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影子替身与虚构故事2018-09-30 十一贝子 大家
导读
电影《影》海报 1 替死者张艺谋先生导演的新片《影》讲述了一个权臣替身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名作《影子武士》,但实际上二者差别很大——《影子武士》是一部战争片,以日本战国时代武田信玄与织田信长争霸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而《影》则是一部完全虚构的武侠片。 与《影子武士》相似,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关于帝王将相替身的记载。 春秋时期昏庸的齐襄公有一次在外面打猎,大臣公孙无知等发动叛乱,包围了行宫。一位名叫孟阳的官员伪装成襄公的样子,坐在床上,被叛军杀死。公孙无知检查尸体,发觉不是襄公真身,于是继续搜寻,在门下找到襄公本人,把他拉出来杀掉。 一百多年后,齐国又出现一次君主的替身。齐晋两国在鞌地(“鞌”同“鞍”,今济南长清)激战,齐顷公亲临军阵,却因为轻敌而被晋军杀得大败,只得仓皇逃窜,晋军紧紧追赶。途中齐顷公与大夫逢丑父互换衣冠,不久就被晋国大将韩厥包围。逢丑父十分镇定,声称口渴,令旁边扮成侍从的顷公去打水,顷公乘机脱身。 晋军俘虏了逢丑父,押往大营,以为抓到了齐国国君,欢声雷动,却被统帅郤克发现是冒充的,气得想杀了这个替身。逢丑父临刑前振振有词,说自己代替主公赴难,是个大大的忠臣,应该受到尊敬而不是被杀。郤克觉得有道理,居然真的赦免了他。 《楚汉相争》连环画中的纪信替身出降画面 汉高祖刘邦麾下有一位将军名叫纪信,身形面貌都与刘邦相像,很早就追随刘邦起兵抗秦,参加过鸿门宴。后来楚汉相争,项羽兵围荥阳,刘邦全军陷入绝境。纪信主动献计,自己扮作刘邦,坐在龙车上出东城门投降,刘邦本人与其他部将从西门逃走。项羽发觉上当,质问何人冒充汉王,纪信坦然自报姓名,项羽大怒,令兵士投掷火把,将纪信连人带车烧为灰烬。刘邦建立汉朝后,特地将纪信的故乡设为安汉县,并在荥阳立墓祭祀。 荥阳纪公庙 历史上这些真实的替身几乎如出一辙,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代其主公慷慨赴死。中国古代主流话语体系将他们视为忠义的象征,大力褒扬。比如历代王朝曾对纪信屡加封号,宋封“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中原地区的许多城隍庙都将他奉为城隍老爷。 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的替身情节。比如《杨家将》描写宋太宗远征辽国,在幽州城被围,辽主在金沙滩摆下一个双龙会,邀请太宗会谈。宋朝大将杨继业的长子杨延平与太宗长得比较像,便穿上龙袍,代太宗赴宴,次子二郎杨延定扮成八贤王赵德芳随同前往,其余诸子护卫。一场恶战之下,杨家兄弟大半阵亡,十分惨烈。 至于《影》片头提到的那种为了防备刺客而常设的“影子”替身,在真实的历史中极少出现。秦始皇生性多疑,总是担心有人谋害自己,出巡时经常在所乘御车之外另设一辆副车,以混淆真假。韩相后裔张良曾派力士在博浪沙埋伏,以大铁椎袭击秦始皇,结果误中副车,功败垂成。但史书中并未交待副车上有没有秦始皇的替身。 2 傀儡与替僧替道历史上有一些统治者的替身属于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倒是与危险无关。比如东汉末年曹操自封魏王,以丞相的身份把持朝政,《语林》记载南匈奴单于乎厨泉派使者来许都觐见天子,同时请求参见魏王。曹操觉得自己长得不够精神,便令著名的帅哥尚书崔琰冒充自己来接见匈奴使臣,本人却假扮侍卫,提刀站在旁边。接见结束后,曹操派人去打探使臣对魏王的印象。使臣说魏王确实很有气派,但旁边那个提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大吃一惊,便派刺客中途赶去,杀掉使臣。曹操对崔琰这个临时的影子也很忌惮,后来找机会将他赐死了。唐代学者刘知几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是后人为了刻画曹操的奸诈而故意编造出来的段子。 电影《影》中关于“影子”的涵义有两重:武士境州是都督子虞的影子,平时以子虞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沛国君主在朝堂上形同傀儡,从权力的角度看,其实是子虞的另一个影子。 如此说来,中国古代有很多傀儡皇帝都是实际掌权者的影子。 曹操长期把汉献帝当影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儿子曹丕继承了魏王的位置,就将献帝一脚踢开,自己正式登基做皇帝。