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蚌埠和芜湖在哪,但你一定在视频弹幕里刷到过这两个梗——其实,不用括号解释,大家一读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巧合的是,这两个要“扣钱”的谐音梗出自同一个省——安徽的地名。常年上榜最没存在感省份的安徽,却一次次凭地名造梗出圈,刷遍全网。
蚌埠与芜湖,一个在皖北,一个在皖南,一个“河边产珍珠”,一个“湖中多水草”。安徽南北被两条大河分隔: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淮河,与第一大河长江,说安徽是全国南北差异最大的省份,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她时常出现在“到底是北方还是南方”、“吃咸还是吃甜”的争论中。安徽南北的差别,不只在地形、气候、方言、食俗,就连地名也是各具特色。
南北地理分界线——淮河从安徽北部流过。
图/视觉中国
淮河以北的皖北,从殷商古都亳州到春秋古国宿州,从兵家必争的古战场垓下,到老子、庄子的故里涡阳、蒙城,那是中原农耕文明积淀下来的沉甸甸的地名。黄河与淮河冲积出皖北平原
这里的历史如脚下黄土一样厚重。
摄影/傅鼎
长江以南的皖南,因山为脊梁而神奇的黄山,以水为血脉而灵动的秋浦,山水交织留下如水墨画的江南气韵;这里是安徽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也诞生了如歙县、黟县这样难念难懂的地名。
皖南第一山——黄山。
摄影/石耀臣
江南的徽州(今黄山),与江北的安庆,贡献了“安徽”的省名。江淮之间,处在南北过渡带上的皖中兼容南北。省会合肥,地名既魔性十足,又容纳山河湖海;小地名里既有铭记楚国旧都的“郢”,也有南国水乡才有的圩、冲,如皖北一般历史厚重,也如皖南一样山水灵动。安徽南北差异到底有多大,看看这些有梗、有料的地名就知道了!
01
皖南,婉约的江南
安徽的“颜值担当”
淮河与长江把安徽切割成差不多相等的三部分,从广袤的平原,到秀丽的丘陵,再到险峻的山峦,从北到南地势逐渐升高,转为复杂,宛如一波巨浪向南涌去却瞬间冻结。
云雾缭绕的黄山,奇松立于石上。
摄影/方托马斯
长江沿岸及以南,池州、铜陵、宣城、黄山、芜湖、马鞍山六市,东邻江浙,南接江西,这里被称为皖南。皖南多山,除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还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被称为“五大仙山”之一的齐云山。登高望远,飞天流云,竹海茂盛,宛如仙境。
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摄影/卢文
皖南也多水,大河除了长江与淮河,最南边还有徽州人的母亲河——新安江,三大水系也能划分出“三个安徽”。长江两岸的丘陵平原上,更是河湖纵横。
新安江,徽州人的母亲河。
图/视觉中国
夏季时梅雨氤氲,秋季时晒秋遍野绚烂。这里种水稻、茶叶,一如我们想象中的婉约江南。爱喝茶的人,大概都能从一众名茶里得知皖南的地名——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涌溪火青、休宁松萝、泾县兰香......
长江与淮河,分隔出“三个安徽”。
制图/孙璐
皖南,正是安徽最具诗情画意的地方。皖南的地名,也美得像山水画。以水命名的,最著名的无疑是芜湖。西汉时据说当地有一大湖,“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芜湖因此得名。芜湖还有个别名——鸠兹,也与水有关。因为地处长江岸边,所以这里水草丰美,鸠鸟云集。
芜湖镜湖,一派南国水韵。
摄影/方托马斯
芜湖下辖县区,也是一片“水灵灵”。镜湖区是因为有南宋时期开凿的镜湖而命名;鸠江区顾名思义是长江的鸠兹段;弋江区是因为青弋江穿过,在这里汇入长江。除了芜湖,还有绩溪——两条溪水交织如绩;贵池,梁昭明太子萧统盛赞这里“水好鱼美”;池州,则“取贵池以为州号”。池州的别名很有诗意,叫“秋浦”,以秋浦河这条“流淌着诗的河”而得名,李白“五到秋浦”,留下了四十多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
绩溪龙川,油菜花田勾勒河岸。
摄影/方托马斯
以山命名的,有黄山脚下的黟县,因为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得名也就顺理成章。祁门同样与山有莫大的缘分,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所以合名“祁门”。马鞍山自然是以山为名,民间传说项羽死后,乌骓马的马鞍掉落江边,便化作马鞍山。山水孕诗情,皖南的地名,充满了诗意。李白名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桃花潭,都在今天的宣城。因宣城而得名的宣纸、宣笔、宣酒,成就了古人心中的文气江南。
👈向左滑动
图1:晨雾中的桃花潭宛若仙境。摄影/方托马斯
图2:宣城落羽杉湿地公园的秋色。摄影/李琼
徽州更成为文人墨客的梦幻之地,汤显祖写:“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许多人认为这句诗其实是在贬低徽州,明清时期的徽州,是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徽商富可敌国,而汤显祖不屑与之为伍,于是写下这句诗。
👈向左滑动
图1:西递徽派建筑。摄影/方托马斯
图2:宏村月沼。摄影/李文博
有趣的是,汤显祖眼里繁华鼎盛的徽州,如今却是淳朴宁静、悠然超脱的象征。这种反差,让“徽州”这个地名在数代人心中有着不同的印象。如今,无论从哪条道路进入徽州,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长卷图——青山逶迤、绿水蜿蜒、树影婆娑,峥嵘的牌坊,粉墙黛瓦的民居,钩心斗角的祠宇。桥吐新月,塔摩苍穹……安徽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黄山,便是徽州的西递、宏村古民居,如今,徽州古村落是美术生公认的写生圣地。
图1:歙县棠樾古牌坊。摄影/卢文
图2:歙县许国牌坊。摄影/缪克强
在皖南,还有另一些地名,是从北方“复制粘贴”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晋室南迁,中原百姓渡江逃难,把故土的地名也带了过来,这就是侨置郡县。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的侨置郡县消失了,有的却反客为主,替代了原来地名,今天的南陵、繁昌、当涂,便是这一类强势的侨置县。原来的繁昌是在今日河南许昌境内,如今,它已在江南的芜湖。
池州傩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
摄影/方托马斯
在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之前,长江以北、淮河以北,远比皖南发达、精彩。皖北的安徽,更与皖南有着迥然不同的面貌。
徽州文化的代表:
手工制作的油纸伞、泾县宣笔、徽墨。
摄影/方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