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8|回复: 4

[中华脊梁] 李大钊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6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大钊之死

 天车二代目 山河小岁月  2021-07-02

随着百年大庆的到来,主旋律题材电视剧扎堆,我们不免发现一件事——

 

好多献礼剧!

 

这无疑是件好事:同样集中叙述一百年内的历史(尤其是1921年前后的起源故事),谁角度刁钻、叙事新颖、质量过硬,谁就能胜出。累坏了创作者,但舒服了观众。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百炼成钢》,角度就很巧妙:它用建党以来的八首经典歌曲,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IMG_9599.JPG

                           

百年历史,就这样四两拨千斤串起来了:

 

《国际歌》中文歌词的演变,正是中共一步步掌握力量,奔向胜利的过程;《保卫黄河》一响起,便是抗日军民前赴后继的身影;《歌唱祖国》的歌声背后,则是“两弹一星”大漠铸剑的历史。

 

每一版块的主题选曲,也都是刻在中国观众DNA里的,个个音符,便是点点星火。


IMG_9600.JPG


然而更动人的,是大笔点染中,那些未被遗忘的历史小细节:

 

毛泽东带着预产期中的杨开慧登岳麓山,看着湘江岸边英挺的小树,为孩子取名“岸英”;

朝鲜前线一个小战士,对着苏联电影《普通一兵》里堵枪眼的英雄发呆,他叫黄继光;

当钱学森历险归国时,记者问他是不是回国造火箭,他微微一笑:“种苹果。”

 

这样鲜活的细节,在《百炼成钢》与它的蓝本,真实的百年历史中,发生了太多。

 

然而,最让我忘不了的,还是汪涵饰演的李大钊。

 

第三集里,李大钊从容就义,面对两次绞刑的勇气与镇定,足以让所有忘情的观众动容。


IMG_9601.JPG


这里面,有对历史细节还原的认可,有对演员形象反差的惊异,也有对李大钊本人传奇一生的喟叹。

 

在他38年的短暂人生里,那些不为人知的传奇和谜团,真的太多了。

 

拨开这些谜团,我们发现,他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一人能敌百万兵的猛士与英雄。

 

这些谜底,我们今天就来一一揭开。

 

IMG_96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568.PNG


李大钊留给我们最大的谜,是他的死亡。虽然凶手是奉系军阀张作霖,这一点早已无可否认。

 

然而,为什么是张作霖?

 

这名统领千军的枭雄,为什么非要对手无寸铁的一介书生挥起屠刀?只因他第一个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吗?

 

其实,李大钊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他曾差点要了张作霖的命。


IMG_9604.JPG


1925年11月23日,奉系部将郭松龄突然倒戈,自秦皇岛起兵,五天攻下山海关,随后攻下锦州,声势浩大。

 

消息传回奉天,张作霖心态差点崩了,当即收拾细软准备逃跑,并在大帅府四处布满汽油木柴,一旦情况危急,便付之一炬。


IMG_9605.JPG


这场震动北国的兵变,就是在李大钊推动下,由冯玉祥与郭松龄达成密约后发生的。

 

一旦事成,中国革命的历史将永久被改写。当郭军攻入奉天,国共领导的地方民众武装、冯玉祥国民军、奉系内部加以策应,中共将一举夺取东北政权。

 

可冯玉祥、郭松龄这些军阀各有实力,又各怀野心,怎么就这么听李大钊的?

 

这与李大钊当时的使命有关。


IMG_9606.JPG


首先,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是国民革命的必然目标。与此同时,共产国际出于苏俄利益考虑,也希望打击其他列强在华利益。

 

一方面,对李大钊而言,奉系张作霖亲日、直系吴佩孚亲英美,首当其冲要被打倒。

 

但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军阀而言,要想在强大的直、奉面前争权求存,必须再找一个新的靠山。李大钊和他背后的苏俄铁拳,是他们不得不考虑争取的对象。

 

IMG_9607.PNG

《百炼成钢》中,李大钊与孙中山在上海会面

 

这给了李大钊与中共实现胜利的大好机会:

 

利用军阀们的态度,及其内部必然的矛盾,加以瓦解和分化,合纵连横,各个击破。

 

争取冯玉祥,推动郭松龄反奉,就是这种策略的一次大胆尝试。

 

于是,国、共、冯、郭,加上奉系“内鬼”,在苏联暗助下,差点要了张作霖脑袋,他焉有不恨之理?

