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1|回复: 0

[教育漫谈] 中国父亲,那些孩子为何仇视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9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父亲,那些孩子为何仇视你

 阿美 大家  2018-08-19

前几天,《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视频,邀请几十位5到50岁的(外国)男性用一个词谈谈自己的父亲,全部是令人感动的溢美和表白:爱、责任、陪伴、最重要的人、最好的朋友、伟大的存在等等。不料,下面的七千多条评论却成了大型车祸现场,目测,可能有90%的中国网友在这条视频的评论区控诉甚至咒骂自己的父亲。


随便摘取几条,感受一下其中喷薄的恶意。



针对这些评论,有位叫王冠雄的网友发表观点说“即使老子有问题那也是你爹!”并且认为仇视父亲的情绪都是女权惹的祸。



这种集体“仇父”情绪的爆发,确实让人和王冠雄先生一样感到触目惊心。


推算一下,这些被网友控诉的父亲大多应该是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王冠雄同学也是这代人吧?“即使老子有问题也是你爹!”就是这代人对父亲这个身份的体认,意思是父权大于人权,即使父亲是错的,但仍然享有绝对权威。


“这些不孝子女何必被生出来呢?”控诉父亲即被指“不孝”,甚至不应该“被生出来”,老实说,王同学天赋父权的态度表达得还是挺诚实的,但这种态度,不就是你们被子女控诉和指责的根源吗?



这就是你们让孩子读的“弟子规”,就告诉我们,不能随便指责父母,即使遭遇责打,也要不怨不怒。


父权就是中国整个传统权力体系的根基,宗族血缘关系中,父权也是最大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生了你,所以你是我的附属品”。而西方传统的观念虽然受宗教影响,但类似“人是上帝的子民,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其出发点却是根本不同的。



一、父亲的功能


北野武写过一本书谈到教育问题,他说:


“我也和父亲一样,把教育孩子的事全权交给老婆处理,我和孩子们之间,也几乎没有什么交谈……做父亲的嘛,就应该拿出威严来,就应该板着脸,让孩子看到你觉得害怕……父亲应该成为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块绊脚石……父亲不应该畏惧被自己的孩子憎恨……对待孩子,就应该用打……用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供孩子吃穿,还要翻过来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冷酷直男北野武就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式父亲的代表,他强调父亲的权威和对孩子的管教,认为“如果想好好的教育孩子们自由的宝贵和喜悦,就应该给他们设置一个框架。”这是东方传统宗族家庭对父亲功能的规定:父亲的责任主要在于教给孩子规则,也是很多中国父亲所津津乐道的:我得教你怎么做人,怎么混社会。


确实,在传统的东方多子女大家庭中,父亲一般不会和子女有更多情感上的亲密和链接。他们只是代表家长的权威,并行使权力,并自恃不但是孩子生命的赋予者,更对孩子有“养育之恩”。我们传统中对“养育之恩”的强调简直汗牛充栋,不必赘言。



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故事,就是传统亲情价值序列的体现


而在当代社会,尤其是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传统的大家庭解体,宗族关系也变得薄弱,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这种家庭结构中,唯一的孩子只能同母亲和父亲建立情感链接,这其实也对父亲提出了新的要求。父亲和孩子的关系质量,对孩子的内在人格及成长至关重要。父亲除了提供家庭生存资源,也要在孩子身上付出情感,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给孩子以全然的安全感和基本自信。可惜,这是中国父亲最缺乏的一课。


当然,这一代中国父亲的可谅解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父亲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一代一代都是如此。


但是,这一代父亲的责任其实和以前不同了。宗族社会瓦解,新的家庭结构建立,彻底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下,作为父亲的功能却没有进化和更新,是不是这一代父亲获得差评的根本原因?


当然不能否认中国也有完美父亲,只是确实凤毛麟角,这七千多条“仇父”评论,应该足以让中国父亲们照照镜子、红红脸、出出汗了吧?



二、作为政治动物的父亲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这代中国父亲,接受了80年代的西方价值启蒙和洗礼,又经历了接下来的开放和经济大潮,他们接受了“自由、开放”这些解放自我的观念,及时解放了自己的身体和个性,尽可能的实现了个人自由、性自由甚至财富自由,抛弃了老一辈中国父亲的保守和过于沉重的家族责任感。但他们对于“平等”——这个需要考虑关系中另一方的观念基本无感,而且传宗接代的儒家生命观是流淌在其血液里的,“父权”这一价值僵尸也就如影随形。


可以说,中国男人无论强弱,都对权力和地位有着极致的追求和崇拜,但权力追求在社会空间中可能会受挫,这种受挫的权力追求,因为被压抑,反而更有可能在家庭空间中放大,他们行使、享受权力快感最便捷的途径,便是管教和打压自己的子女了。于是,“家里本来风平浪静,父亲一回来便鸡飞狗跳”。



《红楼梦》里贾宝玉对父亲的惧怕,是古代宗法社会下父子关系的常态


所以我们看到对父亲的控诉占主流的是:霸道、跋扈、暴力、爱说教,自己不努力要求子女努力等等。一个男人只因为父亲这个身份,便天然的占据高地,可以对子女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以“我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子女的头上,甚至打孩子也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别忘了这一代的孩子也接受了平等和独立的观念,他们并不接受父权天然的正当性。



在今天,对儿童的家暴仍然是常态,施暴者可能是父母任一方


中国男人一般都极其重视自己的社会属性,而忽略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个人属性,年纪稍长,便不知不觉被“体制化”了,即一切向外归因,只接受有指标的、可量化的社会系统评价,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内省和直觉。如果混得比较成功,更会使他们的精神系统渐渐板结,顺手地使用一套自以为是的规则和体系,几乎无法看到孩子作为个体的真实存在。


