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纽约时报》出了篇讲冬奥运动员中文绰号的文章,还挺有意思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7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纽约时报》出了篇讲冬奥运动员中文绰号的文章,还挺有意思的

风闻 吃饭睡觉打boss
13小时前


日《纽约时报》写了一篇关于冬奥运动员中文绰号的文章,还挺有意思的……题为:《高飞吧,“青蛙公主”!干得好,“陈三”!》

a230.png


文章写到,当世界各地的体育迷对滑雪运动员谷爱凌的空中特技感到惊叹时,许多中国人在表达他们对“青蛙公主”的喜爱。

看着陈巍获得金牌的美国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看到中国花样滑冰爱好者总在讲“陈三”这个名字。

俄罗斯花样滑冰明星安娜·谢尔巴科娃的名字对一些说中文的粉丝来说可能很拗口,不过“千金”这个绰号就容易多了。

“有绰号是方便记忆,”来自河北省的花样滑冰爱好者、22岁的周煜瑶说。“毕竟俄罗斯人名字太长了。”

文章称,每种文化和国家都会用昵称,但如今很少有人能以互联网上的中国体育迷那样的热情来起一些独具匠心的外号。这种热忱将北京奥运会变成了长达数周的跨文化文字游戏课程。

正如周煜瑶所说,这种现象背后的动机相当简单。中文里的汉字传达声音的同时也表达不同的概念和事物,官方音译的外国名字可能很长,不方便,而且会出现一连串不相关、基本没有意义的汉字。

但也是因为这种语言的复杂性,对中国粉丝来说,给国内和国际公众人物创建昵称的过程富有成效又有乐趣。

谷爱凌在中国社交媒体账户上使用的“青蛙公主”绰号源于她曾经在比赛中戴的绿色头盔。虽然这个起源似乎很简单,但本月,网络上的中国粉丝也在使用其他昵称,对外人来说可能需要一点解释工作。

以“拐凌”为例:这一次,粉丝们把谷爱凌的中文名字的前两个音节快速连读,善意地调侃她的中文带有北京口音。(在中国,北京口音里音节的省略和混合常常成为笑话的素材。)

来自湖南省的花样滑冰爱好者、23岁的姚嘉慧,在讲到陈巍时说,看到一些粉丝称他为“跳跳虎”,“这是大家对他优越的体能和出色的跳跃能力的认可”。

理解陈巍的另一个绰号“陈三”需要对国际花样滑冰历史有所了解。在中国花滑爱好者眼中,他是北美第三位陈姓杰出花滑运动员(在英文中,根据祖上方言的不同,也可以拼写为Chin、Chan或Tan)。在他之前的是1985年全美冠军陈婷婷和来自加拿大的2018年奥运会金牌得主陈伟群。

按照这个逻辑,人们给另一位现役美国花滑选手陈楷雯起了“陈四妹”的外号。

而除了冬奥运动员外,文章还提到了NBA球员的绰号。文章指出,在美国,体育圈里的绰号很久以前就已经变得很无趣了。相比之下,中国球迷给NBA球星起的名字都是高级的文字游戏。

例如,罗格斯大学的东亚历史教授尼克·卡普尔指出,克雷·汤普森被一些中国球迷称为“汤神”。中国粉丝经常用“神”来指代某个领域的高手。“汤”字也是汤普森姓氏官方音译的第一个字。

“有些绰号更直接,”卡普尔还说。几年前,他在Twitter上写了一个关于篮球昵称的帖子,被广为传播。“查尔斯·巴克利被称为‘飞猪’。他有点矮胖,但也能跳得很高。所以他们在给予赞赏的同时,也会说:‘你太胖了。’”

卡普尔说,这些昵称可以同时具有讽刺、亲昵和调侃的意味。

难得出了篇客观报道中国的文章,该报读者纷纷在评论区称赞:

“逗笑我了!有趣的文章,作者值得称赞”、“好文章!《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的100篇文章中,有90多篇是负面的,只有1篇是正面的。这篇就是罕见的一篇”。

a231.png

“这篇文章太棒了!我很喜欢这些中文绰号”、“取绰号还可以拉进我们与其他文化的距离”……

a233.png

甚至还有网友总结说:这是《纽约时报》迄今为止(不论是印刷还是其他形式的)关于2022年冬奥会中国文化体验的最佳报道!

a23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8 10:11 AM , Processed in 0.0316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