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5|回复: 0

[文化教育] 小事 | 应试教育到底危害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6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11-18 04:42 PM 编辑

小事 | 应试教育到底危害谁了? 

2017-11-18 小事不小 知乎日报


于是那些本来能力有限的学生

就把能用的精力都用到学习考试上

而其他重要的、影响一生的能力

就都被无视了


题图:《天才枪手》


知友


我妈。


一个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我妈来自 n 线小城市普通家庭,某省高考前十名,现在也在学术界。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比如挂科退学自理能力差不上班之类的应试教育受害者。


前排一片说应试教育给了出身普通的子弟很多机会,考上不错的大学进入大城市找到好工作过上小康生活,简直太好了不是吗。对多数人来说是没错,我妈二十多岁的时候工资也比全家几个人加起来还多的。但是,生活真的有这么 easy 吗?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也是不应该被掩盖的。


需要说明应试教育只是一种教育,可以只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而我这里称的“应试教育”,更准确的说是中国过去的一段时期的,以应试教育为绝对主体且大部分学校几乎只提供应试教育的制度。(而现在仍然有相当多的学校还是这样)。


最突出的便是我妈和原生家庭不可调和的矛盾。


大约从我小学开始,寒暑假几乎每天都有我妈和外公吵架,起因基本都是外公说了个什么,然后我妈就开始“你根本不知道 xxx”“你完全没见过 xxx”“xxx 你听说过吗,都没听说过”。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除了吵架他们几乎不能正常交谈。


而近两年,我妈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大家庭,比如在大家的群里说(一位近亲)“xxx 没上过大学,不懂 xxx”。有的时候说的我都看不下去,人家都快翻脸了,都是我出来打圆场。有的人是不会说话,但是我妈是在我和周围的家人都告诉过她的条件下,她认为这种说话方式是对的。


我直接说过“说话要注意人家是什么感受”而我妈回答是“说话之前还得想多麻烦”,并嘲讽回来:“只有层次比较低的圈子才喜欢斤斤计较这些,我们的圈子没人觉得我说话有问题”——然而据我的观察,这个事实成立但逻辑不对,原因其实是她在同事圈子里不会开嘲讽,只在家里开,所以同事没人觉得她说话有问题。


除了生活环境差异这个客观原因,很多人不知道在生活环境存在差异的时候如何处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这绝对是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培养的,而应试教育几乎排开了这个机会,家长和孩子通通以考大学规划着一切,对上大学有益的事,让做什么就得做什么,除了有心思和想法的父母,基本都不 care 家庭关系为何物,当然学校就更没办法了。


顺便,现在知乎上,用名校标签开头到处开嘲讽的人也比比皆是,加上网上谁都不认识谁,更不用考虑别人感受了对吧。当然二十多岁这么做还可以说是因为年轻,要是五十岁还这样,你愿意也没毛病,只是那时说不定你就成了孩子在网上倾诉的内容。

第二,应试教育的“成绩好则优”-学校和成绩对应-“学校好则优”的连锁反应带来的是非颠倒。


我妈认为自己是领域里国内做的最好的十几个人之一,即使不算太夸张,但是她认为水平一般,但头衔更高的人,都说他们是巴结搞关系爬上去的的,说一些人经费是普通教授的十倍怎么可能花的掉肯定贪污不少,我不否认这里面可能有合理的怀疑,总之这个时候,我妈是那种大力反对学术腐败的。


然后呢,她自己学生找工作,拿了一个非正式的证冒充具有 xxx 资格,找了个高薪的工作,结果她还跟我表扬那个学生多聪明。excuse me?水平低的找关系往上爬不对,你学生招摇撞骗就成聪明了?我的三观简直不知道往哪里安放。我只能描述为缺乏 common sense,但是我妈竟然也是出过国的,但是在国外也就是和教授以及合租的中国人来往,能学习到 common sense 吗?还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在起决定作用。


还有一次,我妈几个同学吃饭我也去了,有个人就在讲他们一个不记得是千万还是亿级的科研项目,找人发现找的人都是同学关系圈子里的真开心,申到了,最后说,关键是申到资金嘛,做不做得出来再说。我当时一听尼玛还没做就这么说,你心里想的不是骗经费才怪,骗我是小孩不懂啊。而一直骂科研腐败的我妈,回家又说哎呀她的同学真厉害人家搞的这个项目多么大。


这个问题,不是应试教育有没有培养,而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学校好、资历好则优”的倾向,这种是非观不仅出现在当事人周围,社会上也是这样,清北复旦的教授挪用科研经费造假大家就怪大学待遇太差逼人家犯法,要么就人家科研水平这么厉害一定是被人嫉妒诬陷,普通学校的贪污那就是贪官骗子祸害学生。(顺便说一下这种,律师不是不干活的,要真是诬陷,以这种案子的影响力有名的律师都是争着上的,一旦发出来的判决,基本已经是把模棱两可的金额都排除了之后的结果了。)Any way,这种环境下,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就越来越走向以身份定是非的方式,现在知乎已经有很多这样的逻辑了,“我学校比你好,成绩比你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比你对”,和我妈“我的圈子没觉得我说话有问题,层次比较低的圈子才计较”是同一个心理来源。


第三,在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下,成绩好的人往往被认为很优秀可以放心,因此学校和周围的人会忽视对这些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我妈既有应试教育下好学生的完美主义,又很欠缺控制情绪的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发泄是适当的, 但是因为她一直成绩好,应试教育的评价当然认为是优秀学生,学校和家长根本没发现她需要这样的教育。等到了我小的时候,有一点不愿意听话她就用各种暴力的语言来骂我,各种方式打我,我小学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经常在精神失常的边缘。即使现在我二十多岁了,晚上经常有入睡障碍,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脑子里自动闪现我妈说的令人气愤的话一直到两三点才能睡着。我姑且认为小时候她是工作压力大要发泄,但拜托,就没有觉得这个方式不对的意识吗?


