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我们是如何开展这些蜻蜓的考察工作呢?
比如说我经常会去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季风性的热带雨林,有一个标志性的物种,叫做望天树,它们非常高挺。每当你走进雨林,就会看到这些树笔直地朝天生长。
在这样茂盛的森林中,就可能有一些特别神奇的偶遇。比如说在2015年5月,我们在西双版纳考察的时候,就遇见了这个难得一见的物种,叫做森林巨蜻。
我们遇见的这只森林巨蜻是全球已知的第三只雄性巨蜻,非常稀有,所以我们当时非常激动。人类目前对它的了解非常匮乏,因为巨蜻平时都躲在茂盛的热带雨林中,在望天树的树冠层活动,而人类一般是无法到达这个区域的。
我也经常会去像海南岛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考察,比如说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去处。因为五指山的生态环境非常优越,丛林溪流非常茂盛。
在这片森林中,我遇到了一种明星昆虫,它叫丽拟丝蟌。
丽拟丝蟌是蜻蜓中非常独树一帜的一支,它从分类学的角度上看是高度孤立的物种,也就是说没有近亲。英国的蜻蜓学者Graham Reels认为丽拟丝蟌在热带雨林里的存在非常像凤凰,所以就给它起了这个英文俗名叫“凤凰”。
丽拟丝蟌不仅是中国海南岛一个特有性生物,也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国昆虫界的一面旗帜。每年都会有很多国外的大专家不远千里来到海南岛,去一睹丽拟丝蟌的风采。它究竟有哪些迷人之处呢?
在2014年,我和西班牙一个做蜻蜓行为的专家潜伏到五指山的热带雨林里去观察这种蜻蜓。我们每天早上很早就潜入到雨林观察它的行为,一共标记了二十只雄性个体。
其实一只成年凤凰非常容易识别,如果是一只雄凤凰,它就有一个蓝色的脸,面部是蓝色的,非常显著,而且它有一双闪烁着火焰般的翅。
这只蜻蜓我们叫它“凤凰一号”,我们每天去观察凤凰一号的行为。它是一个非常守时的护卫者,每天到达自己领地的时间几乎不会差一分钟。
当有入侵者潜入到它的领地时,凤凰一号会毫不客气地与其争斗,两只雄凤凰经常会以这种翘臀舞的形式存在,这也是丽拟丝蟌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它极其擅长空中舞蹈,是一个舞王。
这种两雄争斗少则数十分钟,长则数小时,但是最终一定会有一个胜利者,可以赢得交配的机会。
在下面这次交锋中,凤凰一号非常幸运地赢得了这个雌性的芳心,它可以与雌性交配。在交配结束之后,凤凰一号仍然尽职尽责,守卫着这个雌凤凰,一直到雌凤凰产卵结束。
我们当年在海南岛留守了两个月去观察丽拟丝蟌的行为,陪伴凤凰一号直到它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为这种神奇的生物感到震撼。
生命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来说都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对于任何一个物种、一个群体来说,进化的历史是漫长的。
我们也会经常到国外去考察,在 2020 年,我们团队就到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国家——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为了更方便地去寻找和认知物种,我们通常会把生物地理分成很多不同的区域,这些不同的区域实际上是通过一些无形的界限来划分的。2020年,我们就穿越了这个生物地理区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华莱士线。
这条线在生物地理的划分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从华莱士线再往东,就从东洋界进入了澳新界。因此我把这次旅程作为了职业生涯中一次重要的穿越。
澳洲的生物是非常独特的,所以进入澳新界之后,整个蜻蜓形态整体的多样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带着心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来到这里,我们要寻找这个热带岛屿上的红色旗帜——红色脉蜻。
一走进印度尼西亚的岛屿,我们就被这些红色蜻蜓深深地吸引了,走过马路,经过丛林,都会有红色脉蜻穿梭其中,它们像是红色的叶子。我们问本地人,你们这里的蜻蜓叫什么?他告诉我们叫做“jiajiapong”。
因为这个物种在岛屿上广泛分布,所以这个首要任务很轻松地就完成了,于是我们前往密林深处,想去寻找更有趣的生物。有一天我们潜伏到热带雨林深处,邂逅了一种闪烁着光泽的色蟌——紫闪细色蟌,我称它为“丛林之光”。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美丽神奇的物种是生活在几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越是黑暗的环境,才越是绽放光彩。
同样我们还邂逅了印度尼西亚岛屿的一些标志性物种,比如彩虹鼻蟌。
