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去旅行:在大运河上损失5000元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23-04-15 09:01
这是两位国家地理记者在2013年穿越中国大运河时的作品。
文章的名字叫:大运河,中国的生命线。
大运河全长 1,100 英里,最初由隋炀帝修建的运河系统,被中国历史学家视为疯狂的行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河流都是西向东流,杨想要打破这种地理控制。
他需要运河运来稻米以供宫廷食用,他也需要运河运送与游牧部落作战的军队。来自山东省的北京烤鸭和来自安徽和湖北省的京剧,也是通过运河而来。
大约 100 万工人(主要是农民),在数千名士兵的监督下,昼夜不停地赶工。
一位 9 世纪的诗人写道,杨“造成了无法忍受的痛苦”,但这个项目“为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利益”。
但两位记者记录和拍摄的是运河上的普通人,生于运河,长于运河,或许也会死于运河。
在北方城市济宁郊外,朱思磊——大家都叫他老朱——在他闪亮的新驳船济宁3307号上点燃了双柴油发动机。现在是凌晨 4 点 30 分,目标:南通,向南430英里。
但是,老朱的运煤船搁浅了。近 40 年,从北京到济宁的航线的上半部分一直太干燥,不适合航运。
船民们一通常是一个家庭——从黎明出发,一直走到傍晚,他们的命运和船绑在一起。
老朱的妻子黄希玲现在在船尾任职,她在早先的驳船上生下了家里的两个儿子。她做饭、打扫卫生,并把船上的小船舱改造成远离水、风和阳光的避难所。
“男人们说这些船只是赚钱的工具,但我们的生命都花在了它们上面,”她说。“你的回忆太多了。”
“煤炭所有者设定价格,放债人设定利息,政府官员设定费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点头并继续工作。”
总的来说,济宁3307号首航大概损失5000元左右。但老朱打赌世界经济衰退在 2009 年已经见底,他认为钢材价格会上涨,煤价会反弹。“我会亏钱五年,但之后就没事了。” 他说,酷似一位对世界经济持有多头头寸的华尔街交易员。
在我看来,运河的奇迹不是它本身,而是所有和运河有关的人与水道的关系,它正在和运河一起变化,也将超越所有的变化。
他们在运河上和老朱一起穿行,拍摄了艺人,搬砖人,钓鱼人,赶鹅人。拍摄了如梦的天津,流逝的周庄,还有烟花三月可以下的扬州。
照片都没提供图说,如果你记起照片拍的是哪里,请在留言区告诉大家。
撰文:BYIAN JOHNSON/KENNETH WANG
摄影:MICHAEL YAMASHITA
编译:框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