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梦厂说 |
最近有一部“大电影”默默地上映了
排片不多,票房不高,但口碑爆好
然而这与梦厂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啦~
因为,这部所谓的“大电影”,其实是
《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炮制的续篇
《舌尖上的新年》
这部诚意之作,梦厂替你看了
看完有些话,也想对你说
▽
| 美食纪录片,还原了美食,而不只美食 |
![](http://mmbiz.qpic.cn/mmbiz/8U5k99MluqG61ibCYnJn0CGKHoKgoqEqgwqibu8MDhyvsAgKGEYcsOziaOM9tPCPVXFrBCWR8YA53GCtgiboLrwSA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起初知道这部片子被冠以“大电影”的名头,梦厂心里是拒绝的。眼下泛滥的各种大电影,无非是综艺节目旨在圈钱的衍生品,而《舌尖上的新年》(以下简称《新年》)的前传,可是震荡了我大中华所有吃货的优质纪录片。《舌尖》曾带给梦厂很多思考,比如:
食物大概是爱情之外的另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强大的吸引力到底源自哪里?
我们千方百计地追求食物之美,最终满足的除了口腹,还有什么?
现代物资丰富到泛滥,我们以为自己什么都吃过了,可实际上,我们是否连自己的家乡菜都不够了解?
而最新的这部《舌尖上的新年》,几乎将这三个问题,一次性做了,令人回味悠长的解答。
▼
| 美食是种好念想 |
摒弃了《舌尖》第二季过度拔高立意的生硬,《新年》回归到“纯拍食物,拍美食物”的路线。各种形状性质的食材在高速摄影和显微镜摄影镜头下被高清放大,每一个烹饪环节似乎都站在“饿狼”的视角下被虎视眈眈,呈现出来的,当然就是最好吃的样子:油亮的色泽,流动的酱汁,软硬的融合,辛香的点缀,甚至连锅里咕嘟咕嘟滚着的热气,和掌厨人熟稔“驯服”食材的手法,都一一拍到。(P.S.神级配音李立宏老师再现江湖,脱下《琅琊榜》皇帝的新衣又接下了馋人的话筒,一个深沉迷人的帝王音在你耳边娓娓道来这菜怎么怎么好吃……相信梦厂!你会有吃到御膳的赶脚!XDDD)
为什么人人都爱讨论食物?因为要做出这样的美食,怎么做,能做成什么诱人模样,就是有许多说道儿;倘若你吃不着,最少最少,可借由嘴里描述,而心向往之,并从食物与你之间色授魂与的想象中,获得一份心理上的温饱。这样的欣赏过程,不存在“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而一旦你与食物建立了记忆的联结,也不太可能出现“白月光”秒变“饭粒子”的失落。
美食,就是这样单纯又美妙的一种念想。
▼
| 美食在皮亦在骨 |
中国人创造了哪国都模仿不来的食物美学,就像《新年》里所比喻的:烹饪如功夫。没有什么好东西是不付出就能换来的,对美食来说,需要付出的,依旧是宝贵的时间。几十年如一日地浸淫于灶前烟火,却始终要在心里存一方定定禅境;手下琢磨的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脑中思量的是生活哲学简在我心。每一位厨艺高手,都必然擅长从琐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不然,为什么他做的食物,会吃得人这么美?
梦厂一直坚信,食物是人类与自然最重要的联接,而烹调食物,就是探索这层联结的最重要手段。就像粤菜多海鲜,鲁菜重本味,川菜复合辣……每一种地方菜系的形成,都是人心顺应自然的结果。思考为什么该是炆烧焖炖而不是煎炒烤炸,就如同思考为人处世何时应虚怀若谷哪时又该短兵相接;做一道菜,并不比打一套咏春拳来得容易,那也是修炼。真正的好菜,品的不仅是色香味,更是人心的本意。
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美食却是在皮,亦在骨。
▼
| 美食是家乡的图腾,旅人的风景 |
![](http://mmbiz.qpic.cn/mmbiz/8U5k99MluqG61ibCYnJn0CGKHoKgoqEqgrhAicJ9gNiabzgZxVIP22V9JNXp8KHROXA06Inmu36khHc5runibybOL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8U5k99MluqG61ibCYnJn0CGKHoKgoqEqgJWjCILnPtzVgdibo4OTzz8D4Gp8T6zhTRLZ6WvJ3q0CyI9Ax7YYExj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8U5k99MluqG61ibCYnJn0CGKHoKgoqEqgicdBLJYdVd6ia1DYzT9vkA1EFN0eO5LGWow451BEL7e9VuIbAMryoTF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8U5k99MluqG61ibCYnJn0CGKHoKgoqEqg0qwWxCyau5bfpic42VmA9XsncoSJDcZL0TUaxHZFtuNW5kZosib2OKJ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8U5k99MluqG61ibCYnJn0CGKHoKgoqEqgIaLSTbXhUx0jp4NP1f2qL2VW8vgYAxEAicBI12QOEicib7BhvicniavpDQ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梦厂之前写过因少数民族众多,而菜色风格极为多元的云南菜,当时有云南的读者表示惊奇:为什么梦厂写的我都没吃过!这种情况说起来奇怪,但到了《新年》这儿,出镜的70%,恐怕是连各地土生土长的“老家人”都没吃过的特色佳肴——换句话说,《新年》拍的既是帮当地人捡回旧时记忆,也是为异乡客打开新鲜眼界的,最传统的那些地方年货(这也是《新年》剧组最初定下的名字)。现在很多人都在感慨“年味儿”越来越淡,可“年味儿”到底是个什么味儿呢?这就是《新年》剧组辗转全国35处地方,拍摄60种美食素材,所想探寻的答案。梦厂的解读是:年味儿,就是深藏在游子心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乡愁,就是倒映在旅人眼中不为自己所知的风土。它与菜色形貌无关,与身份立场也无关,只与是否能代表家乡有关。
上图是广西平乐“十八酿”中的几道酿菜,《新年》为它们下了这样的注脚:“酿本身,也是对幸福和富足的一种含蓄表达。在举家团聚的日子,人们总是要把细密的心意,转化成更加复杂的食物制作过程。”梦厂以为,这段台词也完美解释了“年货”或“年菜”的含义。传统的年夜饭,不单是“北饺子南年糕”这样笼统的概括,更应该是一种,借由烹调“大菜”、“横菜”而传递出的,关于“一家团圆”的仪式感。所以,苏州“七件子”、湘西腊肉、安庆鸡汤泡炒米、黟县腊八豆腐、潮汕卤头老鹅、台湾红蟳米糕、香港盆菜、内蒙古布里亚特千层糕、榆林枣兔兔、环县羊肉腊八粥、莱芜大糖瓜……这些做起来费时费力,甚至在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濒临失传的朴素食物,才最能反映出人们对家庭的看重与依赖。
“家”的概念,才是“年味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