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1

禁止女儿读张爱玲,这方式有用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9 07: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禁止女儿读张爱玲,这方式有用吗?

观察者网风闻 少年在别处
11小时前

c62.jpg 【本文来自《姑娘回家拿出一沓小册子,都是一些作家的小作品,我告诉她把张爱玲的扔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观察网的人也做不到实事求是,我说的每一句都是事实,张和汉奸有情感关系,后来破裂分手。

她本人离开大陆前并不热衷政治,她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只想过好她的生活。

她如果是反华叛国,共产党不会允许她留下还给职务的。

离开大陆她的确写过两部反华的长篇。后来嫁给一名共产主义者,一直到老。

她谈不上爱国,也谈不上恨国。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自立的女人。

她的文笔很好,小说格局不大,就是男男女女那点事。

楼主说她三流网文水平,不公正。你不让女儿看,可以告诉她张的为人,为什么。直接否定别人的文学功底。这不对。

同时,你越不让她看,她越会私下偷偷看。你拦不住的。她终有一天会有自己的判断。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07: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9-29 07:27 AM 编辑

网评摘要:

年轻的时候看过琼瑶、三毛、岑凯伦的爱情小说和散文。当时懂个鬼,反正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但现在这些书你再逼我看,我都看不下去。

现在反过头去看,琼瑶的为啥小三的故事特别多?跟她自己上位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三毛的散文为啥充满异国情调,也跟个人四处游学经历有关。

岑凯伦小说里大量描写都是富豪生活,这跟她出生家庭有直接关系。

一个人的文字不可避免地和自身经历价值观个性直接相关,作者不可避免地把个人的思想写入作品中,而读者读书,特别是小说,其实是观人识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思辨,得到成长。

读书都有一个过程,年青时爱看的,年纪大了不一定喜欢。这个和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成熟有关,而且这个是不可避免地,甚至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有一网文叫《民国之文豪崛起》,都不用看,你就知道主角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在清末民初,不管你干什么,只要不革命,一切都没有意义。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你要让孩子自己去理解体会到这一点。

——————————————————————————————————

觉得没什么不能看的,相反要多看,各种类型的书都要涉猎。而且对小孩子来说,你越不让她看,她越会偷偷去看。张爱玲的书说到底都是一些闲书,我年少时母亲在图书馆工作,看的乱七八糟的书比这多多了,也没见受啥影响。小孩子的三观跟身边的人和家庭的关系更大,书籍说到底是通过另一个人的视角看世界,可以拓宽人的认识和思想,并不是说你看了这本书就变成跟作者一个德性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0 09:45 AM , Processed in 0.0299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