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舒
中国人第一反感的,不是暴力,而是背叛。
杀人放火固然可恶,但比杀人放火可恶十分的,乃是汉奸,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也,儿时拌嘴,最高级别的“批评”是:“你这个甫志高!”这个道理,连小儿都知道。
所以,我第一次看到《牧羊记》剧本,心内大惊。
《牧羊记》是宋元时期诞生的一部南戏剧目,说的是汉朝苏武牧羊故事。清人张大复在《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中,把这出戏的著作权给了马致远,姑为一说。从情感上来看,《牧羊记》里苏武牧羊坚贞不屈,《汉宫秋》中王昭君以身殉国,《牧羊记》确实会是马致远喜欢的题材。
不过,人们更关注《牧羊记》里的那位反面角色——李陵。
设立李陵这个人物,显然是为了给苏武做鲜明对比。相同的身世,相近的遭遇,却岔路分道,李陵投降匈奴,苏武坚贞不屈,是背面敷粉的写法。有趣的是,《牧羊记》的作者不肯作简单的脸谱化描述,在他的笔下,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叛将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刻画。
尤其在“望乡”一折,我所流的热泪,多半倒为李陵。
“望乡”是目前《牧羊记》最流行于舞台的一折。李陵归降匈奴,满面羞惭来见手执节杖的苏武,两人登上望乡台,南望故土,百感交集。这出戏里,苏武固然是主角,冠生李陵的戏份亦吃重,好几支曲子极有名,“园林好”“江儿水”等不仅有南曲的细腻抒情,又顿挫有致、阳刚大气,唱来荡气回肠。俞振飞先生17岁首次登台,演的就是《望乡》。大约因为这是一出唱功戏,行话称之为“摆戏”,所以几十年来,曲友唱得倒比专业演员要多。值得一提的是,朱家溍先生曾经“自创”演出了一出《牧羊记·告雁》,把里面的曲子做了删减。吴小如先生曾经亲见,说唱念完全是余叔岩一派的劲头风格,演出后,吴先生对朱家老说:“您这出《告雁》大有余派神韵。”朱老特别受用,以“实获我心”四字答之。
以《望乡》获得梅花奖的岳美缇老师曾经说,她很喜欢演李陵,演好了,“过瘾得很”。这个端午节,我在国家大剧院听了岳美缇老师的高足翁佳慧扮演的李陵,“不想朝廷怒,将咱祖冢迁,满门儿女遭刑宪……”翁佳慧的这段“江儿水”,大约是我听得最凄凉的一次,偷眼看身边几个老太太,居然掏出了小手绢,默默抹泪。“闻说哥哥在,李陵常挂牵”,李陵虽然是叛徒,却显得比苏武更有人情味,旁边的老太太们窃窃私语:“这个李陵良心倒是不坏的。”
要是太史公泉下有灵,肯定会感激《牧羊记》的作者,要知道,他老人家不幸下了蚕室,就是因为为李陵喊冤。李陵能够荣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同情的叛徒,和司马迁以及《汉书》作者班固的态度有直接关系。班固在《汉书》中,甚至描述了汉武帝营救李陵的事件。李陵被捕之后,汉武帝曾经派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营救。谁知公孙敖怯懦,不敢深入匈奴,最终无功而还。为了推卸责任,他对汉武帝说:“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汉武帝一怒之下,“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也让李陵成为陇西士大夫的耻辱。然而,后来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者见到李陵,得知这是个误会,练兵的是李绪,并非李陵。
▲ 《牧羊记·望乡》
大约因为这样的误会,人们对李陵总要掬一把同情泪。家人被杀后,李陵便断了归汉之念。坦白说,李陵在匈奴的日子过得不错,匈奴单于十分赏识他,把自己的女儿跖跋氏许配给李陵,还让他做了匈奴的右校王,“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所以,后来昭帝赦免李陵,允许他回国,他却以“丈夫不能再辱”拒绝了。
李陵劝降苏武,历史实有此事。劝降虽然没有成功,李陵对老友颇为照顾,曾慷慨地送给苏武牛羊数十头,缓解了苏武的窘迫处境。
人物总是复杂的,每个汉奸都有苦衷,每个英雄也并非没有污点。《牧羊记》里,苏武一直形影相吊,渴饮雪,餐食毡,实际上,他在北国曾经娶过“胡妇”,还生了个孩子;他在汉朝的原配妻子带着几个孩子改嫁了,也并没有替他守寡。马连良先生把这个情节编入了京剧《苏武牧羊》里,苏武之前还信誓旦旦“俺苏武岂是美色哄得动的”,结果见了胡女,居然表现得十分不堪:
苏武(唱)这番言真令人心怀开朗,作忠臣又何拒好逑成双!气恼中未看他如何貌像,果真是窈窕女琴瑟何妨!(白)且住!气恼之中,未看她相貌如何?(看介)小姐,卑人有礼了! 哈哈哈……匈奴之地竟有这样美色,我好侥幸也,哈哈哈……(唱)见此情不由人心花开放,真比那亡国母西施还强。老苏武此时节神魂飘荡,望小姐休嫌我两鬓苍苍。
这样一比,还是昆曲《牧羊记》更加符合我们想象中的忠臣义士。北昆小剧场版的《牧羊记》,在尊重古本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删减。望乡台上,李陵与苏武同怀故土,“望乡我已肝肠断”,李陵羞愧满面。
我忽然意识到,人们能够原谅李陵,是因为在这折《望乡》里,我们在李陵身上,看到了每个人的故乡情结。叛了国,没了家,家乡对于李陵来说,是一道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痕,可他始终无法割舍“望乡”的情结。
“望乡”的岂止是李陵,也许,还有我们。
【作者简介】
李舒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著有《山河小岁月》《方召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