教仍然占有优势。据《大唐西域记》中说:当时印度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小乘寺院,百分之二十五的大乘寺院,百分之十五的大、小乘兼有的寺院。而在佛陀涅槃五百年内,大乘经典可能只在个别弟子中间传播,这些弟子中可能还有一些在家人,所以大乘经典并未能像小乘经典那样广泛传播。

       丛晓:如果说具有大乘根基的人数量很少,所以大乘佛教未能兴旺发达。那为什么在佛陀涅槃五、六百年之后,大乘佛教又突然兴盛起来了呢?

       尚达:我觉得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在正法时代,由于声闻弟子可以快速成就圣果,所以此时为小乘佛教的黄金时期。而相法、末法的艰苦环境,却更有利于大乘行者的历练。

       在佛陀住世及佛涅槃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认为是五百年或一千年,此时小乘行者只要找到合适的师傅,跟随师傅认真修学,便可在一生之内成就圣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间的阿罗汉越来越少,声闻弟子要想找到合格的师傅也愈发困难。据称正法时代结束之后,便无人能够即身成就声闻圣果。故小乘的黄金时期也随之逝去。而大乘行者本身就不打算速得解脱,而是要在长期的生死流转中修习六度万行,以积累广大的福德、智慧资粮。是故到了相法、末法时代,或许正好能给菩萨们提供更好的历练机会。因此大乘会比正法时期更加兴盛。

       当然,大乘兴盛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没有大乘根基的人也跟风学了大乘。如《大智度论》中有偈说到:“菩萨发大心,鱼子庵树花,三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即发了大心的菩萨如同鱼卵和庵树花一样,数量众多,而能够成就佛果的人却为数极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4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丛晓:如果说大乘佛教一开始只是在少数弟子中传播的,那也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在没有手抄本之前,佛经要依靠弟子们口传心记。如果像小乘佛教那样,有大量弟子同时记诵同一部经典,大家可以相互印证,也容易找到能够提供教授的老师。这样自然有利于经典继续流传下去。而大乘经典只有个别具有大乘根基的弟子记诵,当他们逝去时,未必能够找到合适的传承人,这样经典很容易失传,如果说数量巨大的大乘佛经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流传若干代人,直到几百年后突然大量传出,这种说法总是让人觉得难以相信。

       尚达:大乘经典通过这样的方式长期传播确有困难,但也不是绝无可能。另外,佛教的传播并不仅仅只在人间,特别是早期的大乘佛教,可能主要不在人间。佛陀的十大名号当中,有一个名号叫“天人师”。即佛陀不仅是人类的导师,同样也是天人们的导师。佛法不仅仅是讲给人类听的,诸天的天人、鬼神、以及他方世界的菩萨也会前来听佛讲经。这样的记载在佛经中大量存在,大乘经典自不必说,即便《阿含经》中也有很多次出现。

       如《杂阿含经》中多次提到,有天人来到佛的处所听佛说法,咨询问题。如经中说:“时,有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增一阿含经》中提到佛陀上升到忉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长阿含经》中也说到,在佛陀临近涅槃之时,有大量天人前来参拜世尊,数量众多充满虚空。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看见这些天人,只有阿那律等少数佛弟子才能看见。

       而大乘佛经更是如此。几乎每一部大乘经典都有天人,或者他方世界的菩萨前来听讲。而有些佛经,比如《华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等,其讲经地点不在人间,且听众中也几乎没有声闻弟子,是专门讲给菩萨和天人们听的。所以可能有些大乘佛经,一开始并没有在人间流传,而是保存在天界或者龙宫当中,后来才逐渐传到人间。另外,有的佛弟子能够进入某些精深的禅定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保持几个月甚至数百年不动。他们可以将从佛陀那里听到的经典,直接传授给几百年之后的人们。