可是魏朝很快又被司马氏掌控,曹家子孙也沦为影子,性情刚烈的少帝曹髦不甘屈辱,亲自仗着宝剑,登上御辇,率领几百个卫士和僮仆冲出宫门去讨伐司马昭。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带着几千人前来堵截,部将成济将曹髦一矛刺死。事后司马昭匆忙赶到,抚着曹髦的尸体痛哭流涕,还杀了成济顶罪。 《三国演义》连环画中曹髦讨伐司马昭的画面 东魏时期,权臣高欢将孝静帝元善见立为傀儡皇帝,当时首都邺城有一首童谣唱道:“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意思是原本可以扶摇于青云之上的皇帝变成笼中学舌的鹦鹉。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篡位,直接杀害了孝静帝。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皇帝只是一个摆设。光绪想摆脱束缚,变法图强,结果戊戌一梦,彻底沦为影子,亦步亦趋,毫无自由可言,只能郁郁而终。 古代另有一种特殊的替身与宗教有关。 明代《万历野获编》记载,元明两朝的皇帝和宗室贵胄、豪门勋戚既想得到神佛庇佑,又舍不得放弃荣华富贵,便找一个幼童代替自己出家为僧。据说北京海会寺是明穆宗替僧的修行之所,而明神宗的替僧法号志善,在北京西南的承恩寺住持。明光宗崇信道教,令道士史和训替代自己在泰山西北的五峰山出家修道。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传说顺治、雍正诸帝都有替僧代为出家,康熙年间泰山道士黄恒录、胡成连均为满清王公重臣的替道。《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贾府去清虚观打醮,提到其住持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儿”,正是现实世界的写照。 中国古代还有一项“烧替身”的民俗,一般是因为小孩患病,家人以纸或布扎成人形,上写病童姓名,在神像前焚化,相当于将替身献给神佛,以祈求平安。这种习俗的本质其实与替僧替道是一样的,只是不用真人而已。 3 铁面人西方古代历史上很少类似的替身记载,最著名的一则故事是关于“太阳王”路易十四替身“铁面人”的传说。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著《路易十四时代》记录了这个故事最早的一个版本:一个高大英俊、面戴铁罩的青年人于1661年被押送到法国圣玛格丽特岛上,后来他又被送到巴士底狱,在狱中度过了大半生,其间一直享受优厚待遇,但终身不得以真面目示人,也从未吐露过自己的身世,直到1703年在狱中死去。 这位铁面人是否真实存在过,究竟是谁,历代众说纷纭。法国小说家大仲马《三个火枪手》系列第三部《布拉热洛纳子爵》借用了这个传说,描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有一个孪生弟弟,名叫菲利普,一出生就被其母扣上铁面罩,关进巴士底狱。三个火枪手之一的阿拉密斯从狱中救出菲利普,并制定了一份大胆的计划,试图绑架路易十四,将他当做铁面人关在狱中,让菲利普替代他成为国王,却被主人公达达尼昂识破机关,最后没有取得成功。 《铁面人》1977年版电影海报 “铁面人”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1977年迈克·内威尔导演、理查德·张伯伦主演的版本(The Man in the Iron Mask)堪称经典,情节颠覆了大仲马的原著,说路易十四荒淫无道,达达尼昂与三个火枪手联手找到其孪生弟弟菲利普,悉心培训,教他击剑、骑马、跳舞,以及一切宫廷礼节和国政事务,最后在盛大的典礼上成功地以假乱真,变身为国王,而路易十四本人则被戴上铁面罩,关在圣玛格丽特岛的黑狱中度过余生。 1998年兰道尔·华莱士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铁面人》更为中国年轻一代观众所熟悉,基本内容大致与1977年那一版差不多。 古代的替身故事虚实难辨,而现代的政治领袖确实有使用替身的情况。据说纳粹元首希特勒就拥有三名长相酷似其本人的替身,外号分别叫小威利、老俾斯麦和布齐,平时住在不同城市,经常代替希特勒去出席一些危险或相对次要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希特勒多次躲过暗杀,与替身们的分担有密切关系。甚至有人认为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地堡中自杀身亡的也是一名替身,希特勒本人逃到南美并隐姓埋名生活了二十年之久。 