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9|回复: 8

[转贴] 现在加息风险太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5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MarketWatch首席经济学家凯尔纳(IRWIN KELLNER)认为,目前美国经济依然虚弱,短期内加息就意味着再度坠入衰退的风险。

  以下即凯尔纳的评论文章全文: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着联储加息的话题,但最终这些言谈都可能会被历史证明是为时过早。

  现在,大家都必须明白,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健壮。无论以当前美元计还是根据通货膨胀调整之后,这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一年当中都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这种情况下,我们距离所谓充分就业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年大多数时间当中,失业率一直都徘徊在5.5%附近。而充分就业,大多数人都认为,至少也得是5%。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几乎是不存在。以联储最青睐的指数度量,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低于联储主席耶伦2%的目标。

  不需要是经济学家,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得出在当前没有道理改变货币政策的结论。现在就收紧政策,就需要冒扼杀脆弱的复苏的风险——可是,还是有不少人建议尽快加息。

  为什么不现在就动手呢?这样可以帮助老人,帮助储蓄者,他们现在的储蓄收益简直是惨不忍睹……可是,我并不敢苟同,因为事实上,眼下,在政策制定者们的考虑当中,老人和储蓄者是被排在最后面的。

  耶伦和她的同事们现在显然都醉心于货币政策必须回归正常的理念——2007年至2009年的大衰退之后,政策长期以来都是极端宽松的。耶伦是想让正常化成为自己的“遗产”。

  可是,如果过早紧缩,就会导致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如果那样的话,耶伦女士在历史上的地位就很糟糕了,人们会将眼下的联储视作是1937年联储的翻版。

  1937年年初,一次突然的,出乎预料的加息将好不容易从长达四十三个月的紧缩中摆脱出来美国经济再度推回了衰退的泥潭,最终经济站住脚跟,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事情了。

  正如我前面所指出的,我们当今的经济也相当虚弱。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大衰退的余波。如果这时候再做出违背商业周期的事情,只能让局面更加恶化。

  历史告诉我们,眼下的衰退周期的时间出奇地长。1854年至今,美国经济有过33个扩张周期,只有4个的长度超过今天的衰退周期。

  一些主张加息的人强调,过去,这样的做法在金融市场眼中常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这是意味着央行对经济有足够的信心。

  恰恰如此,我们才不该指望央行尽快加息。除非他们确认经济已经能够承受加息的冲击,不然他们是不会动手的,是不会去管评论家们在如何评头论足的。

  或许当前的情况已经走到了可以加息的那一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货币政策的任何紧缩都可能带来出乎意料的后果——比如说导致初生的复苏夭折,带来一场完全不必要的衰退。(子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6-25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06: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交流,共同增值。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6 07: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oo old to move.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07: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asa1100 发表于 2015-6-26 07:31 AM
too old to move.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6 07: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eer grandma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asa1100 发表于 2015-6-26 07:42 AM
deer grandma

Deer?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6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G_NM 发表于 2015-6-26 08:10 AM
Deer?

BUCK!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asa1100 发表于 2015-6-26 09:42 AM
BUCK!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7 05:27 PM , Processed in 0.0325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