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分享的第10本书:《天才的阴暗面》
提起希区柯克,我们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悬疑大师”。这个生于伦敦东区,从未接受过专业院校系统电影教育的小胖子,在去世几十年后依然是很多人心目中悬疑片的最佳代言人。 对于自己的私生活,希区柯克一直鲜少提及,就像他善于把控剧组一样,希区柯克也习惯于掌控谈话的走向,他总是能说出自己原意袒露的事,多说别人,少谈自己。即使表现得平易近人,热情诚恳,希区柯克却始终抱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戒备心。这位乐于曝光于大众媒体前的电影大师,在每当被问及家庭生活、个人情感类的问题时,总是会跟人打起太极来,顾左右而言他。 这让人反而对他闪光灯外的形象更加好奇。
©CBS Television-CBS Photo by Gabor Rona 本书的作者唐纳德•斯伯特(Donald Spoto)是美国知名的传记作家,也是不折不扣的希区柯克影迷。1976年,他更是在偶像的首肯下出版了《希区柯克的艺术》一书。在希区柯克去世后,唐纳德拜访了希区柯克的家人,希望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版希区柯克的传记。唐纳德的请求遭到了拒绝——希区柯克生前曾明确表示,不希望有人在他身后再去探究自己的生活。 唐纳德却不想放弃传记的出版计划。他在整理希区柯克大量的文章和访谈后,发现其中充斥着诸多矛盾的不实之词和缺失的人生轨迹,加之,希区柯克疏于与人通信,更别提存世的日记了。唐纳德的创作变得举步维艰,他决定来到希区柯克的出生地,英国,从源头开始搜寻不为人所知的希区柯克。
©Insomnia Cured Here via flickr “当我还不到6岁的时候,我干了一件让我父亲决定应该予以惩戒的事。他写了一张纸条,让我送到当地的警察局。值班警察读了纸条后,把我送进拘留室关了5分钟,他说‘我们就是这么对待淘气的小孩的。’从那以后,我总是竭力避免与警察和监狱打交道。年轻的朋友们,我给你们的忠告就是:千万别坐牢!” 这是希区柯克不断在公众面前讲述的一个关于自己童年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让听众们相信,他在影片中表现出的恐惧感和犯罪感皆起源于此。 希区柯克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天主教家庭,童年时期的他经常独来独往,他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观察别人,或是自顾自地研究着地图和火车时刻表。毫无疑问,父亲对希区柯克确实很严格,然而希区柯克口述的那段“童年阴影”既无法被证实,又不能被否定。 年幼的希区柯克讨厌自己的姓氏,因为他经常被冠以“cocky”的外号,以至于他在多年后经常在自我介绍道“I’m Hitch”。谁料,这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进入以严苛著称的圣·伊格纳修斯学院后,却爱上了“cocky”这个称号,还逐渐成为了全校知名的“问题学生”。 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圆球”总是红光满面,面带微笑。他似乎拥有可以一眼洞穿他人的能力,但别人却永远看不透他心里在盘算些什么鬼主意。
希区柯克喜欢用偷来的鸡蛋去砸教甫的窗户,被逮住后,还淡定地装无辜,把罪责归结到鸟的身上。当然,这种小把戏自然满足不了他那颗作妖的心。希区柯克曾经跟朋友合谋,把毫无抵抗力的低年级学生绑到地下锅炉房里,在他背后点燃爆竹,随后逃之夭夭。可怜的小男孩误以为锅炉房爆炸,只能在即将被炸得粉身碎骨的恐惧中独自颤抖哭泣。 除了恶作剧之外,希区柯克最大的爱好就是前往法庭旁听刑事案件审判。他对犯罪有着异于常人的好奇心,希区柯克甚至会到博物馆观察那些著名案例的凶犯遗物。他总是兴致盎然地通过这些物品分析所有者的人生轨迹。 1916年初,丧父不久的希区柯克在亨利公司(Henley)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在挣钱糊口之余抽空上夜校学习素描、艺术史、经济学和政治学。同时,希区柯克还开始进行写作,迷恋起了电影。他经常为公司的内部刊物供稿。 希区柯克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模仿了他最喜欢的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写作风格。虽然笔法略显稚嫩,但文章中已经具备了他日后在影片中善于表现的恐惧和悬念感。
二战后,希区柯克进入一家电影公司开始从事设计字幕的工作。在那里,希区柯克一边工作,一边向其他工作人员学习电影制作方面的技巧。就在他开始筹拍自己的电影时,却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多部拍摄中电影由于资金链断裂而流产。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从来没有和女孩子约过会,在感情中颇为被动的希区柯克,认识了公司的剪辑师奥玛(Alma Reville)。两人在1926年结婚,妻子奥玛也成为了希区柯克最亲密的幕后伙伴,她也是为数不多的令希区柯克信服的存在。 1929年,希区柯克搭上了有声电影的顺风车,他拍摄的《讹诈》(Blackmail)上映,这部电影是希区柯克指导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也通常被认为是英国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他终于摆脱了此前的拍摄阴影,在电影制作中不断地取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当然,除却早期人生经历,人们对希区柯克最为好奇的就是他与一众“希女郎”的关系。对此,唐纳德自然不会错过。
Madeleine Carroll©kate gabrielle via flickr 希区柯克在为电影选择女演员时从不避讳自己对金发女郎的偏爱。玛德琳·卡洛(Madeleine Carroll)不是他选用的第一位金发女演员,但却是他心中“第一个真正的希区柯克式的金发美女”。希区柯克在玛德琳高傲冰冷的美艳中,感到了一种隐含的令人无法拒绝的性感。 在合作拍摄《三十九级台阶》的过程中,玛德琳时常为希区柯克那忽冷忽热的态度感到困扰。导演被她在镜头前蛊惑人心的美貌所迷惑,但这种迷恋又令他自己苦恼万分。这种矛盾的心情令他把怨气发泄在了玛德琳身上。实际上,很多日后与希区柯克合作的金发女郎都曾遭到过这种分裂般的对待。 ©flickr 当然,格蕾丝·凯莉(Grace Kelly)一定是那个例外。希区柯克坦言,她是自己导演生涯中与自己合作最好的女演员。格蕾丝·凯莉拥有沉静典雅的美貌、有所克制的内在激情、不时闪光的艺术才华,又甘愿聆听他的耳提面命。即使听到荤段子,格蕾丝·凯莉也能淡定化解,甚至都看不出她有一丝尴尬。
可以说,她应和了希区柯克在专业和私人情感上的各种幻想和需要,有一阵儿他甚至觉得自己不需要别的女演员了。可惜,格蕾丝·凯莉在嫁入皇室后随即息影,二人的合作很快终止了。 常被称为“希区柯克最后一个金发女郎”的蒂比·海德莉(Tippi Hedren)或许是那个最“倒霉”的存在。她不仅在拍摄《群鸟》时被真实的道具鸟啄伤,还为希区柯克在片场“暴政”般的管理手段崩溃。《群鸟》一度暂停了拍摄。在多年后,蒂比直言希区柯克毁掉了自己的演绎生涯。
希区柯克一直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中产阶级绅士形象:只有一位妻子、一个女儿和一个爱好。当然,这只是他精心塑造剪裁出的个人形象。在他去世后,我们对他的了解似乎更多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希区柯克的复杂性格,其隐晦与神秘的程度,可能远胜于他拍摄的任何一部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