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一股风悄然兴起,据说这股风很冷淡,又很劲爆,从服饰刮向家居刮向饮食刮向文艺中的小确幸,形而下、形而上都给包了,主题是简约、素净、棉麻、木质、手工、骨瓷等,代表从无印良品,到日料,到手工编织的马桶套,到朋友圈类似于“岁月。静好。”这样的心情美文下配一张盗来的日式枯山水图……这些新兴的生活趣味被称为“冷淡系列”。
早些年中国人喜欢的崭新、花团锦簇、年画里的那种拥挤和热闹,貌似在逐渐淡出城市生活。难怪张馨予东北花棉袄一出来,恶评如潮,除了逆时尚潮流而行,大约也挑起了很多人乡愁似的懊恼,好像闻到了乡土中国中自家炕上那股热烘烘的,混杂了诸多气味,会让处女座、处女座的隔壁、隔壁的隔壁们都抓狂的气息。
这种冷淡风的审美,从“禁欲系老干部”男神们的被追捧似也可窥见一二。这一票爷们的最大特点是,不那么爷们,反倒清淡偏禁欲,网上流传的对他们的总结是:话少面瘫表情屌。如霍建华给参与骂战的粉丝做思想工作,听起来像学校辅导员:“你们是祖国的栋梁,如果你们发出这么恶毒的言论,那我们的国家未来会怎样?我们的社会未来会怎样?”“禁欲系文艺男神”金字招牌李健的生活理念是“人际关系不黏稠,极其规律的健身,喜欢窝在家里喝咖啡、弹琴、看书、容易因为很多细小的事情而愉悦起来”。《神探夏洛克》中的圈粉主力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从任何角度看,都不是一个美型男,关键是还长了一张‘iphone5都装不下的长脸’”,却号称是“高智商女性”的舔屏对象。
甚至,电影中女性形象审美内涵的开拓中,也有“冷淡风”的代表。尽管《港囧》里的菠菜、《夏洛特烦恼》里的马冬梅、《老炮儿》中的话匣子等这类女性角色,依旧是我们对生活中女性的主流印象,她们泼辣、皮实、聒噪,是乡土中国那些动不动就说“你这个杀千刀的”的女性形象的接力者。但我们也有了不输于梅长苏、靖王的女性典范,或者还更胜一筹,如宫二和聂隐娘。她们有才有勇有识有情有义有自尊有气度,有绝对的自我控制力。
与此同时,仔细观察自省、冷静、节制、自控力、独处这些在“冷淡系列”中经常出没的高级词汇,若换在对跑步的形容上,貌似一点也不违和。最经典的莫若村上春树的跑步心得:“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简言之,跑步是一种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局限,然后“亲手打破自己的局限”。而在跑步优越感的缔造上,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走得更远,他在自己的畅销书《天生就会跑》中写道:“在缓解压力和营造快感方面,跑步甚至比性更有作为。”
因跑步、健身的热潮,马甲线也成为近年一个热度词汇。新的审美标杆。它所暗含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健身本身,投射到人格的诸多优秀特质,因此也不失为圈粉的手段。袁姗姗可以因马甲线使路人转粉,王珞丹晒马甲线,当初的清汤挂面,现在是“性感秒杀一大片”,张雨绮晒马甲线后,马上就有舆论猜想王全安应该是“肠子都悔青了”……
不管这中间有多少日本物哀、侘寂美学的影响,北欧风的渗透,又有多少像有些评论认为的“中国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刮冷淡风了”,如宋明理学云云,从“冷淡系列”的生活趣味到“禁欲”审美到跑步、健身,这一整套生活方式的模版的逐渐成型,喻示着城市中产、准中产、将“中产”设为人生目标的人们,在积极寻找、建立适合自身收入、身份地位的生活方式,乃至确立自己阶层的价值观。
但当一个群体积极寻求、策划符合自己审美诉求的生活方式,这种寻求往往也是为了区分与其他群体的不同,而区分又往往是为了彰显、确保自己的优越。欲望总是相似的,而顺从欲望又总是容易的,这种语境下,冷淡折射出的掌控力就会显出它的精英意味。
英国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在其著作《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中,比较英国人的阶级规则时提到一个小玩意,杯垫。根据调查结果,凯特发现,杯垫这种东西“你在中产阶级上层或上层阶级的房子里看不到,你在下层阶级的家中也不会看到”,它通常出现在中产阶级下层以及下层阶级上层的家庭,直截了当地说,“是那些渴望跻身中产阶级的下层阶级上层的心爱之物”。从这个角度,“冷淡”趣味、马甲线扮演的不过是杯垫一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