另外有文章披露,斯大林和蒋介石也都有过替身,但具体真相如何,颇为扑朔迷离,给后世的文学和电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4 侠之影者武侠小说最喜欢“影子”替身这类题材,金庸先生的著作中就曾经多次运用这个桥段。 武侠人物往往擅长易容术,乔装改扮冒充他人是家常便饭。《天龙八部》中的阿朱曾经扮演过许多角色,还将段誉扮作慕容复,无不惟妙惟肖。《倚天屠龙记》中的丐帮帮主名叫史火龙,因为练功走火入魔,隐居修炼。后与武林公敌“混元霹雳手”成昆连对十二掌,重伤而死。成昆和弟子陈友谅偶然在山西解县乱石冈遇见一个名叫癞头鼋刘敖的毛贼,发现他与史火龙长得很像,便将他带走,化妆一番,伪装成史火龙返回丐帮总舵,成为陈友谅发号施令的传声筒。这个假帮主完全是一副脓包形象,不堪一击,后来被黄衫女子和张无忌识破,一把揪出。 《笑傲江湖》插图 另一个的替身出现在《笑傲江湖》中。魔教教主东方不败为了习练《葵花宝典》,自宫练气,性取向大变,痴恋粗豪男子杨莲亭。杨莲亭执掌教中大权,知道东方不败无心教务,一心只想潜居,便找了一个替身冒充他充当教主,天天接受教众叩拜。任我行与令狐冲、向问天、任盈盈一起登上黑木崖复仇,见到教主坐在成德堂宝座上,还以为便是东方不败本人,结果一动手,发现他连一枚铜钱都避不开,便知是个冒牌货。 《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与乾隆私生子福康安是亲叔侄,面貌几乎完全一样,旁人很难分辨,在《飞狐外传》中陈家洛曾经扮作福康安,去安慰临终前苦思情郎的马春芳。 与铁面人类似,孪生兄弟最适合当替身。《射雕英雄传》中“铁掌水上漂”裘千仞的哥哥裘千丈武功平常,平时喜欢假冒他弟弟,到处招摇撞骗。不过此人擅长魔术戏法,居然能让全真七子都信以为真。 《侠客行》主人公石破天与石中玉是大侠石清与女侠闵柔的一对双生子。长乐帮因为无人愿意出任帮主,接受赏善罚恶令去侠客岛赴死,便拥立石中玉为帮主。石中玉后来逃走,长乐帮又找到相貌一致的石破天,让他作为石中玉的替身来当这个帮主,为了逼真起见,还在石破天身上弄出与石中玉一模一样的伤痕——这个类似的细节也出现在《影》中。 5 影子与真身绕了一大圈之后,再回来说说《影》这部电影。 《影》的朝代背景非常模糊——“沛国”是西汉诸侯国的名称,而“炎国”是商代末年至西周的一个小国,春秋初叶改称郯国,片中的沛、炎二国与之并无关联。作为一部武侠片,画面充满淋漓的水墨之气,情节惊险曲折,既有古龙小说的诡谲奇变,也不乏权谋与情爱。一人分饰二角的主演邓超在首映式上说,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影》主演邓超、孙俪与观众见面 无论历史上真实的替身,还是小说、电影中虚构的替身,绝大多数都是真身的附庸,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也没有人会关注他们的感受,而《影》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全程从“影子”境州的视角进行讲述。 境州八岁时被子虞的父亲作为家奴收养,成为子虞的替身。境州并不愿意扮演这个角色,三次逃亡,三次被抓回,毒打,囚禁,他的内心却始终没有降服。直到见到夫人小艾之后,境州萌生爱意,这才放弃逃跑的欲望,心甘情愿地为子虞效力。 境州代替子虞约战杨苍,在明知胜算不高的情况下,仍毅然前去决斗,不是出于忠义,也不是出于丧失自我的麻木,而是为了小艾和母亲,为了有机会重新做回自己。 命运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子虞和沛王眼里,他永远都是一个影子,也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子虞对沛王说没有真身,哪有什么影子——这话其实也是说给境州听的。真身是人,影子也是人,但他们面对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电影《影》海报 影片末尾,子虞和沛王的种种算计全部落空,境州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但他并没有选择做回自己,带着爱人远走高飞,甚至也没有多看小艾一眼,就直接走向殿外,向群臣宣示自己是掌握最高权力的都督。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影子逆袭成功的故事,但在成功的同时,境州也彻底失去了自我,变成子虞的真正化身——最后活着的那个人,究竟是影子还是真身,其实并无区别。 原标题:《关于影子替身的真实与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