       是故大乘佛经不一定非要以佛的人间弟子口口相传来的形式来传播。它们很可能有其他更加便捷的传播途径。如《龙树菩萨传》中说:龙树菩萨出家后,九十天内便将(小乘)三藏经典全部诵完,并通达深义。更求其他经典了无所得。一日在雪山中看到一座佛塔,塔内有一位老僧,将大乘经典授予龙树。龙树受持这些经典之后,虽可了知实义,却未能完全通达。即便如此,也可将外道论师的理论全部摧伏。接着他又周游列国寻求佛经,但却未能找到新的经典。便生起慢心,认为佛法虽然高明,但也没有将所有的道理讲完。于是试图另立教派,制定新的戒律,设计新的僧服,以示与原来的佛教存在区别。大龙菩萨见此情景,便将龙树接入海中,打开龙宫中的七宝函,以诸深奥的方等经典授予龙树。龙树看后大为叹服,从而打消了以前的念头,并将小本《华严经》从龙宫带到人间。

       丛晓:《龙树菩萨传》中的说法,可以说没有哪个严谨的学者能够认同。现在人们大都认为,所谓天堂、地狱、龙宫等等,不过是佛家想象出来、用来劝人为善的东西。如果真的有天堂地狱,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天堂地狱呢?人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登上了月球,现在发射的飞行器可以在火星上着陆。在对这些星球进行的科学考察中,并没有发现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另外,现代人类利用深海探测器对海底世界进行了考察探索,也从未发现过龙宫这样的地方。如果有天堂、地狱、龙宫,它们又能在哪里呢?

       尚达:不同生命眼中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可能都知道,狗根本分辨不出红颜色和绿颜色,是红绿色盲。因此在狗的眼中,并不存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狗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之间还是存在不小差别的。还有一些动物,比如苍蝇、青蛙等等,它们的眼睛为复眼。据说此类眼睛只能看见运动的物体,而看不到静止的物体。当你静静地看着一只苍蝇,它好像根本察觉不到你的存在,而你试图打它的时候,它却能很快反应并逃走。据说有人做过实验,把青蛙放在死苍蝇堆里,它会因为看不见这些苍蝇而活活饿死。所以像苍蝇、青蛙这样的动物,它们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可能连想象也无法想象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们眼中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完全不同。我们能够看见它们,它们却未必能看见我们。

       既然青蛙、苍蝇看不见我们,我们当然也可能看不见天堂和地狱。

       丛晓:这种说法我不赞同。和人类相比,狗是一种较为低级的动物,它们的眼睛还没有得到充分进化,因此无法分清红颜色和绿颜色。至于苍蝇、青蛙等低等动物,它们的眼睛还处在进化的初期阶段。或者说它们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走向了两个不同的进化方向。为了捕食和逃生的需要,它们的眼睛变得对运动的物体特别敏感,而我们的眼睛则通过进化,变得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现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所看到的世界基本上就是真实世界的本来模样。

       尚达:如果说苍蝇、青蛙看不见我们是因为眼睛进化的不够,那么你有什么理由说人的眼睛已经得到了充分进化,可以看到包括天堂、地狱在内的所有东西呢?其实许多动物的感觉器官比人的要灵敏很多,就拿我们前面举过的狗来说,虽然它看不见颜色,是个红绿色盲,但是它的鼻子比我们的好用多了。而且狗能听见超声波,我们却听不到。虽然我们可以对超声波做出种种分析,那都不过是概念层面的东西,我们永远无法想象超声波听到耳朵里,应该是个什么样的音调。那么我们能不能说,相对狗来讲,人的耳朵没有进化到位,所以听不见超声波呢?

       佛教理论认为,不同生命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并不是由世界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众生的业力所决定的。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众生的眼里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形象。比如恒河中的水,在《顺正理论》中引用佛经说:“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即同为恒河之水,在天人看来是七宝庄严,在我们看来是一河清水,在鱼看来水中有种种房舍窟宅,或许鱼在水里游泳,就和我们逛大街的感觉差不多。而饿鬼道众生看见的却是满河脓血。

       是故按照佛家理论,我们的业力决定了世界在我们眼中的形象。我们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会把世界看成什么样子,这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业力。应该看见的东西我们能够看见,不该看见的,就是放在我们眼前仍然看不见。是故虽然我们看不见天堂、地狱,但不能因此便断定天堂和地狱绝不存在。

       丛晓:如果说由于业力的不同,不同的众生所看到的世界也各不相同。那么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业力,为什么我们大家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呢?

