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布林肯访华与拜登“独裁论” 中美“唇枪舌战”下的一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2 07: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布林肯访华与拜登“独裁论” 中美“唇枪舌战”下的一周

文章来源: BBC中文网
于 2023-06-21 22:30:46



m3.jpg 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后,结束了华府外交首长五年来首次访华行程,转往英国访问,但有关中国的讨论并未结束。

上一次美国国务卿访华并会晤习近平要追溯到2018年6月,蓬佩奥当年6月和10月两次访华,但第二次访问没有见到习近平。



在布林肯的两天访问行程里,中美双方均提出要稳定关系,但美方寻求重启军方沟通渠道一事未能如愿。中方则强调美方应为当前双边关系僵持而“反思”,而在中美关系的众多问题中,没有任何事情比台湾问题更为重要。

布林肯离开中国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先是形容美中关系已走在“正确轨道”上,然后在相隔一天后公开批评习近平是“独裁者”,再次引来北京的强烈批评。

虽然普遍评论认为布林肯访华迈出了恢复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但多位观察人士向BBC指出,能否真正恢复正常,仍待审慎观察。

红地毯与座次——旁观者眼中的“下马威”



从布林肯6月18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下飞机的一刻起,无论是中国网民还是海外观察人士均在留意着他受到哪些对待——停机坪没铺红地毯,只有中国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接机;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对布林肯就台湾问题等“阐明严正立场,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国威胁论’,取消对华非法单边制裁,放弃对中国科技发展打压,不得肆意干涉中国的内政”。

到19日下午,外界得知习近平确定要会晤布林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这35分钟里,习近平独坐长桌的正中央,左右分别是两国官员。观察人士甚至是网民纷纷找回昔日习近平会见蓬佩奥(Mike Pompeo)、蒂勒森(Rex Tillerson)和克里(John Kerry)等美国国务卿的照片,发觉此举前所未见。台湾前内政部长,时事评论员徐国勇甚至将之形容为“王朝式会面”。

前美国国务院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史达伟准将(Brig Gen David Stilwell)对BBC说:“双方说的都还是那些不痛不痒的声明,说寻求平衡关系,但他下飞机的时候只获得比他低级许多的人接待,这视觉效果是个强烈的,以羞辱为目的的信息。”

“更重磅的是习近平坐在桌子顶端这个设定,中方的坐一边,美方的坐另一边,基本上就像是部下,而习近平就像是在跟这些人开会,布置事情都该如何推展下去。”

史达伟说:“从来没有人见过像这样的外交安排。这完全是非标准的。”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高级访问研究员暨中非项目主任于泽教授(Prof Shirley Yu)接受BBC连线采访时形容,哪怕是相比于数天前接见美国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这次习近平在会议厅中央,尽显相对于中美两国外交官员的超然地位,“这是中美建交40多年以来前所未见。”

中国左派评论人士司马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以“美国人犯酸”来形容“布林肯受辱”的观点,但微博上也有网民似乎认同给美方“下马威”的做法,甚至对各接待场景的事物加以解读。

网易一篇自媒体文章形容,习近平与布林肯的会晤安排在福建厅举行,而福建厅的背景油画是《武夷之春》,“这个暗示应该是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最最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可谈的余地。”

根据中国全国人大官网介绍,自邓小平主政时代起,福建厅就是中共最高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场所。

微博上,一位黑龙江用户认为,福建厅内的布局“一定给他一个心理上的冲击,既让他突感受宠若惊,又有强力打压”;一位广东网友说:“我们领导人坐在桌子中间,布林肯像我们部长汇报工作一样坐着。希望能有点记性吧。”

一位浙江网友认为,机场停机坪上没有红地毯,却有红线,“划好红线。别踩中国的底线”。

中国官方媒体则点出摆在会议桌中央的荷花。新华社的微博帖文写道:“当下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荷’与‘和’、‘合’谐音,我们期待中美两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博士认为,北京这次是要把世界的期望管理做到最低,中方接待布林肯是“为做而做”。

陈家洛对BBC中文说:“我倒不觉得很需要用上一些封建的表述——像‘帝王’或者是‘居高临下’这些——我反而相信这很简单,在中国的面子文化中,这次北京明显地就是不要给足美方面子,透过这些或大或小的动作,想给美方传递这样的一个信息:你来了不代表我们之后便是一帆风顺,反而还有许多‘听其言,观其行’、‘走着瞧’,就看大家想把关系修补得多远。”

“独裁者”论与原地踏步的军方联系

布林肯19日会晤习近平后,在加利福尼亚州出席竞选活动的拜登被问到有否与布林肯通话。拜登表示只透过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了解情况,表扬布林肯的表现,并说“我们走在了对的路上”。

相隔27个小时后,同样在加州,拜登对一场竞选集会演说时,形容习近平是“独裁者”。这引来了北京的强烈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有关言论极其荒谬,极不负责,严重违背基本事实,严重违背外交礼仪,严重侵犯中方政治尊严,是公开的政治挑衅。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毛宁的这段发言并未出现在外交部官网的文字记录中。

