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杜克大学的项目着重偏向于平台开发,但NIAID泛冠状病毒计划资助的其他三个团队——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洛克菲勒大学——更注重于基础的免疫学研究。项目官Jennifer Gordon指出,“还有很多科学问题没有答案。”我们希望能更好地认识对冠状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这能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好的疫苗。
“基础发现的一部分是理解有哪些取舍。”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的受资助研究人员、免疫学家Duane Wesemann说。去年,Wesemann和同事发现了一个潜在抗原靶点——刺突蛋白保守的柄部区域,或称S2,这个抗原靶点所调动的抗体与COVID-19死亡率下降、康复时间缩短,以及康复后的免疫持久性更好有关。
这些抗体还能放大对β冠状病毒属的识别宽度,但它们的中和能力弱于靶向刺突蛋白更多变头部的抗体——头部区也是第一代新冠疫苗的靶标。今后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明确哪种组合最适合用于能预防动物传染病溢出的广谱保护性疫苗。
想要对血凝素茎部区产生直接免疫应答的研究人员面临同样的难题——血凝素也是通用流感疫苗靶向的主要保守蛋白。考虑到该领域进展甚微,Wesemann希望冠状病毒研究人员在面对眼前的免疫学障碍时能保持谦逊。
他说:“每个人都想创造奇迹。”走大运的话是可能的。但更详尽地考量各种免疫学因素,肯定能增加成功率。Wesemann说:“我们要学会‘四两拔千斤’,提高在未来比赛中的获胜率。”
关于T细胞免疫的质量会如何影响疫苗保护效果,这方面尤其需要开展更多研究。许多研究人员相信,想要泛冠状病毒疫苗走向成功,就需要多个T细胞子集和抗体介导的通路来一起提供强效广谱的保护力。“一款非常有效的疫苗必须能同时诱导中和抗体和T细胞。”Access to Advanced Health Institute的董事长兼CEO Corey Casper说。
Casper正在与ImmunityBio密切合作。ImmunityBio属于黄馨祥(Patrick Soon-Shiong)的NantWorks企业集团。这次合作的目标是开发包含刺突蛋白和核衣壳(N)这两种成分的双抗原疫苗。核衣壳是病毒内部的RNA结合蛋白,一直被认为是有望产生广谱保护力的T细胞应答的一个重要目标。黄馨祥说:“只要你的构建物里有核衣壳,你获得泛冠状病毒[保护]的可能性也越大。”
ImmunityBio的首个产品是基于人腺病毒5型载体(Ad5)平台的疫苗。该疫苗正作为强生公司疫苗(只含刺突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者的加强针进行临床试验。除了把视线放到刺突蛋白以外,该公司还在开发一种能提高保护效果的“混合”递送策略。
该公司发布的一篇预印本论文显示,在小鼠中,自扩增RNA初免加上Ad5加强免疫的策略似乎能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持久性和宽度。这与使用第一代新冠疫苗进行异源初免-加强免疫人群中的结果一致,这一接种策略能对新冠病毒需关注变异株产生更广泛的反应活性。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病毒学家王林发就在推进他自己的一个异源免疫接种策略。去年,王林发和同事报道了感染SARS-CoV-1已有20年的人在打了新冠mRNA疫苗后产生了大量泛sarbecovirus中和抗体。看到这一结果,王林发团队改造了SARS-CoV-1近缘病毒家族的一个共有刺突蛋白。他希望利用这个配方制备出一种蛋白亚单位疫苗或是一种mRNA疫苗。
未发表的小鼠研究显示,先用新冠疫苗进行初免,再用这种实验性疫苗加强,或许能调动和SARS-CoV-1幸存者同类型的免疫应答。王林发说,他们正在与潜在商业伙伴进行合作洽谈。
与此同时,其他目光不只局限在刺突蛋白的公司还包括TechImmune、ConserV Bioscience、Gritstone bio。在Ragon研究所的免疫学家Gaurav Gaiha看来,这些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找到突变受限的T细胞表位,实现对冠状病毒的全谱系识别,同时达到较高的免疫原性。Gaiha说:“这就是最佳位点。”
如果没有迫在眉睫的新疫情,也没有对预算不设限的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泛冠状病毒疫苗的开发很难重拾2020年疫苗竞赛时的速度。但是,过去两年里的所有科学和技术进步提振了整个领域——研究人员相信,冠状病毒的广谱保护性疫苗研发不会重复HIV或流感疫苗遇到的困境。“归根结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效果持久、能覆盖全谱系的疫苗,”黄馨祥说,“我们能做到吗?我相信我们可以。”
原文以Pan-coronavirus vaccine pipeline takes form为标题发表在 2022年4月19日的《自然综述:药物发现》新闻版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