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1

[哲史艺丛] 读了这么多小说,你真的会读小说吗?|1天1本书 No.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2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了这么多小说,你真的会读小说吗? 

 2018-02-09 焕焕 1天1本书

这是我们分享的第31本书:《小说面面观》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酷朗读音频


记得大学时候,对阅读格外痴狂,经常乱七八糟读各种文学作品。但一到跟老师、同学讨论的时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某一天,一个老师看不下去了,批评我说,书不是这样读的,如果你连如何正确阅读一本小说都不知道,这样乱翻一气有什么用呢?他建议我先去读一本文学批评册子《小说面面观》。

 

这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E·M·福斯特唯一的一部文学批评专著。1927年,作者应邀到母校剑桥大学,在“克拉拉讲座”做了一系列关于小说的演讲。因为演讲内容深入浅出,轻松幽默,且对读书人大有裨益,便被集结成书,取名为《小说面面观》。这本书至今仍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美学经典名著。

 

虽说是批评专著,但因为作者本人就是小说大师,在演讲中便常常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如话家常般活泼幽默地讲解小说的方方面面。论述之中,洞见迭出,又浅近易读。其中关于“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观点,成了现在批评家经常使用的术语。可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正确认识、阅读一本小说,写好一本小说的朋友都是大有裨益的。


© A.C.W.Duncan


1.小说就是故事吗?

 

既然要正确认识和阅读一本小说,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小说是什么?也许我们第一反应会说,小说就是故事吧?

 

还记得《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吗?国王立志要杀光全国所有的女人。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自告奋勇,来到国王身边,只要她不死,国王便不会再杀其他女人。为了保全性命,每天晚上,山鲁佐德就给国王讲故事。每当看到白昼降临,山鲁佐德便把讲到一半的故事停下,好奇心切的国王只好一次又一次绕过她的性命。直到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回心转意,两人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由此可见,讲好一个故事,不停地制造悬念,让人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多么重要。听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像国王一样,期待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但这就足够了吗?

 

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例,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地发展下去,都可称之为故事。但就像电影《一一》里的说的,“如果电影跟生活一样,那我们过生活就好啦!”小说也是这样,如果小说只是讲述生活中的一连串事件,那过生活不就好了,何必又要写小说,读小说呢?

 

实际上,不论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在一件件事情之上,还有我们对它的思考和评判。如果说故事就是叙述这一个个事件的话,好的小说还要有对生活的价值衡量。一个人从生到死,有着无数故事。“我们理所当然都会老去。可一本伟大小说的基础不能只不过‘理所当然’,而应该超越它”。好的小说正应该通过故事,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找到精神上的意义和启示。说到这里,也许你就会明白,故事只是对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的讲述。小说不是故事。对小说这种异常复杂的机体来说,故事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


© Ada Thilen


2.小说里的人物

 

讨论完小说中最简单又最基础的故事元素,作者又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更有趣的话题:人物。在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里,一些经典人物角色,像林黛玉、猪八戒、包法利夫人、盖茨比等等,虽然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形象,却仿佛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但是只要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书中人物根本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来做不到彻底地相互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相互之间保留隐私一直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必备前提之一。但小说中的人物却可以完完全全为读者所了解,如果小说家乐意这么做的话,他们的内心世界完全可以呈现出来。

 

此外,作者又用更加直白的方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算下来,我们人类的生活大概有5件事:生、死、吃、睡和爱。这个5方面,处处都表现出两者的不同。

 

可以说,生与死都是我们重要的人生经验,但对它们的了解只能通过传闻和记录。生与死,过程同样繁琐,我们亲身参与,却无法真正感知。因而,在小说中很少看到有关于生的描写。他们一出现,往往就可以独立行走。相比之下,作家对死亡的描写却很常见。一来,死亡和爱情往往是结束一部小说的两大法宝。二来,“从已知写到未知的黑暗要比从出生的黑暗写到已知更容易掌控。”

 

