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中国官方居心不良 制造“剩女”恐慌(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官方居心不良 制造“剩女”恐慌(图)

文章来源: 《内幕》
于 2014-11-04 21:14:34

a331.jpg 国传统观念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近年兴起了“剩女”这个新词汇,描述女性过了适婚年龄但仍未结婚的社会现象,不过中国男多于女的比例世界第一也是众所皆知。据BBC报导,预计到2020年,中国20岁至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既然国内“光棍”为数不少,为何还会有女性找不到结婚对象?这样的情形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4月25日《外交政策》一篇文章同样谈到中国“剩女”的问题。文中提到新华社直指中国的年轻女性变得太挑剔,甚至直白地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贬值,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同时,人也变得人老珠黄。”

然而,2014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指出,增加日本女性就业率可以使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提升高达16%。另外,其他研究也表明,将女性排除在劳动市场外,亚洲因此每年耗费460亿美元的机会成本。

《外交政策》提出反思,为何当邻近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纷纷呼吁女性重返职场,看好女性劳工的经济潜力时,中国领导人却要新生代的职业妇女回归家庭?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洪理达(Leta Hong Fincher)认为,这代表中国政府为维护社会秩序,不惜一切代价。她在其所撰的《剩女: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Leftover Women: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一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剩女”的问题。

“剩女”一词是2007年开始广泛运用,当时官方将其定义为“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同时教育部将其加入官方辞库,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剩女”成为形容“高年龄”、“高学历” 、“高收入”的“三高”都会女性贬义形容词。虽然女性经济地位已大幅提升,不像以往只在家中相夫教子,然而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却没有随之变革,且带头兴风作浪的是中国政府。

洪理达在接受《外交政策》访问时说:“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当局在乎有才能的女性从就业市场流失,因中国将社会稳定视为更大的问题,且它威胁到共产党宣扬的论述,即‘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官方一再通过国家媒体,阐述男女应步入婚姻的单一价值,即便教育程度高的女性不容易被左右思想,但是来自父母和其他长辈的巨大压力也可能迫使她不得不屈服。(《内幕》第30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6 11:33 AM , Processed in 0.0340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