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5|回复: 3

[哲史艺丛] 陆小曼为什么念念不忘为前夫平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4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小曼为什么念念不忘为前夫平反?

 阿舒 山河小岁月  2021-01-27

去程十发美术馆看“画院掇英——院藏女画师作品展”的那天,温度有点高。出了地铁口小风吹吹,颇有张君瑞赴崔莺莺约会的感觉。毕竟,去看的可是李秋君陆小曼陈小翠周錬霞庞左玉吴青霞陈佩秋哎。


因为是工作日,展厅里人不多,但都无一例外在碎金棉袄的周錬霞照片面前停了很久。这一身錬师娘穿正正好,窈窕身材望之简直少女,我是轻易不敢尝试。


0.png


錬师娘的画藏着很多雅噱,看久了会心一笑,比如这一袋子荸荠荔枝。


1.png


李秋君倒是比我想象的要差一些,大概我始终对她有大千滤镜。


2.jpg


从专业水平来讲,画得顶好还是陈佩秋。但最让我惊讶的,始终是陆小曼。


3.jpg


我看到她的画作时,心情如下图:


4.jpg


几年前在浙博看过她的那幅山水长卷,仿董其昌,坦率说画得一般。但这幅画是徐志摩飞赴北平遭遇空难的唯一遗物(因置于铁匣之中而未损毁),手卷中的题跋都是徐志摩向朋友们征题,由此可见,说徐志摩临走前和陆小曼争吵不符事实。


5.jpg


市面上的陆小曼,伪作居多。我粗略算过,如果市面上的画都真的出自陆小曼之手,那她便是实实在在的劳模,不太可能被画院同事们评价为“不够勤奋”。

6.jpg


上海画院的这几幅作品,还是相当不错的。1956年上海画院筹建,陆小曼是首批36位画家之一,和吴湖帆、贺天健、沈尹默、傅抱石、潘天寿等大家的名字在一起。我们不可否认有陈毅对于陆小曼的照顾,但只要看她的作品,就能发现并不完全是谬赞。


所有的笔触都是温润的,清清秀秀雅致相。


7.jpg


她对于古人的吸收有一种神奇的化境,但并不媚古,是理解后的宠辱不惊。


8.jpg


哪怕画工农兵题材,也带着一种高古气息,同时有一种佳人的细腻,是秀逸而富有趣味的。


9.png


这样的笔触背后的女子,到了暮年,仍旧摆脱不掉恶名——任性放荡挥霍无度。


彼时,她已经很少辩驳。说她注射蜂蜜促进肠胃蠕动,用豆腐擦鼻子下方的鸦片痕迹,她保持沉默。


10.png

她在1947年就戒断鸦片不再抽了。


人们非议她和翁瑞午的同居,闺蜜赵清阁看不下去,劝她离开翁瑞午。翁瑞午当时因搞大人家的肚子被判刑两年,对象居然还是他和小曼的干女儿。这样的奇耻大辱下,小曼只是淡淡说:“我接受你们的意思,但要他立刻搬出去,恐怕不行,我要好好地和他谈谈。”


11.jpg

翁瑞午


不仅如此,她还收养了翁瑞午和干女儿生的那个孩子,视如己出。她不是不会愤怒,而是并不在意。别人指责她和翁的同居对不起徐志摩时,她的回答是:“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


这个世界上,能让她在意的事似乎已经太少了。侄外孙邱权陪着母亲一直照顾陆小曼,在他的印象里,陆小曼的卧室窗帘大多闭合,即使是白天也光线昏暗。唯一的光明来自三楼上面的晒台,“姑婆冬天暖炉用的煤就堆在上面,我常用废纸折纸飞机抛飞出去……阳光照射下,纸飞机在碧蓝的空中晃晃悠悠飘荡下坠,姑婆会神色凝重地看着,不说任何话,要好一会儿才能回过神来,眼里还盈含泪水……”


她全部的眼泪,大概都在1931年,因着那架飞机的坠落而流干了。


这样的陆小曼,在1961年却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文史资料选辑》上。


这篇文章的标题只有短短四个字——


关于王赓。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png


13.jpg


王赓,陆小曼的前夫。


在无数个故事版本里,王赓永远是一个悲情的影子。


他是一个学霸,毕业于清华,而后留学美国,拿到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又入西点军校。在整个中华民国历史上,只有八个中国人成功从西点军校毕业,王赓是八分之一,他当年的成绩是全年级12(全校137名学生)


他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和陆小曼结婚时,已经是陆军上校——从订婚到结婚,他们仅用一个月,是闪婚。


14.png

陆小曼日用品


可他确实不懂爱,特别是对待陆小曼这样花朵一样柔弱的妻子。他没有时间陪伴,也不想要了解,他以为只要事业成功,就是对于妻子的全部回报。他有时又很急躁,认为陆小曼的职责就是生育,反感陆小曼的交际生活。有一次,同伴们约她外出跳舞时,她有些迟疑,有些人便开玩笑:“我们总以为受庆怕小曼,谁知小曼这样怕他,不敢单独跟我们走。”刚要上车,被王赓撞见,他居然破口大骂陆小曼:“你是不是人!”


