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0

[历史] 谁说中国抗战之火从未蔓延到日本本土?这封信就是铁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2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说中国抗战之火从未蔓延到日本本土?这封信就是铁证 

 2017-03-03 萨苏 老萨有发现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战争期间中国在日散发抗战宣传品中唯一被发现的实物照片。



1936年,出现在东京的中国抗日传单


据说在七十年代一次相关人士的恳谈会上,有日本学者隐晦地向陈大使问了个问题,说在中国和日本,对两国间那场战争的命名好像都不大准确,日本叫做“日支战争”肯定不好,中国叫做“抗日战争”是不是也有片面之嫌呢?


也许这位学者问这个问题只是出于学术,但难免有想表达这场战争固然我打了你,但你也打了我,账很难算清的嫌疑。


陈大使的回答理性而坚决——所有的战斗都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场战争不叫抗日战争,叫什么呢?



是啊,这一战不叫抗日战争,能叫什么呢?


应该说,这也是中国人面对那场战争时一个难抑惆怅的因素——那是一场不平等的战争,直到日本投降,积贫积弱的中国也没有一兵一卒登上对方的国土。


然而,要说中国的抗战之火没有蔓延到日本本土,那也是不正确的。且不论空军(包括中美联合空军)的攻击,无论是中共还是国民政府方面,在抗战中都有在日本活动的地下组织,尽管他们的活动领域主要在于情报和宣传,但依然取得了相当成果。不过,关于他们的活动,除了少量文献记载以外,几乎没有实物证明,使相关历史显得分外幽深神秘。


由于这一战线的隐秘性,这样的实证堪称可遇而不可求,但终于还是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1936年11月,七七事变前中日双方的战云日益浓厚之际,日本情报机关在东京截获了一封装有中国抗日宣传品的信件。该信件收信人为一中国留学生,是因为被日本信件检查机关的人员发现而暴露。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处在法西斯统治之下,当时日本人之间的信件也在检查之列,有一批被日本检查机关扣留的在华日本人发出信件,至今作为档案保存在吉林省档案馆,已经成了历史的注脚。


从日方新闻记载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人抗战救亡决心日益坚定,反日行动层出不穷。


独家照片:汉口太平街,日本书店(思明堂)遭到中国爱国者炸弹袭击的惨状 日本国际情报社,1936年10月29日


在日本本土发现中国抗日宣传品的情况也并非仅此一例,所不同的是,这次的事件竟被日方搬上了新闻,发表在《世界画报》1936年第12期上,而且刊登了信件和宣传品的照片。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战争期间中国在日散发抗战宣传品中唯一被发现的实物照片。


日本刊物上刊登的中国抗日宣传品照片


尽管照片上只有一封手写书信和一份印刷粗糙的传单,但所含的历史信息却十分丰富。


看到此物时,我的第一印象是该传单可能是在日的中国地下组织所发。


伊作衡烈士,曾在日活动的中国地下工作者之一,他们的组织多次在日本实施过发放抗日宣传品等活动,针对的重点目标之一便是可能争取的在日留学生


不过,仔细研读信件照片和日方的描述,我又推翻了这一猜测。


这封信有一个清晰的抬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用笺”,说明它来自中国本土,这一点与日方宣称截获的是一封国际信件相符合。


而信笺四周书写的口号,也带有军校的特征,如“中国军队不打中国军队”“反对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抗日的势力联合起来”“为了抗日救国必须全国总动员”等。



随信夹带的传单,共有五句,其中第四句难以辨认,其余四句分别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内战一致对外”“实行对日经济绝交”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而信件的内容因为大部分被遮住无法分辨,但从露出的文字可以推测收信人可能在某个杂志社工作,而寄件人希望其协助订阅这一刊物,并预先奉上邮资——这已经可以被视为一种合法的情报收集工作了,因为二战中很多重要的情报都是通过公开报刊得到的。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又名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是当时桂系最大的军政教育机构


该校创办于1926年,建校于南宁东原陆军讲武堂旧址,第一期毕业生视同黄埔四期铨叙,本意为黄埔军校的政治分校,后为桂系控制。第一任校长俞作柏,1936年时的校长为白崇禧。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校名一度改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广西分校,并一度迁校柳州,三十年代中期迁回南宁后才恢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的名称,所以1936年出现该校的信笺还是符合逻辑的。


尽管白崇禧在该校不禁抗日思想,但在1935年桂系仍与土肥原有所接触,1936年的两广事件也疑点重重。虽然桂系接触日方可说属于虚与委蛇,但此种接触之下同时组织对于日本本土的宣传渗透似乎不大可能。即便真有这样的安排,使用本校信笺向日本寄送抗日宣传品,仍未免有些太过明目张胆,既不利于隐蔽企图达到目的,又容易给日方以口实。因此这封信件是否出自该校,还是很令人踌躇的。


而在宣传品上发现的口号,又和共产党方面的立场颇为一致。比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便是共方经典的口号。这不禁让人猜疑是不是共产党方面组织了这样的对日渗透工作。


即便如此,考虑到此时西安事变还没有发生,国共的谈判更是低调再低调,这份文件上的口号在那个时代实在非常先进,如果是寄信人自己总结出来的,那此人已经可以算是半个政治家了。


为了能够找到寄信人的蛛丝马迹,我又将这本刊物里外寻了一遍,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相关报道。结果令人失望,日方对此并无更多说明。


但收获也出乎意料,在该期刊物上,可以轻易寻到日军1936年六七月份在黑龙江安图等地与东北抗日联军发生战斗时拍摄到的照片。


日军攻占抗联营地缴获的大锅


遭遇战后合影留念的日军(可见一名被俘战士),战斗中起火的抗联密营还在燃烧


由此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其实那个时刻战争早已经打响了。无论是袭击日本商店,给在日留学生寄送宣传品还是东北的深山老林中与敌浴血奋战,体现的都是中国人在用各种手段表达着不屈的信念。无论寄信人是谁,它都是中国抗战宣传向日本本土渗透的铁证。


所谓“地无分东南西北,人无分男女老幼“,说的可能就是这样的事情。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1 08:55 AM , Processed in 0.0487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