       尚达:其实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也未必完全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究竟看见了什么,而只能通过语言来交流。当然,通过交流我们能发现,大家对世界的看法还是基本一致的。佛家认为,这是因为今生为人的这些众生,他们在前世有着某些共同的业力。

       丛晓:另外你刚才说到,有些佛弟子在禅定状态下,能够保持几个月甚至数百年不动。现代医学实践证明,人如果不吃不喝,最多七天便会死亡。保持几个月甚至几百年不动怎么可能呢?另外,佛经中说佛和有些佛弟子具有神通,可以上天入地,身出水火,变化外境,了知他心。这些现象都违反了自然规律,怎么可能出现呢?

       尚达:这个问题我们仍然可以用佛教的缘起理论来做解释。首先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的手指,它外表覆盖着一层皮肤,中间有坚硬的骨头,指尖上还武装着指甲,并可以凭借全身的力量。即便如此,我们想用手指在土地上钻出一个洞来,也并非易事。而蚯蚓的身体非常柔软,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力量,却能够轻易地钻到地下好几米深的地方。我不知道科学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释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还有一种解释方法,即认为实际上人和蚯蚓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由于我们和蚯蚓的业力不同,对我们来讲非常坚硬的土地,对蚯蚓来讲未必如此。

       我还无意中发现鸭子,当然也包括其他水鸟,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似乎也是不可思议的。按照阿基米德定律,当鸭子浮在水上时,它水面以下的身体部分所排开的水的重量,应该等于整个鸭子的重量。鸭子和我们一样都是由骨肉组成的,所以它的密度应该和人体的密度区别不大。人体的密度略大于水,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是无法长期漂浮在水面上的,为了保证不沉入水底,我们必须不停地用手脚划水。即便如此,我们身体的大部分仍然埋在水面以下,能够露出水面的只是身体的很小部分。而鸭子却可以悠闲地漂浮在水面上,据我观察,它漂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至少占到全部身体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没有半点像我们那样为了保持不沉而努力挣扎的样子。我不知道鸭子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当然,如果我们认为鸭子的“自然规律”和我们的“自然规律”不同,阿基米德定律并不一定适用于鸭子,应该算是一种说得过去的解释方法。

       所以我们不能做到的事情,不能就此断定别人一定也做不到。不能简单地认为,如果某种事情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它就是不可能存在的。或许对于不同的生命,“自然规律”也是不一样的。诸佛菩萨、及佛的声闻弟子们,他们都达到了高深的禅定境界,而我们连最基本的禅定境界也没有;他们累劫修习善法,而我们累劫造作恶业;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凡夫和圣者们相比,有着非常不同的业力。因此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或许并不困难。虽然他们做的事情看似违反了“自然规律”,但这个“自然规律”只存在于我们的世界里,是我们的业力创造出来用以约束我们的东西,对他们来讲是无效的。

       丛晓:如果有神通的人可以把自己的寿命延长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什么佛陀只活了八十岁,他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寿命延长几百年呢?而有些佛弟子却可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可以将某些佛经直接传授给几百年之后的人。这不等于说佛陀在某些地方还不如他的弟子更有水平吗?

       尚达:在佛家看来,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浊恶的世界。佛陀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等佛陀本人把他应该救度的众生救度完毕,便可以离开这个浊恶世界,进入清静无为的涅槃状态了。所以佛陀并不会贪恋这个世界而不肯离去。而有些佛弟子却肩负着传播佛法的使命,他们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命直到遇见合适的传播时机。

       另外,佛经中也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如《长阿含经》等经典中说:佛陀本来可以住寿一劫,但由于阿难尊者没有及时请佛住寿。加之魔王又来请佛涅槃,理由是佛曾答应过魔王,等到“我诸比丘集。又能自调,勇捍无怯,到安隐处,逮得己利。为人导师,演布经教,显于句义。若有异论,能以正法而降伏之。……今者要当广于梵行,演布觉意,使诸天人普见神变。”之后,便入涅槃。而现在佛陀的比丘弟子已集,乃至诸天人已见神变。是故佛陀此时应入涅槃。于是佛陀便答应魔王,三个月之后便入涅槃。

