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强
摘自《趣民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本文已获出版社授权
传说中龙生九子,各有所好。饕餮排行老五,好吃,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子都吃掉了,只剩了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因为饕餮好吃的本性,古人将他立于鼎盖之上。对于精于美味的美食家,也称之为“老饕”。民国时期善吃会吃的“饕餮”还真不少。鲁迅喜欢吃,进过许多大小餐馆,居住在北京时常在广和居等知名餐馆宴请朋友。喜欢品螃蟹的李瑞清一日吃蟹数十只,赢得“李百蟹”美名。国民党政坛要员谭延闿,善于书法,也精于美食……
在民国大美食家中,要数谭延闿官做得最大。谭延闿是国民党元老,政府高官,做过湖南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他的书法也非常了得,尤其以楷书著称,与吴稚晖(篆书)、胡汉民(隶书)、于右任(行、草书)并列民国四大书法家。谭延闿有“谭三法”之称,即诗法、书法、枪法,其实还应加上食法,称其为“谭四法”似乎更准确。
谭延闿会吃,好吃,大概也因为他太喜欢美食,日积月累,对健康产生了影响,谭延闿寿命并不长,50 多岁时就去世了。
谭延闿精擅食法,享有盛名的“谭家菜”就是湘菜和官府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谭延闿好美食的逸闻很多,有一则轶闻说,谭延闿好食鱼翅,几乎每餐必进,非鱼翅不饱,几乎成癖。有一次赴某君宴请,席间主人大谈鱼翅不可食,因为没有什么营养,味同嚼蜡,谭延闿点头认可。可是酒至半酣,却未见鱼翅上席,谭延闿有点按捺不住了。这时候主人客气,邀请宾客随意点菜,宾客也是客气,说菜肴够了,吃得很好。当问及谭延闿时,他莞尔一笑,说:“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
谭延闿是书法名家,曾经主持三江师范学校的李瑞清也是书法名家,死后安葬于南京牛首山。惺惺惜惺惺,北伐后谭延闿出任行政院院长之职,某年清明,他以120 元一席的粤菜,送至牛首山李瑞清墓地,祭拜故人。参与祭拜的皆为当时的文人名士。祭后谭延闿与诸位就着这些丰盛的粤菜,高谈阔论(参见石三友,《金陵野史》)。当时一担上熟米不到8 元,谭延闿治办的一桌酒席就达到了120 元,可以买米15 担,足够三四十号人吃上一年。
谭延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