在推特(Twitter)上,一些美国网民质疑拜登“改口”批评习近平,实际上是因为传出了儿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将就税务违法、吸毒使持有枪支等控罪认罪的消息,所以要转移舆论视线。但这个动作还是引来了对拜登本人能力的质疑。

路透社引述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暨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说:“拜登的大嘴巴就喜欢胡说八道。”但他不认为这会让布林肯的努力付诸东流。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孙韵也对路透社说:“我打赌华盛顿想让这事情悄悄冲淡,中方也不希望小题大做,破坏促成11月习近平与拜登举行双边峰会的过程。”

美国将在11月于旧金山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就在布林肯出发到北京前,拜登公开称“期望在未来几个月内我会再次与习近平见面”。

香港浸会大学的陈家洛博士也不认为正在寻求连任的拜登形容习近平为“独裁者”是失言。

陈家洛对BBC中文说:“拜登在竞选过程中一旦谈及中国问题,便很容易回到其二元世界思维,也就是不同政权有其本质上的分别,中国、俄罗斯这些政体就会被视为这个所谓由美国领导的民主阵营的一个对立面,或者说是主要的竞争对象。”

“这将影响到日后的中美关系,以至于美国的对外政策。”

中国官方在发布是次中方与布林肯一方各场对话的消息顺序上,其口风也似乎一直在反复变化。

拜登发表演说批评习近平的时间是西岸时间20日傍晚,也就是北京时间21日清晨。此前一晚,中国外交部官网发布了美大司司长杨涛19日晚在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谈到,中美双方达成的五项共识,包括有效管控分歧并推进对话交流合作,保持高层交往,继续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继续推进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以及就增加中美之间客运航班进行积极探讨。

拜登发表“独裁者”言论后,中国外交部官网21日上午发布了杨涛同样在19号晚间批评美国对台立场的言论,称美方“篡改其政治承诺”。

官方中国中央电视台早于19日深夜已报道了杨涛吹风会的内容,但内容除了提及“双方达成了一些积极共识和成果”外,便是中方批评美方的五项“重点阐述”:

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这种状况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

中美关系历经波折,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维护好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冷静、专业、理性处理意外偶发事件,共同管控分歧,避免战略意外

当务之急是把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扭转中美关系螺旋式下滑,推动重回健康稳定轨道

敦促美方不要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不要用西方传统大国走过的轨迹来误判中国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风险,敦促美方明确反对“台独”,停止炒作“中国威胁论”,取消对华“非法单边制裁”,放弃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不得肆意干涉中国内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接受BBC采访说,布林肯与中方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议,“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王勇教授说:“我觉得对于双方来说,改善对彼此的了解,增加互信,有非常多的好处。从这个角度讲,两国最高外交官坐下来谈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

但布林肯此行所达成的五项共识中还是没有包括重启中美军方沟通。前美国国防部战略与军力发展副助理部长,“马拉松倡议”(The Marathon Initiative)创办人柯伯吉(Elbridge Colby)对BBC评论说,这正是说明布林肯此行缺乏实质成果的其中一项指标。

布林肯离开北京后,央视与中共《人民日报》一连两天高调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当中提到轰-6K战斗机机队在南海“发现几艘外方船只在中国海域内非法行动”并予以驱离的情况。

美国国防部同时发布拍摄于17日的照片,证实里根号(USS Ronald Reagan)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南中国海活动。目前无法确认轰-6K战斗机机队与里根号战斗群的活动有否交集。

就在布林肯离开北京之际,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Sarah Beran)公开表示,恢复两军对话是管理两国竞争与进行危机沟通“绝对关键的方式”。

贝莎兰说:“我们仍然愿意并且能够在各种层级(与中国军方)见面,并促请中国给出恰当的回应。”

布林肯在离开北京前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说:“这是件进行中的事情。这是我们为了两国利益而需要做的事情。不光是建立、重建和强化我们政府之间的通信线路……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军方对军方(通信)。”

“我们都同意,彼此都希望能起码确保不会因为沟通失误,因为误会而在不经意间发生冲突。”

美国在2018年以涉及中国对俄罗斯军火销售为由,对现任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上将颁布制裁令,而这似乎成为了6月初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寻求在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会晤李尚福的主要障碍。那么,解除对李尚福的制裁能否给突破僵局创造条件?

