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0

在英国千万别感冒?看当地的健保制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1-21 12:29 联合新闻网 综合报导

photo (12).jpg
医生示意图。ingimage资料图。

英国的国民健保「公医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组织是个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制度,不仅全民适用,也不向民众收取任何「保险费」。此外,病人住院时也不用负担医疗与餐费。这样的情况似乎很美好,但你可能也听过「在英国千万别感冒」这样的说法。究竟,英国的「公医制」有何令人诟病之处?和台湾的健保制度又有何不同呢?

据《卫报》(The Guardian)报导,英国的「公医制度」(NHS)所雇用的劳动人口不仅为全国第一多,它更是世界的第五大雇主,平均每20人就有1人在公医组织工作,有很大量的劳动人口投入,这个「免费」且「全民适用」制度可谓「最靠近宗教信仰的英国信仰」。

这个由政府花费让全民医疗皆一视同仁的制度,有几项重要的特点。首先,要看病首先得先「注册」,在指定的家医「注册」后,看诊仍需要经过漫长等待,若需要转诊,则得经过家医诊断后指示,在层层关卡下,病人不一定能够「即时」看到医生,也不能像在台湾一样,想看什么科就去挂什么号。

除此之外,因为公医制保障的是所有人的就医权利,也很容易导致大量无节制的花费,例如民营医院补助、医疗用药以及医疗设施补助…等等。在这样的制度运作下,公医制平均每秒就花掉了4335英镑,约为台币21万元。

在上述的问题以外,目前公医制还面临著政府预算与民间实际需求脱勾的严重问题。报导指出,目前英国的精神病患正在急速增加中,约每5人就有1人受忧郁所苦,但政府却删除了相关预算。总之,在国家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时常无法满足所有民众的需求,资源的运用与排挤难以避免。

对于英国的医疗制度,也曾有许多在英国生活过的网友发表看法。有人说,在英国如果感冒了,通常会先上药房自行想办法解决,或者只能忍耐,否则若等到排到医生,病也差不多好了。也有人说,其实真正危急的病不用「注册」医生还是会帮忙看,只是,能够自己走进医院的,大多都不太需要看医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9 04:35 PM , Processed in 0.0244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