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2016/08/12 14:33:08
经济下行风险中的无奈博弈
傅峙峰
中国7月份宏观经济公布后,市场可能开始担忧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定力是否足够。如果整个三季度中国经济都延续二季度以来的弱势,今年的GDP最终值可能低于6.5%-7%的目标区间。
中国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总体来看符合预期,但其中有一些结构性问题值得重视。首先,一季度出现过投资和融资放量的情况,各界一度担忧中国会重走信贷和投资拉动的老路。但伴随着“权威人士”提出“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二季度各项相关的数据见顶回落。其二,尽管“权威人士”强调投资不过越俎代庖,但从上半年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主要还是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尤其是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这也就意味着,虽然投资不能过度,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短期有效方法。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1-7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149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3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二季度以来,中国各项投资增速都趋势性回落,其中民间投资增速由于并未受政府行政和经济政策影响,整个上半年都呈现回落态势。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三驾马车,消费相对稳定但总体偏弱,7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内外部需求都相当弱,出口不足以担当重要角色,如果投资继续下滑,那二季度录得6.7%的GDP增速很可能在三季度回落到6.5%一线,四季度结束能否完成全年目标就成了疑问。
在存在结构性差异的弱经济格局下,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改善也是有结构性问题的。中国1-6月份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来自于电子、钢铁和石油等行业,其中钢铁和石油行业盈利情况改善并非需求侧改善的结构,更多受到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目前市场倾向于的共识是,今年工业品价格上涨更多是因为投机和交易因素,供给侧收缩影响有限,需求侧扩张未见。这种盈利改善的基础并不牢固。
因此总体来看,中国经济调结构目标要达成仍需相当长的时间,稳增长并不令人放心的基础可能开始松动。如果中国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稳增长来为调结构提供更多时间,那么稳增长就势必还要有更多政策来确保。
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稳定经济的手段有限,否则也不会在上半年只看到基建投资一枝独秀而房地产和民间投资增长乏力,中国政府为如何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进行了多次反复的研究。
中国股市所处的尴尬环境很大程度上是宏观经济限制的结果,这不仅反映在基本面影响上,宏观货币层面同样如此,甚至是严格的监管也是因为中国当局希望股市能为实体经济输血做贡献而非成为资金套利空转的场所。在大类资产快速轮动完毕,中国明确要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后,资金不愿意承担更多风险而转而愿意接受更低的投资回报率。高息股于是开始被青睐。
如果说下半年中国股市要遵循宏观环境变化想要制定积极的投资策略,最后还是可能不得不押注于为了稳增长而出台的小规模的脉冲式投资刺激政策。虽然刺激规模大概率不会超预期,但适当的增量投资会给市场找到买入的理由。这也是这个只能场内博弈的市场下的无奈选择。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Horatio.fu#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