       丛晓:必须承认,佛教的缘起理论的确非常高明,它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现象。但这个理论仍不过是佛教的一家之辞,它明显超出了我们的常识,又无法用大家共同认可的科学理论加以佐证。所以它的真实性还是值得怀疑的。

       尚达:其中前面提到的天堂、地狱,以及神通等现象,我们用现代科学理论同样能够予以解释。现代科学认为,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它们大约占到整个宇宙质量的80%以上,这些暗物质是我们人类的眼睛无法看到的,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推测出暗物质的存在。我们不妨认为,对我们来说天堂地狱就是暗物质,当然对天道和地狱道的众生来说,天堂和地狱是他们生活在其中的实实在在的世界,并不是由暗物质组成的。

       另外,运用自然科学理论,我们也能为神通的存在找到某些依据。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曾给我们讲过原子的结构。他把原子比喻成一个能够容纳数千人的大礼堂,那么原子核的大小只相当于礼堂中间的一个乒乓球,而核外的电子就只有芝麻那么大了。可见在原子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空间。所以根据科学理论,在我们看来是铁板一块的东西,其实中间也有着相当大的空隙。这样一来,穿墙过壁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

       佛教经典中并不仅仅是提到某人具有神通,而且还叙述了神通的修炼方法,比如在《瑜伽师地论》中详细记述了如何修定,以及得定之后如何开发神通的练习方法。论中对这些方法的记述非常详尽,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应该是过来人的经验总结,绝非唬人的夸夸其谈。

       丛晓:我还有一个问题,在佛陀住世的时候,佛经都是口口相传的,并没有被记录成文字。但是大乘佛经,比如《般若经》中多次提到书写经卷,以及供养、尊重、赞叹经卷的功德。可见《般若经》并不是佛陀住世时期的作品,而是在手抄本佛经出现之后才完成的。

       尚达:在佛陀住世时,印度已经有了文字,并在商业和行政方面有所应用。但当时的学者认为,要想学好一部经典,就必须将这部经典从头到尾背诵下来。文字抄写不过是一种体力劳动,因此并不重视经典的抄写。的确,我们要想掌握典籍的精髓,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将经典背诵下来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只是将经典随便翻阅一下,然后便束之高阁,对其内容不曾记下半点。这样经典能给我们带来的利益就非常有限了。所以一开始佛经大都依靠口口相传。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增加了编纂伪经的难度,使之变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但是,我们也无法排除在这个时期有个别手抄本存在。如《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阿难尊者曾说到:“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此中就提到了书写、供养经卷的功德。

       另外,大概只有人类有如此强劲的记忆,其他类型的生命却没有。如《长阿含经》中说,南瞻部洲的人有三个方面强过其他三洲,甚至强过诸天。这三个方面是:“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经中反复强调,南瞻部洲的人类,勇猛强记,即行事果敢,记忆力强。其实不仅其他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博学强记,不要说几十万字的经典,就是一部五千字的《金刚经》也没有几个人能背下来了。

       由于佛陀在世及佛涅槃后的一段时间内,当时的大部分佛弟子博学强记,可以不用文字来记录经典,因此那时人间的文字经典或许极少。但在超人类的世界中,可能有大量的文字经典存在。诸天虽然快乐自在,但在记忆力方面却较人类相差甚远。所以,在天界、龙宫这些地方,或许一开始就有文字经典的存在。故在大乘经典中出现赞叹抄写经典的内容当然也不足为奇。

       两人的交谈到此就结束了。根据谈话内容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一、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大乘非佛说的直接理由,虽然有大乘是佛说的直接理由,但仍显不够充分。

       二、故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通过考据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或许需要将这个问题交给信仰和佛教本位的义理辨析。

       三、就总体上看大乘是佛说的观点显得更有道理,更值得相信。

       欢迎继续探讨!



图片_20230814125514.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7 03:03 AM , Processed in 0.0463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