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来一口,虫子丨
- 风物君语 -
没吃过虫子的人,
第一口下去总有点心理障碍。
但没关系,
大胆来一口。
下口之前,来看看,
最会吃虫子的云南人都是怎么吃虫子的↓↓↓
▼
“很多外国人一看也直哆嗦,看着很恶心,但吃起来非常非常的鲜。”《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在一次演讲中如此形容一种在厦门吃到的虫子。它叫可口革囊星虫,是闽南地区制作土笋冻的原料。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fibWqkSGV9qYPVianu99uNIexIpCMrILYx2akTZb4TR3zzu31RWEj9C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这个我们也去尝过了→在闽南,我目睹了虫子变身美食的全过程) 摄影/郑亚裕
让一群人吓破胆的虫子,在另一群人眼里,可能就是美味珍馐。见到土笋冻不发抖,还只是对吃虫子刚刚入门。
如果要说中国真正的食虫大省,哪绕得开云南?
每年,许多久居北方的人爱把这个南方的省份作为旅行目的地,但每次回程中,他们宁可在行囊里装满批量生产、塑封包装的寡味的鲜花饼,却对于虫子制成的菜肴,人们总敬而远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o6nLlFp2ibhia24CQmKIZWMtcEeOO4L6Utu4X5nDiaoJwicn1ne8kmSxo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吃虫子这件事情,得看人。前两个月林更新买了箱蚕蛹回家吃,发条微博还上了个热搜。
有人旅行归来,对云南的印象停留在滇池边的昆明和洱海边的大理。其实,如果离开这两座文绉绉的城市,往雨林深处走,往回荡着驼铃的茶马古道上走,往傣家村寨里走,往这个省份的更边境走,就会从摆进餐盘的各类虫子里,感受到云南最自由不羁的滋味。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b8ezmQwia6xiaTmfKkrUS6Xf3cQwzKJibx9bticBnOkNNmMgIg9TwFoqm5ibdoia0hAdXEmOqNSdKesdfwSLEO5V6aX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云南流行“十八怪”,其中两怪就是“三个蚊子一盘菜”和“蚂蚱能做下酒菜”。
看来云南人民不仅觉得本地虫子个头大,对于自己吃虫子这一习俗的独特性,同样有着深刻的认识,否则也不会将其归为一大怪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FkFibiaWlwNgngKhuSuqoA6svX48JtDae7nc2of1xCgicVJa4W1MYZZs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云南人爱吃虫子,一半原因就是那里的深山密林。图为俯拍的西双版纳村落。图 / 视觉中国
云南人最常食用的虫子大致有竹虫、水蜻蜓、知了、臭屁虫、花蜘蛛等几种。这些在外省人看来心惊胆战的名字,是很多云南人的家常便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aJOibpKmppDm8QZaz1iaHFEH4XHXooFLHXd5HAaYichjKIicibnqnX6gyx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都是菜。
先说竹虫,有些省份叫它竹蛆、笋蛆,名字都不如“竹虫”来的典雅,尤其是“蛆”字容易叫人大倒胃口。
竹虫从小生长在竹筒内,以嫩竹为主,可以算“吸天地之灵气”。竹虫颜色乳白,外形浑圆通透,油炸过后会有淡淡的奶香味,是傣族人重要的待客菜肴,而只有两万多人口的基诺族,更是对它喜爱有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VhlpHIiajDW7ldyC2ZVm0yGFiaX8Lh1fwmf6TcjhyvNPh4ex73HR2Kh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对,这是竹虫。(我已经尽最大努力让它看起来不那么恶心了)
云南最生猛的虫子菜主要集中在南部傣族、景颇族聚居地,在大理和昆明一带,人们所吃的虫子就温和许多了,大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蚂蚱、蜂蛹、蚕蛹、水蜻蜓等。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ibPiaflqRPKXYuN781R2v7aeBjN2rSTHghqkmTDF0FibicVeTP8Giac7Sv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云南建水餐馆里卖的油炸水蜻蜓,想来口啵? 图/视觉中国
油炸水蜻蜓这道菜,最早流行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顾名思义,水蜻蜓就是从水里捞出的蜻蜓幼虫,还未长成翅膀。在潮湿的云南,这种唾手可得的食材自然也受到了常年赶路的马帮的青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BtgeQ56sxhGJozMwboZQ1rTabJRhak2JicBLCYtGXrhUO75oERh1Km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这里的生活方式早就了当地人对于吃虫的兴趣,图为洱海古街道。摄影/杨磊
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城镇,今天在丽江到处都能见到这道美味。
说到吃知了,也就是蝉,一定有人长出一口气:“这算什么,我们不是云南人,也吃过炸知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ra8j6yv7ovXNZOmkGCq39bg7GwWlM6KloBF7sQXFPgw6wFbk3Prqh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相比别的昆虫,蚕蛹大概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类虫子了吧…… 图/视觉中国
毕竟连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都见过“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的捕蝉高手,中国人吃蝉的历史不可谓不久,范围不可谓不广,但能比得过云南人的,却还不多。
每年夏天,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捉来的知了穿上竹签,放进油锅炸透,再撒上调料粉,就做成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小吃。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g4LHqopql1vErB7LCUSoZFSqZCHIVuXPkQZcS7GZh8mTVlpJnEbOOFSuYWbuxCAn8icQJreibMzPib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在云南吃虫子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旅游消费方式,在丽江的集市上你一定能看到卖虫子的商贩。图/视觉中国
鲁迅先生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以后人就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应当极端感谢。”这句话里固然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但鲁迅先生要是去过云南,一定会考虑换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