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一辈人有着我们年轻人不具备的长者智慧,的确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虚心吸纳。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也让当代年轻人不知不觉地跳入「大坑」。
老一辈给年轻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 答主:张小鸣
01
一味强调吃苦
「年轻的时候就要多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相信很多人都被灌输过这句话。
在老一辈看来,只要是「吃苦」,就会有出路,人生就会有希望。
他们不管你现在做的事有没有价值,假如你不能有始有终的做一件事,那就是吃不了苦,他们又会给你讲一堆大道理。
这种把自虐当上进,把「吃苦」这一行为本身当成出路的想法,真的坑苦了很多年轻人。
他们一味强调吃苦,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假如一个人一直在重复简单机械的劳动,这种类型的「吃苦」只是耗费青春,对个人的价值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当然也不会有出路。
真正的吃苦,是趁年轻的时候,多做一些有复利价值的事,随着你人生价值的提升,你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02
上大学之后就轻松了
「只要你好好学习,上大学就轻松了」。
这句话相信大家没少听,父母、老师都念叨了很多次。这句话的作用其实和曹操的望梅止渴一样,都是激励你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
然而,有些人却深信不疑,以为大学就是天堂,好像一切都尘埃落定似的。
这是一种「终点式思维」,认为只要达到某个目标或者某种状态,就觉得大局已定,不需要再付出努力。
我见过许多这类年轻人:
大一的时候延续了高考积极进取的意志,上课非常积极,认真听课做笔记。然后开始慢慢松懈,上课摸鱼,图书馆也不去了,大多数时候都宅在宿舍刷剧玩游戏。
接着发展到逃课,奉行「60 分万岁」的原则。
到了毕业时,才惊觉自己竟然没有一技之长,好的工作与自己无缘,只能随便找一份工作糊口。
虽然也试图做出改变,但总被生活按倒在地。最后,身上的棱角被削平,再也翻不起一点浪花,从此碌碌无为。
那些成绩优异,考入名校读研,或者进入名企工作的同学,哪个敢在大学松懈的。
如果真以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那么将来大概率会摔的很惨。
03
内向的人很吃亏
小时候,总会听老一辈的人说:
不要老是一个人待着,多出去外面走走;不要这么内向,多跟别人聊聊天;你这么内向,以后工作了怕是很难升职加薪。
我们生活在一个推崇外向的社会,重视沟通、合作、表达,因此外向的人似乎更有优势。
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内向的人常被认为是能力不足。
心理学家荣格最早提出了性格的外向和内向特质,他认为外向者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并积极投入其中;而内向者往往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吸引,更喜欢安静和独处。
所以,内向并不是缺点,它和外向一样,都是人的一种特质。
事实上,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也更善于思考和创造。
只有认同自己,才能看到身上的闪光点,才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04
我是为你好。
这可能是最大的坑了。
老一辈人很难体会到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常常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当做指点后辈的资本。
他们常挂在嘴上的几句话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我 XXX 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
然而,时代在发展,老一辈人很多的价值观和经验,到现在不一定适用,无法套在年轻身上。
更何况,老一辈人所处的年代,社会变迁的速度非常快。
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程,他们见证了社会的巨变。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人生经验对年轻人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最可怕的是,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时不时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强行干预你的人生路径,并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
我们经常看到这句话: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然而,我们一直都在承受这样的痛苦。
记住一句话,我们自己的人生,只能由自己掌控,别人无法代替我们选择。
| 答主:萝魏紫
Bingham Canyon Mine
宾汉姆峡谷铜矿,深 1200 米,宽 400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