她们看来夫荣子贵是女人莫大的幸福,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也难怪她们不能明了我的苦楚。——陆小曼日记


后来,他以为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要是寂寞,就给她找个人陪呗,他给陆小曼找了一个朋友,那朋友是他的朋友,我们都知道了,他叫徐志摩。


15.jpg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结婚照


1925年,王赓和陆小曼离婚。第二年,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王赓送了结婚礼物,他还和陆小曼的母亲保持着联系——丈母娘仍旧认为,王赓才是最完美的女婿。


16.jpg


和陆小曼离婚之后的王赓似乎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什么陆小曼会忽然在1961年重新提起前夫哥呢?


是因为沈醉的那篇著名文章《我所知道的戴笠》。


那是沈醉在《文史资料选辑》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了那篇文章之后,沈醉简直成了专栏作者,期期都有。戴笠名头大,简直算是民国政府顶流神秘人物,所以这篇《我所知道的戴笠》影响很大。但我之前讲过,那篇文章不实之处非常多,最大的造谣便是讲胡蝶被戴笠包养。但陆小曼大约想不到,这样一篇文章里,居然还出现了她和王赓的名字:


17.png


虽然沈醉强调自己不是那么清楚王赓事件,这个说法是从戴笠那里听到的。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厚道,在危机四伏的1961年,王赓这一罪名如果属实,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分析陆小曼的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申报》对于王赓事件的报道。


1932年3月1日星期二,王赓被捕的新闻出现在头版。


18.png


报道显示,王赓当时是第八十七师第二独立旅旅长,中午被捕,被捕地点是公共租界的黄埔路。王赓一度跑到附近的礼查饭店,但仍旧被日本海军士兵抓捕。先抓到虹口巡捕房,而后挟持带走。


19.jpg


3月7日,王赓被日军释放,但《申报》报道称,王赓身上所携带的文件被日军扣去没有交还。


20.png


被释放的王赓很快被押解到北京,《申报》援引了《大陆报》的报道,说蒋介石亲自审问了王赓,主要还是关于“重要文件献与日军事当局”之事。


21.png


到了八月份,这个案子级别上升到“王赓通敌疑案”。


22.png


最后判处了两年六个月徒刑,但注意,罪名已经不是通敌,而是“事先未得长官允许擅离戒严地点”。


23.png


也就是说,王赓究竟有没有主动或者被动地泄露重要文件,最终仍旧是一个谜。


但是舆论已经偏向了“王赓献图”。当时上海文艺界甚至曾编排“王赓献地图”一剧公演,《申报》上面也有相当严厉的社论批评。


24.png


另外,沈醉的言论也并不是孤证,因为来自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和蔡廷锴的供述,也对王赓献图做了阐述:


国民党财政部直属税警团有两团原驻上海浦东靠黄浦江沿岸一带,战事发生后,该团撤退无路,经宋子文要求拨归十九路军指挥。敌增加兵力后,我军召开军事会议。王赓以税警团旅长身分与会,散会后王取去十九路军“部署地图”和“作战计划”各一份(当时在会场上散发的)。王当晚跑到租界舞厅跳舞,被日军侦知,将王“逮捕”(?),搜去该项军事文件。第二天,日本报纸吹嘘俘虏十九路军旅长王赓云云。王赓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与美帝特务有勾结,当晚被日方扣押数小时,即由美总领事具保释放。这是国民党政府破坏淞沪抗战的另一罪证。


——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


但这篇回忆文章是解放后写的,虽然来自十九路军的最高将领,但只要参照我们之前找到的《申报》一手资料,就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事实不确,比如王赓并不是当晚被释放的。“王当晚跑到租界舞厅跳舞”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被捕是白天,并不是晚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2.png


面对沈醉的说法,陆小曼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首先,王赓不可能是去礼查饭店见陆小曼,因为她当时一直因徐志摩之死病榻缠绵于四明村。徐志摩去世是在1931年11月,而王赓事件发生在1932年2月,因为相隔不过三月,小曼误认为是同一年。


26.png


其次,陆小曼讲,王赓当天的计划不是去跳舞,也不是去约会,他确实是打算去美国驻沪领事馆的——为了研究开炮。她特别指出,王赓要请教的同学,是温莎公爵夫人的前夫——辛普森夫人有两任前夫,第一任为小厄尔·温菲尔德·斯潘塞(Earl Winfield Spencer Jr.),第二任是恩尼斯特·辛普森。陆小曼大约指的是斯潘塞,但斯潘塞并非毕业于西点军校,而是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这个细节不准确。


27.png


而我也查到了王赓当时要去找的同学,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应为William Mayer,他在1932年1月到达上海,担任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武官助理。《纽约时报》也从侧面证实了陆小曼的说法,王赓当时忘记了美国领事馆已经搬家,所以误入禁区。


28.png


第三,王赓的皮包里并没有作战地图,因为在虹口巡捕房,他把自己的皮包交给了巡捕房里的中国人。


29.png


实际上,这不是陆小曼第一次辟谣。1932年3月24日,《晶报》上有读者来信宣称“陆小曼女士近有人传与王赓仍时往还”,陆小曼专门发表文章辟谣。


30.png


退一万步说,如果王赓因为被捕而泄露了地图,真的能成为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退兵的决定原因吗?