雄性彩虹鼻蟌翅膀上的这种彩虹色的光泽,实际上也是为了吸引异性。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曾经访问过亚洲、非洲和欧洲上百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荣幸地成为了首个到非洲大陆去从事蜻蜓考察的中国蜻蜓学者。
在结束丰富的野外考察之后,我们通常会做很多的科学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辨识物种,因为我们在很多考察中都会发现新物种。
如何确定一个新物种呢?这是分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当我们在野外考察中获得很多不认识的蜻蜓之后,首先就要进行细致的形态比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是我在 2014 年发表的两个新物种,一个叫做粗壮黑额蜓,一个叫做棘尾黑额蜓。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整体的外部形态是非常接近的,那么如何去辨识它们呢?
我们可以比对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头部、身体色彩,尤其是可以比对它们生殖器的构造。
因为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是非常高的,大自然为了保证每一个物种都能有序的延续下去,就制定了很多规则,生殖器是最能有效保证生殖隔离的一个证据。我们称之为“锁钥学说”,一把钥匙配一把锁,通常这个种的雄性只能配上同一种的雌性。
可以看到,在棘尾黑额蜓的腹部末端第 10 节,标注了一个尖状的凸起,而粗壮黑额蜓就没有。
分类学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你要比对得非常仔细、非常详细,才能把它确定是新物种。当然我们现在的研究手段很多,比如可以借助分子、借助基因的手段来进一步确定它们的身份。但是形态分类始终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汇总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在过去十几年的考察中,我们团队几乎走遍了中国每一个角落,积累了大量资料,汇总了特别完整的中国蜻蜓的生物多样性。
这是我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立的中国蜻蜓网。它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数据库,包括我们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都会分享在这个网页上。
在如此丰富的野外考察中,我们团队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把中国已知蜻蜓的总数从六百种提升到了一千种,这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超千种的蜻蜓大国。
中国蜻蜓多样性如此之丰富,有一个区域非常重要,那就是云南省,一千种蜻蜓约有一半在云南省。为什么云南省会有如此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呢?
首先是气候。云南的气候环境是中国最优越的,从北到南,相当于中国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气候类型。另外,云南省水系也非常发达,河流纵横。蜻蜓是重要的水生昆虫,所以当地淡水生态系统、淡水栖息地的环境多样性也决定了蜻蜓的多样性。
最后就是云南省的地形起伏非常显著。云南的最低点是东部河口县,海拔不到一百米,最高点是梅里雪山,海拔超过六千米,地形的起伏造就了很多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微生境。
中缅边境上就有一块蜻蜓乐土,叫做铜壁关。从 2014 年到 2017 年,我曾经几十次踏入铜壁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铜壁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发现为中国增添了大量的新物种和中国新纪录。
这张照片是我站在铜壁关保护区远眺中缅边境。下面有一条河谷,这条河就是中国跟缅甸的分界线,左边的山就是缅甸。
这条河谷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谷,而是一条特别重要的蜻蜓迁飞通道,蜻蜓特别懂得运用气流去扩散和迁飞。
每年到了十月份,受印度洋影响,西南季风会带着充沛的降水光顾这里,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不断有热带气旋形成,就会有很多特别有趣的生物趁着这些季风从这条河谷来到中国。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
东亚伟蜓和印度伟蜓看起来好像并不陌生,跟我们儿时的碧伟蜓长相很相似,它们是碧伟蜓在热带的近亲。另外还有一些飞行能力强的斜痣蜻、印蜻等种类也来了,丰富了我们国家的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