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时值深秋,北方的树叶逐渐枯黄飘落,天地间开始变得严峻肃杀。古人以阴阳来解释气候的变化,认为这种肃杀是阴气渐升而阳气衰减导致。所以为了顺应这种肃杀的气氛,古人常将杀伐之事放在深秋进行,比如著名的“秋后问斩”。以霜降节气来说,除了实质性的“问斩”,在霜降前后也逐渐形成了很多与演武、用兵有关的习俗。虽然这些习俗大多仪式感大于实质,但也算是顺应了肃杀的天地之气。
按古代的习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而霜降就是收兵的时候了。明清时期,很多地方都会在霜降这天举行演武、收兵的仪式,有“迎霜降”、“打霜降”等不同的叫法。比如《浙江志书》里面就记载,在当地的富阳县:“霜降前一日,县令命捕职查点民壮保甲,扬兵大道,民多往观,谓之迎霜降。至日,县令诣演武场,亲阅操演校射,以行赏罚”。实际上这种霜降前后演武的活动,可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比如汉代有本谶纬书叫《春秋感精符》,里面就有“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的说法。谶纬虽然是迷信,但也应该反映了当时社会是有类似活动的。
而古代的中央政府对这种仪式也很重视。比如清代的时候,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会在武庙集合,迎接皇帝的巡视。之后举行祭祀活动,到了清朝中后期,又加上了名枪、鸣炮等仪式,叫做“打霜降”,很多老百姓都会前来围观。现在看来,这些仪式更多的实在宣扬武备的强盛,其实和现在的阅兵有些类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