到新加坡参加了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的柯伯吉对BBC说:“这是有可能的,我个人本来就不觉得制裁中国的国防部长是个好主意。中国是个强国,自然需要予以恰当对待。”

“但我想更大的问题是,中国基于不明原因,其实在希望利用拜登政府缓和关系的尝试……因此我认为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个十分危险的局面。”

前美国助理国务卿史达伟认为,布林肯之所以没能在两军对话方面取得进展,“是因为中国不想(与美军沟通),我们还没能让他们处于非得跟我们对话的境地。”

史达伟接受BBC采访时称,2019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到美国纽约会晤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讨论香港局势,是因为当时华盛顿利用《美国—香港政策法》等对北京施压,迫使中方要求会晤。两人2020年6月在夏威夷再次会晤,也是由北京主动提出。

“我们没去追着他们,他们觉得自己准备好了,便找上门来了。跟这群人(中方)就只能这样。他们不及我们那么重视这些对话。”

中美贸易——在艰难中前行

中美关系僵持自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时期持续至今,但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数据,2022年,中美双边贸易录得6906亿美元的破纪录高位。

但从中国海关总署的2023年5月份外贸数据所见,中国当月出口2835亿美元,同比下降7.5%;按人民币计价,2023年前五个月,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同比下降5.5%,对欧盟增长3.6%,对日本下降3.5%,对俄罗斯则增长达到51.9%,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重要性下降。

中国央视则在社交媒体上评论说:“最近,欧美一大波重量级企业家访华,释放出反对‘脱钩断链’的强烈信息;同时,国际社会也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都提醒美方要看到人心所向,要把握大势所趋。”

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国家安全专家罗伯特·斯伯丁(Robert S. Spalding)在Twitter上质疑说:“习近平愿意见布林肯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急于让其经济复苏,二是拜登政府给了些什么他想要的东西。”

布林肯在北京期间重申,美国在对华经贸往来中希望实现“去风险化”(de-risking)和多元化,“这意味着投资提升我们自身的能力,以及没能实现韧性安全的供应链,为我们的工人与企业推动实现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具损害性的贸易手段捍卫自身,并保护我们的关键科技,以免被利用来对付我们。”

“我已(向中方)表明,将继续采取为保护美国国家安全而必要的针对性措施。”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于泽教授对BBC说:“你也许会疑惑,为什么给美国卖些汗衫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这样讲,要是这影响到美国就业市场,那便成为了国安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的王勇教授称,一些美国人不愿意承认中国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王勇教授对BBC说:“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90%以上的额外关税由美国人来承担了,美国老百姓倒霉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这又是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这一点非常清楚。”

于泽教授认为,像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思维恐怕将继续是华府的主流。美国康奈尔大学政府学系中国与亚太研究教授白洁曦(Prof Jessica Chen Weiss)则认为,当前美国对华额外关税只是承袭自特朗普政府的产物,而美国人民并不认为关税对美国企业与劳工有多少帮助。

白洁曦教授接受BBC国际台(BBC World Service)采访时说:“我希望能找到往前走的办法,可在当前的政治环境里很困难。我想这得是双向的,中方与美方都得从这些帮倒忙的行动往后退一步。”

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商学院供应链管理副实务教授徐赛兰博士(Dr Sara Hsu)对BBC国际台评论说,布林肯访华还是说明拜登政府的对华立场已在某程度上软化,“但我想政府里头仍然有不少对华鹰派,而他们不希望软化对华立场,因此拜登政府得在鹰派代表与他自己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之间多做协调”。

台湾问题再表述

布林肯在会晤习近平后称,他向中方重申华府“一个中国”政策不变,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希望改变台海两岸现状,但同时对中国在台湾海峡的“挑衅”行为表达关切。

中国外交部官网21日刊发美大司司长杨涛的回应称:“美国的‘一中政策’本来是干干净净的,只用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作定语,但后来定语越来越多。”

“美方现在还有一个动向,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一中政策’相关联,作为‘一中政策’的核心内容。这不是对美方对华政治承诺的重申和坚持,而是篡改。”

在此之前,新华社称,中国外长秦刚向布林肯表明,“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风险。”

自2022年8月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裴洛西、波洛西)访问台湾后,中国解放军多次在靠近台湾海域举行军事演练,且不时有战斗机迫近以至于飞越台湾海峡中线。

北京大学教授王勇将台湾问题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他认为,台湾问题是北京“红线中的红线”,而俄乌战事已给欧洲和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所以说我们不能够让中美争斗失控,在亚太地区重演这样一个悲剧,尤其是美国方面应该是放弃在台湾问题上把台湾问题作为一个旗帜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应该承认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合法的一个权益,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

“我觉得并不是对美国的一个过分的要求,实际上是非常合理的要求。处理好台湾问题,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台北方面欢迎布林肯的对华表态。台湾外交部20日发表声明说:“台海和平稳定是印太地区安全与繁荣的核心,我国政府将持续深化与美国及安全伙伴关系,共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台海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及繁荣。”

台湾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也称,台美关系并不会因布林肯访问中国受影响,一切合作都在轨道上。

“马拉松倡议”创办人柯伯吉认为布林肯对台湾问题的表态恰当;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白洁曦教授说:“我预期美方代表的不光是美国,而是全球对军事敌对行为所产生风险的忧虑。要是中国采取主动,将不但会危害全球经济,也将危害中国自身的持续增长与现代化。”

台湾与美国均已进入选举拉票期,这将如何影响以台海局势为核心的中美关系发展?香港浸会大学的陈家洛博士指出,以美国来看,民调显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支持者,无论是台湾问题还是其他中国人权议题,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均倾向负面。无论谁入主白宫,中美之间的相互猜疑都将使两国角力成为未来几年双边关系的主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8:13 AM , Processed in 0.0530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