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君语-
敦厚淳朴的皮囊
炽热燃烧的灵魂
一片中原大地,一碗胡辣汤
胡辣汤,河南饮食的第一张名片。今年6月10日,逍遥镇胡辣汤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其地位。它的名字,张牙舞爪,令看客们望而却步;它的外表,其貌不扬,令初见者眉头紧锁。一口下去,胡椒狂放的味道扑面而来,如一股热辣的烟花在舌尖炸开;再品一口,咸香厚重,繁复的香料和鲜肉味在嘴里共舞。随后,便是大汗淋漓,一碗下去疲劳顿消,生生不息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就是胡辣汤的魔力。初见它,品尝的过程就是一种探险。这份勇气,马上会得到鲜香热辣的回馈,直到你的味蕾彻底被它俘获,徜徉在中原大地的浑厚底蕴之中,一边由衷赞叹,一边心怀敬畏,再气定神闲地说一句,“中!”
没有哪个疲累的灵魂,是一碗胡辣汤唤不醒的。如果有,就喝两碗。
胡辣汤有多好喝,你必须懂
胡辣汤,在河南有多普遍呢?
在这里,任何一座城市,早晨起来沿着任何一条街道走,不需要多久,你一定能找到卖胡辣汤的店家。再不济,你闭上眼,仔细辨别风中飘扬的胡椒和肉香,加上水煎包和炸油条的芬芳,慢慢跟着走,它就在那。
▲ 中原人民,抗拒不了胡辣汤的魅力。 摄影/吴学文
据说,想让河南人起早,胡辣汤比闹钟更有力量。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夏天能催汗,冬天能暖胃;河南是面食大省,它能搭配糖糕、油饼、水煎包、大油条,还能与咸豆腐脑来个“两掺”,加深口感碰撞;或者,在满满的热辣冲击之后,再来碗甜豆腐脑缓和一下……这就是河南人的早晨日常。
中原土地辽阔,历史底蕴丰厚,胡辣汤自然也是百家百味,自成一派江湖。在河南,胡辣汤界的主要选手们,正好是三足鼎立——逍遥镇派,北舞渡派,百花齐放派。
▲ 胡辣汤第一门派,拥趸最多,名字听着就很江湖。图/网络
逍遥镇位于周口市西华县,沙河、颍河在此交汇。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就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水陆要冲,明、清两代更因运输业而繁荣,也使得逍遥镇胡辣汤享誉中原。
这一派胡辣汤,胡椒是绝对的主角,味道猛烈而辛辣,入口威力十足,下肚后更是霸道,仿佛让人七窍尽通,顿感逍遥。同时,比起其他流派,逍遥镇的更为浓厚,加上肉丁、木耳、面筋等配料,饱足感满满。
▲ 北舞渡,与逍遥镇分庭抗礼的存在。 图/网络
北舞渡位于漯河市舞阳县,自古以来是沙河的重要渡口,人称“填不满的北舞渡”。明清时期,这里作为货物转运重镇,商贾云集,一派生机勃勃。
这一派胡辣汤,着重于肉汤与香料的调配,胡椒要与牛肉和其他香料和平共处。比起逍遥镇派,北舞渡派更柔和、醇厚,肉汤需要文火熬制许久,辛辣感直到下肚后才会慢慢体现,仿佛一团火苗从肚里缓慢燃起,轻轻地暖着你。
▲ 西安肉丸糊辣汤,油泼辣子是精髓。 摄影/吴学文
同一种食物,在丰富的历史人文面前,哪怕只隔着一条河,也会演化出不同的样貌和风味。胡辣汤既是如此,不仅坐稳了河南早餐的头把交椅,更影响了陕西、河北、安徽等地。
跨过黄河,它有肉丸加身,成为西安肉丸糊辣汤;渡过淮河,它褪去肉汤底色,改以海带和蛋花打底,成为合肥辣糊汤。如今,胡辣汤更随着河南人的脚步,扩散到了国内各大城市,慰藉着中原游子的味蕾,也为各地食客打开一扇崭新的味觉大门。
哪一派胡辣汤好喝,一亿河南人有一亿张嘴,谁也说不好。然而,百家百味之余,对于一碗好胡辣汤的标准,河南人是有共识的。
首先是色。一碗好胡辣汤,不管什么流派,必须油亮有光泽,质地稠密近似面糊。胡辣汤多为牛羊肉汤底(部分地区用鸡汤),本身蕴含着动物油脂,熬出来风味十足,中间还要额外加料使之更浓稠。如果胡辣汤光泽不够,显然是偷工减料了。
其次是香。一碗好胡辣汤,胡椒是香气与辣味的主角,辣椒只能做陪衬。这对胡椒的质量有要求,需要黑白搭配,还要融合花椒、八角、桂皮、茴香、肉蔻、丁香、草果等十几味香料,有些店家还会加入中药材。所以,好胡辣汤必然是香味的复合体,越香越好。
最后是味。一碗好胡辣汤,当然是又热又香又浓又辣,万千口感聚于一碗,妙不可言。配料通常有面筋和肉丁,填饱肚子又增添舌尖触感。不够鲜,不够浓郁,不够滋味万千,都是不合格的。
你若看得馋了,赶紧来上一碗吧,保证能刷新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