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 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 ... 11533a600.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中国首个垂直森林住宅: 迎来第一批住户 2022年春,湖北黄冈,中国首座垂直森林高层住宅,迎来第一批住户,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垂直森林之父”斯塔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设计。 两座80米高的绿色“树塔”住宅伫立于黄冈市中心,错落的露台将建筑表面画出一道道分割线,在当地人眼中,这两座“搭积木一样的高楼,新奇有趣”。▲ 黄冈垂直森林 ▲ 2014年,博埃里设计的世界首个垂直森林住宅,在他的家乡米兰落成 “城市层面来说,目前城市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已经占到了地球总量的75%。” 在博埃里看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城市中大量种植植物,来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而且,生物多样性也会筑起更多保护屏障。”黄冈垂直森林大楼一共覆盖着404棵树木、4620株灌木,和2408m²的花卉和攀缘植物,植栽首选当地植物物种,适应性高、易于养护。 无论选择哪一种户型,哪一个楼层,步入自家的空中阳台,就能直面大自然。
▲ 垂直森林的风洞实验
▲
米兰垂直住宅的“飞行园丁”,既具有高空作业技能,又是植物学家,在建筑落成后在空中修剪、检查植物维护由物业来管理,每年预计有4次常规检测和养护。针对很多人关心的蚊虫滋生的问题,设计则从提高水质、及时排水、配置一定比例的驱蚊植物来解决。 一条 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 ... 11533a600.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90后小伙独居成都郊外: 二十一,90后西安人,先锋花艺师。2020年疫情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抛下老家“越发麻木、进步很慢”的生活,搬到成都郊外,重新开始。新家在三圣乡,位于城市的东南角,周边有大片大片的野地,可以采到很多比较野性、个性的花材。他把家打通,只给自己留20m²的卧室,剩下70m²都是花的空间。“整个家就像一个大的花器,随着四季的流转而自然变化。”
打通96m²的三室一厅,改成了一室一厅。又做了一整面的落地窗,为了将窗外的自然之景完整呈现。一进门,一片连绵的绿色便映入眼帘。一间卧室用四扇纸门,围出一方茶室。平时敞开,与其他的功能区相通,关起来就成了临时客房。 整个空间都相对空荡,更多的是留白,将视线引向空间的主角——自然。形态优美的火棘果,搭配秋天路边常见的栾树果,有秋意,也满是张力各个角落都围绕着花和大自然展开:不起眼的野花野草,甚至枯萎、被虫蛀过的植物,再拿回家来“变废为宝”,做成花艺作品。疫情居家,每天就在这里吃饭、看书、喝茶、画图,像是坐到了树下,别有一番风味。 一条 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 ... 11533a600.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北京夫妻在家造植物园: 200㎡四合院,留给600多种植物 80后北漂夫妻小武和欣琦,在北京闹市的胡同内,改造了一个200m²的四合院,有小院、露台、流水,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种植物。 居家隔离时,一家三口也不觉得苦闷,“大家渴望的露营,我们就在家里实现。”600种植物的小院,四时不同
小武的收藏:孔雀翎丝苇 小武收集植物十几年了,经年累月,家里植物“泛滥成灾”,他舍不得扔,只能找更大的房子,发现还不够,又找带院子的,就这样一步步升级。阳光从天窗照入
首先要考虑的是光线,每个房间至少有一个天窗,引入自然光。 很多植物没法在室外过冬,小武牺牲了卧室的部分通风,在户外做了一个玻璃房温室。露台上,主要养喜欢强光、耐旱的植物。在屋脊上做了阶梯,增大使用面积。 儿童房的外面是一片小竹林,做了大开窗,起风时,竹影摇曳。
摘核桃
很多人第一次见小武家都很震惊:北京还能出这样的“桃花源”,大家下意识觉得北京的气候难养植物。
一条 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 ... 11533a600.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上海夫妻在39楼: 2016年,建筑师潘凌飞一家三口,住进上海一栋高层住宅的39楼。 因为向往传统中式院落中家人相互感知、却不打搅的“声息相闻”,90m²的商品房,他化平庸为神奇,在2间卧室间“掏”出圆洞门。 喜欢植物,又造了一墙“湖石悬山”,高高低低的观叶植物站满了阳台,就像小森林。
▲ 拆掉厨房原有隔墙,布置3米长、面向客餐厅的岛台
▲ 在厨房忙碌时不再“面壁”,眼前有“景” 把厨房“敞开”,边煮饭,还能和家人边谈笑。 在2间卧室掏出圆洞,圆洞的移门打开时,两个房间里的人能看到彼此,也能一眼瞟到厨、客餐厅的情形,可以及时关照家人。
▲ 儿童房的圆洞门 ▲ 卧室的圆洞门 家中各个角落遍布适合室内生长的热带蕨类:槲蕨、狼尾蕨、波士顿蕨、长叶肾蕨……
▲ 阳台上一墙“湖石悬山”,高高低低的观叶植物站满了阳台,就像映衬着城市景观的小森林。植物、光影、房屋、院落、圆洞,一家人在就像生活在有屋檐的“院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