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7|回复: 0

[文化教育] 耶鲁校长:大学应始终对全世界优秀学生敞开大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0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耶鲁校长:大学应始终对全世界优秀学生敞开大门 

 2018-04-02 徐一彤 世界说


世 界 说

徐一彤


为参加在3月24至26日间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于近日带领多位学院院长与知名教授访问北京。在中美关系渐趋紧张的当下,耶鲁如何看待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往来?在全球化刺激舆论场两极分化的21世纪,拥有逾300年历史的耶鲁又将如何自处?围绕这些问题,世界说记者在耶鲁北京中心对苏必德校长进行了采访。

 

中美关系:全球治理,共同耕耘


△  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在耶鲁北京中心接受记者采访 来源:视觉中国


耶鲁大学是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学府,与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1850年,出身广东的容闳进入耶鲁大学深造,成为中国第一位在美留学生,也令耶鲁成为北美第一所接纳中国人就学的高等院校。时至今日,耶鲁校园内的中国留学生与学者已超800人,占全体国际生的近五分之一,中国已成为耶鲁大学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 


今年是苏必德连续第三年来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此前他刚结束了对非洲的访问。苏必德以本届年会上的议题“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为例,表达了对中美关系长期走向的预期。苏必德指出,“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旨在讨论如何让经济增长更普遍地惠及社会各人群,“中国遇到了这个问题,美国遇到了这个问题,我刚从非洲回来,非洲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类似实现包容性增长这样的议题离不开全球范围的共同努力,也表明国际社会对中美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仍有强烈的期待和需求,两国之间搁置疑虑、建立互信才是重中之重。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  来源:视觉中国


后真相时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在全球化对本土社会造成的冲击之下,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多国都在近年出现了民粹主义崛起、政治极化(political polarization)的现象。在2017年夏季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份民意调查中,只有55%的美国受访者认为高等教育对美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大学在日益意识形态化的舆论场中难免被贴上“精英主义”“左翼”的标签,作为知识权威的传统地位有衰落之虞。

 

2018年2月27日,苏必德在美国教育界媒体《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发表评论文章,提出了解决大学公信力危机的两点建议:一方面,大学应当“说出自己的故事”,向公众更好地传达高等教育对社会总体带来的增益,而在根本上,大学应当在本职工作中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


△  2017年皮尤中心民调显示美国不同政党支持者对高等教育态度迥异 来源:Pew Research Centre


在采访中,苏必德强调了高等教育在“后真相时代”的必要性:“大学应该教育学生识别真与伪、观念与实证的区别,掌握批判思考、鉴别理据的技能,这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而在培养学生理性判断力的同时,苏必德认为高校也应通过研究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大学为研究事物提供了最不受拘束的环境,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学术研究挑战世界上最难的难题,”他说,“大学应该坚持自身真正的使命: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保存知识。”


苏必德认为,大学通过研究对社会产生的效益不但是长期且宏观的,也可以是短期而具体的。根据美国在1980年通过的《贝杜法案》(Bayh–Dole Act),研究机构在接受联邦资金赞助进行科研活动之后可以保留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这允许耶鲁效仿鼓励本校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的商业化留在校园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而非搬到硅谷创业,从而进一步激发地方经济的创造力,制造更多就业岗位。


△  20世纪初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美术课堂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今年年初,耶鲁大学管理层开始讨论将根据传统国际关系学纲领组建的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Jackson Institute of Global Affairs)改组为跨学科的公共政策学院,以在对国际政治、经济与公共政策问题的讨论中增强对量化方法与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的综合使用。“有太多公共政策问题都陷入了两极分化当中,人们总是根据各自的意识形态立场互相争吵。但这些问题原本有一个超越立场之分的真正答案,”苏必德说,“而得出那个答案的唯一途径就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我们应该问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


通识与人格:耶鲁期望怎样的教育?


 从20世纪开始,随着学校规模扩大,耶鲁崛起成为一所在全世界拥有声望的研究型大学,但在苏必德看来,耶鲁直到19世纪都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重的学院,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至今都是耶鲁的长处与核心价值所在。


△  耶鲁校园 来源:Flickr


耶鲁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坚持“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方针,这一教育哲学要求学生除专注于自身专攻的学科之外,还要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都修够一定的学分,从而在不同领域都能有广泛的探究。在苏必德看来,“通识教育”的特色不在于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或技能,但能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具备独特的优势。以金融业为例,苏必德提到,金融企业在雇佣耶鲁学生时看重的是他们在观点表达、批判思维和广域思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正是通识教育在雇主眼中的价值所在。


作为一名心理学者,苏必德在担任耶鲁大学校长前曾以对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研究著称,他在采访中也关注了对近年来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苏必德认为,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更愿意公开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向外界寻求帮助,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在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入学前往往缺乏应对失败的经验,这令他们在困难面前缺乏韧性。


“现在的家庭环境普遍比过去更强调对孩子的保护,我们变得不太乐意放手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独立做决定了,”苏必德说,“这种过度的保护意识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找到,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别处。我认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们多做些困难的决定,这样他们才能从自己的失败中学到人生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8 07:45 AM , Processed in 0.0635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