 

然而,李大钊纵横捭阖的策略,也不只是针对张作霖一方的。别的军阀,也对李大钊有所忌惮。

 

只不过,其他军阀被他搞得更惨。

 

1926年9月,北伐军兵近武汉,将与吴佩孚大战。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争取让后方吴的部下们袖手旁观,直接拖垮了吴佩孚,让他从此一蹶不振。


IMG_9608.GIF

图源:《百炼成钢》


差不多同时,北伐军与孙传芳争夺江西,李大钊又托人怂恿张宗昌,谋夺孙传芳的后方江苏。孙传芳的运气,也在江西大败后渐渐花光。

 

山西的阎锡山,一度是张作霖的下属兼盟友,也被李大钊说得起兵反奉……在张作霖看来,这个徒手撕裂北洋的李大钊,简直把他的笋都夺完了。

 

张作霖此刻显然下了狠心,决意抓捕。而李大钊,正居住在奉系控制下的北京。

 

甚至由于叛徒出卖,他们已经掌握了李大钊的具体住所,要抓人,易如反掌。

 

然而此时,李大钊逃过一劫的希望仍然很大。

 

因为,即便在强大的奉系看来,李大钊的住处,也无异于一个马蜂窝。

 

IMG_9609.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568.PNG

 

面对北洋的追捕风声,李大钊绝不可能束手无策。

 

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把自己的家,连同国共两党的北京机关,一并搬进了位于东交民巷的苏联使馆。


IMG_9611.PNG

图源:东交民巷


果然,抓捕一瞬间陷入了僵局。张作霖头大了。

 

根据《辛丑条约》,东交民巷使馆区拥有治外法权,中国军警要违约进入,还要闯入苏联使馆,抓捕他们支持的国共领导人,引发的国际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不得罪更多国家,奉系请来签订《辛丑条约》的各国公使商议。

 

出于对苏联的共同敌视,他们达成了一致,并给抓捕找了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苏联自十月革命后,自行废除了沙俄时代一切不平等条约,所以苏联使馆并不受《辛丑条约》保护。

 

帝国主义的默许与出卖,最终改变了李大钊的命运。

 

于是,1927年4月6日,就在阎锡山反奉的第二天,军警、侦探们撞开使馆大门,一把按倒鸣枪示警的苏方人员,冲向李大钊的房子。

 

那天,李大钊夫人、长子、次女都不在家,听到枪声的李大钊,一手牵着长女李星华,一手拿着朋友送他的手枪,躲进附近一间小屋。


IMG_9612.JPG

李大钊的三名儿女


军警们挤满了屋子,随时准备一拥而上。他们看到了李大钊手中的枪。

 

这把手枪在当时的中国极为罕见,如果没有枪管,别人很难看出这是一把武器:

 

这是一支法国高卢式袖珍自卫手枪,拿在手里只有烟盒大小,扳机在枪后端贴合手掌的部分,攥拳击发,难以察觉。


IMG_9613.JPG


此前,李大钊早就练过射击,防的就是这一刻。如果此刻他右拳一握,冲来的第一个军警,必成枪下之鬼。

 

然而,他担心交火会伤及身后的女儿,最终被军警夺去手枪,绑起来押上了车。

 

对今天的很多人而言,他的历史叙述至此处,一切已经结束了。

 

然而,哪怕事态发展至此,李大钊生还的希望,仍然相当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568.PNG

 

当时的张作霖,其实还不太敢杀李大钊。

 

从李大钊被捕的消息传出起,北京军事、政治、教育各界的营救就没有停止过。

 

北京九所国立大学校长,建议当局不要以军法审判文人,将李大钊案移交司法;

 

杨度一边向张作霖晓以利害,一边变卖了自己在京的寓所,将所得的4500块银元用来营救好友。

 

奉系内部,张学良、杨宇霆皆不赞成妄杀,军政府的政治讨论会,也劝张作霖慎重。

 

IMG_9615.PNG

《百炼成钢》中,张学良劝父亲停手


至于国外,苏联的抗议自然一刻不休,连欧美各国,也在找机会做文章:

 

当时中国正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英美等国也在考察北洋司法,一旦李大钊被军法审判,他们就能以中国“司法不够独立”为由,停止归还权力。

 

张作霖举棋不定,不得不向国内各方征求意见。

 

此时,他部下“前方某将领”的一封回电,坚定了张作霖的杀心:

 

前方将士正在“讨赤”,北京抓到了“赤化要犯”,却迟迟不杀,怎么能安定军心?


IMG_9616.PNG

图源:《百炼成钢》


这话对张作霖,隐隐等于一种要挟:

 

此刻南方战事吃紧,万一在李大钊案上向人示弱,前方某员大将因此开了小差,他绝对受不了。张作霖决定,先顾眼前。

 

4月23日,奉系以李大钊等人“勾结外国人或附从阴谋意图紊乱国宪及煽惑内乱”为理由,将此案移交军事法庭会审。

 

五天后,4月28日上午10点,李大钊等人突然被提出牢房,押往京师警察厅“特别法庭”审理70分钟后,便被判处绞刑,立即执行。

 

然而,对于李大钊就义的具体情形,今天的人们依旧争论不休。

 

IMG_9617.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568.PNG

 