那么关于吃和睡呢?平均而言,我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还要日复一日把东西填进肚子里。但在小说中,人物却仿佛忘了睡眠,只表现他醒的这部分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喜欢美味,小说里的饮食大都是社交性质的,人物几乎从来不会吃得像现实生活中这样津津有味。就像《红楼梦》里的饭局,多是为了表现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再说爱情。日常生活中,除去吃饭、睡觉和工作,每天完整留给爱情的时间,两个小时就已经够慷慨了。但是在小说中,爱情的地位却变得格外突出。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没日没夜地谈情说爱,在小说里却变得可能。而且,这种激烈的情感往往会带来一种恒久不变的幻觉,正好可以让小说家来结束他们的书。

 

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书中人物的不同之后,作者又对小说人物的类型和叙述视角进行了区分。福斯特在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小说批评观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也叫漫画人物,是那种一出场就会被认出来,性格单一的角色,常作为喜剧形象出现。就像我们的脸谱人物,关羽永远代表着忠义,曹操则是奸佞、狡诈的代名词。而圆形人物的性格却要丰满得多。他们像真人一样有着不同的侧面,而且还会随着时间和经历发生改变。对于圆形人物,我们无法用一句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也没法轻易就记住他,但圆形人物在自身成就上却远远超过了扁平人物。也只有圆形人物才堪当悲剧性表演的重任。


© William Worcester Churchill


3.故事和情节是一回事吗?

 

说完了故事和人物,小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情节。只是,情节和故事到底有什么差别呢?福斯特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来区分这两者:

 

“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是个故事。“国王死了,王后死于心碎”就是个情节了。对于王后的死,我们听到的若是个故事,就会问,“然后呢?”如果这是个情节,我们会问,“为什么?”

 

也就是说,故事是对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的讲述,情节也是对这一桩桩事件的叙述,但它更强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听故事,为了吸引人们不至于睡着,只能依靠好奇心,设置悬念,但阅读小说情节却需要有脑子有记性才欣赏得了。

 

因为,只有有脑子,会思考,才能理解情节,把它与之前读到的其他情节联系起来。直到最后,等他登高望远,纵览全局,理清所有脉络,才能明白作者的用意,知道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此外,想理清小说的所有脉络,自然就要求我们还要有记性。如果看到后面王后死了,就已经忘了前面国王的存在,那我们永远也弄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害死了王后。对于一部情节曲折、人物复杂、线索繁多的小说来讲,只有记忆不断重新组合,再三思量,才能解开人物之间的关系谜团,在脑海里勾勒出小说简洁紧凑的完美整体。

 

在本书的后几章里,福斯特还对幻想、预言、模式和节奏等等,进行了同样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作者提到,对小说的任何一个侧面下个定义,最轻省的方法就是看它对读者有什么要求。“故事对应的是好奇心,人物诉诸的是读者的人之常情和价值观,情节则要求读者兼具智慧和好记性。”而幻想小说则要求我们付出额外的代价:相信和接受。拿《格列佛游记》来说,只有我们假定真的有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存在,接受作者这一设定,我们才能继续读下去,而不是挑三拣四,说它的故事多么离奇,不切实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故事里,看看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的生活意见和启示。

 

概括来讲,作者以英国文学为主,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经典的小说片断,譬如简·奥斯丁、詹姆斯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白鲸》等等,来帮我们理清让人困惑的小说术语,了解小说的各个方面,论述条理分明,浅近易懂。对当代文学批评误区的分析,也幽默感十足,让人捧腹大笑,又不乏机敏、睿智。比如,一位“伪学者”出了一本文学指南,专门论述环境和文学的关系。福斯特说道,

 

“这本奇书来自大西洋彼岸,我真是永志不忘……他是位伪学者,而且是位优秀的伪学者。他按照小说的写作日期、长度、地区、性别、观点,直至你能想到的一切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而且他袖中还另有乾坤,那就是天气,他祭出的这一法宝还项生九头。这九头底下各有示例支撑,因为此公纵有千般不是,却是异常勤勉……”

 

这一事例似乎也证明了,如果不知书而读书,不懂小说却执意瞎读,不但浪费时间,还会适得其反,最终无法窥探小说的精华和奥秘。而这本《小说面面观》,或许正可以作为我们文学爱好者的必备入门读物。

 楼主| 发表于 2018-2-12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3739BFD-1F0E-4FF8-87BC-92AB752DC428.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6:43 PM , Processed in 0.0366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