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0

馒头发明者是诸葛亮?史书说出千年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8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02/18 网推 郑玉如


20220218002179.jpg
相传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不过正史上其实并没有相关资料,根据文献记载,馒头歷史可追溯于战国时期。(示意图/达志影像)

不少人认为,馒头的发明者是诸葛亮,当时他为了率军南渡泸水,因此用馒头假装人头,祭献给河神来平定河水,不过这也只是民间传说,馒头究竟何时出现?其实吃馒头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演变,馒头才成为主流食物。


根据《梨视频》报导,三国蜀汉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以讨孟获,当时泸水瘴气薰天,根据当地习俗,渡江前必须以人头祭祀河神,诸葛亮心生一计,派人用白麵裹肉蒸熟,以此代替人头投入江中,而称此为「蛮头」,即有蛮人头颅之意,岂料江面原先的瘴气逐渐消散,大军才得以平安渡江,这也成为馒头的由来。

除此以外,还有一说是张飞徵蜀时发明馒头,不过无论张飞还是诸葛亮,都没有被正史记载,全是古人写于笔记的内容,事实上,吃馒头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明朝万历黄一正创作的《事物绀珠》曾写到秦昭王做蒸饼,而根据《名义考》的说法,「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表示当时所谓的蒸饼就是馒头。

而古代中国在战国时期,已有简易的石磨,最初叫硙,汉代才叫作磨,能够将麦子加工为麵食,因此才会出现「蒸饼」,不过由于工具简陋,无法大量磨制出麵粉,所以麵食并非主流食物选择,到了宋朝,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的名,因此将蒸饼改为炊饼,所以在《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其实就是馒头,如今北方一些地区仍会将馒头称为炊饼。

在古代中国,饼的意义与现代不同,古人说的「饼」其实泛指麵食,晋朝人将水煮、蒸、烤及油炸的麵食统称为「饼」,例如放在炉里火烤的称为「炉饼」,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烧饼,而水煮的「汤絣」则是麵条,由于晋初时,饼刚被视为食物,因此出现不少以饼为主角的文章,直到西汉,石磨被广泛利用后,麵食才渐渐变成普遍食物。

西晋大文学家束皙作还写了一篇《饼赋》歌颂麵食,「皆用之有时,所谓春宜用曼头,夏宜用薄壮,秋宜用起溲,冬宜用汤饼,而四时适用者唯牢丸」,文中提到的「曼头」也就是馒头,其他根据明朝学者方以智考证,薄壮就是「薄饼」;起溲则是京津两地的早点「油饼」,类似于油条;牢丸则是「饺子」。

另外,《饼赋》也提到「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指春初阴阳交泰,应以馒头祭祀,能祝一年风调雨顺,当时的馒头都是有馅料的,而且也比较大颗,北宋时为了做区分,北方才出现包子,馒头则变成无馅麵食的统称,不过在江南一些地区,甚至是日本,无论有馅还是没馅都称为馒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8 10:21 AM , Processed in 0.0350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