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杜克大学商学院的研究,在2009-2013年之间,各国商业投入在R&D (Research & Development)研发的比重来看,中国的研发比例俨然超过美国一大截。
如果将历史周期再拉的长一点,从1980年到2007年,美国在研发上的成本比重,降低的速度已然让人惊讶。尤其是参考在新科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文章数量来看,已然从17.7%下降到了6.1%。杜克大学的研究教授Ashish Arora表示,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说,越是注重研发的企业的市值,反而不如在研发上投入较小的企业的市值评估。他说,相对于35年之前,现在的企业对于基础科学的看重减少了,而需求就更少了。
曾几何时,不管是杜邦发明的尼龙和塑料王(聚四氟乙烯)还是陶氏化学研发的保丽龙(聚苯乙烯),材料的研发和革新,促进了产业的变化;不管是贝尔实验室或是施乐实验室,都是产生过诺贝尔奖的研发基地。而如今呢?坐落在新泽西Holmdel的贝尔实验室曾经的校区环境已然成为新兴商业地产开发的头宠;而施乐在加州Palo Alto的实验室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机构,不在着手开放式的研究而更多的承接应邀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