有人认为,李大钊被捕后遭遇了严刑逼供,被人用竹签钉入指甲,临刑时面色苍白,双手指甲全被拔掉。

 

当他登上绞架时,最后一次向难友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然后在他们的注视下,从容就义。

 

然而,根据当时的报道,李大钊牺牲的情形,很可能是更静默、更肃穆的。

 

IMG_9619.JPG


根据《世界日报》4月30日的报道,当军警假借“移交法庭”,将他们送往京师看守所时,李大钊已经明白,最后的时刻到了。

 

但李大钊的泰然自若,超乎常人,以至于军警们不想也不敢难为他:

 

“因李毫不恐怖,即以相当礼貌送入汽车”,其余烈士“则均有绳绊”,从情形来看,李大钊未必受过重刑。

 

此时,北洋政府已经为他们准备了20口棺材,别人的大约一口40多块,留给李大钊的价格最昂,70多块。

 

用来杀害他们的绞刑架,此前也曾赫赫有名。

 

1919年4月15日,袁世凯心腹洪述祖,因谋杀宋教仁而被判死刑。然而,此前大总统黎元洪已下令废除斩刑,并从意大利进口了一台活板式绞架。


IMG_9620.JPG


然而,由于洪述祖身材肥胖,刽子手又不熟悉操作,活板一撤,愣把洪拉得身首异处,惨不忍睹。

 

从此,洪述祖成了中国司法史上第一个被绞刑处决的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演员洪金宝的曾祖父。

 

在电视剧《百炼成钢》里,这台绞刑架被一比一还原,与历史照片几乎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大概是为了拍摄效果,将两条绞索改为了中间一条。


IMG_9621.PNG

杀害李大钊烈士的绞刑架 图源:FOTOE


IMG_9622.PNG

《百炼成钢》中复原的绞刑架


根据上文提到的《世界日报》报道,当时“刑事以隔离为原则,彼此不能看见”,所以李大钊的被害过程,很可能是与其余难友隔绝的。

 

他们也许是在外面,感知到导师与挚友先他们一步离去。

 

“……李无言,神色尚未变,既上。执刑者令其颈稍伸长,李如言应之,厥态殊从容。二十分钟始绝。余人见此情形,尽失色,都知无望,乃顿足长嚎……”


也有相关人员回忆,李大钊受刑的过程,其实持续了40分钟。

 

为他操办后事的友人回忆,遗体的脖颈上,勒有三道深深的血痕。

 

后人推断,李大钊很可能遭到了残忍的“三绞处决法”,即在犯人受刑时打断,前后共绞三次,以延长犯人痛苦。

 

然而刽子手的狠毒,没能让李大钊发出一声哀告。


IMG_9623.PNG

图源:《百炼成钢》


他也许留下了遗言,也许并没有。

 

生前,李大钊的表姑曾为他担心,他曾用这样的话,开解老人:

 

“他们就好比是一堵墙,我们捣来捣去,总会把这堵墙给捣垮的。”


“怕什么!早晚我们是要胜利的。我们的主义,就像庄稼的种子一样,到处都撒遍了,他们是破坏不了的。他们破坏了这儿,还有那儿长起来,没有关系。”


在《百炼成钢》的艺术加工中,李大钊的遗言,跟这段话很像。

 

“你们以为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IMG_9624.JPG

西安各界印发画报特刊,批判军阀与帝国主义联手绞杀李大钊


其实,李大钊在临终前究竟说了什么,究竟有没有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他无须高呼,因他的一切思想,已在38年的人生中尽数证明。

 

也无须切齿,那些绞杀他的人,被他以生命,给予了最后一击。

 

张作霖并未因此解脱。因为李大钊之死,他见罪于中外,也无法阻挡北伐的兵锋。命定的结局,正在一年后的皇姑屯等候。

 

1959年,所有参与杀害李大钊烈士的凶手,除一人因自首获释外,全部伏法。

 

那一年,在为了庆祝国庆十周年落成的中央革命博物馆里,当年那座绞刑架,被作为文物展出。


IMG_9625.PNG

图源:新华社


这是北平和平解放后,市文物部接管组接管的第一件文物。

 

它的编号是:0001。



IMG_9596.PNG

1.李杨,《李大钊案:北洋末路之判》,看历史. 2011,(05):40-47

2.董宝瑞,《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真实情景》,党史博采(纪实). 2007,(04):20-23

3.肖裕声,《李大钊在北伐期间组织的反直反奉军事统一战线》,军事历史研究. 1989,(04):18-33

4.王连捷,《论国共合作夺取东北政权的一次尝试》,东北史地. 2010,(02):71-77

5.许毓峰,《李大钊年谱(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03):79-106+18

6.萨苏,《怪了,李大钊被捕时防身的这支手枪怎么没扳机?》,史客,2017.5.4

IMG_9597.P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3 10:59 AM , Processed in 0.0671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