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心甘情愿地做一个“糯”夫丨
![](http://localhost:48765/hevc?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gif%2Fb8ezmQwia6xg3yFSgFrcAkf3M9EbMhL7YJC5tzDPXsSCs6B09aO9rpviaWREZzV4F7noEdAia08xwK3ys6Z9f4LYw%2F640%3Fwx_fmt%3Dgif%26wxfrom%3D5%26wx_lazy%3D1%26tp%3Dwxpic&type=gif)
- 风物君语 -
端午节快乐~ 吃粽子没有? 风物君前两天带大家探索过 中国到底哪里的粽子最好吃?
今天 我们决定讲讲粽子“内心”的故事 跟大家一起看看 糯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食材?
▼
![](http://localhost:48765/hevc?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gif%2Fb8ezmQwia6xiaM9IaNpEiau0USotzsc05EtkiasK6V67riau3DLudpick0ZpB2WQKTriaFWAcdBib63aqKeae5DTwT3rfw%2F640%3Fwx_fmt%3Dgif%26wxfrom%3D5%26wx_lazy%3D1%26tp%3Dwxpic&type=gif)
糯米善变。它常常以不同姿态,周旋于各种场合之中。端午节这几天,它是粽子,到了过年时它会变成八宝饭,元宵节它是元宵(汤圆党的朋友们,我没有忘记你们),清明节又成了青团。 这个黏糊糊的家伙,总能找到最合时宜的存在方式,强行蹭各大节日的热度。热闹过后,还藏身大街小巷,勾引着大江南北的吃货们。那么,糯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食材呢?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b8ezmQwia6xiaTmfKkrUS6Xf3cQwzKJibx9bticBnOkNNmMgIg9TwFoqm5ibdoia0hAdXEmOqNSdKesdfwSLEO5V6aX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食物在中国从来不是单纯的食物,它们背后有极强的文化含义。糯米也不例外。中国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度,因此种植糯稻也有悠久的历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iaM9IaNpEiau0USotzsc05EtMYjyQQzuicHlEpC4BNa9jGnmIm1AdXUibyeCfD7qz73cOyOx8QTEwns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收割后捆扎好的糯稻。
如今可考的关于糯米的最早记载在甲骨文之中。糯米在当时被称作“稌”(shǔ)。汉朝时,“稌”的名称演变成了“秫”(shǔ)。《氾胜之书》称“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将秔(jīng)稻与秫稻并列,可见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作物。《古今注》记载“秫为黏稻是也”。可见古代这个字是指糯米的。“糯”字在汉朝的一些地区写作“稬”(nuò)。西晋之后才开始使用如今的写法,并逐渐流行起来。
如果你问一个学历史的人:糯米有何用途?他八成会很兴奋地告诉你:砌城墙,糊窗户!糯米在古代可是十分重要的粘合剂。明太祖在位时,大兴土木,修葺南京城墙,就使用石灰糯米浆涂抹城墙,以此增强城墙的稳固性。晚清的著名太监李莲英死了以后,就埋在一个“鸡蛋糯米坟”里面。蛋白拌石灰,糯米粥浇筑,不透水、不开裂。他盼望入土为安,不过还是在日后落了个被挖坟掘墓的下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iaM9IaNpEiau0USotzsc05EtyiatxCWC8ZSSjMH0zwMMUCrqvFEsYuXtrvCicvnkibxDj8Y3er7Pm046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南京城墙。图/视觉中国
传统上糯米不仅仅是给人吃的,也是给祖先和鬼神吃的。“糈(xǔ)用稌米”,这是《山海经》中的糯米。“糈”原意是经过人工挑选的精米,质量更好,所以要首先供奉祖先。《离骚》之中也有“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的句子,说明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糯米就是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祭品。 糯米的另一种文化含义,来自于酿酒。中国古代的酿造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酒在中国文化中有复杂的文化意义,或抒怀、或消遣、或解忧,人们总是离不开酒。陶渊明在彭泽令任上时,想要把100亩田全部种上糯稻,用来酿酒,他的妻子却要求种粳稻,充作粮食,一番争执之后,只好各种一半。酒可是陶渊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不知道他是否为此耿耿于怀。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iaM9IaNpEiau0USotzsc05Et88Be8wPKtzHaglx21yV748tjdRh3A1lgsy2WuibqAEZn2rhicOib02sN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浙江佛堂红曲糯米酒酒窖。摄影/张律堂
江南地区出产糯稻,自然也有酿酒的传统。苏轼有诗:“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zhà)水光”。这“乌程霜稻”,便是产自湖州的芦黄糯。如果没有糯米,只怕苏轼“问青天”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尽兴。 对于汉族来说,糯米可能只在一些特点场合出现。但是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中,糯米是无处不在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及老挝、泰国等国,被学者们称作“糯稻文化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iaM9IaNpEiau0USotzsc05EtJfOS58BicCrYm7icibHMQiaTF2WibNiaV27s8s184C0MibLOgfCWfJTJZw1N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贵州糯稻稻田。
他们平时以糯米为主食,苗族人和侗族人还会把糯米作为腌制鱼、肉的配料。遇年节庆典则更加隆重:壮族在三月三制作五色糯米饭;傣族的泼水节一定少不了“泼水粑粑”;侗族在清明节蒸黄糯米饭,重阳节有重阳粑、重阳酒。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8ezmQwia6xiaM9IaNpEiau0USotzsc05EtiaxLYibyvl916NzVVYBicDNoDO4yjO7INutzvUjBnsdrkGvA4juwX9Do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 广西五色糯米饭。摄影/王凯
同样的,糯米也用来与神灵沟通。他们把最重要的食物献给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侗族人就连盖新房也要在房梁上放一把糯谷,既是敬神,也是祈福。类似的习俗在南方很常见,这里面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最朴素的希望。毕竟,当年傣族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是这样的:“糯米饭,咸鸭蛋,干黄鳝,二两小酒天天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