蔡登山先生找到了1932年3月十九路军为退兵事在南翔发表的通电,可以发现有四个原因:


1、浏河方面前晚有日军数千人登陆,当时我方驻于该处之军队,其数甚少,寡众悬殊。

2、日人用飞机投烟幕弹,我军处于烟雾迷漫中,方向无从捉摸,致敌军得以潜自登岸。

3、昆山方面之桥梁已被日机炸弹炸毁,不能运输,前后殊难呼应。

4、我方援军为数甚少,日方日有军队来沪,其兵力已达十万。


还是完全不懂军事的吴宓说得好:“淞沪之役的终于败退,早已成为定局。绝非区区一张军用地图所可旋转乾坤。”


尽管如此,陆小曼的供词在当时的影响力远远低于沈醉的文章。人们总是喜欢相信那些捕风捉影的花边新闻,毕竟,因为近视而误入禁区,怎么比得上和佳人约会的传闻呢!


31.jpg


但她终究还是说了,无他,她始终相信,他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但一定是一个忠于国家的军人。


但王赓的前途,终究是毁在了这次因为近视而导致的无妄之灾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2.png


1935年,王赓获得了平反。出狱后,因为兵工署长俞大维的帮忙,他在国民政府兵工署担任昆明办事处长,专责补给抗战后方物资。


他曾经有心和陆小曼破镜重圆的。在徐志摩刚刚去世那段时间,他曾到四明村探望昏睡中的陆小曼。他没有叫醒她,只是对陪护的陆宗麟说,“把房间搞得这样暗,不通气,不但不利于病人,就是没病的人也要生病的。”坐了一会儿,他走了,也许他自己也知道,陆小曼不会答应和他复婚。


33.jpg


出狱之后,王赓曾经想要去德国留学,报纸上大作文章,说陆小曼也会同去,用的还是“眷属”。最终,王赓在1937年再婚,有一子一女,听说儿子留在大陆,女儿则去了台湾,我没有找到他们的下落。


34.png


王赓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942年的异国他乡——因为西点军校身份而入选赴美军事代表团团员的王赓,乘船到开罗时,肾疾复发逝世,享年47岁。经北非盟军协助,他被安葬于开罗市郊英军公墓。


推荐他前往赴美军事代表团的是他西点军校的学长温应星,和巴顿是同级同学。在内战失败后,温应星不愿跟随民国政府前往台湾,以中将军衔退伍,经香港辗转至美国定居。他在华府威斯康辛大道2328号开了一家洗衣店,《华盛顿邮报》予以了报道,引起震动。比起王赓的英年早逝,温应星是另一种唏嘘。那一代人,在那个时代里,始终有太多无奈。


但幸亏还有陆小曼,那个满身疮痍的女子,在1961年,为我们留下了一篇证明他的清白的文字。尽管那声音并不大,完全比不上沈醉的文章,但她仍旧讲了,写了,证明了。


因为她知道,王赓不仅仅是陆小曼的前夫,他的故事也不应该仅仅成为陆小曼花边新闻的一部分——尽管,当王赓去世时,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标题仍旧是《陆小曼前夫王赓死了》。如果没有战火纷飞,没有外敌内患,他们的婚姻也许不会那样迅速地分崩离析,他们也是曾经有过甜蜜岁月的,她所有的寂寞,说到底也不过是因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5.png

《世界画报》上刊登的王赓和陆小曼结婚照,但刊登日期是在徐志摩去世、王赓出事之后,实在有“喝人血”的嫌疑。


画院掇英——院藏女画师作品展

地址:程十发美术馆第三展厅


时间:2020年11月17日—2021年3月21日(开放时间为10:00—18:00(17:00停止入场);周一馆休,逢节假日正常开放。)


观展需至少提前一天在上海中国画院公众号上预约。


温馨提示:凭健康码进门,馆内温度颇高,一楼可以存衣服和包包。



36.png

1、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

2、陆宗麟,往事|忆姑母陆小曼,澎湃新闻2020-11-27

3、邱权,曼庐墨戏,忆姑婆陆小曼,新民晚报2021-01-24

4、蔡登山,一・二八“王赓幽会失地图”之谜

5、李君娜,陆小曼:其人,其画,其艺术世界,上观新闻 2020-11-21


37.p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3 06:14 PM , Processed in 0.0668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