比周围的人没提供这种教育更可怕的,是应试教育下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能力需要培养,顶多当个班干部就所谓锻炼组织能力了,而比如控制释放情绪,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能力,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当然,我自己这也是很差的,你看得出来,我小时候这样的生活经历,我早就无可救药了,我觉得身心都快崩溃了。你看,应试教育影响我妈,不仅自己教育有问题,也不知道如何教育下一代,她已经快要失去下一代了,这不是很深的危害吗?


即使是现在,老师、学生、家长举的优秀学生的例子依然会这么说:“xxx 学习从来都不让人操心”,“从来不管 xxx 人家照样考了清北”,“xxx 大神根本不用听老师讲课,比老师还厉害”。这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这个教育制度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是缺失的,对这样的学生不提供、没法提供更多的教育,反而成了令人得意的事了?


而事实是,这样的学生有很多是需要其他方面的教育的,其中大部分学生可以由家庭或进入社会之后进行补充。但是有一部分,尤其是没怎么接触社会一直在学术界的,这样的教育可能一直缺失。带来的危害有一部分影响自己家庭的,比如我妈,实际上我妈对学生比较 nice 了,会帮忙找工作之类的;一些学生眼中的一系列“变态老板”,人身攻击学生、把研究生逼的跳楼的导师,有一些可能就属于像我妈这批只接受过应试教育的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只不过他们发泄的对象是学生。


这个问题下面支持应试教育和说不适应应试教育的人的危害的已经很多了。我只是加一个应试教育既得利益的受害者的例子,简单的说,就是本来一个人需要很多方面都足够才应该被认为优秀,而应试教育导致你只需要考一个大家顶礼膜拜的学校就被认为优秀了。于是那些本来能力有限的学生,因为这个捷径就把能用的精力都用到学习考试上,而其他重要的、影响一生的能力,就都被无视了。


从公平的应试教育中考出来,就能带着全家一起过小康生活这么容易?就我妈来说,没有我维护和大家庭的关系的话,有很多次他们已经可能反目了,而我和我妈的关系也在崩溃边缘——因为我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坚持了。事实上我妈同学里面,跟原生家庭几乎断绝关系的也不是一个。你问我爸为什么没有贡献?我爸是跟我妈类似的,他是从农村考了某 x 第一名和我妈成了大学同学,他学习和社会打交道的方式竟然还是依靠我妈教他,这简直太恐怖了,不再讲。


我不是打击依靠应试教育从普通家庭考出来的人,只是告诉大家有这样的事实,对于可能是的,能改早点改,别让你的孩子像我一样痛苦。算一算这个比例,在我爸妈那里应该是百分之几,这也符合我现在的认知,各位认为自己是名校的同学想一想你们周围传说的“奇葩室友”“图书馆奇葩”等等是不是也有这个比例?我并不认为大家反感的一些同学是作恶,他们更可能是教育制度下没有得到应当教育的受害者——即使可能也是既得利益者。


的确,这个比例不大,也就是说没有权势的家庭靠应试教育的相对公平考出来的过上好的生活的占绝大多数,但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百分之几这个绝对数量就不小了。应试教育危害的学生存在的,洗不了的。


其实这只是我的看法,我妈还支持应试教育的。她说过:“以前总有人说高分低能,现在我和同学们说我们高分,但也并不低能,我们当时成绩好的都在社会上取得了相对好的地位。”我只觉得这种就看社会身份来评价人的想法,还是那个应试教育的只依靠成绩评价学生的逻辑圈子的延伸。


回到楼主的问题,我认为鉴别是否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鉴别本身就是在走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标准的路子。应试教育的危害更像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是我并不声讨应试教育,因为我知道虽然对一部分学生有非常深的危害,但这是中国的无奈之举,当时只能这样,现在还只能非常缓慢的改变。我和一个答主的观点一样,应试教育不是根本问题,中国教育资源的缺乏才是根源。


好像提问的大家只有一个意料之中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


1.我开头定义了我想要讨论的并非应试教育这个教育本身,而是“学校几乎单一应试教育”的教育体系。


2.我整篇大部分都试图表述这个“几乎单一应试”的特性如何影响了家长、教师、社会从而影响家庭教育、性格教育。比如我说的“不用管也学的很好”的学生能得到周围人很高的评价,更容易让家长忽视考察其他方面,我妈就属于这样的学生。再比如,小时候你可能性格比平均水平欠缺,但成绩比别人好,于是总受表扬的是你不是他,老师也把你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那么你意识里就会觉得你才是对的,没觉得自己有问题,等到高中有意识但难改了,你没精力去改,与其花学习的时间精力去改善性格,不如比他们考个更好的大学再次证明自己是对的,很多人只能这么选择。


这些内容本来就是相互作用的,而我认为在这个例子中,和在中国的这段时期,这种“几乎单一应试”的特性相当大地影响了家庭和周围人的教育目标,从而影响了家庭和周围环境、影响性格形成,这一点我觉得我写了挺多的,也是我想说的:这个体系不仅作用于学生个人,也作用于家长和社会环境,从而影响很多方面的教育。


3.没错,我根本不觉得“应试”是重点,而是“单一”的问题,我完全认为考试制度是目前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一切以单一内容为标准的,无论是以成绩、体育还是什么标准,都和“单一应试”是一样的。


不知道这几点是否能帮我把我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8 07:36 AM , Processed in 0.0326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