对社会系统的执着,使他们无法真诚地投入家庭,在孩子和妻子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反正父亲的身份已经具备了天然正当的权威感,他们更需要在社会体系中寻求认同、尊崇,满足他们作为男人政治动物的属性,以及那点可怜的男人的“面子”。



三、丧偶式育儿的合理化


所谓“丧偶式育儿”,就是从这代父亲开始的。 由于社会空间打开,个人生活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们有了种种不回家的理由——忙,加班,出差,应酬,交际、业余爱好,朋友聚会,各种借口不一而足。他们认为喂奶换尿布这种事不是男人该干的,更难有耐心陪伴孩子那艰难漫长的长大过程,把养育孩子的责任几乎全部推给了母亲。“反正我是为了你们在外面挣钱”是他们众口一辞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就当下的育儿方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其责任和压力几乎是“史诗般的”,反正做母亲的出于生物本能会托底,那么很多做父亲的则能推就推,能躲则躲。三口之家中,父亲常常缺席,只有孩子和母亲结成的孤独联盟,这种缺席不管对妻子和孩子,都造成了情感和精神上的缺失,父亲的角色是游离的、不确定的,甚至对孩子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旧式的中国家庭中,父亲往往也不管孩子,但我们不会说那是“丧偶式育儿”,因为那时的妇女基本没有社会职能,她们只有家庭角色,男女各司其职。当代社会,女性和男性一样有了社会属性,但男人却不肯改变,认为照顾孩子仍然是女性的责任,把自己在家庭中的缺失视为理所当然,而孩子对这一切其实明察秋毫。


根据在社会系统中的表现,中国人往往简单的把男人分为两类:成功者和失败者,在社会中获得了权力感的男性,会更执迷于他的社会面具,回到家也很难卸下这个铁板假面。而那些社会系统中的失败者,则往往不自觉的在家庭中寻求控制感和权力感,子女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他们的压制和暴力对象。


被社会系统全面洗脑的结果,就是他们丧失了内部自我系统的感知能力——不会爱,不会建立基于感性基础上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只会争高低,只想凌驾于他人之上,这种姿态和爱是背道而驰的,是一种可悲的异化。这种异化也是有传统的,我们很少看到中国父亲会公开表达感情,他们甚至以表达感情为耻。



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中国父亲的含辛茹苦,以传宗接代为核心生命观的中国人,无不声称要把最好的给孩子。他们所苦苦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最好的生活。在经济方面比较成功的父亲,只重视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吃穿用度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孩子必须满足自己的期待,符合自己的要求,这是用恩情绑架了孩子,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主意志的人。


而另一类为生存苦苦挣扎的父亲,则往往习惯于用苦情来绑架孩子——我为了你如何如何艰难,如何如何受罪,所以你应该如何如何回报。这种苦情,却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耻辱和压力感,让孩子感觉被剥夺、被绑架,和父亲之间,往往形成相爱相杀的关系。恩情和苦情的绑架,其诉求都是一致的:我为你付出了,你必须满足我的期待和要求,否则你就是不孝。


最近,喝百草枯自杀的“杀鱼弟”的故事,曾经被用来讲中国式家庭的问题,虽然家暴之类的传言早已被媒体澄清,但无论家庭贫穷或是富有,父母与子女之间,如何表达真正的情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



2010年底,一个小男孩在自家鱼摊上熟练地将一条条鱼开肠破肚,他因纯熟的杀鱼技巧和倔强犀利的眼神被网友戏称为“杀鱼弟”。



2018年8月,“杀鱼弟”与家人发生争执后,一气之下服用了剧毒农药百草枯,幸送医及时,性命无碍



“杀鱼弟”自杀的原因,并不是某些传言渲染的家暴。一个贫穷家庭如何陷入无望,故事正在讲述中。



四、中国父亲的两难


这一代父亲,学会了享受西方式的开放和自由,却没有真正体认西方式的家庭观——对婚姻的尊重,对婚姻伴侣的忠诚,把家庭排在生活的首位。他们为了繁殖随随便便的结婚,又随随便便的出轨以“不想被传统道德束缚”为借口,骨子里坚持的其实是封建时代男人“三妻四妾”的正当性,可以说,他们同时占尽了传统和现代的好处,唯独忘了传统和现代都要求的“责任”。



最近一则刷屏的新闻,疑似并未尽到责任的父亲,向事业起步的女儿要求天价赡养费



在节目播出后,网络一边倒地痛斥这位父亲


从很多人指责“父亲出轨”这一条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处理好自己作为父亲形象的道德自洽,也就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同和信任,更别提成为孩子的榜样。


实际上,中国父亲也有一肚子苦水,说起来都感觉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上有老,下有小,都要自己负责。你说他们被社会身份异化,不擅长处理情感,那么他们会说现代就是一个残酷的丛林社会,你不去竞争生存资源,就会被社会踩在脚下,哪有那么多精力去建立情感?这的确是中国父亲的两难。


如何面对这种两难?的确不是怒吼一声“即使老子有问题那也是你爹”或怒骂一阵女权主义者所能解决的。


我作为一名母亲不敢提出太高的要求,不妨引用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父亲的著作——王朔在《致女儿书》里是这么说的:


“我自己有了孩子更深感到父母之恩之虚幻,是旌表包裹自私举到云端的欺世。”


“父亲所能做的、大发慈悲的就是小心不要把自己的恶习传染给孩子,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堵住这只自上而下的索取的脏手,并且随时准备揭发上一代乃至无数代的伪善。”


王老师还说,“孩子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早就抵消了你喂她养她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没听说过获得快乐还让快乐源泉养的这不是讹人么?“


我理解王老师的意思是:还是首先体会爱、学会爱这种宝贵的情感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8 03:26 AM , Processed in 0.0330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